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嘉宾阐释城市与居住关系·都市快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6:05
闻到桂香 我就知道回到家乡了 全球嘉宾阐释城市与居住关系 2010-10-07

  记者 王佳佳

  

  如何让全世界40亿人居住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是值得所有人付出热情追寻的一个问题。

  昨天召开的“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主题论坛全体大会上,直接以大会主题——“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命题,邀请来自不同国界、不同行业的嘉宾,从完全不同的方向阐释城市与居住的关系。

 

  马云:

  造楼与建城道理一样 舒适才是第一位

  

  “我昨天从美国回到杭州,一阵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知道,就回到了家。非常感谢我的家乡杭州,在这里,我用10年时间养育了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三个孩子。这座城市给了我很多。其实,城市就像家一样,只有你对自己的家有信心,才会不断地生养孩子。当然,这还要有氛围、人才、文化三个因素的支撑。”

  杭州的氛围是什么?

  “是自由。就像我之前进会场穿的是西装,但是穿了西装我就很拘束,我想,这是我自己的城市,我完全可以怎么舒服怎么来,我就脱了西装,换了休闲服。”说话的时候,马云卷了卷自己的衣袖:“这个氛围,还在于你有梦想的时候,没有人会嘲笑你。10年前,我说我要做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人笑话我,在大家的鼓励中,我成功了。”

  在马云的眼里,运营城市和管理公司的道理是相通的。

  比如,城市需要很多的高楼,公司也需要自己的办公楼。“我们在造办公楼的时候,内部有人说应该把楼建成杭州的地标。但我们知道,办公楼是给员工8小时上班用的,让他们舒服工作是第一位的;城市也应该这样,要为自己的市民建楼,让我们的市民感到舒服。”

  还有人才,不管是城市还是公司,都在争夺。

  “比如我,就不希望我的公司是农场,批量生产一种产品;而是希望成为动物园,各种各样的动物相安无事、和谐相处。”马云认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未来的竞争,必然不会是楼多少大、GDP多少高,而是人才的竞争,而要想留下人才,关键要看这个城市的空气、水、安全食品。

  “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关于裸捐的问题,大家都想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社会、为自己的城市做些什么。我赞赏裸捐的人,但是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也许每一个人只要花一点点的时间,在活着的时候,对你的社区、你的城市做一点点努力,远比死后捐50%更为重要。”

  郑时龄:

  城市要从精英时代走向公众时代

  “房子比职业更难找。满街是屋,可是轮不到他们住。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带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借用钱钟书在《围城》里的话发问:“后世博时代,谁会享受上海的新空间,是买得起高价房的富裕阶层还是普通的上海市民?”

  郑时龄说,首先应该承认,在准备以及举办世博会的期间,上海城市环境已经大大提升,目前,上海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89%,这是中国最高的了。

  但城市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仍然存在,比如住房仍很紧张,上海的人口密度,在有些区域属世界之最,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是郊区的24倍。

  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城市是所有居住于此的市民的城市,今后的发展,应该从精英时代走向公众时代,这才是可持续之路。

  约翰·弗里德曼:

  你的手机里有一个邻居的电话吗?

  中国现在拥有2万多个城市规划师,在他们手中,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向天空逼近,城市由内向外不断拓展,吞食着大片耕地和数不清的村庄;在他们眼里,首先看到的是城市的硬件,也就是建筑和道路,而居民往往不会出现在我们规划师的图纸中,而社区恰恰是跳动着的城市心脏。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约翰·弗里德曼,要和大家谈谈社区的重要性。

  “在谈及优质社区的时候,实际上最重要的一点来自于邻里关系的质量,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手机,也许里面存了几百个电话,但仔细检索一下,其中有一个电话是我们的邻居的吗?而就在社区里,我们将学着如何长大成人,成为合格的公民。”约翰·弗里德曼用社会学家的角度,提醒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管理者——我们的城市不应该更多地考虑视觉效果,而是要帮助每一个居民实现他们所拥有的权利,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从社区规划、管理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