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苏州(二)拙政园,狮子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36:02
(2010-11-06 12:49:32)转载
标签: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
拙政园
王献臣
江南园林代表
狮子林
太湖石
情趣
分类:胡杨印象-游记系列(原创
印象苏州(二)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
苏州名园—— 狮子林
首先再次上传两张胡杨“四十一岁小老太婆”(注:此称号是网友给俺的光荣称谓,哦,应该是四十二岁小老太婆的片片,因为再有20多天额就过四十二岁生日了,唉,岁月催人老啊)。

可能暂时性的近期是最后上传胡杨“四十一岁小老太婆”的照片了,因为开博之前我和老公约法三章之一就是不透露自己的隐私,包括照片,可是这是第六次在博客中上传自己片片了

前面上传的“胡杨和鲁迅先生在一起”的片片有朋友留言说没看清,呵呵,现在看清楚了么?
好了,言归正传,说拙政园吧。呵呵呵呵.....
苏州拙政园,它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古典园林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门票70元/人(旺季)注意:苏州的景点门票很有意思,只有本省(江苏省的)60岁以上老人和全国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才有优惠。其他人群没有门票优惠政策。这和全国大部分景点的优惠政策不太一样

去过之后,从拙政园的宣传材料(宣传材料相当精美,有中英文两种版本)中才知道: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取拙政园之名是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每一个走廊都成独立一景。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这是我尾随旅行团“蹭听”时听导游说这个酸枝木是世界上唯一现存一棵用完整酸枝木雕刻的艺术品。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我们是9月去上海看世博时以上海为大本营,在苏州呆了整整三天时游览的拙政园,所以荷花池中的荷花所剩无几了,唯一发现几枝独放的,拍一枝。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东部现代人造景观。田园风光。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均为后来建筑。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园林路。门票30元/人(旺季)。
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岁的大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绘《狮子林图》。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此说明文字来自门票)
     入园,便见玲珑石笋、石峰、丛植牡丹及白玉兰,与“立雪堂”背面侧窗和谐统一,使框景更趋完整,形成进入庭院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喻“玉堂富贵”之意。并有蔽外隐内之含义而景深意远。 
      南厅“燕誉堂”,出自《诗经》,意为名高禄重安闲快乐。

会客室。每一个房间内的布局合理,家俱很有特色。
      朋友们看看这些石头像什么?
     厅内陈设精致华贵。以厅为中心,面向四方的布局,颇为巧妙。人在厅堂,推门推窗便可见院中巨峰气势雄伟,形态各异,凭轩眺望,满目石峰林立,峰间古柏虬根盘绕,指峰揖柏皆成画意。右边竹林青翠欲滴,盛夏天气,绿色浓荫别有情趣。
面对如此景致,不由让你心生感叹,园子的主人真会享受生活。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所以被称之为“假山王国”。
     在假山上行走,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转身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边转,一边可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大小小有五百来头,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
     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穿洞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
     乾隆皇帝手书“真趣”。
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见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在真趣厅旁边有一个石舫。可以听曲品茶,雅到极致。        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
狮子林和拙政园一样,到处都是旅行团,随旅行团后听导游讲解是最有意思的事情,在苏州园林中听导游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两黄金,一两太湖石”和“江南比富是一个家庭看财富的多少,只看他们家中有多少太湖石......”
不知是真是假。但这叠加有序的假山景致的确让人赞不绝口。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