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钱在中国:来路不明加速涌入 (2008-05-11 09:24: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04:25
标签:法制 证券/理财 财经 股票  分类:财经 杂谈
国际热钱在中国:来路不明加速涌入
在今天刚刚结束的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都表示,要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确保金融安全。而在跨境资本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热钱”。 “热钱”是一种国际游资,它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上快进快出,寻求短期回报,并给各国经济带来冲击。随着经济的发展,热钱在中国的流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目前,热钱进入中国的渠道五花八门,最主要的有几种,一是通过地下钱庄,二是假借贸易往来,比如进口高报价,出口低报价,三是以外商直接投资名义进入,但其实并不进入生产领域,而是进入股市、楼市等。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说:“之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热钱,它肯定不进入生产性领域,而进入交易性投机性的领域。”
由于热钱往往来路不明,因此对热钱最简单的估算方法,就是新增的外汇储备,减去因为贸易顺差进来的钱,再减去外商直接投资进来的钱,其他说不清的部分通常被认为是热钱。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1539亿美元,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74亿美元,这意味着一季度进入中国的热钱已经超过851亿美元,此外还不排除有部分热钱通过贸易或直接投资的渠道进入。在2007年,这一数字是1170亿美元,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流入的热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7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1.3%,在两税合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不降反升,热钱加速涌入不言自明。
 
(国际热钱在中国)规模之大不寒而栗
据专家估算,到今年年底,涌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累计将达到6500亿美元左右,堪比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热钱流入当地的水平。
毫无疑问,热钱为逐利而来。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4%,目前中美存款利率分别为4.14%和2%,利差为2.14%,因此即便热钱只在人民币和美元之间无风险套利,理论上年收益率最少也在8%以上,而如果投资股市房市可能获益更多。(图版入)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2002到2007年,流入我国的长线投机资金逐年递增,6年累计为5418.14亿美元。(图版出)专家估算,到今年和明年底,国内热钱累计规模很可能突破6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而且2002到2007年,投机性资金流入占当年GDP的比例约为4%,累计总量占2007年GDP的16%,这一比例已经超过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的情形。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说:“我们可以把它和东亚金融危机做一个比较,从1990年到1996年,7年的时间,每年大概流入到东亚的热钱,占东亚地区当年GDP的3%左右,一直累计到1997年的时候,流入东亚的资金占到东亚地区GDP的大约14%,从1998年开始,这些资金陆续撤离东亚,一直花了5年时间,基本流出。 ”
(图版)2002至2007年长线投机资金流入情况
2002年 326.44亿美元
2003年 650.44亿美元
2004年 938.00亿美元
2005年 973.84亿美元
2006年 1145.96亿美元
2007年 1383.44亿美元
 
(国际热钱在中国)严防热钱全身而退
热钱流入,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利流出。专家认为,A股市场从6124点大跌,有一部分因素也和热钱撤离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严格资本账户管理,谨防热钱快进快出之痛。
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说:“我们其实已经尝到一些苦头了。比如股市的下挫,就和外资流出有关。前几年外资低位进入,去年底,次贷危机发生,资金从A股市场抽离,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专家认为,近几年房价的大幅上涨也和热钱有关。大量外资不仅购买上海、北京等地住宅,带动国内资金推高房价,而且直接介入房地产开发,目前国内57000多家房地产企业中,外资就占到约15%到20%。
为应对热钱大量涌入之后又快速流出,专家建议,一是要加强对热钱流入的监测,因为如果没有权威的监测数据,防范将难上加难;二是应进一步调整汇率形成机制;三是加强对资本流出的控制,谨防外资收益大量汇出,并防范对冲基金等的冲击。
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说:“热钱到中国它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中国出现了一些价格的错误,比如,如果中国的住房价格很低,中国的汇率很低,或者中国的股票价格被低估,那么它们会进来。但是它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它赚了钱之后,必须能全身而退,所以我们把住热钱流出的渠道,就会减少那些热钱想进来的一种野心。”
 
(国际热钱在中国)席卷全球皆为利往
热钱冲击一国经济,在过去并不鲜见。而无论是英镑狙击战,还是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这些地区之所以受到热钱冲击,其实都和这些国家自身的金融体制缺陷紧密相关。
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外资抽逃,导致墨西哥外汇储备2天内减少40亿美元,汇率3天暴跌42.17%,股市2个月暴跌47.94%。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政府宣布比索一次性贬值15%,比索遭到热钱抛售。(图版入)而此前,墨西哥为对抗通货膨胀,采取了比索高估的策略,并由此导致出口少进口多,外汇储备大量减少。为维持收支平衡,墨西哥又大量吸引外资进入,其中70%投资于短期证券。由此危机爆发。(图版出)
1997年,热钱冲击波又从泰国引爆。泰国1992年开始全面取消资本管制,热钱进出无阻。为吸引外资,又采取固定汇率制度,使本币高估。同时又不得不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贸易逆差,进而导致外债增加。而一旦外资大量流出,外汇储备不足,必然导致本币贬值。国际热钱正是看到这一点,先大量借泰铢,然后抛售,使泰铢大幅贬值,然后就可以用少量美元偿还,从中渔利。泰国经济由此遭到重击。56家银行被挤垮,泰铢贬值60%,股市狂泻70%。金融危机随即席卷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地区、韩国、印尼和日本。只是香港地区由于有内地强大外汇储备的支持,维持住了固定汇率,才挫败了国际炒家,使热钱以亏损约20亿美元收场。
类似危机还发生在1992年的英国。英国为保持欧洲统一汇率机制,英镑高估。国际热钱趁机大量抛售英镑,买入德国马克,最终致英国耗尽2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并被迫将英镑贬值15%,同时退出统一汇率机制。而国际热钱从中净赚约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