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董存瑞是在挑战道德底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6:26:45
董存瑞是中国内地家喻户晓的一位解放军战斗英雄,他以自己的身体当架子,牺牲自己烧毁了国民党军的暗堡。但不久前,中国内地某杂志发表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典型》的访问记,作者称一位电影导演谈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时写道:「在事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的是,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著炸药包炸桥的。」此言一出,当年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老兵们个个十分气愤,认为该导演的此番话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和极不负责任的。几位耄耋老者拍案而起,以当年亲眼所见英雄壮举的铁的事实,给谬误邪说的制造者当头棒喝。「解放军报」今天(12日)发表署名「陈先义」的指出,英雄董存瑞最近突然遭遇「尴尬」事,回头想想还真让人有几分担心:假如没有董存瑞的战友们站出来说话,或者说此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后,这些作为董存瑞战友的老者已经作古,那么「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岂不又成了一桩历史疑案?文章指出,细作分析,董存瑞遭遇的「尴尬」并非孤立事件。近些年来,有两种倾向很值得人们关注。一种是以研究历史为名,一些人打著「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的旗号,以敢于质疑和重新解释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为能事,随意地凭主观猜想弄出些诸多是非来,让广大读者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在这股浊浪中,连鲁迅、岳飞这样被誉为民族魂和英雄化身的大人物也未被放过,都被纳入了「消解」的范围。与此相反,鲁迅的同胞兄弟、在政治上与鲁迅南辕北辙的没有骨气的文人周作人,却一再受到一些人的追捧,著作被出了一部又一部,被社会称为「周作人现象」。又如那个力主投降、残害岳飞的奸相秦桧,却有人嫌他在岳飞庙的雕像跪的时间太长了,要让他站起来,给他立一尊「挺直了腰杆」的雕像。如此等等,这些以「颠覆传统」为能事,是非混淆,美丑不辨的事,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忧虑,因为它已经触及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道德底线。与此类似的另一种现象更应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用娱乐形式调侃英雄。有的人不讲社会效果,追求「娱乐至上」,随意歪曲已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随意拆解经典作品,用一些不良的文化炒作使谬误流传,贻害百姓。前一段,引起社会公愤的网络无底线「恶搞」就是鲜明例证。「恶搞」不过是网络时代一种新兴的取乐形式,但「恶搞」过了「道德」这个底线,则难免会犯众怒。此类「恶搞」的段子中,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小英雄潘冬子变成了整日作梦挣大钱的地产巨商之子。他与恶霸胡汉三的斗争,也被搞成「参赛歌手」与「评委」之间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如此者,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游击队员也倍受「蹂躏」,被恶搞成满嘴脏话的「参赛歌手」,那个为人熟知的勇士大队长刘洪竟被说成是「谁不知道你和坐台小姐熟啊」之类的低俗之人。还有,《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沙家滨》中的阿庆嫂,这些文学的经典人物形象,在其它形式的改编中,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此等不良炒作,极大地败坏了社会文化氛围,是对英雄和先烈的极大不敬。不论从历史角度歪曲还是用娱乐形式丑化,损害的是我们的道德传统,伤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感情。文章认为,娱乐从来都是有「底线」的,不是什么都可以调侃,什么都可以戏弄的。真善美、假恶丑,历来泾渭分明。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在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不能允许的。众所周知,在法国,圣女贞德是法兰西民族的英雄,对她调侃打诨被视为违背道德的极端行为;在印度,甘地是圣雄,老百姓把对他指手画脚视为犯罪;在美国,马丁·路德·金是反抗种族压迫的无畏战士,对其有不敬之词会遭到美国民众的痛斥。同样道理,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的无数个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的英雄,也受到我们全社会的尊崇,他们身上具有的献身精神,体现的是我们民族的道德传统,对他们的不敬,同样应被看作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亵渎。不论他是历史上真正的英雄,还是根据生活原型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潜移默化为一种精神品格,理所当然地应被视为我们的道德楷模。应该指出的是,当一些不良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时,一些追名逐利者,常常在娱乐圈里「发掘」材料,在茶楼酒肆「激发」灵感,在流行时尚中「附会」思想,这些人的常用手法,便是拿英雄「开涮」,拿经典「说事」,在他们看来,用这些为人熟知的人物故事,最容易制造「轰动效应」,也最容易迎合「市场」,追求到所谓的「点击率」。殊不知,在他毫不费力地收取名利的同时,却搅乱了大众的视听判断,也降低了他自身的道德品位。文章最后说,不论是文艺还是媒体工作者,把个人极端或偏激的观点强加给大众,都是极不负责的行为,因为,那会丧失一个文艺或媒体工作者的良知。宣传工作的导向作用,就在于向群众明确提倡什么,抑制什么、反对什么,褒优惩劣,激浊扬清,向社会传递科学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当一种错误倾向流行时,我们期待媒体有更多的「清醒者」站出来说话,用全社会的力量坚守我们的道德底线和精神高地。
战友亲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壮举
2006-7-12
【大公网讯】5月25日,在解放军英雄董存瑞牺牲58周年的日子里,某杂志发表访问记,一位电影导演在谈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时称,没有谁亲眼看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听闻此言,当年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老兵们个个义愤填膺,甚或热泪纵横,纷纷指出此番话是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和极不负责任的。他们是当年董存瑞英雄壮举的见证人,他们要捍卫历史史实、捍卫董存瑞的名誉! 「解放军报」刊登刘国彬的报道,笔录了三位董存瑞英雄事迹见证者的回顾: 程抟九现年78岁,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1纵队3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兼宣传队副队长,后任该师副政委。他说,1948年隆化(位于河北省)解放前,我由师宣传科下到六连,跟他们战斗生活了10天时间,亲眼目睹了董存瑞的英雄壮举。 在对隆化发起总攻的前一天(1948年5月24日),六连召开动员誓师大会。在随后的挂帅点将会上,六班长董存瑞被推举为「爆破元帅」,经他选定七班长郅顺义为「突击大将」,担任投弹组组长,进行掩护。 第二天(5月25日)中午,六连投入攻击隆化中学守敌的战斗,程抟九随同连长、指导员带领一个排为中央突击队。连队由北向南打到北大墙下,被东北角大炮楼的火力圧住。先后派去两个爆破手,都相继牺牲,因为西面距离约八九十米的干河沟上,还有一个桥形碉堡,是它阻拦了部队的前进。 这时,董存瑞挟著炸药包,站在连长等人的身后喊:「连长,让我去炸,完不成任务我不回来见你!」他后面还跟著郅顺义。 他们两人冲上去后,程抟九和指导员看到郅顺义在距他们四五十米远的干河床上向桥堡方向投弹。一片炸起的烟尘消散后,又看到桥下北端有一个人,知道这是董存瑞,看样子象是腿部受了伤。此刻,董存瑞正在往北端桥墩上放炸药包,放不住,又向南移了几步,用手托著炸药包抵住大桥底部,拉了导火索。此时,连长大喊了一声:「董存瑞……」桥下巨大的爆炸声和炸起的烟尘石块,使几个现场目击者都意识到这一声剧烈爆炸的结果——董存瑞与敌人占据的桥堡同归于尽了。 程抟九说,这就是我见到的事实。战斗胜利结束,他和营教导员宋兆田来到被董存瑞炸毁的桥堡旁,但见大桥北半截被彻底炸塌、炸毁,只能看到一大堆土、石、灰和几根露出的木头,根本看不到董存瑞的遗体。他们在那里站了十来分钟,心中默默地哀悼。 程抟九强调,战后我们估计,从营部、连部到掩护董存瑞的轻、重机枪手来判断,见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干部战士至少有十多个人。 战斗结束的第二天(5月26日),连里召开战评会。程抟九没有参加,凭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激发的激情,在连部写成1000多字的《马特洛索夫(本网注:苏联二战英雄)式的伟大战士——董存瑞》稿子,但报道因故未能在自己办的《战士报》上刊登。40多天后,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写的《董存瑞永垂不朽》在《群众日报》上发表了,董存瑞的事迹才广泛宣传开来。 程抟九说,电影《董存瑞》里有个情节:冲锋号一响,部队像潮水般往上涌,敌人桥堡上的机枪使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去……这是艺术加工。当时我在前沿,被敌碉堡火力杀伤的也就三个人。董存瑞是怕有更多战友牺牲才舍身炸碉堡的。 宋兆田时任第四野战军11纵队32师96团2营教导员,后任该师政委,现年86岁。他说,质疑董存瑞的文章十分恶劣。事情虽然过去了58年,但我见证的往事仍历历在目,那是任何人也抹煞不了的。 宋兆田回忆说,1948年5月25日下午,我们营从北面接近隆化中学的守敌,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撕开突破口,冲向北大墙东北角。随后,营预备队五连也投入战斗,准备向隆化中学发起攻击。突然,敌人的轻、重机枪的火力从右侧横扫过来,立刻把部队压制住了。我当时在营指挥所,很快发现了敌人的火力点:右前方150米的桥形暗堡。六连攻打东北角炮楼时,暗堡中的敌人才捅开射孔,几条火舌拦住了前进的道路。此时只能寄托六连继续执行爆破任务,炸掉这个「拦路虎」。 很快,就看到六连有两个战士跃出壕沟,一个抱著炸药包,一个在后边掩护。他们在营、连轻、重机枪的掩护下,迅速通过敌人火力封锁。行进时爆破手的腿有些拐,可能受伤了。他冲到桥下了,但迟迟听不到爆破声。没多久,只见爆破手朝上面望了望,迅速移动到桥底中间,面向战友们,左手托著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瞬间,一声巨响,桥形碉堡被炸毁了,胜利的道路打开了,六连和后续部队很快冲进了隆化中学。 不到10分钟,宋兆田随营部冲锋到桥边,遇见了帅宣传干事程抟九,他告诉我爆破手是董存瑞,掩护的是郅顺义。他们两人来到桥边,只见废墟上一片碎砖乱石,烈士的一切都没有留下。当时,见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除六连外,还有营指挥所和一线部队的许多干部、战士。 宋兆田说,董存瑞牺牲后,我们逐级上报了他的英雄事迹。十多天之后的6月8日,纵队即发布命令,追授董存瑞战斗英雄称号。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闻讯,派他的秘书齐肃来部队了解情况。不久,亲自在《群众日报》上撰文,宣传介绍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1950年9月,军委召开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也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与董存瑞并肩冲锋的郅顺义,时任32师96团2营6连3排7班班长。他已于2005年去世,享年87岁。而沈阳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副所长夏维福回忆说,去年9月6日,老英雄郅顺义走完了人生87岁的征程。这位只身擒敌140余人、后来又为1000多万人次作过报告的战斗英雄,在弥留之际曾这样说道:「社会上有些宣传媒体太随便,不一定什么时候波及到董存瑞,应该对董存瑞的壮举搞一个公证。」想不到老英雄走后的7个月,真有人在董存瑞身上做起了文章。 夏维福说,我入伍就在董存瑞生前的部队,从战士成长为团职干部,一直在老英雄郅顺义身边工作,先后五次到董存瑞家乡、四次到隆化县、七次到郅顺义家乡进行采访,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老英雄郅顺义》一书。看到所谓的质疑文章后,夏维福找出了郅顺义当年作报告时录下的几盘录音带,再一次聆听并整理出那段悲壮的历史—— 1948年隆化战斗时,郅顺义是突击组长,董存瑞是爆破组长。5月25日中午,郅顺义带著突击组给董存瑞开辟道路。当天在爆破第四个炮楼时,桥形碉堡的疯狂火力阻止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和郅顺义请战。连长、指导员起初不让去,董存瑞急了:「隆化没解放,我的爆破任务就没完成!」终于受领任务后,董存瑞扭过头,握著郅顺义的手说:「老郅,如果我完不成任务,你要替我炸掉它!」随后,他夹起炸药包就冲了出去。 董存瑞在冲击途中左腿负伤,鲜血染红了军裤,但他全然不顾,径直跑到了桥形碉堡下。郅顺义离他只有四五十米远,清清楚楚地看到他急得瞅瞅这,看看那——没有三角架了,炸药没地方放,他团团转。突然间,董存瑞猛地托著炸药包,就手拉下了导火索。顿时,炸药包冒起了白烟。郅顺义见到这个情景,惊呆了,随即奔著董存瑞跑去,边跑边喊:「你放下,你放下……」董存瑞瞪著郅顺义喊:「卧倒!卧倒!快趴下……」接著,一声巨响,桥是炸断了,敌人的机枪也哑巴了,可董存瑞却壮烈地与敌人同归于尽了。他在爆破现场没留下任何遗物。 董存瑞小资料 董存瑞:解放军战斗英雄,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1945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八路军,1948年5月攻打隆化城时牺牲。生前曾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1948年6月8日,第11纵队发出了悼念董存瑞的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 1948年7月11日,冀察热辽党报《群众日报》在一版发表了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程子华的文章《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1954年,热河省批准并拨专款在隆化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园。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董存瑞》,编剧丁洪、赵寰,导演郭维。 1957年5月,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为新建的董存瑞烈士纪念碑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1996年,董存瑞烈士陵园被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六部委认定为爱国教育基地。 1996年7月,由总政治部统一制作的包括董存瑞在内的6位英模画像,印发全军连以上单位悬挂张贴。 199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定「董存瑞烈士陵园」为全国爱国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