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能把人搞死的小学语文考题(摘自新浪北行剑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6:19
一道能把人搞死的小学语文考题
标签:杂谈
这个周六下午,我在看书,儿子在一旁写作业。正看得精彩处,儿子前来请教一道语文试题,把我给搞懵了。题目是这样的:请将“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这句话换一个说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我前前后后把这道题看了不下二十遍,但还是不知所云。面对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想想自己如此才疏学浅,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它要考察学生一种什么能力呢?说实在的,我确实不知道。题目要求把句子换一种说法。到底换一种什么样的说法?怎么说才叫换一种说法?这本来就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在生活中,倒是时常会碰到换一种说法的案例。比如,对孩子说某件事,孩子太小听不太懂,于是只好换一种说法,用比喻或其他手法,尽可能让孩子明白大致的意思。但那都是迫不得已的办法,一种说法能够说明白没人想着会换一种说法,除非这种说法本身是有问题的。儿子试卷上给出的这道题,这个句子本身已经把意思说得很清楚了,那还要换一种说法干什么?是让学生往简单里说呢,还是往复杂里说?没办法,我只好瞎编硬造,指导着儿子完成这道考题。在我的启发下,儿子的答案是:“只到我把问题讲完第二遍以后,教室里还是十分安静。”但愿这个答案是正确的。但这样把“重复了一遍”描述为“第二次”的换一种说法,实在太牵强,太搞笑,太画蛇添足。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答案吗?是把、被句的转换吗?应该写成“问题被我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这种把被句的转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却是违背生活习惯的。主语变了以后,语意肯定也会变的。比如:我把脸上的泪水偷偷掉,装作没事的样子。如改成被字句:“脸上的泪水被我偷偷擦掉,我装作没事的样子。”这就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了。因此可见,这种把、被句的转换看似是丰富小学生的语法知识,实际上一点意义也没有。如果非得要转换,也只是为了考试的需要而已。在现实生活中,是没人会作这样的转换的。
从这样的考题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是严重脱离实际的。如此种种莫名其妙的训练和考试,我想只是为了迎合题型的需要,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因为考试是为考而考,所以老师出题也是为出而出。他们没有仔细地研究过如何通过合适的途径测试学生的能力,而是努力地往新奇特方面努力,把题目出得越古怪越刁钻,好像老师的水平就越高似的。事实上,这样的语文学习和训练,非但增长不了学生的读写和理解能力,反而会把他们搞得越来越糊涂,对语文越来越憷头,对求知越来越害怕。
小学生时常遭受如此考题的“折磨”,也不能全怪教他们的任课老师们。因为教他们的老师基本是不出题的,他们只会布置题。题目全在新华书店或学校外面某个小摊上,老师只需要告诉学生买什么样的练习册,然后告诉他们做哪一部分就可以了。就是在这样的练习册里,学生们时常会碰到怪怪的让他们头疼的题目。对这样的怪题,老师也并不完全知道题目的本意和合适的答案。对学生们面目各异的答案,老师有时也根本给不出一个正确的评判,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评判。
比如,前段时间儿子数学考试中,有一道判断题明明是做对了,但老师却给判错了。后经儿子与老师交涉,还是维持原判。后来,没办法,为了鼓励儿子,我给他“加”上了这一分。题目是这样的:“平年和闰年相比,一年中只有一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其他各月的天数是一样的。”儿子的答案是:对。其实确实是对的。平年二月是二十八天,闰年二月是二十九天,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仅此而已。但老师却认为“其他各月的天数是一样的”这个说法是错的,理由是六月份和七月份的天数就不一样。我听后,简直无语了。题目是比较平年和闰年,自然是指平年的各月份和闰年相应的各月份,怎么能把平年或闰年中的六、七月份拿来比呢?但老师既然有这样的判断,说明题目本身也是有问题的,起码来讲没有描述清楚,有歧义。拿这样的题目考学生,还各执一词,这么要把学生的小脑瓜搞混吗?
正确的信息没有完全形成和巩固,却要用各种各样的错误信息来干扰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出一些“好题”考倒他们,这大概是******一大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