34处堰塞湖3处面临溃坝 悬湖生死线:“次生灾害十年才能停”(南方都市报 2008-5-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22:22
34处堰塞湖3处面临溃坝 悬湖生死线:“次生灾害十年才能停”
2008-05-23 10:56:44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虞伟 鲍小东 喻尘 卢斌 贺信 杨传敏 钟跃东 周皓 周筱赟

图:5月18日下午,青川关庄镇,地震将该镇红光乡的5个村民小组摧毁,并形成高悬的堰塞湖,形势严峻,村民已紧急转运撤离。

图:青川附近山上的河流被山泥压住形成多个围堰,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不断流下的泥水令河流变得越来越湍急浑浊。

汶川地震灾区部分堰塞湖分布示意图
险情严重,受威胁群众全部转移,雨季来临,可能形成新堰塞湖
国土资源部官员在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1日,对所获取的所有航拍资料经过分析,目前已在地震灾区发现34个堰塞湖,险情很严重,受威胁的群众已经全部转移,专家已于昨日出发。
专家组已经出发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柳源表示,现在发现的34个堰塞湖险情很严重,因为有的地方水位越来越高,担心万一决口,影响很大,所以受威胁的群众已全部转移,专家在22日也已经出发前去调查排险。
三措施应对危机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说,现在对34个堰塞湖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第一,调查与监测;第二,把下游沿岸影响比较大、位置比较低的居民尽快转移到比较高、洪水淹不到的地方;第三,对一些施工条件比较好的堰塞湖,已采用了挖掘等方式人工分流积水,效果非常好。
震后地质灾害呈现四特点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贠小苏表示,地震灾区进入雨季,降雨增多,极有可能出现新的泥石流,形成新的堰塞湖。
贠小苏说,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呈现出这样四个特点: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持续长。
重灾面积10万平方公里
贠小苏还称,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重灾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前,国土资源部对受灾区域中的41个县地质灾害的隐患点进行过普查,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4929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58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271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817处威胁着94万多人的安全。
青川所有水库放水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目前发现的堰塞湖中有3处具备溃坝危险,一处是绵阳市北川县的唐家山堰塞湖,第二处为安县长屯河堰塞湖,第三处在青川。其中最严重的是北川的唐家山堰塞湖,目前青川所有水库已开闸放水。
江油12679人紧急转移
由于北川的堰塞湖溃坝威胁不断加大,截至22日16时,江油已转移12679人。
8湖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
记者22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34处堰塞湖中,水量在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8处,存在流土溃坝灾害隐患;100万立方米至300万立方米的中型堰塞湖11处;1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堰塞湖15处。四川21日首次出动无人飞机,对堰塞湖进行全面勘察和安全性评估。
1号危湖暴涨 威胁7万群众
被水利部专家列为1号风险的唐家山堰塞湖,风险等级正逐步上升,其蓄水量从18日的1600万立方米暴涨到21日的0.977亿立方米,上下游水头差为52米,严重威胁下游近7万名群众的安危。
■堰塞湖动态
22日,航拍发现灾区34处堰塞湖,险情严重,800余排险专家已出发。
21日,为防余震和堰塞湖溃堤,北川县城封城。
20日,专家“敢死队”空降唐家山堰塞湖。
19日,成都空军某部强渡两大堰塞湖搜救灾民。
18日,四川有21处堰塞湖出现险情。
17日,四川形成13个堰塞湖,受威胁的青川县3万人紧急转移。
16日,彭州一堰塞湖溃决,未造成人员伤亡,铜钟电站提闸泄洪化解溃坝危险。
15日,发现北川县城至漩坪16公里处形成直径约10公里堰塞湖。
14日,天池乡堰塞湖洪水袭来,绵竹市紧急疏散下游群众。
悬湖生死线
堰塞湖、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成为震后灾区的最大威胁
被堰塞湖威胁的村庄
山路上,男女老幼背着被子、衣物,艰难地爬行,一个中年男子用背篓背着老母亲,夹在撤离者的行列。这是5月17日,青川县石坝乡、马公乡灾民撤离的身影。
5月16日,部队官兵爬了8座山,到达马公乡,劝导村民撤离。这些乡村都处于深山,由于地震,山体开裂。而天气预报称,近期有暴雨,随时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可能,留在原处,随时有生命危险。
他们被集中到关庄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后,一部分人被返乡的亲人接到务工所在地,另一部分人被集中安置在位于清竹江河畔、指挥部附近的安置点。
与上述人流平行的是一条河流——红光河。地震后,山体开裂,地表径流汇聚河道,浑浊的河水凶猛流淌,汇集东河口。在这里,由于山体滑坡,将清竹江和红光河堵塞,形成两个堰塞湖。水量达到1.6万立方米。一旦溃坝,将造成下游水位上涨30米,必将淹没整个安置点。
地震之后,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成为震后危及人员生命的最大威胁。
高悬的堰塞湖
东河口是一个盆地,四周都是山。
有三条公路交叉于盆地会合,分别通往九寨沟、江油、青川县城等地。红光河流入清竹江,将清竹江分成两半,红光河和清竹江的两半,几乎与三条公路平行,也都在这个盆地交汇。
但5月12日下午的巨大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将4个世代居住于这个山间盆地的村民小组整体掩埋。与此同时,几公里外的石板沟村的两个村民小组同样遭到集体填埋。这两处山体滑坡,恰好将通往九寨沟、江油公路毁坏,并将红光河和清竹江的一段填埋。由此形成两个堰塞湖。
在通往东河口的公路上,不时可见公路断裂、山体塌方,还有小股水流从坡面流下来。公路上,部队设置了封锁线,禁止任何车辆和人员进入。封锁线以内十几米处设置了水位检测哨,有水利局的人在帐篷里日夜守候。
四川省的水利专家认为,几个堰塞湖目前暂时不会溃堤,但一旦余震加大或者持续暴雨,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而在下游的灾民安置点,灾民已达到饱和,安置人数已达4500人。5月17日下午,在东河口设置了防洪预警信号弹,一旦暴发山洪,立即疏散安置点内及下游群众。
5月19日,国务院专家组提出意见:1.加强观察雨情、水情、坝情;2.加强警戒,下游沿途30米洪水线以下设专人值守;3.所有人员撤到形成堰塞湖之前的历史最高洪峰线以上,目前的安置点在该线以上。
5月17日下午,因一度传言北川县城上游堰塞湖将要决堤,人们成群结队逃离县城。虽然随后证实堰塞湖处于稳定状态,但危险随时存在。该堰塞湖位于北川上游2.6公里处,湔江附近。根据5月14日和5月18日的卫星数据对比,它的水面面积已经从7.6万平方米增长到了15万平方米,蓄水量增长速度惊人。现在它沿河长度已经有一公里以上,河流里的堆积物已有500米长,容量相当于一个大型水库。最近几天,山区雨水不断,积雨从四面八方汇集,令湖水水面一天天升高。
这个堰塞湖已经淹没了沿路地势较低的村庄,如果这个堰塞湖水量继续升高,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可能造成相当严重的次生灾害。高山地震湖的危险除了洪水本身,还有因为高度差产生的能量,这种从高处往低处的洪水具有极大的破坏能力,可能把沿路的村庄冲得一干二净。
在北川上游,共有三处堰塞湖,总面积相当于40个足球场,其中最大的堰塞湖面积有约0.15平方公里。
在绵竹汉旺镇通往清平乡的山间,新生了6个堰塞湖,阻断了道路,一旦水位继续抬高,将有决堤的危险。5月17日下午,武警对其中一个积水数百万立方米的堰塞湖实施了炸堤。21日下午4点,绵竹市清平乡的小岗剑堰塞湖也成功爆破泄洪。
75年前的惨剧
在地质学上,堰塞湖是指地震、火山爆发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或河床后,上游来水不断汇入,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于地震形成的堵塞物并不牢固,在上游来水的不断冲刷、侵蚀作用下,可能发生崩塌,届时湖水倾泻而下,形成洪灾。通俗地说,堰塞湖就是一个“悬湖”。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矿所研究员陈智粱对四川地质情况研究了几十年。他认为,堰塞湖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现在技术手段比过去先进了,但仍然有限。如果堰塞湖较小,可以尝试用炸坝的方式小心疏导河水,如果堰塞湖体积较大,炸坝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诱发洪水,比较危险。那些体积大的堰塞湖,只能挖透水通道,尽量避免湖水体积进一步增大。
赴九寨沟旅游,在松潘到茂县的路上,会经过一处景色迷人的高山湖,名为“叠溪海子”,这就是1933年2月25日7.5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当时,地震造成方圆20多个羌寨覆灭,6865人死去,而一个多月后堰塞湖崩坝,冲毁下游的茂县、汶川、灌县(今都江堰市)沿江村镇大半,造成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地震水灾。之后,总面积达4平方公里、最深90余米的堰塞湖与高50-100余米的天然倒石坝构成了独特的地震湖景观群。
如今,汶川地震形成众多堰塞湖,让人不能不想起75年前的惨剧。
次生灾害重灾区
5月17日,青川县红光乡陶龙村的董生旭从广州番禺返乡,沿着红光河回家。当他看到红光河浑浊不堪时说,以前河水是清澈的。
红光河是一条河面狭窄的河道,如遇暴雨,河水不能迅速流入清竹江,就会在上游形成洪灾。2006年8月28日,红光河形成洪灾,冲毁距离河道较近的多座房屋,死亡数十人。
地震之后,山体开裂,很多小溪多年没水,但地震之后,都出现了浑浊的溪水,溪水汇聚到红光河里。
山体之上到处都是裂缝,如果下雨,雨水进入裂缝,地质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村民的土地和房屋都在山体上,他们世代居住于此,在山坡上种植玉米、小麦。
村民张清勇说,以前,这里没有发生过滑坡。“唐山大地震时,我们这里也发生了地震,但只有少数山石滑落,没有出现大滑坡”。
但这次大地震,导致多处山体滑坡。青川县共有36个乡镇,全部位于山区。在青川县,整座村庄被掩埋的现象很多。
山体滑坡也导致了公路的大量毁坏。
九家垭公路是广元市通往青川县城的盘山公路,路面上不时可见巨大的滑落下来的山石,将路基、钢铁护栏砸烂,全程约有十几辆汽车,被山石砸成一堆烂铁。连日来,青川县不时还有余震,九家垭公路上空也不时有山石滑落。唐山抢险队于5月14日深夜到达青川县城,在九家垭公路上,一块滑落的山石砸坏车牌号为“冀B62818”的援救车车头,幸无人员伤亡。而经过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的三条公路全部被毁坏,进出只能徒步爬山了。
地震后不久,中央气象台就对灾区多年的气候资料进行了分析,指出位于地震重灾区的北川、茂县、汶川、绵竹、都江堰主汛期出现在6-9月,从6月中旬开始灾区降水量将逐旬增多,7-8月份降水达到峰值,发生暴雨洪涝的概率增加到20%-35%。地震重灾区位于汶水和岷江两岸,历来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统计资料表明:1944-2006年,四川共发生500多起地质灾害事件,成都、汶川、都江堰、平武、理县等地震重灾区共发生31起,其中滑坡11起,泥石流18起、崩塌2起。地震重灾区泥石流灾害占该地区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59%。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预警室主任李铁锋透露,目前在四川布设的针对大型滑坡点或不稳定的斜坡铺设的监测仪器,有的已经遭受破坏,希望能够尽快恢复以便应对即将来临的雨季。
“应该请地质专家调查、评价,这里还会不会引起滑坡,这里还能不能再居住。如果能,就要恢复交通、供电等等,如果不能,就将我们重新安置吧。”青川县关庄镇固井村村主任张清勇说。
“次生灾害十年才能停”
危险区密密麻麻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称山地所)向四川省政府请示赴灾区调查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同时向四川省政府救灾办公室建议:启用飞机对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监测,随时准备对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堰塞湖进行爆破。
两天后,山地所向中科院和四川省提出了《北川县震后遥感解释及滑坡堵江分析报告》。第二天,6位专家飞赴北京,参加科技部的会议,商讨治理次生地质灾害的对策。
16日,成都地调中心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室主任郑万模等专家从成都出发,在绕过雅安、泸定、丹巴、马尔康,一路艰险于三天后赶到茂县。“一路上经过了多处滑坡地区,道路非常难走。”在茂县,郑万模等专家察看了4处泥石流沟。“一旦发生泥石流,茂县县城将被毁掉一半。”
“这个地区本来就是地质脆弱、危险地区。”山地所博导、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滑坡专委会主任乔建平认为,像郑万模见到的滑坡、泥石流地带,在茂县至映秀一带有超过两亿立方米的危险区域。“我判断四川省内地震影响区域可能有2万-3万处危险区域,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都江堰-汶川的公路两侧已经是密密麻麻了。”在以往的记录中,造成灾害的泥石流沟已达501条。
山地所派往震区的专家在经过考察后,形成了一份考察报告。该报告认为,据不完全统计,地震诱发了千余处大型滑坡崩塌,阻碍了交通、砸毁车辆、掩埋城镇和村庄、阻断河流等。
更危险的雨季即将到来
21日,郑万模等地调专家前往1933年大地震形成的叠溪海子进行了考察。“我们担心海子下泻影响到茂县县城安全。”他们在那里看到有一些崩塌,但还算完好,暂不会构成危险。
但是,雨季即将来临,这是乔建平最为担心的。“当年叠溪海子就是在震后45天,降水量增大,突然形成百多米高的水龙下冲到都江堰。”他对此不无忧心。
乔建平担心的是滑坡、山体崩塌堵塞水道形成的堰塞湖。“22日公布了34个堰塞湖,一个湖就是一次滑坡的结果。”他的办公室里放了许多张1:35万的汶川大地震震中区域地图,每一天都要更新一张,上面的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标注的红点一天天增加着。
山地所的专家正在对多处堰塞湖进行评价分析,每天都有人跟踪。5月21日,山地所做出一份报告,对当时已经发现的24个堰塞湖进行了初步分析后认为,至少有6个湖处于高度危险的状态。
该报告认为,处于危险状态的堰塞湖是具有中等流域面积(300-5000平方公里)的滑坡堆积体,河流流域面积较大,但目前水量并不大。6个高危险的堰塞湖分别是北川县境内的唐家山、苦竹坝、新街村、白果村、县城下游2.5公里处共5个,还有青川县境内靠近前进乡的一个。
17日,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的堰塞湖已经溢流。16日,山地所通过遥感影像与震前影像对比,发现茂县凤仪镇以北4公里处和6公里处出现异常,类似山体滑移堵塞岷江。
山地所认为,北川县城11.5公里处漩坪和唐家山两个堰塞湖是最危险的灾害点,溃坝后将直接冲毁下游几个堰塞湖,应准备人工爆破。
随着堰塞湖数量的增加,处于高危险状态的湖也在增加中。“如果在一场暴雨后,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连续几次洪水就可能超出堰塞湖的库容,发生漫坝溃决,需要尽早采取监控和排险措施。”乔建平担心,一旦雨季到来,不但会使堰塞湖处于高危状态,也将使地震造成的脆弱地段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山地所的考察报告也分析了雨季到来后可能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由于地震荷载的多次往复作用,部分山体后缘出现裂缝。这些不稳定边坡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失稳,形成更多的滑坡崩塌。”同时,泥石流也将因雨季的到来而频仍。
恢复到震前可能要数十年
研究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年的乔建平感慨于这次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这次地震把中国数十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囊括了,这是最厉害的一次。”
“那里生态和地质环境非常脆弱,我估计要恢复到震前的道路水平,至少要5年。”乔建平说。郑万模的观点与其有相似之处。“公路可能不太好修复了,因为经过的路段多是千枚岩,易破碎、滑动。”郑在亲身穿越了地震毁坏后的道路后感言。
山地所已经在着手为震后重建向四川省提出作为研究机构的看法,他们正在做包括北川县城在内的震区乡村和城镇的重建设想。
他们提出了把公路作为防灾持久使用列为首位,力避潜在的灾害危险区,对靠山切坡脚走沿河线或长隧洞穿越,吸收瑞士阿尔卑斯山公路经验。
“大致以摩托车半小时通达乡以上等级公路为准(15公里),将地震灾害山区分为就地重建和地震移民区。对于无法重建的城镇,可以考虑在其他低山地区异地重建,采取平山造地工程,人工开发出山区小平原。这样的工程可以根本消除未来山地灾害的危险。”山地所在5月19日的一份建议中认为,国家可收回震区的农民耕地,进行自然修复生态植被。
“即使进行评估后,在可以重新安置灾民的地区,也要对建筑按照烈度11度修建房屋,原来的房屋烈度级别都太低了。”乔建平说。
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乔建平认为至少要十年才能逐步停止下来。“山体要垮到自然休止为止,一直到自己能够撑稳,山体才能稳定下来。”
只有在山体稳定后,生态环境才能逐步恢复。“这个过程将更长,可能要数十年后才能恢复到震前水平。”乔建平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岷江河谷原本属于干旱河谷,“日本和中国都在那里种过树,可有些树在数十年后还是一点点高。”
他不乐观的另一个原因是,现在还无法评估地震对这一区域的气候条件是否带来影响。借助人的力量恢复起来也很难,加之以后灾民重新进入将更难。“封山,不要开挖,任何力量都不要对已经严重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进行干预。”
乔建平说,现在还没有详细对震区的地质条件考察,只有在深入调查研究后,才能做出详细的治理方案。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805230045.asp
34处堰塞湖3处面临溃坝 悬湖生死线:“次生灾害十年才能停”(南方都市报 2008-5-23) 34处堰塞湖3处面临溃坝 悬湖生死线:“次生灾害十年才能停”(南方都市报 2008-5-23) 江苏东海称老人自焚后仍强拆是为防次生灾害(新京报 2010-3-30) 房价暴涨定会次生灾害 陈真诚:警惕房地产调控次生灾害 人民日报-防范次生灾害 确保群众安全 “猫扑视频”被停 “土豆网”被警告(南方都市报 2008-3-21) “猫扑视频”被停 “土豆网”被警告(南方都市报 2008-3-21) 葛剑雄:面对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南方都市报 2008-2-14) 葛剑雄:面对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南方都市报 2008-2-14) 地震安全手册(七)——地震次生灾害的防范 评论:江苏东海称老人自焚后仍强拆是为防次生灾害 陈真诚 -- 腾讯博客 - 陈真诚:警惕房地产调控次生灾害 - Qzone 十年砍柴:这20元交着不放心(南方都市报 2008-3-18) 十年砍柴:这20元交着不放心(南方都市报 2008-3-18) 视频网站踩上生死线?(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1-3) 视频网站踩上生死线?(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1-3) 48秒,3次生死抉择 社论:抵御雨雪灾害,政府应急体系不设防?(南方都市报 2008-1-26) 上海上报TD设备替换 大唐设备将面临生死线(新浪科技) 杨传敏:徐州师大申博失利十余教授停教始末(南方都市报 2009-3-14) 熊培云:只有对话才能破除官话(南方都市报 2008-1-24) 王琳:名实一致,权责才能统一(南方都市报 2008-7-15) 葛剑雄:为什么罢运才能解决问题(南方都市报 200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