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健康的影响(转自525心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5:21
在佛经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       百千天乐,不鼓自鸣,以供养佛。       佛经中记载,佛陀到一位居士家中去,佛陀未到,其家中鼓乐先奏,虽属不可查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物质,无论其属性如何,也无论其形状如何,都可以与声共振,也都有相对应的频率可以产生共鸣。就这一点来说,声音并不是像我们通常认识的那样,通过对耳朵的接触产生触觉,从而影响人的心情意志,实际上是,声音影响从极大到极小的所有物质。佛经中经常这样表述:       三千大千世界,一时震动。       这很明确地说明,声音可以震动一切物质。       在日本人所著的《水知道答案》一书中,以相片显示在不同的音乐下水结晶有着很大差别,       在轻音乐下的水结晶结构整齐、美丽。       在摇滚乐下的水结晶排列混乱,令人躁动不安。       既然声音能影响每一个水分子,它也就能影响人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声音对于肉体的影响是极大的。       在《阿含经》中佛说:       声为禅刺。       要求比丘们坐禅时要选择寂静无声,尤其是没有人声这种混杂了感情思绪的声音。而在禅定状态中气息充沛,更加容易与声音产生共振,从而影响修定。        声音可以摇动人的精神意志,左右人的情绪           声为禅刺,称之为刺,是说声音对禅定有的是坏影响。禅是一种心境界,声音扰禅,其实就是声音扰心,既然人的耳根与外界的声尘相接触就会产生耳识,那就会有喜憎,而超出喜憎以外,更多的是无数种的情志暗示、诱导、合化。声尘与香尘、味尘不同,香尘、味尘使人的感情有喜憎,仅此而已,没有挟带具体的情绪,无论是臭的还是香的,它们没有忧悲喜怒,而声音不同,人类所有的感情,无不可以用声音来体现。声音可以让人产生所有可能有的感情和意志,从这一点来说,声音对于人心理的影响,实在是重要得无以复加。    音声会影响情绪意志    佛陀在世时,常有众生痛苦、恐怖,乃至于精神失常,到佛陀面前寻求慰藉,『尔时佛以慈音,令其心安,复为说法,令其欢喜。』佛的戒律中,严禁弟子恶声、粗声、大声,而要求弟子们以善软、慈悲之音,也就是用软语爱语与众生交流,其原因就是不同的声音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凡是声音,皆能影响一个人的心理,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掌握声音对人身心的影响,就成为把握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音乐对健康的影晌       音乐是声音的一种升华,虽然它可以列人声音的范畴讨论,但由於音乐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音乐的种类与数量在现代社会数不胜数,远非古代淳朴社会可比,所以应当单列一节来讲。                音乐与自然界的声音不同,因为音乐是人创造的,人创造音乐时。其情绪、意志与乐曲的旋律是相应的,这样乐曲谱成之后,虽然再度演奏时这个人已不再是当时那种情绪,但演出的声音却能将那种情绪再现出来,并让听者也感觉其中的忧悲喜乐,因此音乐不仅能影响身体,更为重要的是音乐比其他声音更能动摇情绪、心志,直至禅定和思惟。如大树紧那罗王的琴音对大迦叶尊者的影响,不但动摇了他的禅定,也动摇了他的情志,使他禁不住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        每一首乐曲都有其独特的旋律,因此每一首乐曲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都不会完全相同。在健康和养生这个体系里,不可能将音乐分成长曲短曲和乐章,也没必要分什么圆舞曲、小夜曲、摇滚乐、京剧、豫剧、黄梅戏,而是按其对情绪的影响分类,分成欢乐的、忧伤的、祥和的、狠戾的、活泼的、沉郁的、喜悦的、悲凉的、猛烈的、舒缓的、颓废的、向上的,总之,人类有多少情绪,音乐也就有多少种。颂歌,无论是歌颂祖国的还是宗教颂歌以及佛教的赞诵咏歌,都是健康向上、利于养生的,但也应慎重选择。       不同的曲调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无害于健康的歌曲韵律整齐,不是嘈杂的,声音应当柔和,不应当是粗重的,曲调应当是轻灵的,不应当是沉滞的。像混乱嘈杂的摇滚乐,就是心灵的毒药,也是生理的毒药。另外,旋律快速的舞曲或节奏强烈的进行曲,会使人心情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另外,适合人来听的音乐节拍都应略等于人类心跳的速率。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利于身体健康。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       不同乐器对生理和心理有不同影响       同一个曲目,所用乐器不同,其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也会截然不同。如用琴等轻乐器演奏并由台湾歌手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其歌声便宛转流畅。       笛,其特点与琴有相似的地方,由于不复杂,也就不混乱,合乎养生之旨,而其长处在于悠远、绵长,使人思绪遥远,心志专一,但由于笛的悠长,经常会变为沉郁,这是不利心理调节的地方。       从音乐对物质的共振这个角度来讲,音乐因为弹奏的介质不同,因而对人体的振动也不同,总的说来,振动的特点与乐器相似,如弦乐的音声对人身体的振动是穿透性的,犹如薄而利的刃。圆状的乐器如鼓等,对人体的振动就是一种泛振,钹由于是两个圆相击,所以其实也是弦性。       以介质而言,大自然中有生命的介质如琴的木,笛的竹因为是有生机的,所以对人体而言比金属的介质要好些。介质的选择对于乐器而言十分重要,而笔直的好木材造的琴要比质地差的木材造的琴对人健康更有益些,评价一个乐器就如评价一个曲目的内在特征一样,须要的辨别本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这些确实对人生理和心理影响不同却是可以肯定的。       不同的音阶对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影晌       亢(过高)音和沉(过低)音,是情绪浮和沉的两端,一般对于心理合适的音乐应以中音为主,而且在音阶的变化上不可以突兀,而是要自然的渐变,才符合养生的要旨。                      长期受两万赫兹以上的声音的影响,会引起人体组织轻微发热。当频率高到超声波或更高时,发热越来越厉害。超声波如果不受控制更加危险,会引起溢血、炎症和关节炎。                高频乐器,如电吉他,在演奏时发出大量的超声波。这样,乐手的手关节和手指受到损害。因为有衣服,身体受到的损害较小。有时把电吉他放在弯曲的膝盖上,也会影响到膝盖。              另一种损害是由『听不见』的声音——低音引起的。超低频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有些低频乐器。如小号、低音提琴,其影响虽不会强烈到立即引起乐手发疯,但确实是会使人心理不正常的。        许多乐器在发声时,强烈的声音会使乐手的身体颤动,特别是鼓手。他们跟那些职业工作者,如电车售票员、缝纫机女裁缝等一样容易患职业病,他们经常患有一种『颤抖病』,表现形式为手指痛、手脚浮肿、指甲松脆、手脚皮肤发白发干和湿度下降……四肢可能颤抖,血管缺乏张力——血压下降,增加了内出血的危险。                对于打击乐乐手来说,声音的频率在三十五到八千六百一十二赫兹之间。两百五十赫兹能引起小血管抽搐,四肢供血不足,甚至手指或脚趾萎缩。       所以对于音乐宜远听,不宜离乐器很近,或者直接接触,距离越远,振动越弱,危险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