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歇不下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40:17
《楞严经》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临济祖师说:“你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便与祖佛不别。”那么我们为什么歇不下来呢?
末学以为,休歇有两种:一种是彻悟直至不疑之地的大休歇场,这是一种修而无修的无为无功用境界;另一种是止息向外驰求的狂心,安住当下一念清净心的用功状态。当然,我们要讨论的是后一种休歇,因为只有休歇得下来,能够安住当下现量境,才有可能身心脱落,与道相应,证悟本源自性天真佛,所谓“歇即菩提”是也!我们之所以休歇不下来,细说原因很多。比如现代生活节奏紧张,赶时间而狼吞虎咽、手忙脚乱、心烦意迷;又如像末学这样急性子的人,往往要把一桩事做完才肯罢休;等等。这里,主要谈三个原因:
一是不了诸法如幻。若知法无自性,一切如幻如化,自然妄念渐消,不再执取幻相。不再痴迷福报、相好、感应、神通,不再热衷礼神拜鬼求佛入定。正如惟则禅师所说的,“若有人识得,佛也不做,老僧大展他三拜。”古德说:“若欲作业求佛,佛是生死大兆。”《楞伽经》云:“大慧!一切诸法,唯是自心分别所见。不了知故,分别心起,了心则灭。”诸佛诸祖只要我们转变错误认识,只要我们如实了知万法本质,那么自然渐离颠倒梦想,度尽一切苦厄,而不必灭除一物,坏去一境,离弃一事,亡掉一念!
二是不明真性本有。若知真性本有,不离自己身心,自然狂心渐歇,不再向外寻觅。傅大士在《心王铭》中说“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既知自心是佛,还会向外瞎求什么?!百丈祖师道:“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已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如前所述,学佛不是要你弃世离家,灰身灭智,死心亡念,而只要你远离虚妄分别的执心。沩山大师说:“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目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祇说浊边过患,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渟无碍,唤作道人,亦名无事人也。”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不说浊边事!山河大地有什么过错?只是我们错了!知妄本空,知真本有,放下妄心,真心自现,即为宗门所说的“识自本心,见性成佛”。
三是恒常心不踏实。虽然了知“诸法如幻,唯识而已,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但毕竟没有如实知,没有亲证实相,脚跟不能立稳,容易随语言所转,随境界所转,不知不觉心慌意乱,东追西求念念驰骋;或者急于证悟,不知时节因缘,不能安住当下,到处寻找灵凡妙药,拼命尝试快速见性法门;或者历劫习气难改,总要寻求依靠忙乎不迭,上网下网声色文字,心猿意马停歇不下。
扯完这段葛藤,我们再来细看一桩十分典型的祖师言行:
福州大安禅师年轻时,为了听“闻玄极之理”,孤锡游方,参访百丈祖师,问:“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虽说生死心切,疑情在胸,要且狂心未歇)百丈祖师说:“大似骑牛觅牛。(就这么一句话!古人念兹在兹,生死心切,思想纯朴,心地清净,这就是利根!古人利根从根入,一言之下顿领旨,后人聪明成知解,言下不歇更狂求)”又问:“识后如何?(一言之下明心)”百丈答:“如人骑牛至家。(悟后自解作活计)”再问:“未审始终如何保任?(心虽契道,力不自由)”答:“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理虽顿悟,事须渐除)”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自知是佛,狂心顿歇!不愧大安禅师!)。大安禅师悟后一直帮助师兄灵祐禅师创居沩山,直到沩山祖师圆寂,才被众人请为住持(大好一位师弟!)。
大安禅师上堂开示:“汝诸人总求觅什么?(跟他当年不也一样?)若欲作佛,汝自是佛(知真本有,求个什么?),而却傍家走,匆匆如渴鹿趁阳焰(知妄本空,求有何用?),何时得相应去?!(切须注意:心若不歇,终难相应!)阿你欲作佛,但无如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欲、不净众生之心,则汝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什么?(这跟百丈、沩山祖师开示如出一辙,一模一样!不能小看这句话,具含无量义,上面末学已略作演绎)安在沩山三十来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饥餐渴饮,随缘任运),不学沩山禅,(成年之人,谁更拿那些黄叶来止啼?)只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牵出,若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去也。(你看古人这么纯朴、踏实、厚道!当年师父一句话,他硬是践履一辈子,立住脚跟,不移不易,功成道圆。)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辨一切善恶音响,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后来大安禅师的师侄临济禅师也说“你欲得识祖佛么?只你面前听法底是。赤肉团上有一位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前出入。更求何物,你自返照看”)。汝自不识取(自古宗师只教人自看,别人无法替代),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云门示众: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是什么物任持便得如是?(歇下向外驰求狂心,回光返照,只这么参取!)汝若觅,豪发即不见(觅即知君不可见。你看,不觅不知,觅又不见,大难大难!不妨疑着)。故志公和尚云:“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这句话大有密义!龙树菩萨说:“此性深妙,云何可知?以色相可知!”波罗提祖师说:“性在作用,王若不用,体亦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