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沟通需要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09:10
   与家长沟通需要技巧        当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一百多个家长,所谓众口难调,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家长总会有不满意的,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产生对立,严重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因此,要求我们班主任去思考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处理问题的层次与境界,以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应对千变万化的矛盾。我就自己做班主任以来的一些经验教训对“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联系沟通”谈谈看法。       一、 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是沟通的前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一个学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对他来讲十分重要,我在做班主任后深有体会。因此,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搞清楚学生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我班有的学生平时看他很听话,但与同学发生小冲突,就会出手很重。有的不出声,十分内向,有的平时虽然很调皮,小事不断,但每次找他谈话时,态度还是很诚恳,主动认错、改错;有的个性强硬,有错罚他,他也不改。面对如此种种学生,在与家长沟通几次之后,我了解到,我班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都是小学、初中,极少部分是高中,还有1个学生父母正在分居,他们没有很好的理念教育孩子。我的学生家长做老板的少,大部分是厂里上班,不太有时间管,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总是说“老师,你给我们管管牢!”因为文化不高,有些家长他们即使想辅导孩子也使不上劲,有位家长跟我说,柴老师,我拼音不懂,你让我督促孩子认读,我是每天准备好吃的东西,请邻居的孩子来听牢。了解学生的家庭多了,就更能理解学生和家长,至少家长都是重视孩子的学习的,那么我们就有沟通的机会和希望,所以我在家长会上跟家长说,孩子是你们的未来,我理解你们的实际情况,在校时间我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好孩子,在家时间请你们尽力而为,但你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孩子的成长。        二、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角色,生活中我们也是孩子的家长,或未来是孩子的家长,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许多教师是爱学生的,“恨铁不成钢”,说话的时候不选择用词,有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很伤害家长的自尊心。“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的认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伤害一个人,使你们的关系中止就责骂他的孩子吧。”一句直白的话揭示了人际交往的原则。        记得我教上一届六年级毕业班时,有一个女孩叫赵岚,她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比较强,但不够自信,无论是做作业还是考试,她都有要校对答案的习惯,甚至把资料的答案撕下后藏起来。经过几次说服教育后,她还是故伎重演,这时,我失去了耐心,甚至有些暴跳如雷,我当时就打电话叫她家长来,在通电话时我的语气已经失控了。我在等待家长的过程中,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我非常后悔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会让家长觉得这位素未谋面的老师肯定是缺少素养的,甚至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在学生犯错误解决问题的时候,顾及家长的面子,尊重家长的感受,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很多学生家长世面见得多,虽然学历不高,但理论一套一套,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比如发张告家长书,就能征求到很多学生家长的意见,或者个别情况在校讯通上个别交流,会让家长觉得我们当班主任的比较民主、诚实可信,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沟通。         二、以诚相待架起沟通的桥梁        对学生家长要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和家长谈话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对待家长的冒失和错误。开学初,我班蒋滢小朋友摔了一跤,因为我的疏忽,当时她的家长对我非常不满,我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尽量补救,他们也没有再说什么。谁知道这个学生的家长却一直心存顾虑,担心因为她当时对我的指责会影响我对她孩子的态度。托了我的堂姐夫来试探我的想法。为了消除家长的疑虑,我比以前更多地关心蒋滢,多次在校讯通上汇报孩子的学习近况,在学校里的表现,给她创造机会参加各项集体活动,改掉胆小的缺点,用实际行动让她的父母感觉到我对她的孩子是认真负责的。现在这位家长在与我的合作态度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爸爸甚至开玩笑说:“柴老师吩咐下来的事,我赴汤蹈火也会办好!”。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愉快地与你合作,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这样,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真诚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        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才能让你的教育行为艺术化,才能达到“沟通零距离”的境界。到那时,你就不会为教育所累,而是切实在享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