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僧、画家苏曼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50:44
不知怎的,以往每次去杭州徜徉于西子湖畔秀丽的山水间,心中总会涌起一阵阵莫名的悲怆来,每每载郁而归,却又心系于此,复旋往之。直到最近,我专程拜谒了位于珠海市沥溪村西街27号一间青砖土木结构的苏曼殊故居之后,才为心中的这缕丝丝不断的悲怆情调画上了终止符。原来,绿绿的西湖水,接纳了太多美丽善良的生命;青青的西子湖畔,散落了太多鸿儒高士的冤魂。“古今多少英雄骨,埋遍西湖南北山”。这里有被南宋朝廷连发十二道金牌从抗金前线骗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杭州被誉为“中国大理寺风波亭的岳飞;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而慷慨就义的巾帼女侠秋瑾墓;有被誉为“清官代表”的明代名臣于谦墓;有京剧大师盖叫天墓,“梅妻鹤子”林和靖墓。民国闻人陈布雷、外国友人卫匡国、学界泰斗俞曲园、章太炎、辛亥烈士徐锡麟、陶成章都长眠在西湖边。还有以身许国、助越王勾践复国成功的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墓,痴情悲怨才女苏小小、冯小青、朱淑真墓,以及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最为凄婉动人的白娘子、祝英台之墓等等,再一个就是这位祖籍系澳门的中国近代著名诗僧、画家苏曼殊墓!
当今中国,特别是中青年,对这位已经作古87年的苏曼殊,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这位“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诗僧苏曼殊,其诗篇,十之八九都是和血和泪写成,哀感顽艳,是其愁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其父苏杰生是广东香山(原香山包括今中山、珠海、澳门三地)的巨族,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苏曼殊于1844年出生在日本,其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离开了他,苏杰生只好将苏曼殊带回了国抚养。族人对这个异族所生的孩子总看不惯,常常遭到奚落和排斥,童年的苏曼殊就是在这种倍受冷漠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的。十二岁那年,他大病一场,却被当家的大陈氏弃置于又脏又破的柴房,饱尝饥渴之苦,险些一命呜呼。度过此劫后,曼殊决意逃离家庭,前往广州长寿寺,第一次出家当了小和尚,让一个流浪的灵魂暂时找到了遮风挡雨的屋檐。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饥火焚身,曼殊偷食鸽肉,违犯了寺规,严厉的方丈不肯饶恕,下令将他逐出山门。十五岁那年,苏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留学期间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万念俱灰,负气从日本回到广州,决意皈依莲座,永赞三宝,坚心事佛。
但这一次出家,苏曼殊脚在空门内,心在空门外,内心深处尘缘未了,欲“以情求道”,缘木求鱼,故在蒲涧寺没待多久,便悄然离去。
苏曼殊第三次出家是在1904年1月4日,他在香港《中国日报》谋职未就,心灰意冷,便前往广东番禺县雷峰寺(一说为海云寺)落发为僧。他一生三次出世与入世,逃来躲去,转过来恨世道太险,回过去嫌空门太闷,一次又一次大窜逃,逃避矛盾,躲避亲友,背弃誓言……最终换来的,只是肉身的疲遢与心灵的孤寂。苏曼殊命中注定是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的悲剧人生既由身世造成,由社会造成,也由性格造成。他任性,偏执,脆弱,悲观,恃才傲物,愤世嫉俗,落拓不羁,做不到禅家强调的“不沾,不着,不滞,不昏,不染”。终于熬不过短暂的35年红尘孤旅,因暴食暴饮患肠胃疾卒于上海广慈医院。
说实话,我既不喜欢这位翻来覆去不定型的漂泊者,又很同情这位参禅则意犹未定,避世则情犹未绝,萍踪浪迹,四海为家的性情中人,更钟情于他的诗文,特别是他那首传世名诗《偶成》:“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自是神仙沦小谪,不须惆怅忆芳容。”简直爱不释手,不仅吟诵如流,更作为启悟我人生的一剂猛药。近年来对苏曼殊的关注越来越多,一来因苏曼殊的祖籍就在我眼下任职的澳门,二是比邻的珠海市还有一处门可罗雀的苏曼殊故居,为我提供了挖掘他的便利。可真没想到,故乡人对这位诗僧竟是那般疏离,知晓他及作品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我原以为像苏曼殊这样疲惫和绝望的断肠客,漂泊人,最终笃定应魂归故里,或安息于寺院,在家乡和佛的怀抱里找到永久的闲适和安宁,但是都没有。族人对他的排斥曾伤透过他幼小的心灵,他不愿归来情由可原;寺院虽清净,但苏曼殊到死都情根未断,更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僧徒,即便倾尽寒山冰雪,也难消他火热的儿女情肠,寺院也非他心灵的栖息地。而上海,虽是他去世之地,但市嚣与势利,与他南辕北辙,更不符合他的选择。我真佩服孙中山的悟道,他对这位同乡苏曼殊的知晓,可以说到了大彻大悟的地步。要不然怎么会在苏曼殊已圆寂了六年多之后,硬要将其尸骨由上海迁至杭州,并出资千金,为这位老乡在西湖孤山之阴建造了一块新墓地,让其跻身于西子湖畔安息呢?
苏曼殊魂归西湖,确实是天配地对的一个最佳去处!西湖的佳山丽水不仅是大自然的造化,更是人类精魂的造化。她既是美的天堂,又是情的圣地。古往今来,再避世的,也要分享这里的一角秀色;再玩世的,也不能忘情于这里的忠贞。西湖之于苏曼殊,就如同水与鱼之欢。如今,苏曼殊已成为情的西湖的一部分,已变成人格化的西湖。我真为苏曼殊最终安息于西子湖畔感到庆幸,更为苏曼殊有孙中山这样一位知己感到庆幸!我想,作为苏曼殊的家乡——珠海、澳门、中山,不要仅为这位悲怆一生的老乡塑造一个僵硬的身后空名,而也去为他寻找一个灵魂的“湖泊”吧。只有这样,家乡人才不会冷落了这位为家乡扬了名的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