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分评价浅说(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8:43
今年4月期中考试时高一年级的考试成绩登记表中增设了标准分评价指标,这是标准分评价指标第一次纳入我校的教学评价体系。因为按学校领导分步试行,逐步推进的指示,标准分评价先在高一年级试行。所以在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成绩指标中首先纳入了全部标准分评价指标,供教师研判班级、学生的各学科学习情况。后又对高一、高二(现高二、高三) 学生以往的历次考试成绩进行标准分处理,达成了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成绩跟踪查询。与此同时,标准分评价也逐渐为我们所认识和接受,作为考试分评价的辅助和补充,标准分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已相当必要。所以本次10月考试已在各年级的考试评价中增设了标准分评价指标。但我们多数教师习惯了考试分的评价指标,对标准分评价指标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为了更好的利用标准分评价指标的各项功能,促进对教学,对学生的研判,对标准分评价的合理性及各评价指标的原理、功能、计算公式,对标准分评价指标的缺陷等,作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很有必要。本人旨在以上各方面以己拙见抛砖引玉,与各位探讨。
众所周知,考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量化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从测量学的角度,考试是对动态的教学情况进行的有限度的测量,测量对象是参考的学生,考试卷则是按一定标准而制作的测量工具,而各类评价或评分制,例如:优、良、及格、不及格或5分制或百分制,都不过是附着于测量工具上的刻度。对被测对象来说,大多数考试的显性目的无非是确定被测个体在被测群体中的排位而已,所以,不同的评分制对同一学科、同一次考试给出的测量结果的实质是相同的,差异无非是粗略与精细之分。但是,考试的测量不同于一般物理学的测量,除测量工具是静态外,测量者和被测对象都是动态的,由此产生的较大测量误差不可避免。而减小此类误差的通常方法是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也就是多次考试取平均分,但这就犯了一个测量上的错误,多次测量时使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因为不同次的考试卷相当制作不同的测量工具,就如不同厂家都以本厂的标准生产的测量范围相同的刻度尺,但实际有长有短。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次考试的测量结果的直接比较和处理都是不合理的。显而易见,同次不同学科考试的测量结果的直接比较和处理同样是不合理的,原因与上完全相同。
用通常的考试分直接比较同次考试时不同学科的优劣,用通常的考试分直接比较同一学科不同次考试的变化,陷入这一评判误区的除了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外,还有我们部分教师。为了弥补考试分评判的缺陷,也有部分教师用各科的排位来比较。确实,对于单学科来讲,虽然是比较实用,但存在二个问题:一是对总分类的评判不仅不方便,也不合理。二是不同学科考试分的区分度差异较大时,比较的不合理程度将倍增,例如,A与B两学科考试分大于80分的均为50位,某考生M两学科考试分均为80分,名次均为51名,从表面看,两学科的程度相同,但A学科80分的有20位,B学科80分的仅有2位,还能说这两学科的程度相同吗?接下来,某考生N两学科考试分均为79分,A学科79分的仅有2位,B学科79分的有20位,名次分别为71名和53名,从名次看,似乎B学科优于A学科,但在考生数相同情况下,低于79分的人数是相同的,还能说B学科优于A学科吗?
所以,我们必须在排名的方式上予以深化并更精准,采用标准分评价就能达到这一目标,标准分在形式上就类似于用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消除了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而带来的偏差。对它的更进一步的领悟,有待下文的标准分的计算方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