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版《春天里》,感动之后更应行动(转自光明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4:58:49
       29岁的刘刚和44岁的王旭在这个冬天迎来了生命的春天,他俩光着膀子在出租屋翻唱歌曲《春天里》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迅速红遍网络,质朴有力的歌声“唱哭了很多70后、80后”。生于1960年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也被打动了。9日召开的湖南省优秀大学生村官表彰会上,他谈起观看视频的感受,“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你们也应该去看一看。”周强还朗诵着歌词,勉励年轻人要有理想,扎根基层做大事。(11月11日《潇湘晨报》)

  我们还看到,既是网友又是官员的周强,对“农民工版”《春天里》大受欢迎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认识:“歌词写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表达了群众的情感,所以打动人。”周强进而认为,文艺创作只有深入体会生活,才能写出不朽的作品,而工作也一样,需要扎根基层接地气,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应该说,这番解读切中肯綮。如果《春天里》是一首脱离生活、远离地气的呻吟,如果歌者没有唱出老百姓的苦痛、伤悲、挣扎与梦想,就不可能引起坊间的强烈共鸣。基于此,所谓的“文艺创作只有深入体会生活,才能写出不朽的作品”,不无道理。

  无论是周强的剖析还是网友的解读,透视“农民工版”《春天里》受热捧,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其一,只有沉下来,才能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遗憾的是,今天,试问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有多少愿意走进底层,去感知底层的爱与怕、苦与痛、悲与伤?有,但很少。写出《中国农民调查》的作家陈桂棣算一个。前段时间,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撰文称:“我就扪心自问,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我的写作配得上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吗?”试问,那些“只为君王唱赞歌,不为苍生说人话”的作家,“配得上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吗”?那些闭门造车、热衷于为权力搽脂抹粉、被资本收买的写作,“配得上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吗”?

  其二,要直面底层的哀与伤,更要纡解他们的苦与痛。其实,《春天里》原唱者是歌手汪峰,汪峰去年推出这首单曲后,一直好评不断,但远远无法企及今天的热度,一大原因就是翻唱的是两位朴实的农民工。无论29岁的刘刚还是44岁的王旭,他们在这之前,都是边缘的,他们的处境甚至有些艰难——他们交不起房租、甚至养不活自己,比如王旭租住的是一间七八平方米的房子。由这两个人让我想到了“蚁族”,居住在地下室的“鼠族”,那些万万千千的“蚁族”“鼠族”们,他们同样为生活所困,同样怀持着卑微的理想,在不停地熬;我还想到了农民工,旭刚组合都是农民工,唱歌是业余,比如王旭,他从河南商丘到北京打工,曾经烧过锅炉,现在在一家制药厂仓库当复核员,月入1000多元(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既要租房,又要吃喝,还要往家里寄钱,1000多元又能做什么?更何况还是在北京!)。可以说,旭刚组合的背后,站着密密麻麻的“蚁族”“鼠族”,林立着难以尽数的农民工、弱势群体。在受到关注之后,两人的命运也许能够有所改变,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呢?

  民工版《春天里》很给力,也很悲催。读懂民工版《春天里》受追捧的社会表情,比仅仅感动更有必要。特别是官员和相关部门,感动之后更应该行动,按照中央的部署,踏踏实实推进各方面的改革,让弱势群体分享发展成果,尽快走出逼仄的生存状态。                 个人后记:我父亲也是一名农民工,也居住在这个社会的底层。在北京一栋栋的高楼大厦里也流淌着许多像父亲一样辛苦劳作的农民工的血水和汗水。然而可悲的是广大的农民工们盖了高楼大厦,却不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他们同那些驻扎在边防线上的戍兵一样,是当代社会可敬可佩的人!更令我感动的是农民工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没有放弃农民原有的淳朴,没有泯灭人性的良知,他们虽然很累,很缺钱,但他们却没有去抢、去偷、去拐、去骗。难道这精神不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