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英”移民得失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15:14
移民或留学,是全球化时代极为正常的人才流动现象。然而,美国媒体近日推出“失败国家”指标,不仅把“人才流失”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单独列出,而且得出中国比印度更为失败的结论。事实上,现在移民美国前三位的国家是墨西哥、菲律宾和印度(都是公认的民主国家),中国仅排第四。考虑到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仅仅从总量上进行比较,并不客观。如果采用人均移民标准的话,中国恐怕要排到一百多名以后吧。

  不过唯一不同的是,来自中国的移民,比其它移民的教育水平高,也较少穷人,几乎半数中国出生的移民,具有学士或以上学历,拥有自宅的比率,也高于他国出生的移民。如果了解中国重视教育、勤奋的国民性,这实属正常。但作为一家美国媒体,则极有可能从中得出中国是精英人才流失的结论。

  不过这个排名,再次引发了全中国对移民的关注。特别是所谓精英阶层的移民。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共出现三波移民或留学高峰。一是开放之初。这一时期以公派留学为主。许多留学生学成之后在所在国继续发展。所谓新移民,就是从这一代开始的。第二波移民或留学潮发生在邓小平南巡之后。其情况和第一波类似。第三波则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一方面大量愈来愈多高学历的留学生、华人无法在西方找到理想的工作,便选择回国发展;而另一方面,一些富裕的大陆人正在积极的办理美国、加拿大投资移民。根据美国国务院提供的资料,2008年中国申请人得到的投资移民绿卡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使中国成为美国投资移民的第二大来源国,仅次于韩国。但从签证获批数量的增长速度上看,中国已经超过任何一个国家,位居榜首。另一个移民大国加拿大公布的数字是:2009年吸收全球投资移民目标数为2055名,中国占了1000人。而这些富人,就是现在被称为“精英流失”的群体。

  应该说,从人数上讲,这些“精英移民”远远无法和现在庞大的留学大军相比,但就是由于其“精英”的身份,反而引起不成比例的关注。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精英包括三个部分:知识精英、政治精英和商业精英。前两类精英移民的极少。因为在异国,这两类精英往往无法得到在国内的发展空间、成就和地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都是极少数,而且获奖后往往选择回到母国。如台湾的李远哲,大陆的杨振宁。九位获奖华人中有三位出生于美国,不属移民之列。文学奖和和平奖具有特殊政治色彩。)只有商业精英,可以基本不受地域的限制,甚至由于获得发达国家的居留权,更有宜于事业的发展,比如全球出入境的自由(特别是对于浙商)。这应该是理解目前“精英”移民的背景。当然也有不少商业精英担心自己原始积累不规范时期获得的财产安全性,或者忧虑中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仇富文化而选择移民,这就另当别论。不过就是这种移民,财产在海外漂过之后,仍会用于自己在国内的事业中。只不过这时已经变成外资罢了。

  当然从生活的角度讲,西方的环境保护,轻松的中小学教育、食品、药品安全,完善的法制,都具备很强的吸引力。不过相对完备的社会福利,恐怕不会对他们有什么正面作用。相反,他们还要通过税收首先成为西方社会福利的提供者而不是享受者。

  至于国内认为可以享受西方的民主,实是相当然。海外华人一般不去投票,也无钱、无心去办报纸和组党(《新闻周刊》这样全球享有知名度的报纸都破产拍卖,其门槛之高可想而知)。而且由于西方这种选票式民主,没有选票或者选票数量达不到一定规模的群体,其利益和相关诉求必然被政治所忽视。否则,今年一向以忍耐和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巴黎华人就不会罕见的起来游行,抗议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了。就是魏京生这位“民主斗士”,到了美国后也屡屡指责美国政府监视他,迫害他。事实上,这些精英在国内由于掌握更多的资源,更能享受到普通民众享受不到的保护。

  这些精英移民的后果,是否就是负面的或者中国的人财两失,却未必。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外输出移民的数量每增长10%,便能使贫困人口减少2%。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国外汇款是发展中国家最可靠和来源最广泛的一种金融支持,是一种有效的新型海外援助。印度移民寄回的外汇总额高达15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该国负有盛名的软件产业所创造的外汇收入。墨西哥从海外汇款的收益都大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和加拿大之间也有一个数字:加拿大平均每增加一千名中国移民,中加之间的贸易额就会上升7亿加元。

  除此之外,还有“人才流转”现象。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韩国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精英外流的移民潮----事实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入籍美国的外国生力军才由欧洲转向洲(今天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就是1966年4岁时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但是,后来通过“人才流转”反而又大为获益。中国近五千万海外华人在历史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样有目共睹。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当年留学并定居的华人纷纷回国创业也同样是一例。具体到这一波号称“精英”的移民,他们来到国外,也仍然离不开自己在国内建立的商业平台,仍然通过互利的方式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贡献。

  以我在法国的观察,一个国家的移民甚至可以对所在国的外交产生直接的影响。2003年法国坚决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除了追求自己多极化的战略利益外,还与本国六百万穆斯林有关。如果华人在法国不是五十万,而是五百万甚至一千万,法国总统萨科奇是否还会见达赖?(谁敢冒犯中国,就可以把谁选下去)以色列得到美国全力的支持就与在美国的犹太移民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2000年赴法留学前工作于山东某市的发改委。如果套用所谓的社会分层标准,也算是体制内,属于中产。有人讲八十年代出国有盲目性的一目,九十年代则相对理性。现在第三波是综合理性。但对于我来说,仍可归于八十年代的盲目性。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树挪死,人挪活,出去了,肯定有更好地发展机会。但显然自己完全低估了出国留学的艰辛程度。记得在出国三年后,有一次聚会。大家感慨:出国最大的收获知道出来是错的。当然在度过磨合期后,中国人凭着勤奋和特有的聪明,迅速在法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法国只要有一份工作,虽然不会大富大贵,生活就会无忧。

  法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发达国家,对外来人才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比如良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基础设施、较少的人口、民众整体的高素质、食品、药品的安全、不鼓励竞争下产生的轻松生活氛围(这一点西欧和美国皆然相反。另外和中国文化不一样的是,父母不必负担孩子的高等教育、结婚和住房开支,都由年青一代自理。而“累”—身累、心累,是许多精英选择离开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再选择留在法国,许多八十年代留在法国的知识精英群体(以理工为主)开始懊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原因不过有三:一是外国移民在法国永远是弱势群体,事业上升空间有限。而当初留在国内的同僚,事业早已如日中天。二是中法之间的经济差距已经大为缩小,已不值得付出太多代价、艰辛而留在法国。事实上,越是有背景的家庭,越是选择回国。而且在许多地方,由于劳动力成本的高昂,许多服务(享受多少服务也是财富的组成部分)都远远达不到国内的水平。比如出租车、家庭保姆。三是法国不鼓励竞争、杀富济贫式的福利政策迫使越来越多的精英----包括本国精英纷纷流失。许多商业精英抱怨国内政府部门违法行政,婆婆多,不透明。从法国的角度看,除了透明和依法行政,其干预却远比中国多的多。现在正成为法国焦点的欧莱亚集团,就因为涉嫌非法把大量资产转移到国外。另外民主制度下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进行政治献金。当然这也都是以合法的名义进行的。

  如果说今日中国移民为了孩子----包括一个快乐的童年、健康的环境,或者为了养老,不妨可以选择移民发达国家。但如果是为了进入西方体制内发展事业,则必然会失望。除非能够在东西方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事实上,现在只要能够在国内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和位置的话,绝大多数海外华人都会选择回去。我是2009年开始产生回国念头的。除了自己国家的进步,还与2008年中法关系风波有关。别看平时法国人和你都是朋友,到了这个时候简直和陌生人一样。

  最后回到美国媒体这个“失败国家”排名来。事实上,谁都知道,印度和中国的差距越拉越大,不管是人民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种族平等、男女平等等方面都是整体上落后于中国。就是它用来对比的移民这一项,印度总人口在比中国少两亿多的情况下,移民数仍然多于中国。但之所以媒体仍然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和中美是竞争对手、印度是民主国家有关。这个排名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政治排名,并无什么学术意义。事实上,这也是众多移民要选择回到自己国家的原因: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不顾事实、刻意污名化自己国家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