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毛泽东革命思想和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42:42
一、毛泽东革命思想
(一)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具体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韩国学者把毛泽东思想分为毛泽东革命思想和毛泽东哲学思想来考察.他们认为游击战术、统一战线以及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革命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实践论和矛盾论,因此本文也以这些范畴来叙述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情况.
(1)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论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关于辩证唯物法。根据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论文来看,由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形而上学世界观从来不可能理解辩证法,唯心主义世界观否定唯物论,因此它们都对世界不可能加以科学的解释。只有以辩证法和唯物论来彻底地克服形而上学和唯心论的错误的辩证唯物主义,才能为人类提供最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因而也才能说辩证法唯物论是人类认识论史上的最大革命。
关于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把革命辩证唯物论运用于社会科学方面去发现了没有例外地通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几个基本矛盾。这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都具有不变的规律互为作用。在人类历史上发生了的可称为革命的社会革命也由此矛盾而来的。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论来看,如同过去资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革命发生的原因一样,无产阶级将要主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内部矛盾而必然到来。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的根据。
毛泽东几乎都没有怀疑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真理。毛泽东如此相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不仅科学证明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到来的必然性,为了打倒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还需要实践。因为由于就他们的辩证法唯物论而言,知与行、理论与实践都应该本质上统一,理论越具有重要性,也越应当通过实践证明理论的科学性,因此资本主义没落和社会主义出现的必然性,应当需要为打倒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的帮助。并且,此时的实践也应当取无产阶级进行的阶级斗争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对毛泽东来说是绝对真理,因此毛泽东接受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方式不是和平的议会主义方式,而是使用暴力来争取政权并以“专制”来维持政权的。由此而来,毛泽东继承的暴力革命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第二,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毛泽东为了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理论虽做出了一切努力,但关于最重要的几个问题“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统”理论而接近了列宁主义。因为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是从马克思恩格斯那儿直接学到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原形的正统理论,而是通过“前”苏联的十月革命传来的因而由列宁主义较为“修正”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修正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统理论的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帝国主义论,其二是政党论。
关于帝国主义论。列宁根据他的帝国主义论修正马克思恩格斯正统理论正,得出了一些有重大意义的结论:其一,列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依据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言。据原本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言来说,无产者主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可能性只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但实际上却在生产力发展落后的半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社会发生了,这他们连想也没想到的。但是列宁认为,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二十世纪的客观条件下,当今社会主义革命将会成功的最大的可能性不在于资本主义最为发展的国家和无产阶级占大部分的人口的国家,却在于帝国主义的锁链最薄弱的国家。列宁还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时的理论在帝国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之下行不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会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恰恰相反,却会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国家。列宁以帝国主义理论的第一结论为依据而与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不同地在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俄罗斯进行十月革命,取得了在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对于在比俄罗斯更落后的中国要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来讲,应该更为欢迎的人物,与其是马克思恩格斯,不如是列宁。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是根据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而展开社会主义理论的人物,而列宁却是根据落后的俄罗斯而展开了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运用他的帝国主义理论创造了马克思恩格没想到的在东方先进行革命的新的方法。列宁展开的逻辑如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阶级因为堕落为劳动贵族而不能再保持无产阶级立场的劳动阶级。因此,要是在先进资本主义的国家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话,那么应当寻找能够消灭帝国主义的新的方法。在列宁看来,这就是消灭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方法。因为由帝国主义而产的殖民地是能够使帝国主义的无产阶级堕落为劳动贵族并抛弃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来源。这样做,堕落为劳动贵族的无产阶级才能再回到原本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展开阶级斗争,终于再开个社会主义革命的活路。要是在西方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话,首先要把沦为西方帝国主义殖民地的东方从西方帝国主义中解放出来。列宁的此结论应当是给毛泽东受欢迎的,因为毛泽东呼吁了民族解放。在毛泽东看来,列宁是通过以上两个结论创造了会通用于二十世纪帝国主义时代的崭新理论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列宁主义是修正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理论。
其二,列宁修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者的阶级专政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为打倒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斗争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无产者的阶级专政意味着应该整个无产阶级都参加的大众的阶级斗争,无产者的阶级专政是包含无产阶级可享受的自由和民主的阶级专政。但是列宁在很大的程度上修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者的阶级斗争和无产者的阶级专政。这就是列宁的政党论。以《劳动者阶级的解放一定是它们自己的课题》为原则的大众的和民主的无产阶级斗争乃至无产者的阶级专政到了列宁时代,几乎完全消失了。列宁以《自负劳动者阶级的前卫队和劳动者阶级的最高形态》的极其非大众的和非民主的共产党级专政代替了它。
总之,毛泽东思想所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是辩证唯物论、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论、暴力革命论和列宁的在落后社会的社会主义革命可能论、共产党专政论,等等。
(2)毛泽东革命思想与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把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的客观的认识作为中国革命理论的出发点。对毛泽东来说,中国革命不但是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且也是反帝的民族解放革命,因此中国革命应当走与以往的革命道路不同的道路。但是,从1921年一直到193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长征为止,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不可避免地受到共产国际的支配。在这样的条件下,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共产国际无视中国的现实,通过中国的“城市派”强加于中国共产党选择不符合中国现实的革命路线。由此而来,共产国际和中国教条主义避免不了对中国革命失败的责任。
毛泽东革命理论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毛泽东革命理论似乎与斯大林革命路线类似,但是实际上却与之对立。毛泽东指导的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毛泽东科学地认识从1920年代一直到1940年代期间的中国社会的矛盾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从而能够发现符合中国情况的革命路线,并基于此而能够改造中国。当时教条主义者无视中国的现实,把马克思和列宁的革命理论绝对化了,并把俄罗斯的革命经验照搬到中国来了,与他们不同,毛泽东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教条主义,而却看作是行动指南,拒绝斯大林路线,主张新民主主义。
(3)毛泽东革命思想的具体实践
第一,关于游击战术:从严格的解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角度来看,不可否定的是毛泽东的游击战术确实完全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就此点上看,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者”。农民对马克思恩格斯来说是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因此他们彻底地否定了农民的革命性,列宁却把无产者的阶级专政的概念扩大为无产者和农民阶级而使用了,但尽管如此对列宁来说,主导革命的阶级毕竟是无产阶级,农民只不过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而已,而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中,农民的地位却变化为主导革命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活动舞台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了的城市,列宁进行了的十月革命的根据地也是俄罗斯的首都,因而近代的工业劳动者始终是他们的革命工作对象。与此相反,毛泽东以穷乡僻壤为革命活动舞台,以近代以前的农民为革命工作对象而开拓了共产根据地,并且,用游击战术也对共产主义革命成功起到了决定作用。但是以农村为根据地的毛泽东革命观毕竟是脱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彻底否定了农民的革命性,,以农民为主体的毛泽东的劳农同盟论也没有继承以无产者为主体的列宁的“劳农专政论”,而却是以他自己的土地革命思想为基础的。
但是毛泽东的异端性并非那么单纯的异端,却是中国现实所迫切需要的有创造性的异端。 在中共革命的早期,革命屡遭挫折 就因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盲目地服从前苏联的指示,只以本本主义态度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古典”理论, 仅仅以大城市的工业劳动者为革命阶级进行了革命。尽管会“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统理论,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不应当盲目地遵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应当摸索切合中国现实的革命战术,即以城市的工业劳动者为主转向以农民为主,以短期的城市暴动政策转向经过长期斗争取得农村的政策。但是“信奉”经典的李立三、王明等却对此加以批判,他们认为游击战术是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近代以前的农民精神的产物。但是在毛泽东看来,除了慎重的持久的游击战术而别无选择,而且游击战术不仅没有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和创造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论和人民民主主义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列宁主义的影响,但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有极大的创新性的。首先,从革命所要求的时间来看,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列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显的区别。其次,从革命的内容看,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主义截然不同于列宁的人民民主主义。列宁所指的人民只包括无产阶级和农民,因而列宁的人民民主主义实际上没有超过劳动阶级的范围。而毛泽东所指的人民却是包括劳动者、农民、市民、民族资本家,甚至买办势力的广泛概念,因而他的人民民主主义是由整个抗日势力而组成的民族统一战线。其三,值得瞩目的是毛泽东革命理论的“退步”,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是“名义”上的退步。在中华苏维埃宪法中,毛泽东也曾经宣布了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但后来又宣布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此彻底的“后退”,是那些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所绝对不能接受的。综上,毛泽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论、人民民主主义论具有与列宁截然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适应了长征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革命形势,从而有效的指导了实践。这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
毛泽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以无产者的阶级斗争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统”理论有很大的区别。与阶级对立相比更为重视民族对立的毛泽东的抗日统一战线理论,分明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叛”。毛泽东为了回答此问题提出了矛盾论。按照毛泽东的矛盾论,一种事物内部有几种矛盾,由于对事物本质所起作用的不同而分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当时,中国受到了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条件下,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所以中国共产党应当竭力于结成和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的逻辑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看来,教条主义犯了以抽象代替现实的非辩证方式考察事物的错误。
第三,关于新民主主义论: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目标的新民主主义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实际上是为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永久化而实行的资产阶级的独裁,而新民主主义以一切反帝反封建势力联合的民族统一战线为目标。而新民主主义也与俄罗斯式的社会主义不同,因为俄罗斯式是由无产阶级实行阶级独裁的社会主义,而新民主主义将要实行的就是一切反帝反封建阶级联合的统治。所以说新民主主义是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俄罗斯的社会主义截然不同的第三国家的形态,即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当然,虽然中国现在致力于实现新民主主义,但不应该中断社会主义革命,因为最终实现的目标还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可以通过他提出的矛盾论得到更为准确的理解,矛盾论为新民主主义论提供了哲学的基础。毛泽东不仅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矛盾论,还提出了新理论,即矛盾有两种,这就是敌对矛盾和非敌对矛盾。在人民之间的非敌对矛盾的概念是毛泽东的创造。苏联理论家虽然涉及到非敌对矛盾,但没有把它用于人民。毛泽东所提的非敌对矛盾是指人民之间的阶级关系。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由地主、资本家、劳动者、知识分子以及小民族资产家阶级组成。地主和资本家是人民的敌人,他们和人民之间的矛盾是敌对矛盾。而劳动者、知识分子以及小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非敌对矛盾,毛泽东称之为人民之间的矛盾。这样,毛泽东的非敌对矛盾理论是以毛泽东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条件的特殊性的充分考虑为基础的,他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
(4)毛泽东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韩国学者以三个角度去考察毛泽东革命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其一是毛泽东革命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其二是毛泽东革命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其三是毛泽东革命思想和民族主义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革命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革命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个问题:共产国际的中国政策和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路线都失败了,而毛泽东革命方式却成功了。这是因为毛泽东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就是说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则改为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会提出一个问题:这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呢?,要不只是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误解而产的呢?
共产国际和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中国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在从建党的1921年到开始长征的1934年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大致上受到了通过共产国际的“前”苏联的统治。在这个时期,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革命路线是始终没有适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因为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届全党大会以来,一直到1935年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内部有了城市派。城市派因只服从苏联的指示而忽视城市无产者几乎没有的中国实际情况,主张了中国共产革命应当以城市及其劳动者为中心的革命,并批判了毛泽东革命路线明显地脱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尤其是李立三特别批判了作为毛泽东革命路线的理论根据的毛泽东革命思想。他认为,按照列宁的主张,只有城市劳动者应当主导马克思主义革命,农民应当因为带有浓厚的小市民色彩而停留在城市劳动者的同盟者地位,他还认为,城市就是统治阶级的头脑和心脏,农村只是城市的手足而已,于是对于统治阶级非得加以沉重的打击不可,城市劳动阶级就是能够打击城市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主体,因此以农民为主并以农村为革命根据地来先包围城市,然后对城市加以彻底的打击的农民战略是本末颠倒的。并且,李立三也担心了以农民为主的毛泽东革命战略的成功既会使他误导中国革命,又会使中国革命失去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本质.这样,农民在党内有势力对他来说的是危险的。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中国革命能够取得成功的其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和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从而能够正确地主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期间,党的领导们过于盲从“前”苏联关于中国革命路线的指示,因而找不到符合中国现实的斗争方式。因为他们只认为俄罗斯十月革命会是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模范,但没有弄清楚在两个国家之间的很重要的区别。与此不同,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要成功革命,那么一定要展开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共产主义运动,还认为“前”苏联所主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会是对中国革命的教训,但并不会是中国革命也应当遵守的教条。
毛泽东革命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论:毛泽东革命论思想是否同于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革命论,马克思主义指的革命是应当无产阶级主导的,但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薄弱了。马克思主义以一个国家的社会革命为根本前提,但是中国革命当时不仅要进行社会革命,同时也要进行民族革命,因为当时中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毛泽东革命战略也区别于列宁。按照列宁的原则,主导革命的阶级是无产阶级,而不是农民,农民只是帮助无产阶级主导革命的援助者,毛泽东也在理论层次上等同对待了无产阶级和农民,但更重视了农民。并且,毛泽东又怀疑了资产阶级在像中国一样的落后国家会起革命作用。
对毛泽东革命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对于毛泽东革命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二种说法。其一是肯定的评价.另外一个是否定的评价. 先考察肯定评价的见解,然后考察否定评价的见解.前者的见解根据在于由于列宁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落后俄罗斯的共产化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作战略战术来展开了,于是列宁主义会成为俄罗斯化或东方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革命思想也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俄罗斯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国革命经验的产物,因而毛泽东革命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就毛泽东的农民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关系而言。中国革命是农民主导的革命,所以可谓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体。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农民在政治意义上非独立和自律(自主)的阶级,因此农民在进行革命过程中不能代表自己,只能依靠城市无产者的指导力和领导权。当然,无产者需要农民的时候,农民也会帮助由无产者主导的革命。列宁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主义去运用而却把马克思主义者对革命的认识视野从扩大起来适用于俄罗斯的具体情况,这就明显地体现为劳农同盟。列宁考虑俄罗斯革命的具体情况,虽然在进行革命过程中引进了农民,但尽管如此并没有把农民作为革命主体,只作为同盟者来对待了。如此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农民观却在中国有所变化。就是说被马克思主义革命论所从革命势力中排出去的农民通过毛泽东革命思想不仅变为革命势力之一,甚至变为会起重要作用的革命势力。由此而来,毛泽东革命思想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这也与毛泽东对农民的认识很有关系。如果可以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有创造性地适用于俄罗斯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毛泽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统,同时也把历史发展的动力以农民代替无产者,把农民作为革命主体进行中国革命从而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就毛泽东的游击战术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关系而言。毛泽东的游击队确实难以区别于中国古来的土匪,他们的活动方式几乎与过去威胁王朝的农民叛乱或流寇运动相似。但是如果说毛泽东只听从俄罗斯对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指示而进行了中国革命运动的话,那么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能否保持其生命力,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不可否定,不管其理论诞生的背景如何,毛泽东的革命路线符合中国现实,也是由中国革命的必要性而产生出来的独特的方式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派” 以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或小资产阶级农民社会主义名义虽加以批判毛泽东革命思想,但要是客观地评价毛泽东主义的话,毛泽东思想就至少是中国式的共产主义乃至马克思列宁主义。
有的韩国学者不太同意对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或亚细亚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看来,毛泽东革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毛泽东革命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其二是毛泽东革命思想包含中国传统思想,这着就是说毛泽东思想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成分和民族主义而组成的,而毛泽东为了隐蔽他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不充分的理解用了中国式的共产主义,因此毛泽东革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对毛泽东思想过于评价。
毛泽东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毛泽东思想是在毛泽东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俄罗斯式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条件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为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最基本前提是考察中国革命是否带有不同于其它革命的特点。毛泽东之所以能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因为毛泽东能够以唯物辩证法认识到存在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条件的矛盾。因此要把握毛泽东革命论的特点及由此而引起的问题,就要弄清楚毛泽东的革命论和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因为毛泽东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依据拒绝斯大林路线,提出新民主主义论,从而找到适合中国历史的特殊条件的革命道路,并且,毛泽东以无限的实践和无限的矛盾范畴来克服马克思以欧洲为中心展开的历史观,尤其基督教的历史观。
(二)毛泽东革命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
在毛泽东革命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上存在两种极不相同的见解。一种是毛泽东彻底地否定中国传统社会,在中国大陆树立新的秩序和播种了新的思想,因此从新的世界观角度去看,他是个在中国历史上的“革命家”。另外一种是毛泽东拒绝中国传统,吸收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截然不同的思想,建立了“专制政治体制”,因此在站在中国传统思想立场上说,他不过是个“叛逆者”而已。 不过,大多数人认为, 毛泽东确实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同时也不会忽视他是民族主义者,因此毛泽东革命思想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当时实际情况把中国传统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起来的.
毛泽东个人经验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一般来讲,辛亥革命以后,毛泽东所处的中国历史情况、当时文化潮流以及毛泽东个人的人品和经验都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了影响。但是其中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不仅对毛泽东有了最大的影响,而且也为形成他的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毛泽东于青少年时期爱读中国古代小说,受到了当时读过的古代小说的很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和强调斗争和冲突的马克思主义都对于毛泽东形成革命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而毛泽东思想带有极其的战斗性色彩就是从此由来的。
毛泽东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毛泽东思想的中国要素可以从他的思维方式中发现。毛泽东的思维方式是二元论。儒教的善恶思想、周易的阴阳思想,等等的二元论的对立,能够使毛泽东展开独特的矛盾论。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把事物的发生、发展以及扬弃的辩证法过程以矛盾来理解,并看重矛盾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与此不同,毛泽东把矛盾以二元论方式来理解.毛泽东认为,矛盾不是对立的,反而互为补充和同存,这与阴阳逻辑相似。因此对毛泽东来说,矛盾只是差异,扬弃是单纯的统一,毛泽东甚至把马克思所使用的矛盾概念会概念化为单纯的对立、差异和冲突.
毛泽东的思维方式也受到了看重经验主义的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的天文学和医学的精细的经验主义因为不太重视抽象的唯心的理论而没有产出体系性理论。如此的历史传统使毛泽东产生经验主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毛泽东的关心不在于理论的体系化,而却在于根据实践经验展开战略和对策。但是在我们谈毛泽东革命思想中的中国要素的时候,令人最瞩目的是老子对毛泽东有了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在某种意义上,道教思想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比儒教还要大,于是我们可以说毛泽东也一定受到了道教的影响。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兵法思想的关系: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与六韬三略、孙在兵法、老子思想以及古代小说等等的中国古代兵法几乎一脉相承,尤其是孙子兵法对于毛泽东的游击战术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但尽管如此,毛泽东总结游击战术、持久战、解放战争,等等的他自己的经验,据此发展了他军事思想。
第三, 毛泽东革命思想与民族主义: 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们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于中国革命的具体条件,因而他们所选择的中国革命路线也没有符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条件所要求的路线。刚开始,毛泽东也原本要把中国革命适应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但结果,反而使马克思主义适应于中国革命的具体条件,最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如此做,是因为毛泽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者,而且已经是进行反对殖民地斗争的民族主义者了。 考察毛泽东思想与民族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革命思想与民族主义关系: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了最大的影响,为此也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虽会有很多的不同的看法,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不仅毛泽东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实际上也是他思想的核心要素。但是,为了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特点,不仅需要考虑在毛泽东革命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要素,同时也需要考虑对形成毛泽东革命思想起了影响的中国特有的要素。因为毛泽东革命思想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的特性,也有中国特点。毛泽东革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亚细亚化或中国化,虽是对于毛泽东革命思想过于评价的,但毛泽东革命思想确实带有中国特点,而中国特点就是中国民族主义。
近代中国状况和民族主义:已经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现在考察民族主义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为考察毛泽东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此先概述近代中国状况.因为毛泽东思想是离开近代中国历史状况和从此由来的历史课题而不可谈论的.
19世纪末,清朝的无能和腐败达到极点,已经经过产业革命的欧洲先进国家借口履行南京条约,以发达的武器来武装,进入和侵略中国了。对于自己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至今感到骄傲的中国面临着从欧洲如同波涛一样地进入的思想和物质文明,迫不得揭露它传统本身固有的矛盾。就是说受到欧洲冲击而束手无策的清朝必不得已面临为了改革清朝的政治并对抗列强国家的中国侵略而绵绵发生的运动。会使发生这些运动的精神条件就是由西方诸国对中国和亚细亚诸国的帝国主义政策而产的民族主义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中心人物的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都代表这些运动。但是渴望改革的这些运动都没有成功。因此,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课题就是进行反帝反封建运动从而争取解放的。
毛泽东革命思想主导中国革命以前的中国革命具体实践:(1)半殖民地状态:如果说‘前’苏联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为了打倒资本主义进行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产儿,那么从1919年左右开始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要脱离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主义思想的产儿。从开始,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有很密切的关系。当时,中国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受到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炮舰政策和不平等条约,终于沦为半殖民地状态了。没有脱离悲惨的半殖民地状态,中国就将会处于永世免不了亡国的命运,于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前苏联的共产主义运动不同,一开始,就必不得已脱离不了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2)半封建状态:中国也是半封建主义的落后社会。先进列强沦为侵略根据地的中国主要城市虽然由于资本主义文明的逐渐侵略而开始出现封建体制会瓦解的征兆,但是封建主义还保持强烈的生命力,因此当时中国社会既非资本主义,又非封建主义,这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因此没有清算半封建主义状态,就无法期待中国的发展。
由此可说,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并拯救中国而进行的民族主义的产儿,也是为了反对封建主义进行的近代化运动的产儿。毛泽东革命思想中的民族主义就在如此的中国历史条件之下形成的。
由此而产生的毛泽东革命思想是中国人把可称之为纯粹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的实践意识形态。被称之为东洋文化的发祥地和儒家思想的宗族国的中国接受在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生长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用之来把中国共产化了。对此,毛泽东起到了主导作用,在毛泽东革命思想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上说,为了拯救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耻辱的中华民族,毛泽东成了民族主义的共产主义者. 作为民族主义的共产主义者的毛泽东用脱离正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战略,即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战略来把中国共产化了。
毛泽东革命思想中的民族主义特点:这里考察一位学者关于在毛泽东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提出的见解。他的见解如下:就其性质而言,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由于悲剧的中国近代史而带有区别于其它的民族主义的色彩。通过悲剧的历史经验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中的民族主义色彩:要恢复的有强烈的中华思想。当时中国人竭力于要恢复他们祖先曾享受的作为文化选民的矜持,而如此的渴望则是从中华思想中而由来的。在这里的悲剧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解释。其一,在鸦片战争至义和团的半世纪的时间内,中国人体会到了西方势力的侵略行为。毛泽东认为给中国人带来严重的灾难的那些事件是中国民族面临的最大的矛盾,指出克服此矛盾就是中国革命的第一课题。其二,中国对中国邻邦国家的影响力的丧失。中国人把中国邻邦的国家一直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属国,但这些国家才脱离了中国的影响圈,这也意味着现代中国得悲剧。其三,在满洲事变至中日战争的2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由于日本而经受的苦楚。3.毛泽东的民族主义包含为了团结民族的战略要素。因此毛泽东于1934年提出的路线明确地显示革命战争与反帝国主义战争(民族主义战争)的相互关系密切。4.毛泽东的民族主义包含为了呼吁第三势力参与反法西斯斗争队伍的战略上的考虑问题。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一)韩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总体情况
韩国学者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研究并不多,分歧难免。有的韩国学者认为《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论文不是哲学论文 ,但是不少学者将《实践论》和《矛盾论》看作毛泽东的主要哲学论文,把唯物辩证法、实践以及矛盾等概念看作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他们认为,在毛泽东看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形而上学世界观从来不可能理解辩证法因而它们都不可能科学解释世界,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彻底地能够克服形而上学和唯心论的错误从而为人类提供最正确的科学知识;辩证法唯物论是人类认识论史上的最大革命。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1)毛泽东哲学思想能否称之为哲学:有的韩国学者提出个问题:能否把毛泽东称之为哲学家?。在他看来, 对“搞纯粹哲学”的人来,可以把毛泽东称之为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但不能赋予毛泽东以所谓“哲学家的称号”,一般来讲,人们给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论文给予高度评价,并据此把毛泽东看作是哲学家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把《实践论》和《矛盾论》作为哲学论文高度评价,并据此把毛泽东看作是伟大的哲学家.但这只是由“错觉”和“无知”而产生的.那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他的著述都是为了革命斗争而写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教材;他的著述通过现实世界上的成功而得到了理论的权威;但理论的真伪不能取决于现实世界上的成败.人们往往以行为世界的成败为尺度来判断某种理论的真伪,对判断和评价毛泽东思想也这样做.就是说人们不以“学问的尺度”来评价毛泽东的著述,而却倾向于只以他在现实世界的地位和斗争上的成功为依据评价。这就是错误的.因此人们把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看做哲学论文向此予以高度评价对搞纯粹学问的哲学界来看是不可接受的。如此的错觉由对中国哲学的无知而更为加深了.
他所说的“无知”指对于中国哲学的无知。他批判当韩国研究者批判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过程中面临毛泽东的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不同的地方的时候,他们倾向于到“中国的思维”中去寻找其原因,这样做,他们往往以“中国思维”的“神秘性”名义隐蔽他们自己对“中国思维”的误解。他还批判韩国学者对中国的理解比别的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更为狭隘和有成见,这是因为从朝鲜王朝起,韩国只崇奉“程朱学”。但是,他认为中国并非“儒家一色”的国家,更不是把“程朱学”作为唯一的传统的国家,大致上说,中国人活在儒教的道德秩序、道德超越思想以及法家或兵家的现实主义,等等的三种哲学同存的世界,作为中国人,毛泽东也并非例外。因此,为了全面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除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也得弄清楚毛泽东哲学思想和中国思维的关系,而中国思维则可分为普遍的中国思维方式以及特殊的中国思维方式,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思维的普遍性而言, “中”此概念是表现“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概念,而“中”则可分为“中庸”、“中和”、“时中”三个概念,因而在毛泽东思想中的中国思维的普遍性可以以此为尺度来理解.就在毛泽东思想中的中国思维的特殊性而言,毛泽东的中国思维的特殊性在于毛泽东从中国思维的普遍性中选择“时中”的论理,把法家和兵家思想化为自己哲学了。毛泽东所处的时代是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无有的动荡的时代。当着如此的动荡时代,谁要提及中庸的论理或中和伦理,谁就必然免不了做个保守主义者或败北主义者、机会主义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选择法家和兵家,以“时中”论理来处理问题,这是不可否定的毛泽东的聪明睿智的选择。
总之,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非正统思想的土壤上萌发了。
(2)实践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以毛泽东思想为革命理论的中国革命特点仿佛与斯大林革命路线相似,但实际上与此对立。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毛泽东能够认识1920年代一直到1940年代这一期间的中国社会的特殊矛盾,从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战术。马克思和列宁的革命理论虽然与市民社会的具体问题很有密切关系,但是教条主义者倾向于忽视中国现实,并把马克思列宁的理论绝对化,照搬俄罗斯的经验。针对教条主义者,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毛泽东像马克思一样地不在乎解释世界的思辨理论,只关心改造世界的革命理论,如有他们之间的区别,那只在于马克思的首要问题是首先颠覆从前哲学,实践对毛泽东来说是与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问题,这就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出发点.
(3)毛泽东哲学思想以实践为核心范畴来克服历史唯物论的决定论倾向: 毛泽东特别强调人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重要性,因为没有人的参与,那么一切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由此而来,毛泽东“修正”了很多马克思主义者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传统理解。处于半殖民地的落后状态之下的中国革命,没有依据古典自由主义社会或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决定论逻辑,却通过从开始就以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革命实践走向唯物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条件下,毛泽东强调上层建筑和人的意识活动的作用是有道理的。同时毛泽东也不是主意主义的拥护者。在毛泽东看来,人应当通过实践科学地认识人所处世界的客观规律,但同时也应当利用得到的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不断的反复中,即在永久的革命实践(或斗争)中,把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到比以往更高的阶段,是毛泽东哲学的特点。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看作是历史的完成,即人实践的最后目的,所以马克思的世界观具有明显的历史终结倾向。受中国传统世界观影响的毛泽东难以接受这种终结的历史观,毛泽东认为矛盾的无限分裂和展开为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根本规律,永远不灭的事物是没有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也都并非例外。同样,毛泽东认为人的实践也是没有终结的。这样,毛泽东就克服了与辩证的发展观不一致的马克思的历史终结倾向。当然毛泽东的发展观与中国的道教中阴阳的相互进行的无限运动表面上相似,但二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毛泽东在强调一切事物通过其内部存在的对立统一而无限变化发展的同时,还强调社会通过人的实践而无限发展。人是历史的存在,可以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即人可以在实践中克服必然性,实现自由。这一点与中国的道教不同,在道教思想中不存在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世界观。道教只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自然的无限运动。
(4)毛泽东哲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毛泽东革命的目标在于不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这就要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作为历史的存在,可以通过不断的阶级斗争可以一步一步的发展历史,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理念和自由。在这一过程中,要对人进行教育和再教育,特别是对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来说。毛泽东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归结为他更重视人的意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等等。就毛泽东哲学思想而言,哲学的永久问题始终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实践,这是人类解决一切社会和自然问题的钥匙。
金相浃著,《毛泽东思想),第19-23,26页 。
金相浃著,《毛泽东思想),第32-34页 。
宋荣培著《中国社会思想史》(韩国版),1986年,第429页;金相浃著,《毛泽东思想》(韩国版),第58—59页;郑锺旭著《新中国》(韩国版),汉城大学出版社,1982
年,第23、24—25页;金永俊著《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韩国版),亚细亚文化社,1985年,第333,338页。
宋荣培著,《中国社会思想史》(韩国版),第402、463—464页。
金相浃著,《毛泽东思想》,第100-102页;金益度著,《毛泽东思想》,博士论文,第27-30页。
金相浃著,《毛泽东思想》,第121-122、135、140-142页;金永俊著《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亚细亚文化社,第338页;金益度著,《毛泽东思想》,博士论文,第24-26页。
金相浃著,《毛泽东思想》,第163-164页;李岗石著,《比较主体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第52页。
罗昌柱 朴埈弘著,《中共政治思想》,第65页。
罗昌柱 朴埈弘著,《中共政治思想》,第64页;金永俊著,《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第333页;许景九著,《批判毛泽东的认识论》,第52页;郑钟旭著,《新中国论》,第29页。
罗昌柱著,《毛泽东的生涯与思想》,第12页;吴炳宪著,《毛泽东思想》,第23页。
罗昌柱 朴埈弘著,《中共政治思想》,第85页。
金永俊著,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第337页。
徐镇英主编, 《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第109-110,220页。
慎道晟著,《关于毛泽东本质的考察》,第359页。
罗昌柱 朴埈弘著,《中共政治思想》,第87-88页。
宋荣培著,《中国社会思想史》(韩国版),第404—405页;金永俊著,《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韩国版),第337页。
宋荣培著,《中国社会思想史》(韩国版)同上书,第482页。
罗昌柱著,《毛泽东的生涯与思想),第3页。
朴治正著,《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第95页;裴垣达著,《研究亚细亚共产主义运动的特点——以毛泽东思想为主——》,第710-713页。
金善亨著,《毛泽东思想的变迁和展望),第132-133页。
金善亨著,《毛泽东思想的变迁和展望),第133页。
吴炳宪著,《毛泽东思想),第229页;金善亨著,《毛泽东思想的变迁和展望),第133页。
朴治正著,《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第95页。
罗昌柱 朴埈弘著,《中共政治思想),第64页。
吴炳宪著,《毛泽东思想》,第226-227。
罗昌柱著,《毛泽东的生涯与思想》,第10页;裴垣达著,《研究亚细亚共产主义运动的特点——以毛泽东思想为主——》,第710页;朱凤浩著,《毛泽东论帝国主义),第119页。
金相浃著,《毛泽东思想),第45、47页。
赵镛官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要因及其特质》,第150页;裴垣达著,《研究亚细亚共产主义运动的特点——以毛泽东思想为主——》,第4页。
赵在瓘申福龙著作,《毛泽东与民族主义》,第112-116页;裴垣达著,《研究亚细亚共产主义运动的特点——以毛泽东思想为主——》,第712-713页。
金相浃著,《毛泽东思想》,第19-20页 。
宋荣培著,《中国社会思想史》,1986年,第465-484页。
金忠烈著,《批判毛泽东的《实践论》与《矛盾论》》,第177-78页、192页、204-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