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33:00

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1)

看更多精彩请点击http//ydf998.taobao.com/

2009-03-18 

郑州,大大小小烩面馆前呼后拥的壮观场面,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河南尤其郑州人对于羊肉烩面的这种情结,家常、平民、朴素而又亲切。烩面是取了山西刀削面的面、兰州拉面的汤、陕西羊肉泡馍的菜融合而成。正宗的河南烩面做法相当复杂,面、料、汤三要素一定要精致而成。



烩面,来大碗的,汤浓味鲜





开封小笼包子原名灌汤包子,俗称汤包。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后经历代名厨师承和发展,演变为现在的“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其用料考究,制作独到,薄皮大馅,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的风味特点和“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优美形状令人倾倒,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为“中华老字号”。




豆花饭顾名思义就是用豆花当做下饭菜的一种快餐食品,由一碗豆花,一碗大米饭,一小碟蘸水而组成,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卖的人高兴,吃的人爽口又实惠。也就是三元钱一顿午餐或晚餐就解决了。如是一般家庭自己制作极为简单,豆花,豆芽到处都有卖,照单制作一家人也可大饱口福,在食用豆花饭时配上一碗蒸腊肉,荤素搭配口感特别好,如能再配有包谷饭,荞饭那更是锦上添花。

无锡豆花




蛋挞,台湾称为蛋塔,挞为英文“tart”之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之批[派]馅饼 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有指蛋挞亦是中国17世纪的满汉全席中第六宴席的其中一道菜式

1920年代的广州,各大百货公司竞争激烈,为了吸引顾客,百货公司的厨师每周都会设计一款“星期美点”作招徕,蛋挞正是这时候在广州出现。

广州 蛋塔




在广州这座美食之城,好吃的东西真是数也数不清,每个人心目中的最爱美食也不尽相同。爱饮早茶之人,所有点心之中,最爱的便是虾饺,每次饮茶必点,几乎到了“无虾饺不欢”的境地。上乘的虾饺,皮白如雪、薄如纸,呈半透明状,几乎吹弹可破,内馅隐约可见,吃起来则是爽滑清鲜,美味诱人。至于制作方法,各个酒家都有细微的不同,但基本做法却是大概差不多:澄面、生粉制成虾饺皮;鲜虾洗净去壳吸干水分压烂搅拌成肉胶;肥肉切成细粒,用开水烫至刚熟,再用清水浸过;加入蛋清、细笋丝、调味料等一起搅拌成馅,最后制成虾饺蒸熟即可。




干炒牛河是广东菜色的一种,以芽菜、河粉、牛肉等炒成。在广州、香港以至海外的粤菜酒家、香港的茶餐厅,干炒牛河几乎成为必备的菜色。

干炒牛河的主要材料河粉,又称沙河粉,源自广州沙河镇。通常煮法是放汤,或炒制。炒制则分为加入茨汁的湿炒,和不加茨汁的干炒。干炒牛河的制法是先把嫩牛肉炒至半熟。然后下油,炒香芽菜及洋葱,下河粉快炒,加入酱油及熟油,最后放入牛肉炒匀。干炒牛河讲究“ 镬气”,必须猛火快炒。要炒匀之余,手势不能太快,不然粉会碎掉。油的分量亦必须准确控制,不然会出油不好吃。因此干炒牛河被认为是考验广东厨师炒菜技术的一大测试,手艺好坏一试便知。




皮冻是一道以猪肉皮为原料的凉菜。由于猪皮含有与人皮肤相同的胶原蛋白质,所以能延缓皮肤的老化。水晶皮冻质地清澈透明,入口即化且爽口,赢得了许多喜爱健康饮食朋友的追捧

天津的皮冻(在很多地方,叫凉皮)




贵阳肠旺面 是用猪大肠、猪血旺等为佐料的一种鸡蛋面条,迄今为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贵阳极负盛名的一种风味小吃。

肠旺面的配料和调料有20多种,猪肠子的制作尤为讲究:肠子要用花椒、山奈、八角、姜、葱等配料先在砂锅里用小火慢慢炖,煮熟后再捞出切成片。而血旺却在吃面条前拌着绿豆芽随吃随氽入汤锅。面条煮熟后捞入大碗里,拌上砂锅锅里的肥肠和刚氽过的血旺、绿豆芽,再撒上一种名为“脆哨的油炸猪糟头肉丁,浇上辣油,使汤色鲜红,肠肥味美,血旺嫩滑,豆芽清甜,可谓,红而不辣,硬而不生。油亮不腻,浓香可口。

贵阳 肠旺面




柳州风味小吃螺蛳粉

螺蛳粉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因有奇特鲜美的螺蛳汤,使人吃一想二。

柳州人一回到家乡都是第一时间找一碗螺蛳粉,以解乡思。

螺蛳粉是柳州最出名也最受大众欢迎的小吃米粉,它就像周星驰的“无厘头”笑话一样,于市井之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

 柳州螺蛳粉




兴义刷把头起始于清同治年间,因其形状如民间所用竹刷把而得名。

“刷把头”做工十分精细,全是手工劳作;配料选料也很讲究。以面粉、竹笋、瘦肉、鸡蛋、为主要材料。制作过程是选取优质竹笋切碎,放入开水锅中氽两三次,再用清水冲五、六次,滤干后用猪油烹出香味。而皮是用精制面粉,鸡蛋、盐、清水调匀,搓成小丸子,再擀成薄片如纸。一斤面粉配三个鸡蛋。包“刷把头”很有趣,用一双削细削尖了的筷子将剁碎的拌着佐料的瘦肉挑一些放于面皮上,肉上再放加工好的竹笋,然后用手捏拢,成品的外形底大颈细,顶端参差。猛火蒸五六分钟,熟后的“刷把头”比大拇指略大,淡黄油亮,引人食欲。用鸡汤,油浸胡椒面、酱油、葱花、味精等兑成蘸水,味美无比。

  兴义刷把头




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称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是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选好优质糯米,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草,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又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祭祀祖宗,祈求祖宗保佑五谷丰登。

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家人、戚友、情人往往共尝五色糯米饭,自然特别鲜香

广西五色糯米饭




兴义鸡肉汤圆始创于清朝末期,经四代传人,已有百余年历史,成为今天贵州兴义地区四大招牌名小吃之一。兴义鸡肉汤圆独树一帜,“众家皆甜,唯我咸鲜”。兴义鸡肉汤圆不同于其他汤圆的关键在于:以鸡肉为馅,灌鸡汤,点芝麻酱,具有小巧玲珑,色彩雪白、晶莹光洁的糯米清香与鸡肉、猪肉、鸡汤、芝麻酱的鲜香融合为特色风味的芳香,又有糍糯、细滑、清爽、油而不腻的特色。

如今,除在发源地兴义能随意吃到鸡肉汤圆外,在贵阳、遵义、安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黔菜馆均可品尝到。

  兴义鸡肉汤圆




湖北十堰郧县风味小吃种类齐全,“三合汤”则是本地膳食门类中的一绝。据说,三合汤的制作,发源于郧县回民同胞清真食俗的特产。当时,在郧县老城久负盛名的唯有张狗娃三合汤,他的制作技巧是正宗祖上传下来的,别具特色,老少皆宜。

三合汤的制作需直径约为1米的大铁锅,锅中间圈着一只大砂罐。据介绍,这个是为了隔开内外食物和汤的主要配料。人走到锅边,嗅见那扑鼻的浓香,看着绛红的卤牛肉,粗壮长嫩的葱白子,鲜红尖角的老辣椒,橙黄油泛的热汤汁,给人的感觉是:汤浓醇鲜,原料丰富。一碗由牛肉、鲜水饺、红薯粉制成的三合汤下肚,浑身暖和,具有解疲乏、治哮喘、疗风湿的食疗作用。

  湖北郧阳三合汤




外地人眼中,肉火烧与所谓的肉烧饼相仿,不过是一个烧饼里面包了肉馅而已。然而在潍坊,肉火烧和肉烧饼完全是两种东西。肉烧饼一般如人脸大小,皮薄而软,皮鼓鼓的,像大金鱼的肿眼泡,里面是肉馅。而刚出炉的肉火烧呈碗口大小,因热气和肉馅的充实而饱满,圆滚滚的却看不到捏合的痕迹,略扁平,颜色呈金黄色。因是用传统的炉烤制而成,所以不像油炸火烧那样有着油腻的外表,让人视觉上就有好感。肉火烧的皮很薄,咬一口却发现,原来这薄薄的一层皮竟是由好几层更薄的皮组成的,让人不禁感叹制作者手艺之精良。

肉火烧一般是搭配咸粘粥或者豆腐脑吃的,一般铺子里卖的咸粘粥是那种用面粉和玉米粉熬成的稠稠的粥,上面浮着几片绿色的菜丝,喝一口,咸中带香。如果不小心把肉火烧的油滴进粥里,那味道就更上了一层楼了。豆腐脑里撒几滴香油,几朵韭菜花,还有味精少许,清香滑腻美味爽口。也有甜豆腐脑,就是什么东西也不加,只是在豆腐脑里面加白糖。

  潍坊的肉火烧




粢饭团,可能是全上海最简单的小吃了,说白了,就是糯米饭团而已.将糯米饭在事先准备好的毛巾或纱布上压成一张较大的饼状,然后将油条折成两半放中间,再加入榨菜,肉松等配料甜的可以直接加白糖,整个捏成团状就OK了, 又糯又香

粢饭团




过桥米线,源于滇南,乃云南一绝,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它源于滇南蒙自县,1920年,昆明市建立了第一家过桥米线馆 “仁和园”。传说有一秀才在南湖的湖心小岛念书,秀才妻每日都要通过石砌的小桥给夫送饭。一日,妻子念丈夫读书辛苦,炖了一只又肥又壮的母鸡,装入罐中,正准备送饭送给丈夫,由于有要事未能按时送去。当她办完事后,发现汤罐还是热乎乎的,原来是厚厚的一层黄油覆盖汤面,起到了隔热作用。于是便穿小道,走石桥,送到丈夫身边,将米线往热鸡汤里浸泡后,随即捞出放入碗里,秀才吃了十分满意。此事被传为美谈,人们为了赞誉这位贤能的妻子,便将这种食品取名“过桥米线”。

  云南过桥米线




炸酱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码、炸酱拌面条而成。将黄瓜、香椿、豆芽、青豆、黄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码备用。然后做炸酱,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或甜面酱炸炒,即成炸酱。面条煮熟后,捞出,烧上炸酱,拌以菜码,即成炸酱面。也有面条捞出后用凉水浸洗再加炸酱、菜码的,称“过水面”或者“凉面”。

  北京杂酱面




酸辣粉的主要配料:酸笋(或者酸萝卜)、酸辣椒、骨头汤(用牛骨头加入姜、八角、草果、香叶等熬制的汤)、辣椒油(用辣椒粉炒香加入油,油要多些以冒过粉为好)。作法:酸笋、酸辣椒加入少量盐炒干水加入熬好的骨头汤煮开放够盐味,加入味精和辣椒油即可。

  桂林 酸辣米粉




天津麻花酥饼




醪糟汤圆是我国民间一道历史悠久的小吃,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如四川、湖南、江浙等地。将醪糟兑水烧开,放入汤圆(通常是无馅的小汤圆),待汤圆浮起后,加入少量桂花即可。醪糟汤圆清香爽口,有酒味但不浓烈。此外,还可以在水沸时打入蛋花,营养口味都更好。

醪糟汤圆




豆腐花是一种用黄豆制作的小吃,个别的会用豌豆、蚕豆等豆类制作。 将黄豆用水泡涨,磨碎过滤出豆浆,豆浆如果加入盐卤或石膏,就会凝结成非常稀软的固体。用盐卤制的成较硬,常见于中国北方,叫豆腐脑;用石膏制成的较白软,叫豆腐花,多见于中国南方。

豆腐花食用时用一个类似碟子的浅铲将撇入碗中,加上卤或佐料。卤或佐料,各地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甜咸两类。

甜的一般是加入糖浆或砂糖、红糖,夏天通常将豆花放凉了吃,冬天则加入热糖水食用,有人为了驱寒还会在糖水中加入姜汁或是为了口感加入绿豆、红豆、各色水果或是粉圆一起食用。更新颖的吃法会加上巧克力糖浆、满天星制成的“巧克力豆花”,再香港还有配以黑芝麻糊的“芝麻糊豆腐花”,有人根据它的外形形象地将其称为“太极豆腐花”

咸的一般是加入咸味的佐料,北方有加入肉馅的,芹菜、榨菜,黄花菜、木耳的;沿海有用海带丝、紫菜、虾皮的;还有放入麻酱、辣椒油、香菜、酱油、醋的;也有放韭菜花、蒜泥、葱花的等等,各地的口味不同主要取决于佐料。其中在河南还有一种加入胡辣汤的,称之为“豆腐脑胡辣汤两搀”,极富地方特色,而四川的麻辣豆花,麻辣鲜香,也别有风味。




糊汤粉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必卖油条。田恒启粉馆是一家主营武汉风味糊汤粉的小吃店,其糊汤是用鲜鱼配料熬制的鱼汤加淀粉而成,在糊汤内再配以胡椒、香葱,以其糊汤微稠、米粉洁白、细长有劲、鱼香汁浓、滋味鲜美而名扬武汉三镇。

  糊汤粉的“粉”就是普通的圆米粉,它的独特就在于这“糊汤”上,最初的“糊汤”可不像现在是用鲜鲫鱼甚至鲜鳝鱼熬的汤,那时用的鱼都是傍晚到菜市场的水产摊子上收集来的卖不出去的烂鱼、鱼杂、鱼头,经过彻夜熬煮,鱼熬得骨化肉碎,为了除去或遮掩腥臭味,加大量胡椒,又因为顾客多是在码头上做搬运工的苦力,为了抵饿,再加上生米粉起糊,起稠。冬天的早晨,苦力们吃上一碗带点荤腥的、热呼呼、辣呼呼,又能暂时顶饿的稠稠的糊汤粉,也算是一种享受

鱼香糊汤粉




烧梅,黄州府城的传统甜食名点。相传在北宋初年就创制出来,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的制作特点首先是选料精细,选用上等精制白面、桔饼、新鲜花生米、豌豆粉、葡萄干、肥猪肉、糖渍桂花、冰糖、白砂糖、细盐等多种配料。其次是做工讲究,将面粉反复揉和,一直揉到面团不沾盆、案,再把揉好的面团压搓成条,切成小段,分别取一段用擀面杖飞快旋擀,边擀边洒淀粉,直到擀成荷叶似的包皮为止。馅均要细切成丁或捣碎,然后拌匀,捏成团状包在面皮内,其三是造型美观,包好的烧梅,形似石榴,做好以后,要用食用色素在上端“花瓣”上装扮一番,宛如一丛红梅,因此又称石榴烧梅,寓含“ 榴结百子,梅呈五福”的吉祥之兆。

黄州烧梅既可笼蒸,也可用麻油炸食,每逢迎亲嫁娶,欢度节日,黄州人总喜欢做烧梅,办“烧梅酒”,烧梅是黄州人待客的名点。

黄州烧梅




武汉传统小吃“欢喜坨”,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的名字“大麻元”。为啥改名?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

不过,除了饮食圈内人士,两年来,武汉市民并不知道欢喜坨走了“上层路线”。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