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前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5:42
“我重新有了震撼的感觉”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前传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朱又可 陈军吉 发自广州
2010-11-11 11:33:22
 来源:南方周末
亚运会开幕式舞台有一个可升降的平台,在第四篇章进行时,45名手端圣水的圣女向场地中心升起的道具汇集,四个支柱徐徐将这个道具撑起,它就是广州亚运会的火炬塔。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开幕式彩排期间,许多孩子参加了灯笼表演的演练。 (王宪平/图)
11月12日晚,一场“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盛大演出在海心沙,新广州中轴线与珠江交汇点的小岛上隆重上演。
这场开幕式的重要拐点源于2008年11月19日晚上市长办公室的一个电话……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一个点子改写了体育赛事开幕式的历史。
开幕式能不能跳出体育场?
作为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处处长,谢海涛在2006年12月1日到15日全程参加了多哈亚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多哈花2.8亿美元请了悉尼奥运会策划团队做了他们的开幕式。它首次让一个洲级运动会的品格提高到奥运的水准。
“多哈很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通过亚运会的平台,营销这个城市,让全世界知道阿拉伯文化为世界做过的巨大贡献。”多哈本来没有公共交通系统,全城只有二百多辆出租车,没有红绿灯,所有人都开私家车。为了亚运会,他们重新规划了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
多哈给广州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广州亚运会的文化定位,只是一句很虚的话,“提高城市知名度”。“亚运会的要求相对于奥运会的要求要宽松一点,在岭南搞,我们艺术家的想象空间更多一点。”陈维亚说。
2008年10月,陈维亚走马上任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他的团队做的一整套方案,自然是按照广州奥体中心来设计开幕式的。
2008年12月20日,亚组委常务副秘书长、广州市副市长许瑞生约谢海涛到他的办公室,许瑞生告诉他:“亚运会的开幕式,我们想放在海心沙做,你觉得怎么样?”
那天中午,谢海涛和副市长许瑞生还有副市长的一位朋友,三人喝茶聊天,聊开幕式放在海心沙的可行性。副市长告诉他,放在海心沙的想法是汪洋书记提出来的。
之前汪洋书记在深圳考察时说过,深圳大运会能不能跳出旧模式,放在体育馆以外,比如说深南大道?放在深南大道的可行性比较差,因为是交通干道,但汪洋这个观念已经明确了,“他一直想求新求变”。
谢海涛立刻查找亚运会章程,看有没有规定开幕式必须在体育场里进行的要求,也在考虑,如果放在岛上一个开放的空间,能不能满足亚运章程以及仪式的要求。查的结果是,没有限定开幕式必须在体育场馆里举行的条款。
海心沙岛是规划中的市民广场,那里原本是部队的被服厂,岛上有许多库房还没有拆。
听到开幕式想换到海心沙,陈维亚最初的反应是,开幕式在体育场内还是比较保险,在珠江上挑战非常大,它已经不再是一个舞台的概念了,而是一个城市空间的概念。“当时得知在岛上做,觉得有点茫然,因为我们之前都是在体育场做,而且也是按照体育场来设计开幕式的。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这是个机遇,是个挑战,创新的可能来了,逼着你去打破你的习惯思维。”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陈维亚说。
2009年1月,谢海涛和刚刚到任的组委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部长何继青到北京,在紫禁城旁的一个饭馆里,他们“基本说服了陈维亚”,接着和陈维亚讨论海心沙岛上开幕式的框架。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和2009年12月的东亚运动会开幕式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因为都是陈维亚的团队在做。
东亚运动会开幕式是把香港维多利亚港湾作为背景,离岸边只有五六米的那条船,实际是个小舞台,那也是体育场外的开幕式,但规模是小型的。
“那次开幕式算是一个尝试,给我做广州亚运会积累了经验。”陈维亚说。
他只是站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
“我重新有了震撼的感觉。”11月3日,汪洋看了全仿真彩排之后,说了他的观感。然后他对参加座谈的人说:“陈维亚导演还真是有才。”
汪洋书记第一次听取海心沙开幕式创意方案是在2009年3月25日,过了四个多月,8月11日,汪洋听取最终确定的创意方案汇报时,他说了十六个字的评语:“主线清晰、意境深邃、气势磅礴、风格鲜明。”
一年多后,开幕式节目进入彩排阶段,汪洋连看了三场。
10月7日,汪洋第一次看到彩排后,提了一个意见:开场是不是有点冷?
谢海涛的解释是,过去的开场,大多都是热开场,奥运会开幕式一上场就是2008个缶,很震撼。而这次亚运开幕式的开场只是一个小男孩、一片芭蕉叶。这存在一个渐进的过程,意境的导入,怎么把观众带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汪洋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节奏,时间磨合得还不是很好,显得比较拖沓。
谢海涛说,导演团队后来进行一些节奏的调整,包括整个意境的营造,音乐、灯光加起来之后,大家不会觉得很冷。“我原来是学戏剧的,观众能不能和你达成观演契约最关键,就看你第一下能不能把观众吸引住,带着他走,不是强扭的,而是很自然的一个节奏。”
汪洋在那天还说,10月20日雷打不动,他还会来看一次。
10月20日,汪洋如约来海心沙看彩排,他觉得这次比以前进了一大步。
谢海涛说,当时灯光和很多视频都没有完善,虽然羽翼已然开始丰满了,但是还有节奏和精细化的问题。“我记得他提了二十多条意见,这些都是很细的问题,如字幕、音乐等等。”
汪洋最后不忘记提醒,“白云之帆”80米高空技术,要千万注意安全,不到开幕式演出结束那一刻,不能掉以轻心。
谢海涛也遇到有些领导要求这个地方要怎么做,那个地方要怎么做。
“汪洋书记不会这样,他只是提醒你,是不是要加强这个东西?他只是站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
“陈维亚听了领导的意见,也不会立马说,改成这样,或改成那样,而是下来之后反思,我们几个一起讨论。因为有些东西我们自己太熟了,可能自己看不出来,但是你表述的东西,别人明不明白?这就需要别人提示你,你去反思。”谢海涛说。
给上访老百姓道歉
“任何事情只要沟通及时,老百姓还是非常理解你的,这是广州老百姓非常可爱的地方。”谢海涛说。
8月,亚运演出团队开始在海心沙合练,演员早上5点钟就起来排练。
住在两旁的市民忍无可忍,打110报警,到报社投诉,打市长热线。街坊们接着联名上书,直接面见市长,还到信访局。
9月8日,上访信转到了谢海涛手里,是用手写在A3纸上的,最后密密麻麻署了几十个居民的签名和手机号。信上写道:我们很支持、理解亚运,可太早了,要考虑我们的老人家,能不能晚点?
甚至有人说,再不解决,他们就要号召居民去广州大桥静坐了。
谢海涛觉得应该给老百姓一个正面的交代。
当天,谢海涛在署名人里找到执笔牵头人王真,谢海涛打电话报了自己的名字和职务,向她道歉,解释了扰民的原因。
王真接到谢海涛的电话很惊讶。因为在这之前两天,早上的合练已经停止了,没那么早排练了。
谢海涛后来又发信息说明情况。王真回复短信:“谢处长你好,已收到充满诚意的信息,你对民意的重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使我们对和谐亚运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我会将你的回复转达给街坊们,我在此预祝你和你的团队工作任务圆满成功,王真。”
组委会提供了一些开幕式预演门票,作为对居民受打扰的补偿,王真没有接受。“一年多来许多施工的活都压在一起,整个城市都在建设,因为扰民,搞得老百姓又沸沸扬扬,《广州欢迎你》那些歌在网上都有了。这些都很正常,做得不好就要去检讨。”谢海涛说。
最好的创意不要变成最大的造假
亚运会开幕式确定“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后,有一个特别的亮点:开幕式之前,从18时18分到19时35分,有一个多小时的珠江巡游作为序曲和热场。
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代表坐上45条船,从白鹅潭到海心沙,沿途9.3公里,两岸百姓夹道欢迎,岸上和江上的人形成互动。游船经过人民桥、海珠桥等6座桥,穿越广州的历史走到现在。汪洋建议,巡游经过的桥,能不能不要都弄得五颜六色的,让每座桥都有个整体的色系。
谢海涛原来有一个创意,想请45个普通的广州家庭,与代表团一起上船。每个家庭可以近距离跟运动员接触,运动员也能接触到广州百姓,也许每个家庭可以带一些自制的礼物送给代表团,也是一个城市的市民与代表团最亲密的接触。
“我自己倒真的很想做这个事情。它特别容易操作,又能给这座城市留下深刻记忆,很有人情味儿。可惜我的这个创意没有得到采纳,个人觉得有点遗憾。”谢海涛说。
在开幕式举行的中间,还有一个“绿色一分钟”:广州12个区的市民到那一刻参与一件事情:把家里的一盆花或是一盆树端出来放在阳台上、窗台上或街道上。摄像机将随机捕捉一些镜头,传递到现场,通过直播再传到全世界。
汪洋书记在一次听取这个创意时,提醒说,绿色一分钟是个好创意,不要变成最大的造假。亚组委官方纪录片导演对汪洋的这句话印象最深。
海心沙现场观众最大的容纳量是两万五千人左右,其中普通观众席位是两万二千个,加上北看台可以容纳七千人,但是北看台只能通过LED看清楚。原来想造一个4万人的看台,汪洋说,不要破坏了岛上的整体结构,电视转播可让亿万观众看到。
亚组委在开幕前的11月3日、4日、6日、8日、10日安排了五场预演,让更多的市民提前走进现场,感受开幕式。11月6日那场是给一万两千个家庭的,每个家庭有两张预演票,都是通过抽签确定的。“亚运开幕式要举城同欢,不是让老百姓在家里呆着看电视、出去旅游,是让老百姓真正融入到里面。”汪洋书记的这个想法现在看来是实现了。
“开幕式就是要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而不是在封闭的空间里,做一个跟老百姓没有关系的事情。”创意小组成员贾樟柯评价说。
 
上一页1下一页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