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化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51:29
文王星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加,文化领域的活动剧增,诸如文化安全、网络文化等新问题不断浮出水面,既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
也为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文化已经走进一个波澜壮阔、被赋予全新内涵的新时代。在中国文化问题中,战略问题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成功的文化战略既可以激发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增强凝聚力,也可以强有力地配合外交工作大局,为外交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出贡献。
本世纪初,中国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中国文化战略应该有更大的作为,为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伟大复兴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文化战略开始发威
2002 年2 月份,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供奉37 天,使台湾同胞大为震撼。小小一根佛指,被台湾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老百姓争相顶礼膜拜,瞻礼信众高达400万人。在盛大的供奉场面中,我们看不见纷纷扰扰的“蓝绿”之争,只看见佛教文化的“大智慧”。
最近一系列的中国文化赴美、赴欧交流活动中,影片《卧虎藏龙》、千手观音、孔雀舞、京剧艺术等都为美欧人民津津乐道,中美首次合作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就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文化展示。这些活动引发了不大不小的“中国热”,欧美民众对中国的认同感也悄然增加。在这段时间里,仅从美欧主流媒体不同以往的温和赞扬中就能感受到中国文化传播活动的成功。
这些文化活动取得的成果,令我们感到鼓舞,也为文化所蕴藏的强大能量所惊讶。建国初期,对外工作百废待兴,周恩来总理就巧妙地利用梁祝在美登台等小运作,打开了对外工作的局面,换来了大利益。
文化战略与政治、经贸、军事等对外活动截然不同,表面上“软”,实质上“硬”;“软”中有“硬”,“软”“硬”相济。说它“软”,是因为
文化战略没有那么赤裸裸的利益需求,不会让人感觉到生硬;说它“硬”,是因为任何文化离开了它的民族性,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所以文化战略单方色彩非常深厚,往往都坚持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坚固的部分,绝不轻易改变。
由于以上的特性,近年来中国文化战略以柔软的身段和丰富的形式,在世界舞台上游刃有余、大放光彩;同时又坚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内外活动中打着鲜明的“中国原创”旗号,强有力地维护着中国的文化安全。中国文化战略在整体战略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其前景也越来越宽阔。
二、中国文化战略可以更精彩
中国文化战略中有些地方还不尽人意,重现象、轻实质,重短期、轻延伸,重部分,轻整体的现象突出,不利于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长远效益和整体配合还有欠缺。中国文化活动容易流于形式,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看时精彩,过后没有让人深思的地方。比如近年
中国一些大制作影片,传统色彩很浓,华丽的服装、优美的景色和宏伟的场面让人目不暇接;但看完后却脑袋空空,只是经历了一场视觉盛餐。相反,国外有些影片投入很小,制作简洁,但情节动人,能够打入人的心灵深处。再比如;中国的饮食、书画、武术等方面做得较好,但彼此间似乎毫不相干,未形成一个完整、相互配合的整体,在互动方面也容易变成填鸭式,枯燥单调。中国文化战略有许多方面可以向韩国人学习。韩国的文化战略很清晰,各个部分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影视、饮食、服装多方面共同出击,其密切的配合和凌厉的攻势不得不让人佩服。韩国的对外文化在互动方面也很成功,能够造成一种深入各个年龄层的狂热“韩流”。
(二)要加强“崛起”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经济崛起不成问题,军事等其他方面也有进步,但文化崛起相对滞后。长此以往,文化发展问题就会严重地拖住经济发展,甚至损害国家利益。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一到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全城热闹,而中秋、清明、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冷冷清清,各种经济活动中的文化标签都
是西式的,各大企业文化都是基督教式的。久而久之,中国企业没有中国特色,不仅中国经济的对外影响力逐渐减弱,连国内经济的文化成分都会被西方文明侵蚀。西方的“文明冲突论”就视中国文化为西方文化的最大威胁,并认为如果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成联盟,就会共同对抗西方文明。在西方文化蚕食中国的过程中,我国家的核心利益就会被渐进式地损
害。
要想崛起,就要提高创新能力。谈到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会联想到盛唐时期的文化,虽然由秦汉的中原文明一脉传承,但北部边境地区的胡人文化精华也被很好地吸收进来,使大唐文化越益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是极力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特别是与儒家文化融合后才产生了中国佛教中具有深远意义的禅宗。目前中国文化体系完备,但也需要潜心研究挖潜、借鉴等问题,以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特别是要研究如何在西方文明中崛起,在青年一代中发挥出强大的聚合作用。如最近风水环境学流行,完全可以在这方面研究如何吸收心理学、建筑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以形成中国风水环境学新的成果,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而非一副千载不变、生涩难懂的面孔。
三、中国文化战略的战略目标
既是战略,就不能不提战略目标,中国文化也需要制定清晰可行的战略目标,以求利益最大化。
(一)中国文化首要战略目标就是要领导东亚,然后主导亚洲。只有先稳固亚洲地位,中国文化才能走向世界。中国文化战略要在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中巩固已有的强势,激起儒家文化的复兴,构筑儒家文化圈。然后要考虑如何利用已融入中国文化的伊斯兰、佛教文化等传统文化,在亚洲发挥中国文化排他性较小、“百川汇海”的独特优势,使中国文化占据亚洲的主导地位。中国文化体系非常强大,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它往往能够吸收其他文化并加以融合,这也是中国文化战略最大的优势,正因为具有这种特质,中国文化最有可能成为整个亚洲的主导文化。
(二)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 “和”的内涵,拓展发展空间。中国文化战略要与中国的对外整体战略更好地结合起来,无论在欧美地区还是在中东,都要服务于国家工作大局,在世界事务中发扬“以和为贵”,以柔制刚,化解矛盾,谋求共识,扩大合作。这样就能赢得尊重和信任,减少对外文化传播的阻力,为对外文化传播扩展出更宽广的领域。
四、中国文化战略要有新举措
党的十六大把包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内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六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随着中国发展关键时期的到来,文化战略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成功的话,中国文化会成为亚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的主导文化,失败则可能造成中国文化丧失前进的锋芒,使中国文化沦为“黄昏文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战略文化一定要与时俱进,推出新办法,例如可以从以下一些具体的方面着手,争取有更大的作为。
1、建立文化战略的整体机制。如在政府文化部门的主导下,建立跨行业的联席机制,成立战略研究机构,整合资源,共同制定文化战略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也促进政府制定有利于中国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在文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这种机制也能够随时对决策的失误进行调整,或者推广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2、设立中国文化的全球性组织。可以结合汉语学习热,建立全球性的“孔子”文化基金,与世界各地研究、学习汉语的学者一同发掘汉语文化,在世界各地掀起汉语学习的更高潮。此外,饮食、古建筑等其他方面也可以建立全球性的中国文化组织。这些组织由民间发起,各行业共同经营,政府进行指导,逐步扩大活动范围,将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地大力推广。
欧洲伟人拿破仑曾说过,中国一旦觉醒,世界将为之震惊。拿破仑对中国的认识,恐怕不是中国的外交、政治或者武器,更多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许正是中国文化中的某个细节震动了这位伟人。今日,中国文化已经迎来觉醒之日,只要中国文化战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用多久中国文化就能再现辉煌。
(作者单位:国家。 安 。 全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