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转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19:00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问题,即为什么服务的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方向和思路,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对象、内容的不同定位,最终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功效。一百多年来,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艰难的转型过程中,改革开放三十年是这一过程中最精彩的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中,思想政治工作解放思想,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和政治桎梏,逐步向“为现代化服务”转轨,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现代价值,是三十年来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三十年的发展探索,正体现了三十多年来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价值转型过程和规律。
为现代化服务: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价值
几百年来,人类历史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现代社会,是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构建的社会。在转型过程中,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根本出发点,通过经济的市场化构建,逐步实现人的经济活动的平等和自由,激发人创造物质财富的智慧和活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通过民主法治建设,逐步扩大和深化人的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真正实现主权在民,为人的其他权利的实现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塑造现代公民,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现代社会成长提供观念前提和主体条件;通过社会建设,构建公民社会,为提升现代社会自治能力并形成对政府的有力、有序、有效监督,促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持久互动奠定社会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观念上层建筑领域的重要工作,其价值是体现在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之中的。处在转型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的价值就在于通过自身努力,推进上述五个领域的建设进程,最终推进全面的现代化。这就是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价值。在各领域,具体的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在服务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落脚到人本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对生产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行为的直接作用上。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主体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愈识、风险意识、效益意识、科技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人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观念,转变人们的人才观、就业观、择业观、岗位观、敬业观等,更好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同时拓展服务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新内容, 开辟社会结构调整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再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安全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工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新领域, 把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经济现代化具体化、实效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价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价值之一。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一直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作用。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发挥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重要功能。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应大力加强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的宣传和培育,培养人们民主、法治等现代政治观念,积极引导群众行使参与国家治理的政治行为,保障他们的对重大政治事件、政治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价值,集中体现为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个人在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必将获得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即独立、自主、自律且有尊严,这就是人的现代化;通过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方式,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通过满足个体合理的物质需求和进行有效的精神激励,充分调动起个人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我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发展;通过组织大量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促使个体不断形成和巩固自身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等,帮助个体塑造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正确的道德观、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的健全人格。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身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充分保障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通过切实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建设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建设主体;通过强化政府机关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通过大力宣传社会事业的公益性质,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积极性;通过大力传播“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培育全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社会意识,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制定公平正义的制度提供思想先导。
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价值,是上述价值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条件,最终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脱离这一根本要求,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取消了对象接受的可能性。“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是把人的政治热情鼓动起来,把对象锻造成政治斗争的工具,使其参与到残酷的阶级斗争中去。改革开放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经济建设一道去做,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但是,有些单位或领导干部,只是简单地把人理解成经济建设的工具,忽视了人的目的性或价值主体性,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促进人的异化,与改革发展的根本宗旨相违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是以人为本,最终实现人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人的发展中把握人的物质、文化和心理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满足这些需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间目的和手段关系,切忌见物不见人、见权不见人。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人的发展需求,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起来;要围绕人的发展需求,安排工作的思想内容,创造活动载体和物质条件。是否能做到以人为本,实现其为人的价值和功能,是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科学的根本标准。
在三次飞跃中实现自身价值转型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三十年的发展探索,正是坚持解放思想,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念和政治桎梏,逐步向“为现代化服务”价值转型的过程。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转型过程,是在三次飞跃中实现的。
第一次:“转轨”与“变型”(上世纪80年代)
“文革” 结束后,在拨乱反正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像全国一样,就是通过思想解放,推进全市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也实现自身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上来。基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北京市当时要做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要解放思想,推动以“天安门事件”为主要代表的一批冤假错案的平反;二是克服特有阻力,进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补课”。前项工作,于1980年前后基本完成;后项工作自1979至1985年,历时将近6年。
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特别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补课”,对思想政治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为经济建设服务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对北京市来说,由于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和部分干部自身的原因,这种转变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是艰难的。到了1984年,北京市“宣传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还“比较深”,“和经济战线比较起来,要深得多。”于是,新形势的经济改革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任务更加具体,要求更加迫切;而同时,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新形势的不适应性也更加凸显了。
在这种大形势大趋势下,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中共北京市委召开系列会议,组织研究讨论。1985年1月,时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王大明同志,在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市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转轨”“变型”的任务。他指出:“我们的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跟上改革的步伐,也要有一个‘转轨’‘变型’的过程。‘转轨’,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转到为四化,为翻番,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的轨道上来。‘变型’,就是从封闭的、单纯业务型的宣传单位,转为开放型、服务性的宣传单位。”之后,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按照经济改革需要开展工作,努力实现自身的“转轨”“变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和工作习惯在实践中逐步弱化,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实践不断加强。
第二次:从“内线”转移到 “外线”(上世纪90年代)
1990年前后,在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剧烈变动。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如何看待和应对严峻的国际变局,如何把握和驾驭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局,是关系着中国改革能否继续,发展能否持续,稳定能否持久的重大问题。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一些人和媒体绷紧了政治神经,动辄以姓“资”姓“社”标准衡量事物,甚至“以阶级斗争为纲”也大有了死灰复燃的势头。改革发展要奋力前行,就必须勇敢地打破这种思想僵化和倒退!全党面临着第二次思想解放的艰巨任务!
北京市作为首都,又是“政治风波”发生的中心地带,上述矛盾有着特殊的表现。在这种大背景下,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从“内线作战”转移到“大踏步的外线作战”,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致力于主要推动改革发展上来,“把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出来”。
“内线作战”转移到“大踏步的外线作战”的比喻,是时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的李志坚同志,在1993年度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对1992年前后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变化的生动概括。他指出:从“内线作战”转移到“大踏步的外线作战”,就是从主要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转移到主要推动改革发展上来,“把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出来”。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内线作战”,其工作重点是:论证“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主要形式是“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主要表现在:“常见的领导同志的讲话,占据《宣传手册》几乎一半的页数,主要论证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存在,社会主义存在以来的成绩等等。讲到我们改革要革除弊端的时候,也是比较多的强调产生这种弊端的历史必然性,是怎么不可避免等等。”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之后,思想政治工作转向“大踏步的外线作战”,工作重点“已经不是论证社会主义存在的合理性”,而是“理直气壮地动员干部群众,向着旧体制的弊端以及我们面临的新的困难,大踏步地进行改革,把生产力进一步地解放出来。”
第三次:以人为本(新世纪)
北京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努力将其贯彻到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特别是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北京市更加自觉地贯彻“以人为本”,在实践中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和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推动了首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良性互动。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就倡导“以人为本”理念,同时,并注重将其贯彻到对全市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中,使北京市国有企业逐渐理解“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企业发展的根本意义,引导、指导他们更加自觉地将这一理念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之中。1999年12月29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思想教育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北京市以人文奥运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大政工”的各领域、各环节,在把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辩证统一关系中,紧紧围绕人民生活需求,不断为居民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彰显着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功能和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实现其“为现代化服务”的价值特别是人本价值,还有很多深层的观念、体制和利益障碍需要克服,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有待完成。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牢固树立“为现代化服务”的价值理念,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现代转型中将会更能实现其价值,更加大有作为。这是我们研究三十年来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实践所得的基本结论
【本文来自】:求是论坛(http://bbs.qstheory.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qstheory.cn/bbs/thread-338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