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凭什么教训女记者要读《幸福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58:10
长江短笛  (2010-10-25)
“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语言、咄咄逼人的口吻、忧国忧民的情怀。”大家一定能从这五个特写猜出他就是白岩松——CCTV资深新闻评论员、主持人。他作为武汉长江美联大讲坛主讲嘉宾,在汉期间接受《长江商报》一年轻女记者采访时,直接“教训”了这名女记者一顿。
原因是女记者不小心问了一个非常“傻”的问题。这名女记者料始未及,引出新闻前辈一番坦诚告诫:“姑娘,面对每一个采访对象之前,一定会看完这么厚一摞材料,里里外外地了解这个人。”
事后,聪明的女记者揣摩,白岩松的言外之意——你不一定要看我的书,但你既然是来采访我,就不能不看,而且还要认真看。虽然白岩松声称此次来汉绝不是为了推销自己的新著《幸福了吗?》,但敲打这名女记者要认真读自己的书,无疑是对新闻晚辈的一记必要的重锤。
看了这段演讲之外的花絮,我就不敢写“白氏幸福话题”了,因为我昨天因故没有聆听他的演讲,也没有来得及看他的《幸福了吗?》,就是多年前他的《痛并快乐着》,我也没有看完。
浏览了本埠主要媒体关于这场演讲报道后,觉得“白氏幸福论”与我近期关注的叔本华“幸福密码”也有许多共鸣之处,相信叔氏的幸福元素一定浸润过白岩松的幸福思绪。现原汁原味地摘录白岩松的精彩妙论,是为敬:
真正影响世界的,应试是软实力。在谈到中国软实力对世界影响时,白岩松说,那都是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在影响他们,而现在他们的文化输出在影响我们。61年来,我们为世界输出过一个半思想贡献,一个是周恩来提出的国与国之间处理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半个是“和谐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和而不同”。为什么说是半个呢?因为中国的“和”没法用外文翻译。
十年前,追求的是都是数字表达的目标,而十年后,开始追求数字无法表达的目标,比如尊严、幸福、快乐。
很多中国人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国家目标长大的,但当我们获得一个又一个数字增长时,我们离幸福为什么越来越远?
十年后的中国也许不再那么热衷于谈论数字,一些无法有数字来衡量的目标正在出现。
我发现,现在不管走到那里,都能听到抱怨,上级抱怨下级,下级抱怨上级,婆婆抱怨媳妇,媳妇抱怨婆婆。他发现现在人不管坐在哪里,抖腿的特别多,是紧张、焦虑?
人们不停地抱怨,火气还特别大,尤其是武汉人,火爆脾气一点就着。中国人的耐心为何越来越少?
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应该回归内心。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到底要什么?
白岩松说到一次在美国一个小镇的经历:入夜,小镇的街上空无一人,安静得让人想赶快溜进酒店,没有喧闹的卡拉OK,没有人群涌动的酒巴,可是,每一家的窗户上都映出温暖的灯光。
幸福不是钱多得没时间花,幸福不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幸福不是忙得失去家庭的营养和慰藉。
生命是单行线,既然是奔向死亡,干嘛走得那么快?你能慢下来吗?
幸福5%,痛苦5%,剩下90%是平淡,幸福本来就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是把90%的平淡向着幸福推动,就是好事。
白岩松的座佑铭: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称运动场上跟人生最像的一个项目就是跳高,“那么是冠军了,还要把跳过的高度再提高一公分,最后在冲击新的目标时失败了,全场的掌声仍然为他响起。我觉得最好的人生是这样。”(多么好地说明“更好是好的敌人”)
幸福是一种可以持续的感觉,需要平静,需要感恩,需要每天愿意起床,需要见到谁都会不由自主的笑。年轻人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全部建立在社会、时代以及别人的身上,幸福要靠自己。(叔氏认为:楼房的建筑物越大越安全,幸福的建筑物越大越有风险 )
白岩松对一个女生说:“青春很难指望会平静,那样也不太会过瘾了。你把自己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你就会有好的生活。”
白岩松谈到自己的同行倪萍的姥姥,“倪萍说起过她一个字不识的姥姥:乞丐敲门乞讨时,开门拿吃的给他,并对他说谢谢‘我正担心孩子不在家,浪费了’。这就是文化,她懂得照顾别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