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政改”孤军待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0:01
  • 顺德“政改”孤军待援
  • 时间:2010-11-12 10: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赵民望


  顺德城市网综合消息 《中华工商时报》今日(11月12日)刊发评论文章《顺德“政改”孤军待援》,署名作者赵民望。

  文中说,顺德大部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问题。 “‘上改下不改是等死,下改上不改是找死!’这就是目前顺德自身心态的写照。”

  作者认为:“作为探路者,顺德找到了一条到达彼岸的路径;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者,顺德无疑已孤军深入。事已至此,我们总不能坐等他们呼叫援军。”

  全文如下:


  有权威媒体日前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观点,“既有悖于客观规律,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该署名文章驳斥“我国政体改革滞后经济发展”观点的“观点”,似乎没有引发一场正面交锋,一切归于风平浪静。是不是更多的人认同这种反对?抑或是政治体制改革真的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境界?

  无论如何争执,不同观点的交锋,还是验证了一个基本的存在:“改革”一直在路上,远没有达到目的地;即便《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文章,同样也说明政改依然是大方向,只是尚在推进过程中。

  事实上我们正在感受这种推进的艰难,面对种种弊端,突破是必须的一步。因此,争论政改是否滞后其实并不重要,理论层面的纠缠也难有实质性的贡献,重要的是如何稳步推进。

  其实,珠三角地区的顺德已经“石破天惊”了,其大部制改革应是一个值得认真总结的模式。

  2009年9月14日,《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全区原有41个党政机构,在将职能重叠、相近的党政部门合署办公之后,最终精简为16个,其中设置纪委机关和党委工作部门6个,政府工作部门10个,精简幅度接近2/3。

  顺德的大部制改革是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着力探索并理顺部门之间、政府层级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虽然减少党政部门是一个看得见的量化数字,但是关键在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执行力的增强,核心是为市民服务意识的确立。

  顺德大部制改革明确定位于县(区)级层面,服务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合并同类项”,其“放权不升格、整合不扩编”的成效相当显著。

  首先,顺德改革意在建立宽职能的党政组织运行架构,实现党政职能有机整合的“化学反应”。这种最大限度的“同类项合并”,实现了其改革设计。

  其次,“四位一体”的区联席会议决策机制,也实现了党政机构的统筹联动。在领导决策层面:建立了党政领导集体决策、统筹分工的领导体制。全局性重大决策由“四位一体”(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区联席会议负责;在部门层面,将党政部门中相近的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综合设置党政机构,党政大部门首长分别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和政务委员兼任,由一个领导来管。6个党委机构全部与政府机构合署办公。区联席会议的决策一步到位,直接由大部门执行,实现了行政层次上的扁平化,提高了效率。

  同时,顺德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大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府微观管理职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企业运作成本。特别是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通过委托、授权和购买服务等方式,依法交由法定机构和社会组织承担。在资源配置上,通过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各种资源的共享,以开放公共事务,促进全社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
  
  应当说,顺德通过决策权上移、执行权集中、监督权外移,建立起了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行新机制,从而实现了决策相对集中、执行专业高效、监督有力到位。

  顺德大部制改革绝非政府管理体制的一次变革,当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一年来的顺德大部门改革,肯定需要深化,其内部关系和运行机制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亟待完善。然而,顺德的经验的确是一个“突破”的范例,其创造性就在于“党政联动、合署办公”。趟水很深的这一步,事实上已经触及到了政治体制改革中相当敏感的党政关系问题。在长期存在争论的这个具体的重大理论问题上,顺德用“党政合一”的方式给出了破解的答案。

  顺德能否示范“政改”的疑虑是客观存在的。正如有调研文章就此指出:由于顺德大部门改革涉水甚深,牵动了党和国家层面多年仍在探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问题。

  “上改下不改是等死,下改上不改是找死!”这就是目前顺德自身心态的写照。

  作为探路者,顺德找到了一条到达彼岸的路径;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者,顺德无疑已孤军深入。事已至此,我们总不能坐等他们呼叫援军。


(编辑: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