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式”救灾的困境(南方周末 2008-5-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07:50
“缅甸式”救灾的困境
2008-05-15 16:16:40  来源: 南方周末  作者: 丁补之

图:缅甸灾民

图:救助站里的人
由于政府救助力量十分微薄,国际援助面临诸多障碍,缅甸灾区的百姓唯有依靠民间互助和投靠寺庙,而这些相对于庞大的受灾群体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目前的救援无法不令人担忧:如果情况依然不能得到改善,对于缅甸风灾的幸存者来说,由此遭遇的人道主义灾难,或将不亚于天灾本身。
政府的微薄救援
仰光,莱达亚工业区阿墩村小学前的水泥路上,37岁的参吴住在政府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他是阿墩村人,整个村子一共有三千多户人家,5月2日的风灾使得超过两千家房屋被风刮走,片瓦无存。此前一天,参吴的妻子产下他们的女儿,由于这场强热带风暴的关系,虽然这个小女孩还没有取名字,但已经有人开始叫她“纳尔吉斯”。
政府给村民们搭建了30座一字排开的帐篷。记者看到,帐篷里家徒四壁,每户不过一锅一碗。即便如此,这少得可怜的帐篷对于众多失去家园的村民来说,远远不够,更多的村民只能临时寄居在寺庙和学校里。
村民们说,5月10日,缅甸政府领导人来此视察,借此机会,每户居民领到了一升米。在此之前,风暴过后,整个村子的所有村民共得到了120袋大米,这是政府唯一的支援,早已经分配吃光。
“我们有时有食物,有时候没有。”参吴的妻子玛叮叮优说。这也是所有村民面临的困境。
这是政府所有21所救援营地中的一所。由于每个帐篷只能居住6人,这些所有的救援营地不过仅仅能解决四千多人的住宿问题。而据联合国人道救援机构的估计,遭受风灾的缅甸有超过150万需要救援的灾民。也就是说,政府的救援杯水车薪。
由于位于仰光的郊区,这里的交通相对便利,救援也较容易抵达。5月8日,美国驻缅甸高级外交官维拉罗萨说,在风暴的登陆地——伊洛瓦底省三角洲地区,风暴之后还未接受任何外界救援。目前,包括西南角的海济岛(Haigyi)在内,部分受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的灾区目前仍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普遍的民间互助
5月11日上午,一位来自仰光的华裔来到营地,给灾民分发炒米粉,这成为了他们当天的食物。
缅甸人把这种救助行为称为“做功德”。作为普遍信仰佛教的国家,缅甸普通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围绕着功德(kutho)。他们相信因果报应,认为人生可以轮回,而积功德通常是通过举行宗教仪式和做好事。
玛叮叮优说,当有人做功德时,他们就有饭吃;而如果当天没有做功德的人,他们只能互相之间借钱借米,以渡过难关。
饮用水非常紧张,他们要到半小时路程以外的一个湖中挑水来喝,但被风暴袭过的湖水并不干净。村民们说,很多小孩已经开始拉肚子。但是没有办法,这已经算是比较干净的水源。
5月的缅甸热浪袭人,蚊虫遍生。帐篷里闷热无比,出生不过10天的小女孩,身上因为蚊虫叮咬,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红瘢,但这对父母对此却无可奈何。
11日下午,正逢仰光一家机械厂来做功德,每家人可以分到3公升大米。来做功德的女士介绍,他们一共采购了二百多袋大米,打算去多个难民点分发。
虽然政府提供的救援不多,但幸运的是,在这个难民点,两天之内有三拨来做功德的人,难民们的生活也得以勉力维持。
从仰光到昆千贡,整个路边站满了村民。一路上不断有开车的人在分发食物和水。“遇到了天灾,这是有钱人做功德的好机会。”当地村民介绍说。
更多的团体也出来捐款捐物,有的是通过政府,有人则亲自将物资分发给灾民。5月8日,包括缅甸华人慈善总会和华商商会在内的十四个华人团体召开会议,商议对受灾的华人提供援助,并为缅甸政府提供捐款,当天会上即募得初步意向捐款约七千万元缅币。“博爱慈善救援会”发起人尹茂策则希望,能将募集到的所有物资,亲自转交给最需要帮助的灾民。
寺庙成救援主体
在昆千贡(kungyangon)马吉村,仅村子中的达亚玛寺,就收留了九十多家失去家园的难民。而在缅甸,失去家园的难民,在没有政府的救援下,纷纷涌进家园附近的寺庙和学校,遮风避雨寻求庇护。
当地人说,缅甸有个说法,看哪个村子有没有钱,要看村中的寺庙修得怎么样,香火旺不旺。在缅甸,男性一生中一般要剃度两次,到寺庙进行短暂的僧侣修行。5-15岁之间是作为沙弥,20岁后则作为比丘。几乎所有的男性都在20岁之前接受剃度,这将为整个家庭积累大的功德。
有钱人为做功德,对寺庙的供奉会很多;平时政府也会给寺庙一些支持。而无论贫富,大家在平日,都会全力供奉寺庙。因而在风灾中,虽然民舍倒塌严重,但寺庙大多幸存。
达亚玛寺主持沙亚多·吴耶瓦达说,在缅甸,寺庙本身就被人们看作孤儿院和养老院,这里宽敞安全,所以成为难民的容身之所。
他说,目前,寺庙的食物虽然较为紧缺,但仍然可以勉力维持。一些米商将被洪水淹过的大米送过来,这些大米成为难民的食物,煮出来的米饭虽然会有味道,但大家一起食用,希望能一起渡过难关。
他提到,风暴初期,前来避难的小孩子们全身湿透,浑身冰冷。按习俗,平时僧侣的袈裟并不允许被常人触摸。但那时候,僧侣们都将自己的袈裟脱下来,全部给小孩子盖上,给他们取暖。
为什么受到灾难的缅甸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寺庙,而不是政府?沙亚多·吴耶瓦达认为,超过87%的缅甸人信仰佛教,他们相信因果轮回,认为这一辈子积功德,下一个轮回才会圆满。平日,他们会将所有心血和大部分收入用来供奉寺庙,这是因;而有难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来寺庙避难,这是果。
另一方面,吴耶瓦达说,寺庙宽敞,有安全感。另外,虽然寺庙的粮食也少,需要外界的援助,但是在寺庙里,有盐就大家一起吃盐,有米大家就一起吃米,不像在政府那里,会有层级和厚薄,因而没有平等的氛围。
他还认为,平常在家中,无论贫富,遇到困难便是一起承担,互相依靠;而在政府那里,会有陌生感,不如在寺庙里众人之间亲近。
“和尚的心胸宽广无私,来去无牵挂,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与人分享。大家遇到困难,自然会想起寺庙。”沙亚多·吴耶瓦达说。
受阻的国际救援
从壁磅往南,乘船顺伊洛瓦底江支流而下,这一带是著名的水产养殖区,人口密集。风灾过后,两岸村庄无一幸免,看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屋,几乎成为无人区。一路上,不时可见数十吨的钢铁巨轮被掀到岸上,目不暇接的尸体浮在水上、挂在岸边、蜷曲在树丛里,风灾十多天后依然无人清理,情形惨不忍睹。
高温下,大多数的尸体已经腐烂发臭,带过滤物质的双层口罩也无法阻挡阵阵异味。虽然无力完全清理,但缅甸政府依然拒绝了他国救援组织的人员支援。5月5日,风暴之后,缅甸军政府请求联合国提供紧急救灾援助,以缓解热带风暴给缅甸造成的严重灾害。
而就在当天,美国国务院称,缅甸政府拒绝了美国提供的援助。一个背景是,2003年5月,缅甸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负责人昂山素季第三次被缅甸政府逮捕后,欧美国家立即对军政府进行制裁。
在同缅甸军人统治者进行了漫长谈判之后,5月12日,缅甸终于作出让步,接受了来自美国的救灾物资。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6个国际组织向缅甸紧急提供了救灾物资。
然而,政府仍然拒绝为大多数外国援助专家发放签证,坚持说这个长期孤立的国家有能力自行发放救助。
即使是长驻缅甸的联合国救援组织,要将救援物资送往灾区,也面临重重障碍。他们只能将物资送到受灾相对较轻的城镇,而不能直接送到村庄。一路上,军政府设置了重重关卡,许多前往救援的民间车辆被迫退回。
联合国一救援组织官员私下里对记者透露,阅读缅甸官方报纸时,只要是没有提到政府在救援的地方,那里便没有任何救援。
尹茂策说,风灾过后已十天,政府虽然自身救援缓慢,但反而又设置了众多障碍,阻碍国际救援组织和民间救援进入。
“这或者涉及到政府的尊严问题,自身能力有限,却不愿让别人插手。”尹茂策认为,缅甸政府的另一层考虑可能在于,军政府不希望外界的介入对自己的政权产生影响。
但目前的救援无法不令人担忧:如果情况依然不能得到改善,对于缅甸风灾的幸存者来说,由此遭遇的人道主义灾难,或将不亚于天灾本身。
缅甸风灾:灾后面临更大危险
5月2日缅甸风灾发生,导致重大伤亡,但更大规模的灾难极有可能出现在灾后:灾区被多重封锁,国际救援难以进入,物资发放缓慢,外界难以获知灾区真相。灾区的幸存者们,面临食品短缺、疾病等极为严峻的生存威胁。
汽车驶出仰光后,经昆千贡(Kungyangon)、代德耶(Dedaye)至壁磅(Pyapon)、博葛礼(Bogali),公路两边为茫茫水面覆盖,几乎看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屋。一路上不时有阵阵恶臭传来,这是死神掠过后的气息。
从博葛礼乘船沿水路而下,风暴过去十天后,岸边漂浮的尸体依然目不暇给,随行的翻译不忍直视。岸上,偶尔可见的居民表情木然,无助地等待迟迟未来的救援。
5月2日至3日,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由西至东,以192公里的时速横扫缅甸,东方粮仓顿成泽国,剩下一片废墟。洪水淹没面积达到5000平方公里,受灾人数估计已达2400万,这是缅甸总人口的近一半,酿成这个东南亚国家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缅甸军政府面临执政以来的又一次严重考验。政府宣布仰光、伊洛瓦底省、勃固省、孟邦和克伦邦为重灾区。截至目前,官方公布死亡数字近3.2万人,另有近3万人失踪。但这一数字受到国际上的普遍怀疑,人们认为,死亡人数已接近10万人。
而关于救援的现状令人担忧,灾后的卫生防疫更引人关注。有关组织警告称,如果救灾不力,这一数字可能会上升至50万——这个数字将大大超过印尼海啸的死亡人数。
无效的气象预报
在昆千贡卡玛卡路村,5月2日深夜11点时,大多数人已经入睡。
17岁的少年昂提度注意到屋外起了很大的风,房子摇摇欲坠。他把前、后门打开,以为这样能避免草、木搭成的吊脚楼被吹倒。但开门后发现大水随之而来,房子马上被风浪席卷而去。
“我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昂提度说,黑暗中他抱住一棵海底椰树,使劲往上爬,最后一直爬到10米高的树顶。随风裹挟而来的大水有三米多深,其他人反应不及,全部被水冲走。
直到第二天早晨,大水才慢慢退下,在树上呆了一夜的昂提度从树上滑下,游泳回到家中,但整个房子已不见踪影,平地上看不出任何痕迹。
在这个夜晚,昂提度失去了爸爸、妈妈、妹妹和三位表弟表妹,六个人至今没有任何消息。另外,他在风暴中受伤的叔叔,在送往仰光后也不治身亡,成为这场灾难中失去的第7位亲人。万幸事发时他的姐姐在仰光躲过一劫,目前两人相依为命。
“我不知道会有这样一场风暴。”昂提度说,卡玛卡路村靠蜡烛照明,没有通电,没有电视和收音机,他们没有获得关于这场风灾的任何预报信息。而村长也没有接到提前疏散村民的通知。
不仅仅是卡玛卡路,从缅甸最大的城市仰光到最西南角的雷特岛(Late),人们都没有把这个预报放在心上。
昆千贡,达亚玛寺。寺庙主持沙亚多·吴耶瓦达说,他注意到了当天下午电视中的预报,但政府并没有警告风暴的严重性,他们无法判断这次灾难的破坏力量,所以并没有做任何准备。
“村子里有九十多岁的老人,他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风暴。”吴耶瓦达说,村子里数百人无家可归,只好暂时挤在小小的寺庙中。
“纳尔吉斯”是40年来第一个在缅甸登陆的强热带风暴。世界气象组织证实,缅甸气象与水文局4月27日开始发布“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预告,但人们普遍忽略了这一消息。包括政府在内,并没有采取任何提前疏散的准备措施。
“缅甸贫富悬殊,在乡村,80%以上的房屋是简陋的草棚,在强大的风暴面前,简直不堪一击。”仰光一位侨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转眼之间,“东方花园”成为了人间废墟。
真相不可抵达
5月10日,记者乘车从仰光市往昆千贡市一路上,两旁房屋已被尽数损毁,常年往返两地的司机介绍说,道路两边埋葬有众多的罹难者。事发后第一时间,政府派出大量军人对要道附近的田野进行了仔细清理。
“我的家人们恐怕再也找不到了。”昂提度说。村民介绍,事发后,军政府组织人将能运走的遇难者遗体运到一起集体掩埋,不能运走的则就地掩埋。而在集中掩埋的地方,有专人把守,任何人都不能靠近。
也就是说,即使再努力,昂提度甚至不再可能见到亲人们的遗体,他们已经不知被掩埋在了哪里的田野中。他成为了真正的孤儿。
“我想念他们。”昂提度说,有时吃饭时他会一个人哭,想起以前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的日子。
目前,交通要道附近已很难获知真实的受灾情况。尚未清理的地区则被设置了多重关卡,被严格限制进入。5月10日傍晚,记者抵达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伊洛瓦底省博葛礼镇。入城前的关卡处,记者受到军方的盘问,最后被拒绝进入。
2004年12月,缅甸海啸的真实报道就曾在仰光受阻。这次风灾,事件几乎重演,各国媒体需要克服种种困难,突破各种封锁才能到达灾难核心区。
不仅仅是记者,众多的国际救援组织乃至缅甸的个人援助者也被阻挡在外。缅甸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长吴梭达说,感谢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政府向灾民捐助救援物资,但他重申,本地机构将负责救援行动。
5月12日,在仰光,调度缅甸救灾物资发放的负责人吴单吾(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愿意接受国际所有的物质援助,但不接受外国救援人员的到来,也不接受任何个人前往灾区发放救援物资。
来自缅甸官方的统计称,风灾造成的死亡数字近3.2万人,另外近3万人失踪,但这一数字遭受质疑。
“仅仅在博葛礼,我路过的六百多个村庄,大多数被毁掉,幸存者不及三分之一,粗略估计,这就已经接近了政府公布的数字。”尹茂策说。他是仰光一名成功的华裔商人,同时是缅甸红十字会永久成员。风灾过后他发起成立“博爱慈善救援会”,募集到大量食物和药品,得以进入核心灾难区,将物资直接发放到难民手中。
“在一个近400人的村庄,我问有多少人幸存下来,得到的数字不到50人。”尹茂策认为,死亡数字远不止政府公布的数字。
而来自缅甸红十字会的信息表明,缅甸西南角的海济岛已经全部被洪水淹没,整个小岛近万居民几乎没有生还希望。
尹茂策平时交游广阔,和政府有良好的关系,这使得他的组织成为唯一突破关卡进行救援的民间组织。饶是如此,他还是被政府叫去谈话数次,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经过同意”。他同时被政府警告,不可以上电视、报纸,以及向外界提供他知道的信息。
一次租船前往灾区运送物资的过程中,数小时航程里,他看到,河面漂浮的尸体连绵不绝。
“事情为什么会糟糕成这个样子?”尹茂策说,“良心已让我无法平静生活下去,我已经决定把一切都放到救援里去,死掉的人已经没有办法了,活着的人一定要尽量救下来。”
救救灾民
吴单吾对记者说,因为缅甸最高领导人高度重视救援,所以在交通运输和物质发放上,并没有什么困难,他们可以用车、轮船和直升飞机,将物质发放到所有灾区;而由于受灾最重的伊洛瓦底地区是传统的产粮区,所以也不缺大米。他们目前缺乏的是帐篷、支架等物资。
但和官方的说法不同。“我们看到,有些地方,连一粒米的救援也拿不到。”尹茂策说,一些村庄全部被毁,而少数幸存者无处可去。
他说,掌握在政府手中的救援物资,都由军人发放,但在最严重的村子,发下去的物资“少得可以忽略不计”。他看到博葛礼的一处救援点,上万片石棉瓦和上千桶水,在军方手中多天却没有分配。
联合国人道救援工作机构发言人理查德·霍西也提到,目前,在需要援助的150万人中至少还有2/3没有获得援助。他还警告说,数以千计的尸体浮在水面上,对幸存者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如果救援工作再不能顺利展开,恐怕会有数目相当的人死于灾后的疾病。
“这里海水淹过,水源变咸已经无法饮用。有的幸存者有米没有水,只好嚼生米,是被水泡过的糟米;没有干净的水源,很多人只能喝脏水。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善,后果不堪设想。”尹茂策说。
他提到,他们组织的物质也有限,不能保证分配到探望点的每个灾民。有时候一颗糖果,都要分给好几个人,因为糖果能给人体提供能量。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缅甸的气候时而暴雨时而酷热,也会对救援行动和灾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由于缺少食物和住所,(缅甸)灾区人的抵抗力也正在不断减弱,目前缅甸的饮用水很多已经被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乐施会东亚地区负责人莎拉·艾伦兰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前的情况很容易造成霍乱、伤寒、痢疾等疾病的传播,除了水源被洪水污染外,公共厕所外溢的粪便也漂得到处都是。
“所有会引发霍乱和痢疾的诱因都已经齐全。”艾伦兰德警告。
尹茂策发现,在博葛礼的医院,很多人已经开始上吐下泻。“我们只能尽力告诉政府,如果不及时遏制,将有发生瘟疫的可能。”
目睹此景,尹茂策发出“救救灾民”的呼声:“我见到每一个认识的人,都会号召他们捐助,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救下有可能活下去的人,不然,就真的没有机会救他们了。”他担心的是,灾民们每天日晒雨打,在缺乏食物药品的情形下,如果再得不到及时的救援,这些天灾的幸存者也会死去。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zmzg/20080515005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