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建筑成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43:35
   爱琴海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而古希腊的建筑更是其文明的瑰宝。

古希腊的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富足和生产力。

    统制者驱使奴隶的大规模劳动使古希腊的奴隶制社会经济繁荣起来,具备了物质条件,希腊文化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奴隶的劳动不仅创造了希腊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好些奴隶本身也参与了非体力劳动的文化创造。希腊有名的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奥林匹亚竞技场、宙斯庙、阿波罗神庙等均是奴隶们参与建筑的。 

    高度统一集中的奴隶制管理使大规模的工程实施具备了项目管理的各项条件。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对自然的认识,利用自然材料和环境在科技和工艺水准上也达到了建筑要求。对坚硬的巨石进行加工已成可能,而这种材料在希腊这个地中海山地国家到处都是。

   古希腊城邦制度中的奴隶制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的建造劳工都来自于奴隶中。古希腊建筑的光辉历史也由他们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奴隶制度的繁荣也使社会生产力有极大的发展,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国家的财富空前,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文明活动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那么人们对于建筑的追求自然也更高。

    古希腊建筑反映了一种实用需要和审美情趣

    建筑雄伟壮观,大多建造在山坡和高地,古希腊人的建筑传递了接近上天神灵和营造国家权力至上的威严氛围之信息。高大的建筑,雄伟的巨柱,寄托和支撑着古希腊人的理想。而这些至今还屹立着的巨柱,更倾注述说着古希腊人的精神,但由于这一发明的应用是如此杰出,以致到现代仍为建筑师们所采用。

 

 

    重视柱式的运用成为古希腊建筑的最大特色。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克林斯柱式。多立克式的“大肚皮”式柱身和无底座的基底显得它古朴庄重,运用于多个大型神庙建筑;爱奥尼亚式的涡卷饰柱头和修长精致的柱身柔美秀丽;科斯林式卷叶式让柱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展现傲人的华丽。这些柱式在不断向华美精致的方向中发展的同时,也是作为古希腊建筑的结构之一。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柱式

 

    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克柱式(Ionic Order)和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

外在形体看,三种柱式各有特点:

  多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

  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

  从比例与规范来看:

  多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

  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

  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

 

 

  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而以这三种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或其它建筑,往往就成为了古希腊艺术乃至人类建筑艺术的典范,如以多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正因为这三种柱式如此美妙绝伦而意义重大,所以,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古代希腊建筑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可以归结为三种古典柱式,即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仅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这种论断也是十分精确中肯的。

 

       

 

    雕饰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作为一个多神教的区域,宗教是古希腊人的精神寄托。建造者们将神话故事塑造在三角形的山墙上,雕刻在大厅内,敬贡在神庙前,并且用自己的艺术手法和智慧表达他们对诸神的敬重。如雅典娜神庙前的雅典娜神像,是黄金时代菲狄亚斯的得意之作;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更是旷世经典。这为神庙增添了魅力和神秘,也使希腊建筑的价值更高。 

    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有特别的认识,极其重视表现对象富于逻辑的几何可塑性。他们认为建筑就是有明确的几何形体与几何比例关系以及确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所以,标准的准则产生了。一整套的模式搬用延续,形成了梁柱系统。 

 

雅典卫城:

 

  在古希腊的建筑中,不仅柱式以及以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体,也常常以更为宏伟的构图,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而又崇高的风格特点。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恐怕非雅典卫城莫属了。

  卫城是古希腊人进行祭神活动的地方,位于雅典城西南的一个高岗上,由一系列神庙构成。卫城入口是一座巨大的山门,山门向外突出两翼,犹如伸开双臂迎接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神”的人们。左翼城堡之上座落着胜利神庙,在构图上均衡了山门两侧不对称的构图,山门因地制宜,内外划分为两段,外段为多立克式,内段为爱奥尼克式,其体量和造型处理都恰到好处,既雄伟壮观又避免了体量过大而影响卫城内主体建筑的效果。

 

 雅典卫城平面图

 

雅典卫城遗址

 

雅典卫城鸟瞰

 

 

雅典卫城重现

 

雅典卫城山门

 

  在卫城内部,沿着祭神流线,布置了守护神雅典娜像、主体建筑帕提农神庙和以女像柱廊闻名的伊瑞克先神庙。卫城的整体布局考虑了祭典序列和人们对建筑空间及型体的艺术感受特点,建筑因山就势,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本身则考虑到了单体相互之间在柱式、大小、体量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加上巧妙地利用了不规则不对称的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最佳透视效果,当人身处其中,从四度空间的角度(即运动的角度)来审视整个建筑群时,一种和谐、完美的观感就会油然而生。此时,崇高,就不仅仅是这座建筑群本身固有的艺术意境了,而是成为了接受者、审美主体的一种鲜明、强烈的艺术感受。

 

 

      帕提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438年,帕提农采用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建在一个三级台基上。屋顶(已被毁损)是两坡顶,顶的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面有精美的高浮雕。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神庙的正同向东,由46根圆柱组成的柱廊围绕着带墙的矩形内殿,矩形长69.49米,宽30.78米,符合古代黄金分割的审美规律。整座神庙用贵重的白色大理石为材料,并以大量镀金的青铜作装饰。柱廊的东西面各有8根柱,南北面各有17根。柱高为10.4米。立柱采用雄浑、刚健的陶立克柱式,显得壮实有力,也适当采用爱奥尼亚柱式的某些长处,如柱长略高一些,上部略瘦,这种善于吸收其他建筑风格的手法,是阿提卡建筑学派的主要特色。

 

 

    帕提农神庙是希腊古典时期最完整的建筑形制,它作为纪念碑被耸立在卫城上,就象雅典卫城耸立在雅典城市中一样显得壮丽宏伟。

 

 

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西面门廊的山墙

 

    神庙正面的山花(山,是因为三角的屋顶似山而命名,花是指三角形墙面上上的雕刻花饰)是由希望伟大的雕刻家菲底亚斯所作的《雅典娜的诞生》,生动传神。整个神庙的造型建立在严格的比例关系上,体现了以追求和谐为目的的形式美。所以,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于和谐中见完美,于完美中显崇高,于崇高中见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