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建设大油气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23:48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10-07-15 07:58 ]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长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840亿立方米。

数字化管理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黄土高坡上的大会战
编者按:被称为“磨刀石上闹革命”的长庆油田,一直面临着“三低”难题的困扰。近年来,油田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攻克了一系列难题,创造出了享誉全国的长庆速度。2009年油气当量突破3000万吨,成为国内产量增幅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油气田,跃居国内第二大油气田。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为油气田勘探开发装上了强力引擎。
数字长庆
油气产量
长庆油田实现原油日产1万吨长达27年,1万吨到2万吨间隔6年,2万吨到3万吨用时3年,3万吨升至4万吨用了2年4个月。而原油日产上5万吨,距离2008年原油日产突破4万吨仅仅为1年7个月。
2001年起,长庆油田的新增产量和储量两项石油领域最重要的指标连续10年在国内保持第一。近3年来,更是每年以500万吨油气当量递增,创造了低渗透油气田经济有效开发的奇迹。
按照这样的速度,明年长庆油田的油气当量将攀上4000万吨大关。到2015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目标并不遥远。
标准化建设
长庆油气田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95%。“模块化建设”使一线安装人员减少了40%。
长庆油田先后发布了覆盖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75%以上投资的11类1342项指标,发布了钻井系统市场指导价格指标327个。
数字化建设
目前,长庆油田已完成120多座站、1000多个井场、6000多口油水井的数字化建设。生产前端用工减少了30%以上。
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的先导
今年上半年,长庆油田生产油气当量1711.02万吨,完成钻井进尺突破1030万米,新投产油水井3352口,其中原油日产6月29日突破5万吨大关,完成计划与日产水平均创历史新高。这是长庆人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攻克“三低”油气藏勘探开发难题,在实现5000万吨目标过程中又一次创造的重要成果。
在长庆油田40年的发展实践中,从创建“安塞模式”、实现“油气并举”到“三个重新认识”取得突破,每一次重大转折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具有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特征,是典型的致密性油气藏。长庆“三低”油气田的开发被外界称为“磨刀石上闹革命”,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探索之路。国际上把储层渗透率小于50毫达西的称为低渗透油田。长庆油田70%的储层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油气井基本没有自然产能,长庆油田通过解放思想,依靠压裂改造实现投产,依靠超前注水实现了有效开发。
1970年会战后的10多年,侏罗系原油产量实现了100多万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的以安塞油田为代表的三叠系油藏被外国专家认为没有开发价值。90年代,长庆油田集中精力对安塞油田进行了历时8年的技术攻关,攻克了一系列地质和工艺技术难题,创造出了以“单、短、简、小、串”为地面工艺特征的“安塞模式”。安塞油田的成功开发,打开了三叠系油藏开发之门,打破了原油产量在百万吨左右徘徊的被动局面。
新世纪以来,长庆油田不断解放思想,展开大规模的超低渗油气田技术攻关,突破了0.5毫达西油藏有效开发的世界性难题,形成了一整套高效开发特低渗油气田的主体技术、特色技术和配套技术。
通过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长庆油田不断探索形成运用了“1234”综合在大油气田建设的思路。
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满足了在“三低”油气藏背景下大规模增储上产的需要;
抓住苏里格气田和超低渗油藏两个重要开发方向,实现了油气快速上产;
做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深化改革“三篇文章”,走出了低成本、高质量、集约化发展的新路子;
推广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市场化运作、数字化管理的“四化”模式,适应了大规模建设、大油田管理的需要。
勘探开发一体化:大规模增储上产的关键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是大面积隐蔽岩性油气藏。通过几十年勘探开发,长庆油田已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应这种地质背景的勘探理论和方法,大力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坚持勘探向后延伸、开发向前延伸,预探井、评价井联手寻找富集区,评价井、开发井、骨架井一起为勘探做贡献,形成了一套具有长庆特色的勘探开发工作程序。
长庆油田进入新的储量增长高峰期, 2010年上半年油气勘探共收获八项成果:苏里格万亿方大气区勘探取得新突破;高桥复合含气区取得重要进展;盆地区域天然气勘探获得新发现;姬塬地区石油立体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华庆地区石油评价勘探获得重要进展;镇北地区落实了亿吨级含油规模;延长组下部含油组合新层系勘探获得重要发现;长2及侏罗系勘探取得新发现。这些成果为勘探任务的完成和开发有效建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目前,长庆油田的开发对象是渗透率更低、非均质性更强、开发难度更大的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油气藏,以苏里格气田和华庆超低渗透油藏为代表的储层,成为长庆油田下一步开发的主要对象。2009年苏里格气田产量增长占长庆天然气总增长量的80%,超低渗油藏产量增长量是长庆原油总增长量的95%,苏里格气田和超低渗透油藏已经成为长庆油气田快速上产新引擎。
苏里格气田开发集成创新了12项开发配套技术,形成了“5+1、六统一、三共享、一集中”的合作开发模式;2009年探明加基本探明储量达到2万亿立方米以上,已经建成百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到2015年将建成230亿立方米/年以上的生产能力。通过走市场开放、技术驱动、快速上产之路,形成了以大井组丛式井、井站共建、多站合建为主的地面工艺模式,短短两年时间超低渗油藏形成500万吨生产能力,日产量超过1万吨。
超低渗油藏的成功开发,打通了长庆油田原油上产的通道,在5000万吨发展规划中,超低渗透油藏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
技术创新:激发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长庆油田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特别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瞄准“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研发了一系列适用、配套技术工具,有力促进了油田的效益发展。
在苏里格气田,研发了“井下节流”工具和地面的“电磁阀”装置,实现了中低压集气,简化了地面工艺流程,使地面投资比开发初期下降了50%以上。在压裂方面,自主研制了可反洗井机械封隔器、分层压裂合层开采一体化管柱,成功实现了一次分压3层~4层,缩短了作业周期,减少了储层伤害,最大程度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和工艺流程的不断简化,大大降低了油气田开发成本。一口2000多米深的油井,综合投资控制在300万元以内,一口3000多米深的气井,综合投资控制在800万元以内。
在超低渗透油藏,自主研发了全数字无人值守的集成增压装置,实现了油田工艺流程从三级布站变为一级半布站,减少占地面积60%,缩短施工设计周期50%,降低投资20%。传统的增压站,占地需要两三千平方米,至少要10名工作人员轮班值守。而这台装置占地仅100多平方米,通过远程控制,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减少约10名用工。更关键的是,这台装置还可以移动。一旦这个油井枯竭了,还可以移到下一口井继续使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标准化:全面提升开发管理水平
长庆油田把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公司科学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在油气田生产建设领域全面推广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标准化预算为重点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设计,统一了工艺流程、平面布局、模块划分、安装尺寸等,油气田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95%。在此基础上,把场站划分成若干个功能单元,进行模块定型设计,实现了提前预制、流水线作业、插件化现场安装。“模块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一线安装人员减少了40%。
长庆油田把功能单元和建设模块作为一个产品,依据工业品出厂价格和消费价格走势,定期编制、发布市场指导价格,形成标准化价格体系,先后发布了覆盖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75%以上投资的11类1342项指标,发布了钻井系统市场指导价格指标327个,形成了标准化预算,使招投标、合同签订、投资审查等工作,做到了公开、透明、简化和全面受控,为规模化采购创造了条件,提高了采购质量和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
长庆油田把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思想向管理层面推广,实现了公司所有业务活动的流程化、规范化;向操作层面推广,使之成为岗位保安全的重要理念和举措,开发了13个专业1547项标准作业程序,真正做到“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强化了员工的安全行为养成,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市场化:会聚大发展的合力
长庆油田探索大规模的市场化运作始于2007年,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形成了比较完备、配套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不仅解决了工程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公司专业化运作水平,而且也解决了大规模建设的高效组织问题。
在市场培育方面,长庆油田充分发挥中国石油整体优势,把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单位作为骨干力量,与川庆钻探、长城钻探、中油测井、东方物探、运输公司等兄弟单位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在全社会配置资源,形成多个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格局。
在市场监管方面,建立施工队伍业绩档案,严格施工队伍资质审查,严格准入管理,通过公开、公平、透明的招投标平台,择优录用施工队伍。注重培育市场主体,做服务型甲方,通过按进度结算,对社会化队伍进行安全培训、指导,加大监督、监理工作力度等措施,有效防范了安全环保和法律风险。
通过发挥市场化的优势,聚合社会力量,有效组织了800多部钻机、上千支施工队伍参与的静悄悄的石油大会战,创造了日钻井进尺超过7万米、平均7天完钻一口2000米深的油井、15天完钻一口3000米以上的气井、三个月建成一座联合站、大半年建成一座大型的天然气处理厂的长庆速度。2008年到2010年,平均每年钻井8000多口,进尺1800多万米,建成上百座站场,工作量是前30多年的总和,3年原油产量净增长600万吨以上,天然气产量净增长近100亿立方米,年均油气当量增长近500万吨,有力支撑了长庆油田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勘探开发的另一场革命
“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长庆油田数字化的应用贯穿于生产前端、管理平台,数字化对长庆油田科学管理、效益发展产生了革命性作用。目前,长庆油田已完成120多座站、1000多个井场、6000多口油水井的数字化建设。
长庆油田按生产流程设置劳动组织架构,作业区与联合站共建、井站合建、多站合建,取消井区和前线大型倒班点,实现了组织架构的扁平化。特殊工种人员在生产前端集中,技术人员向厂部集中。按照传统模式采油作业区生产百万吨用工需1600人,而新型采油作业区生产百万吨用工下降到1000人。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使生产前端用工减少了30%以上。近两年,长庆油气产量增长了上千万吨,人员总量没有增长,数字化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数字化管理也是长庆油田推动科学发展最大的民生工程。一线员工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办公点鼠标,蓝领变白领”,形成了“电子巡井、人工巡站、远程监控、中心值守”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特别是通过电子巡井,单井不再驻人值守,极大地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撰文/南喜阳 图片/张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