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喜的创新品格与哲学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17:10
孟喜的创新品格与哲学思想       张宏轩
[类别: |  时间:2008-03-19 14:22:56 | 文章编号:378916| 评论:0条| 字体:大中小]
孟喜的创新品格与哲学思想       张宏轩               作者简介:张宏轩(1954—),男,山东费县人,临沂师范学院蒙山校区副教授。山东费县273400      [摘要]汉代沂蒙经学大师孟喜,为中国象数易学的创始人。他勇“改师法”,革故鼎新,彻底打破战国至汉初从理论到理论说《易》的传统,将易学与历法融为一体,创立了全新的实用易学理论形态——卦气说,据此组合排列的十二消息卦,突出体现了“立象以尽意”的圣人之道,通过简易的符号图象,揭示出深邃的哲理精蕴。   [关键词]孟喜 创新品格 十二消息卦 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B2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627(2006)03-0104-5      《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字不能写尽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于是圣人创立物象符号来全面展示他的思想,使人观象以悟其意。孟喜遵循圣人之道,创立十二消息卦,通过简易的符号图象,揭示出一年四季十二个月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能使我们体会和感悟到其中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意蕴。      一、孟喜的创新品格      西汉以降,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中央集权制日趋完善,统治者为了巩固已取得的经济和政治成就,必然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大一统文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采取相应措施,“立五经博士”,即为儒家经典《易》、《礼》、《诗》、《书》、《春秋》各置博士,让他们专心读经讲学,宣传儒家学说,且“劝以官禄”(《汉书•儒林传》),使学而优者仕,把儒学与利禄直接联系起来。在这种最有力的倡导和鼓励下,社会习经之风日盛,贤良博士时有登进。作为孔孟之乡近邻之沂蒙山区的儒生,更是秉承东夷文化尤其是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儒学发达的传统,掀起了研读经书的高潮,出现了一批造诣颇深、影响全国的儒学大师。孟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生于汉昭、宣帝之时,东海兰陵人。其父孟卿,为董仲舒再传弟子,善治《礼》与《春秋》,然而他却认为《礼》之内容繁多,《春秋》篇章杂乱,故让其子改学《易经》,注定了孟喜治《易》的命运。   关于孟喜的师承关系,《汉书•儒林传》写道:“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马干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授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涉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丁宽”,“宽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仇、孟喜、梁丘贺。”这种记载说明,汉代第一位易学家是田何,为孔子易学的第六代传人,七传而至丁宽,八传而至田王孙,九传而至孟喜。与孟喜同学者为施仇、梁丘贺,并称汉初三大家,“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汉书•儒林传》)。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之中,梁丘、施氏立为博士,官居显职,十分荣耀。唯独孟喜,未立博士,做了个丞相掾,处境凄惨。而他所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皆为博士”(《汉书•儒林传》)。岂非怪事,原因何在?史书对此作了明确回答:“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汉书•儒林传》)原来孟喜也曾由众人推荐上报过博士,但由于“改师法”而未被批准。   自孔子卒后至汉兴三四百年,其间传人皆恪守祖师遗训,奉孔氏易学为不可改易的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由于受师法、家法的严格限制,易学长期不得改革、发展,每况愈下。而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却日益发生着急剧变化。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摒弃原先奉行的“无为”政治,实行“有为”政治,“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另一方面改变“与民休息”政策而大兴土木,营造宫室陵墓,使国家经济实力大损,造成社会各种矛盾的尖锐和冲突。古老、朴实的《周易》已无法解释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第一次遇到了时代的严峻挑战。为了使易学得以在中国大地上延续,儒生中的有识之士孟喜首先冲破了师法束缚,在不违背孔氏易学思想原则的前提下,对易学体系进行了一番大胆的改革,使之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从而改变了易学发展的方向,走上了实用和科学的轨道。由于这种创新品格,使孟喜曾经遭到非难,蒙受着“离经叛师”的罪名而未能步入仕途。然而正是由于孟喜这种开拓者的胆略、易学家的睿智和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使他得以独树一帜,成为汉代象数派乃至整个象数易学的创始人。   实践证明,孟喜的创新易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曾几何时,梁丘、施氏二家易学就销声匿迹了,而孟氏易学却能力挫诸家易说,称雄于易学界,并在宣帝之时被正式列于学官。孟喜开创的易学新风,为后学弟子所继承。焦延寿学于孟喜,对《周易》卦象和卦辞重新组合,创立了与众不同的《易林》体系。京房受易焦氏,“认为延寿易即孟氏学”(《汉书•儒林传》),进一步阐发其说,建立起别于其他时代的象数体系,从而完成了自孟喜开始的汉代易学的巨大变革。这种易学变革,在经学史上就叫做“改师法”。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孟京易学绵延两千年而不绝。      二、孟喜的十二消息卦      孟喜作为一代易学大师,突出贡献在于彻底改变战国至汉初从理论到理论说《易》的传统,从研以致用的原则出发,吸收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所取得的的成果,建立起全新的象数理论形态——卦气说。它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周易》卦爻与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融《周易》与历法为一体的实用易学理论体系。因为说《易》本于历法中的节气,故称卦气说。其说中的十二消息卦,最能体现孟喜“立象以尽意”的蕴涵性思维特征。   所谓十二消息卦,是从六十四卦中选取十二卦,然后根据这十二卦阴阳爻的多少,将其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以表示一年四季十二个月阴阳消长的变化过程。这十二卦顺序如下:   复临泰大壮乾遁否观剥坤   十二卦与十二月相配,根据在于阴阳消息。所谓“消息”,在古代指消长、屈伸变化,“息”为增长,“消”为减少。如《庄子•秋水》云:•“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彖传•剥》云:“君子尚消息盈虚。”《彖传•丰》云:“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孟喜将这消长变化的思想,通过十二卦卦象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在这些卦象中,都由两种基本的符号组成,一种是“—”,代表阳气;别一种是“——”,代表阴气。阴与阳是古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矛盾运动的认识之根本观念。它的最初的含义是日光的向背,继而不断引伸,到《周易》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概括,已成为哲学的基本范畴,二者的对立统一,构成易学思维的基本模式。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孟喜在其十二消息卦中将阴阳爻排列得既特别有序又格外规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直观、生动的象数坐标。   十一月配《复》卦,一阳复始之象。阳气生于坤阴之初,坤为大地,微阳生于地下,“阴阳争,诸生荡”(《礼记•月令》)。十二月配《临》卦,二阳生于四阴之下,阳气上长,万物萌动,将临于地面而未达见。正月配《泰》卦,三阳开泰之象,下卦乾为天,上卦坤为地,“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周易•泰•彖》)。二月配《大壮》卦,阳气大壮,震居天上,“雷乃发声”,“蛰虫咸动,开户始出”(《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阴渐消去。三月配《》卦,五阳决去一阴之象,“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四月配《乾》卦,全阳之象,阳气至极,“盛德在火”(《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以上从《复》至《乾》,描绘了阳长阴消的过程,故此六卦称为“息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作者简介:张宏轩(1954—),男,山东费县人,临沂师范学院蒙山校区副教授。山东费县273400      [摘要]汉代沂蒙经学大师孟喜,为中国象数易学的创始人。他勇“改师法”,革故鼎新,彻底打破战国至汉初从理论到理论说《易》的传统,将易学与历法融为一体,创立了全新的实用易学理论形态——卦气说,据此组合排列的十二消息卦,突出体现了“立象以尽意”的圣人之道,通过简易的符号图象,揭示出深邃的哲理精蕴。   [关键词]孟喜 创新品格 十二消息卦 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B2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627(2006)03-0104-5      《周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字不能写尽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思想,于是圣人创立物象符号来全面展示他的思想,使人观象以悟其意。孟喜遵循圣人之道,创立十二消息卦,通过简易的符号图象,揭示出一年四季十二个月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能使我们体会和感悟到其中丰富而深刻的哲理意蕴。      一、孟喜的创新品格      西汉以降,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中央集权制日趋完善,统治者为了巩固已取得的经济和政治成就,必然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大一统文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采取相应措施,“立五经博士”,即为儒家经典《易》、《礼》、《诗》、《书》、《春秋》各置博士,让他们专心读经讲学,宣传儒家学说,且“劝以官禄”(《汉书•儒林传》),使学而优者仕,把儒学与利禄直接联系起来。在这种最有力的倡导和鼓励下,社会习经之风日盛,贤良博士时有登进。作为孔孟之乡近邻之沂蒙山区的儒生,更是秉承东夷文化尤其是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儒学发达的传统,掀起了研读经书的高潮,出现了一批造诣颇深、影响全国的儒学大师。孟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生于汉昭、宣帝之时,东海兰陵人。其父孟卿,为董仲舒再传弟子,善治《礼》与《春秋》,然而他却认为《礼》之内容繁多,《春秋》篇章杂乱,故让其子改学《易经》,注定了孟喜治《易》的命运。   关于孟喜的师承关系,《汉书•儒林传》写道:“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马干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授不绝也。汉兴,田何以齐田涉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丁宽”,“宽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仇、孟喜、梁丘贺。”这种记载说明,汉代第一位易学家是田何,为孔子易学的第六代传人,七传而至丁宽,八传而至田王孙,九传而至孟喜。与孟喜同学者为施仇、梁丘贺,并称汉初三大家,“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汉书•儒林传》)。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之中,梁丘、施氏立为博士,官居显职,十分荣耀。唯独孟喜,未立博士,做了个丞相掾,处境凄惨。而他所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皆为博士”(《汉书•儒林传》)。岂非怪事,原因何在?史书对此作了明确回答:“博士缺,众人荐喜。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汉书•儒林传》)原来孟喜也曾由众人推荐上报过博士,但由于“改师法”而未被批准。   自孔子卒后至汉兴三四百年,其间传人皆恪守祖师遗训,奉孔氏易学为不可改易的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由于受师法、家法的严格限制,易学长期不得改革、发展,每况愈下。而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却日益发生着急剧变化。封建统治阶级一方面摒弃原先奉行的“无为”政治,实行“有为”政治,“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另一方面改变“与民休息”政策而大兴土木,营造宫室陵墓,使国家经济实力大损,造成社会各种矛盾的尖锐和冲突。古老、朴实的《周易》已无法解释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第一次遇到了时代的严峻挑战。为了使易学得以在中国大地上延续,儒生中的有识之士孟喜首先冲破了师法束缚,在不违背孔氏易学思想原则的前提下,对易学体系进行了一番大胆的改革,使之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从而改变了易学发展的方向,走上了实用和科学的轨道。由于这种创新品格,使孟喜曾经遭到非难,蒙受着“离经叛师”的罪名而未能步入仕途。然而正是由于孟喜这种开拓者的胆略、易学家的睿智和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使他得以独树一帜,成为汉代象数派乃至整个象数易学的创始人。   实践证明,孟喜的创新易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曾几何时,梁丘、施氏二家易学就销声匿迹了,而孟氏易学却能力挫诸家易说,称雄于易学界,并在宣帝之时被正式列于学官。孟喜开创的易学新风,为后学弟子所继承。焦延寿学于孟喜,对《周易》卦象和卦辞重新组合,创立了与众不同的《易林》体系。京房受易焦氏,“认为延寿易即孟氏学”(《汉书•儒林传》),进一步阐发其说,建立起别于其他时代的象数体系,从而完成了自孟喜开始的汉代易学的巨大变革。这种易学变革,在经学史上就叫做“改师法”。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使孟京易学绵延两千年而不绝。      二、孟喜的十二消息卦      孟喜作为一代易学大师,突出贡献在于彻底改变战国至汉初从理论到理论说《易》的传统,从研以致用的原则出发,吸收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所取得的的成果,建立起全新的象数理论形态——卦气说。它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周易》卦爻与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融《周易》与历法为一体的实用易学理论体系。因为说《易》本于历法中的节气,故称卦气说。其说中的十二消息卦,最能体现孟喜“立象以尽意”的蕴涵性思维特征。   所谓十二消息卦,是从六十四卦中选取十二卦,然后根据这十二卦阴阳爻的多少,将其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以表示一年四季十二个月阴阳消长的变化过程。这十二卦顺序如下:   复临泰大壮乾遁否观剥坤   十二卦与十二月相配,根据在于阴阳消息。所谓“消息”,在古代指消长、屈伸变化,“息”为增长,“消”为减少。如《庄子•秋水》云:•“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彖传•剥》云:“君子尚消息盈虚。”《彖传•丰》云:“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孟喜将这消长变化的思想,通过十二卦卦象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在这些卦象中,都由两种基本的符号组成,一种是“—”,代表阳气;别一种是“——”,代表阴气。阴与阳是古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矛盾运动的认识之根本观念。它的最初的含义是日光的向背,继而不断引伸,到《周易》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概括,已成为哲学的基本范畴,二者的对立统一,构成易学思维的基本模式。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孟喜在其十二消息卦中将阴阳爻排列得既特别有序又格外规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直观、生动的象数坐标。   十一月配《复》卦,一阳复始之象。阳气生于坤阴之初,坤为大地,微阳生于地下,“阴阳争,诸生荡”(《礼记•月令》)。十二月配《临》卦,二阳生于四阴之下,阳气上长,万物萌动,将临于地面而未达见。正月配《泰》卦,三阳开泰之象,下卦乾为天,上卦坤为地,“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周易•泰•彖》)。二月配《大壮》卦,阳气大壮,震居天上,“雷乃发声”,“蛰虫咸动,开户始出”(《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阴渐消去。三月配《》卦,五阳决去一阴之象,“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四月配《乾》卦,全阳之象,阳气至极,“盛德在火”(《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以上从《复》至《乾》,描绘了阳长阴消的过程,故此六卦称为“息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阳极而阴生,故五月配《》卦,者,遇也,一阴复现,与五阳相遇,“阴阳争,死生分”(《吕氏春秋•十二纪》)。六月配《遁》卦,遁者,退也,阳气始退,而阴气起,“草木盛,阴将始刑”(《吕氏春秋•十二纪》)。七月配《否》卦,阴气长敌阳气,三阴在下为地,三阳在上为天,“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周易•泰•彖》)。八月配《观》卦,四阴旺逼二阳,上卦巽为进退不果,所观之象为“雷始收声,蛰虫俯户,杀气浸盛”(《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九月配《剥》卦,“寒气总至”,“霜始降”,“草木黄落”(《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五阴剥落一阳之象。十月配《坤》卦,全阴之象,“盛德在水”,“水始冰,地始冰”(《吕氏春秋•十二纪•孟春纪第一》),阳气伏于地中,万物归藏。以上从《》至《坤》,描绘了阴长阳消的过程,故此六卦称为“消卦”。      三、孟喜的哲学思想      孟喜的十二消息卦,作为阴阳符号的组合,看似简易,实际上思想蕴涵复杂而深刻,正如《系辞》所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仔细观玩其象,透过这种“神秘外壳”,可以发现里面的“合理内核”——宝贵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象其物宜”——孟喜唯物主义思想的前提十二消息卦,从表面上看,是主观设定的阴阳符号推演,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反映。因为“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周易•系辞下》)。阴阳错杂,只是代表了不同时间的事物而已。《周易》认为,“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周易•序卦传》),物生而有象,所以古人便“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画成卦象,“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正如《系辞》所云:“《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孟喜正是运用这种“象其物宜”的思维方法,排列出十二消息卦,通过符号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物质运动的内容。   “变动不居”——孟喜辩证法思想的精髓十二月卦中的阴阳“消息”,以动态的图象体现了《周易》的“变化之道”:“《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宜。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系辞下》)没有变化,就没有生气,只有变化,才能带来“辉光日新”(《周易•大畜》)。所以《周易》特设《革》与《鼎》卦,《杂卦》解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故鼎新,成为易学活的灵魂。而要革新,就必须有求异思维,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系辞下》)是也。孟喜正是吸取这些变易的精髓,作为他的思想营养,才培育了他的创新品格。处在改革创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从孟喜的十二消息卦中,更能体悟到“生生之谓易”、“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的大易精蕴。   “与时偕行”——孟喜把握时机中的主观能动性事物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时”之背景与条件。“变通者,趋时者也”(《周易•系辞下》)。“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王弼:《周易略例》)。这种关系使“时”在易学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时”在《周易》经传中运用达58次之多。诸如《彖传•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彖传•益》:“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系辞》:“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彖传•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等等。孟喜以对《周易》“时”之观念的独特理解,建构起十二消息卦,把时间、时序、时势以及审时、待时、时变、时行等思想内涵,寓存于符号的象征之中,给我们模拟了一座与时俱进的航标。看到它,可以使我们想到孟喜的识“时”之义、知“时”之行、观“时”之变、用“时”之机,帮助我们树立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天时之客观与人为之主观的密切结合,灵活稳妥地确定趋时变通的行动策略。例如:当《复》之时,阳气潜于地下,应注意积蓄力量,待时而动;当《泰》之时,万物通达,可以乘时而进;当《乾》之时,应警惕“亢龙有悔,与时偕极”(《周易•乾•文言》)的反面训戒。   “穷上反下”——孟喜的逆向思维模式偕时而变的趋势是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种思想,在《周易》中随处可见。例如《序卦》所解《泰》与《否》的关系:“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剥》与《复》的关系:“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遁》与《大壮》的关系:“遁者,退也。物不可终遁,故受之以大壮”;《》与《》的关系:“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者,遇也”,等等。孟喜为了突出易学这种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特意在他排列的十二消息卦中,确定了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坤》阴至极,而有《复》卦,一阳复始也;另一个是《乾》阳至极,而有《》卦,一阴复生也。   “见微知著”——孟喜的“知几”与“早辨”意识矛盾双方的转化是一种质变,质变是有条件的,它必须经历一个量的积累过程。《系辞》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于灭身”,《文言》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讲的就是渐变的道理。孟喜将此发挥得既淋漓尽致又形象生动。他的十二卦卦象表示十二个月,是把十二个月阴阳定量化,一年有六个阴六个阳,阴阳数积累的过程,也就是由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量变的始点——离无入有、有无之际的“微”,它虽弱少,但往往是事物发展趋势最好的预策和警示。对此,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善事要“知几”。孔子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周易•系辞下》),于事物发展的萌芽阶段就准确地研判其趋势,把握住极其微妙的“时机”,这就是“知几”。另一方面,恶事要“早辨”。《文言》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若早有察觉,则可防患于未然。   “往来不穷”——孟喜对事物发展总规律的认识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结束了,新的过程又会开始。“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周易•说卦传》),“终则有始”(《周易•恒卦•彖传》),物质运动永远不会完结,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孟喜的十二消息卦,清楚地显示出这一思想。从日月运行看,是“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从四季更替看,是“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周易•系辞下》);从万物生息看,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然后又是“春风吹又生”,形成生命运动的周期。这些都反映出物质运动的总规律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正如《系辞》所说:“往来不穷谓之通”。这里的“通”字,对于物质运动来说是通达之意,即每一次循环都使事物获得新的提高和发展;对于人们的认识运动来说,则“通”为升华之意,即每一次循环都促进了人们的理性飞跃。这就是孟喜通过十二消息卦所告诉我们的根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孟喜的创新品格与哲学思想       张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