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女王的美貌与权欲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40:46
精彩文章共享 2010-11-09 14:18:12 阅读23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翻阅盛产女王的俄国史。在18世纪这个“女皇世纪”,俄国接连有四个女沙皇产生,但在其他世纪,女性继承皇位则通常是被禁止的。俄国第一位女王是叶卡特琳娜一世。她的身世和政治经历非常曲折离奇,喜剧色彩十足。叶卡特琳娜原名玛尔塔是一个立陶宛农夫的女儿,三岁就成了孤儿,被一个路德派牧师收养。玛尔塔在养父家又做女佣,又做保姆。她不识字更不会写字,讲的俄语带有很重的德国口音。她最初嫁给一个瑞典骑兵。1702年,在北方战争期间,玛尔塔成了俄军的俘虏,后来变成彼得宠臣缅希科夫的情妇。1703年,彼得大帝在缅希科夫家和她邂逅,从此俩人结下不解之缘。命运使叶卡捷琳娜这个他人往日的姘妇,一跃成为居万人之上的君王的宠姬。她相貌出众,妖冶妩媚,加之又温柔有礼,故此很快就征服了彼得的心。

1711年,彼得一世被土耳其人包围,甚至想投降,但叶卡捷琳娜阻止了他,并且和其他妇女筹集了珠宝贿赂了敌军主帅,使得彼得一世得以全身而退。1703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马尔塔改信东正教,并更名为叶卡捷琳娜。1712年2月,彼得和叶卡捷琳娜正式结为夫妻。1724年5月8日,彼得加冕叶卡捷琳娜为皇后。彼得一世死后,在缅希科夫和近卫军的拥护下,东正教最高会议和枢密院共同宣布叶卡捷琳娜为女皇。可惜,叶卡特琳娜过于沉溺于享乐,急迫地享用女皇的地位给她带来的一切。但乐极生悲,几个月的放荡生活就使她的心脏出了毛病,最终,她只做了两年的女皇就去世了。

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如果说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登上皇位是个传奇,那么安娜·伊凡诺夫娜·罗曼诺娃登上皇位则是偶然。 安娜生于1693年,是彼得大帝同父异母的哥哥沙皇伊凡五世的次女。弱智多病的沙皇伊凡五世娶了萨尔特科夫家族的一位女子为妻,前后共生了五个女儿,但成活下来的只有三个。长女叶卡捷琳娜远嫁德国,次女安娜在15岁前一直和母亲住在莫斯科近郊的伊兹麦洛沃村。少年时代的安娜即喜怒无常,生性残忍。 1710年,当安娜17岁的时候,被彼得一世许配给了库尔兰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公爵为妻。四个月后公爵就生病死掉了,年轻的安娜成了寡妇。

173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俄国实际上的统治机构最高枢密院拥立安娜为女皇,但条件是安娜要把国家的实权交给枢密院。安娜登上女王宝座后撕破了与枢密院的协议,并废除枢密院,重新建立独裁政治,实施高压统治。安娜对政务漠不关心,一味寻欢作乐,主要靠她的情夫比隆和一群德国顾问来管理国家。

据史书记载,安娜女皇的性格是典型的乡下地主式的,而且格调不甚高雅。她喜欢打听别人隐私,对大臣们家中流长蜚短的各类绯闻很有兴致,在宫中重金收养大量的宫廷小丑和各类跟班,每天逗她开心。安娜女皇周围的宠臣们也尽奢侈豪华之能事,大肆挥霍,为讨取女皇欢欣不遗余力。1739年,安娜意外染病,下遗诏指定自己刚刚两个月大的侄孙伊凡为皇位继承人,由比隆担任摄政王。次日晚9时许,安娜因痛风病过世。

俄罗斯的第三位女王是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她是彼得大帝最后的继承人和最小的女儿。

叶丽萨维塔女皇是一个喜怒无常、性格乖张、嗜酒如命、荒淫无度的女人,在最初登基之时,她曾经发誓不杀一人,但是后来却割掉了俄国人的两千多条舌头和两千多双耳朵。她还发动政变,囚禁了摄政女皇和伊万六世。

女王知书而不识礼,为人乖戾暴躁。她参加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帮助普鲁士保住了西里西亚。还参加了七年战争。1761年死于圣彼得堡,王位传给外甥彼得·乌尔利希。

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位也是最为出名的一位女王就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她原名叫索菲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特,是德国一个小公爵家的小姐,自小随母亲游历过许多欧洲城市,并到过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14岁随母亲来到俄国,并听从了别人的教诲信仰路德教,改名叶卡特琳娜。1744年,叶卡特琳娜以丰富的游历和高雅的举止深受贵族喜爱,所以很快被定为皇储的配偶。然而,彼得身体羸弱意志薄弱乖张暴力,宠爱情妇,经常羞辱叶卡特琳娜。在这期间,叶卡特里娜自称是过着“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的生活。

1762年,女皇伊丽莎白去世,正怀孕的叶卡特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彼得登上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俄历1762年6月26日拂晓,33岁的叶卡特琳娜阿列克塞耶芙娜在近卫军军官阿列克塞尔洛夫和格里高利奥尔洛夫兄弟等人的帮助下,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并囚禁刚刚登基一年的彼得三世。

叶卡特琳娜二世即位时国内环境混乱,形势严峻,财政出现极大困难,在她日记中记载说,她的军队有八个月没有领到饷银了,基本上处于混乱状态;国家预算有1700万卢布,另有1亿布流通在市面上,但是整个国家无人知道国库收入的情况。另外此时国家的政治也不稳定,不仅皇权受到贵族威胁,而且每年有20万属于厂矿和寺院的农奴起义造反。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叶卡特琳娜二世镇定自若,雷厉风行的着手处理错综复杂的国政,把彼得一世的改革继续向前推进,铸造了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帝国。

叶卡特琳娜二世深知夺取和巩固皇权都必须依靠贵族,因此颁布了一系列规定进一步争取贵族支持。1762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以沙皇的名义颁布了《赐予俄国整个贵族阶层自由》的召书,被颂为“贵族女皇”,她所统治的时代被称为贵族的黄金时代。因政绩卓越,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俄国历史上与彼得大帝齐名。此外,她的一生有数段目不暇接的风流情史,有多位男宠。

众所周知,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因此卢森堡皇室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大公。在卢森堡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位女大公,但最为出名的,就是夏洛特女大公。她是卢森堡纪尧姆四世的二女儿,在她姐姐玛丽·阿黛拉伊德女大公被迫于1919年1月14日退位后,她成为卢森堡第二位女大公。

1940年5月10日,德国军队入侵卢森堡,侵犯了其中立国的立场。夏洛特女大公在家人和政府的陪伴下开始了流亡生涯。在伦敦,女大公与同盟国会合并,建立了卢森堡临时政府。在此后的流亡中,夏洛特女大公极大地鼓舞了卢森堡人民的抵抗热情,她的态度激励了民众团结一致,共抗侵略者的斗志。1945年4月14日,夏洛特女大公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受到了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卢森堡人民把她视为抵抗外敌入侵的象征。1964年夏洛特大公自动退位,回到费什巴赫城堡安度晚年,1983年7月9日在费什巴赫城堡与世长辞。

苏格兰历史上唯一的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也是欧洲唯一一位在皇位上被处死的女王。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也因此成为苏格兰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大文豪茨威格所著的《玛丽·斯图亚特传》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同情她一生的遭遇。

玛丽一世的父亲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五世。她的父亲30岁的时候去世,六天大的玛丽成了苏格兰的女王。加冕那天,玛丽身着缩小了的厚重的王家礼服。她柔嫩的脖子上系着深红色天鹅绒斗篷,下摆为貂皮,带有长袖镶有宝石的绸缎长袍包裹着这个婴儿,她已经可以坐起但尚不能走路。林斯顿大人怀抱着她庄严地走进王家小礼拜堂。礼拜堂内,林斯顿爵士把玛丽带到圣坛前,轻柔地将她放在已经放置好了的王位上。然后他起身扶住她,使她不会滚下。如此年幼就加冕为女王和独特的典礼,这场加冕一时在欧洲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

玛丽女王登基不久,英王亨利八世就开始强迫玛丽嫁给他的儿子。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年幼的玛丽与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的定下婚约。五岁的苏格兰女王从此寄居法国,在法国宫廷里度过了十年的童年时光。1558年4月24日,她在巴黎圣母院嫁给了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

1560年12月5日,她的丈夫,已经成为法兰西国王的弗朗索瓦二世去世。5年后,玛丽出人意料地嫁给了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并因此得罪了自己的表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可惜,这段仓促的婚姻并未给玛丽带来任何幸福,反将她推向死亡的深渊。1567年2月,达恩利居住的别墅里发生了一次爆炸,在花园里发现了已经咽气的达恩利。他看起来是被掐死的。玛丽的情夫伯斯维尔被视为凶手。三个月之后,玛丽和伯斯维尔伯爵举行了新教仪式的婚礼。贵族们都转而反对玛丽和伯斯维尔伯爵并起兵反叛。7月24日,玛丽被迫退位并将王位传给只有一岁大的儿子詹姆士。

玛丽逃往英格兰后被伊丽莎白囚禁在卡莱尔城堡。伊丽莎白认为玛丽图谋染指英格兰的王位并对她造成了威胁。此后玛丽被她囚禁了十八年。最后,伊丽莎白下令处死玛丽,因为她收到许多报告,有人阴谋谋害她本人而让玛丽取而代之(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些都是玛丽的敌人伪造的)。玛丽斯图亚特于1587年2月8日在北安普敦郡佛斯里亨城堡被处极刑,罪名是被怀疑卷入阴谋,企图刺杀伊丽莎白。行刑那天,玛丽身着红色,表明她是一个天主教殉教者。玛丽最初被埋葬在彼得镇大教堂,但是她的遗体于1612年被她的儿子,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挖掘出来了,迁葬到威斯敏斯特教堂。现在仍在那儿,她的墓穴和她表姑伊丽莎白的只有30英尺(9米)之遥。

最后回到女王数量最多的英国,在英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六位女王。巧合的是,英国也有一位玛丽女王。由于两位玛丽生活时代和在位时期大致相同,所以经常被人错误的混为一谈。而这位英国的玛丽女王就是赫赫有名的“血腥玛丽”。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姐姐,亨利八世的长女。她的母亲凯瑟琳是一位笃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玛丽出生后,按照当时的习俗,须远离父母的身边。虽然亨利八世口头上叫她"掌上明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她倾注了多少爱心,他只是把玛丽看做欧洲王室联姻中价值不菲的商品罢了。

多年以来玛丽一直都是家里惟一的孩子。对于一个决心要用男性后代继承都铎王朝的国王来说,这样的情况是不能接受的。玛丽还没满12岁的时候,亨利八世就宣布自己和凯瑟琳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为了达到与她母亲离婚的目的,亨利八世不惜背叛天主教,与罗马教皇决裂,并在国内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玛丽也因此自动成为私生女。也许由于上述的成长过程,也许源于她本人古板、固执的性格,她成为了一个死硬的天主教徒,并对新教有着刻骨的仇恨。成年后,她因为拒绝改信新教而几乎被亨利八世推上叛国的审判台,后来又与当时天主教世界的捍卫者——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结婚。

登上王位后,她立即宣布恢复天主教,并对新教徒采取了高压政策,屠杀其中的激进分子,在她统治5年中,有300余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个敢于宣布她父母的婚姻为无效、她为私生女的克兰默大主教等,而被迫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则不计其数。她终于以其暴行获得了英国人民对其 “血腥玛丽” 的称谓。她病死时,据说整个伦敦响起了欢庆的钟声,即位的就是她的妹妹、后来成为一代名君的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诞生于伦敦的格林尼治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认为她是一个私生女。她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她的服侍者。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被判叛逆罪处死,一年后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简·西摩就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佣人。1558年玛丽一世女王无子而亡,伊丽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继承人.

威斯敏斯特教堂伊丽莎白于1559年1月15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女王,当时她的地位很不稳定,尤其是英国宗教分歧的斗争非常强烈。对伊丽莎白最大的批评是她没有提供一个继承人。别人一直以为她会结婚生子,有许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以及她的宠臣莱斯特伯爵。许多人认为莱斯特伯爵是她的爱人。伊丽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们。几年后,当她的统治得到巩固后,人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她不会结婚生子了。

伊丽莎白一是终生未婚,被称为童贞女王。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被她处死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从此,英格兰和苏格兰同归一个君主,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下,开始了不列颠统一进程的第一步──王室联合。

其实,在英国的玛丽一世女王之前,还曾经诞生过一位女王,也是英国第一个女王:简-格蕾女王。由于其在位时间只有几天,因此被称为格蕾九日女王。

格蕾女王是萨福克公爵亨利·格雷和弗朗西丝卡公主的女儿,嫁给诺森伯兰公爵之子达德利。简-格蕾美貌有教养,博览群书,却不幸的生在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家庭。1553年,爱德华六世国王被他的表妹弗朗西丝卡公主毒杀。弗朗西丝卡公主又捏造出国王体弱多病的谎言,让律师弄了假遗嘱,把王位给她的女儿简.格雷。

但是弗朗西丝卡公主随即下令暗杀她的几个同谋,结果同谋们就帮助玛丽一世从疯人院逃出来,并手把手教她如何夺回王位。阴谋败露后,简·格雷被玛丽女王废黜,关入伦敦塔后斩首。

在伊丽莎白之后,第四位登上英国女王宝座的是安妮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他们夫妻恩爱,与人无求,与世无争。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

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女王。由于患有痛风,安妮女王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行动时需要乘坐轮椅或者拖车,以至于登基时被戏称为胖女王安妮。她的主要消遣是玩纸牌、品茗和观赏园艺。安妮的可以说是一位问心无愧的女王——尽管有个人偏见,她也是英格兰教会的坚强支柱,她从个人私房钱中拿出钱来建立对贫穷教士的赐赠基金。                                                                                                            
安妮统治时期的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础。但安妮女王的一生非常不美满,生了17个儿女,个个都是短命。                                                          
最后出场的一位女王也是整个欧洲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女王,甚至被称为“欧洲的祖母”,她就是赫赫有名的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女王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她在位的60余年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到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1847(28岁)维多利亚的父亲是肯特公爵爱德华(乔治三世国王第四子),母亲是德国萨克逊—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在伦敦肯辛顿宫出生,当时为了让孩子在伦敦出生,她的父母专程从德国巴伐利亚长途跋涉赶回英国。父母为她取名费尽了心机,最后定名亚历山德拉·维多利亚,一是表示对孩子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还是婴儿的时候,她的父亲在一次打猎后染上风寒,不久后去世,当时维多利亚只有八个月大。维多利亚从小在母亲的德国环境中长大,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后为比利时国王)的监护下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1837年,她叔父不列颠帝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当时维多利亚18岁。维多利亚迅即登基,成为女王。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与她的表兄萨克森—科堡—哥达亲王阿尔伯特结婚,一生育有九个孩子,但由于是近亲通婚,四个王子中幼子奥尔巴尼公爵利奥波德亲王是血友病患者,所幸的是五位公主个个健康美丽,但次女艾丽斯公主和幼女贝亚特丽丝公主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她们与欧洲王室联姻的结果是使这一可怕的疾病在欧洲王室中蔓延。

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人很多都和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结婚,大女儿维多利亚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一个外孙就是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个外孙女是希腊王后;第二个孩子是后来即位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她的一个孙女是挪威国王哈康七世的王后;第三个孩子阿丽丝成为德国西南黑森亲王路易四世的王妃,她的一个外孙女是沙皇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个外孙女是现在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另外三个女儿其中两个是德国南部巴登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亲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而儿子们则都是娶了丹麦、俄国和德国各地的公主、郡主们为妻。正因如此,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之前,就已经成为“欧洲的祖母”。维多利亚在世时,曾有一张和这些著名的孙子辈亲戚们的全家福合影,有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维多利亚女王性格鲜明,秉性真挚。她忠于职守,具有治国之才;她不仅把时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为家务操劳上;她忠于自己的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成为一代楷模。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英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昌盛,经济繁荣,英国的生活方式(如英国贵族的下午茶)也从那时候开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对象。「维多利亚时代」被许多英国人所怀念。
1人  |  分享到:
阅读(236)| 评论(0)| 引用(7)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