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敦煌之关山路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8:15

沙漠戈壁、故城关隘、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并非览遍全景,却也窥得一二。江南水乡长大的孩子,对于西北有着别样的期盼情绪。这种情绪在数日内一再被激荡渲染,至今仍满溢心中,久不能散。

出行的时候一定要天公作美。在甘肃的8天里,晴好的天气占了大多数,特别是几个重要的场景统统都有蓝天相伴,实在是一大幸事。

第一个震撼来自嘉峪关——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第一重关,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这样重要的地位,承载了600多年的历史,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单是从外部看,就十分雄壮伟岸。据说山海关先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于是嘉峪关就只能叫天下第一雄关。我没有去过山海关,于是只能单被嘉峪关这气吞山河的气势折服,觉得这天下第一雄关也算当之无愧。

这张照片的重点在那弯下弦月。这也算与日月同辉了。V5~

嘉峪关的结构十分严谨,左右对称,三重城郭,层层防线,城外有城壕抵挡,城内有瓮城围困,在古代战时应当称得上固若金汤了。

蓝天下的外城墙。这样看似不起眼好像一推就倒一跨就过的城墙,在几百年前,却承担着抵御外族侵略的重任。

瓮城。之前看很多电影,士兵涌入城中后,等待他们的是城楼上冰冷的弓箭。万箭穿心的瞬间,会不会想起家里那碗热汤面?战死的亡灵也许还没来得及魂归故土就已被吹散在风中,曾经流下的鲜血已被荒芜抹去,只剩这一方孤城和游人脚下的沙砾。

静谧。每一处也许都曾是作战的场所。而此时却沉静祥和。

据说当年建这关前后花了一百多年,不知耗费了多少金钱人力。如此长的建造时间,大概也留下了很多故事。其中之一是当年造城的匠师跟人打赌,会把全部的砖一块不剩地都用掉,结果最后偏偏剩下一块砖。于是匠师就说其实这是有意而为,剩下的这块砖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镇城。于是就把这块砖放在了西瓮城门楼的后楼台上。故事的真假难辨,难说是不是后人的牵强附会,不过是游览途中的轶事佐料,一笑了之。

隐隐能看见远处山脉。古时那已是关外。一关之隔,咫尺天涯,留下多少“一骑才过即闭关,中原回首泪痕潸”的故事。

看着墙外的山脉,总会想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悲切。而匈奴人也曾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侵犯,掠夺,征战,就算得到最终也将失去。正是所谓“夺得胭脂颜色淡,唱残杨柳鬓毛斑。”

出了嘉峪关是一片戈壁滩,原本这已是关外,如今却是骑骆驼、玩滑翔翼的场地。像我这么怕死的人,滑翔翼还是看看就好——不过的确很拉轰哇~~~

古代和现代的一次穿越。

嘉峪关之后是阳关。

没来甘肃之前以为一定会去玉门关,最后却来了阳关。阳关离敦煌市有70多公里,因为修路,车行异常颠簸,有几次甚至以为要倾覆。车窗外阳光炙烤,除了戈壁就是沙砾,真正的无人区般,炎酷的苍凉。

在被折磨得几乎绝望的时候,终于望见一座城。现代的搭建就算再模仿古风,都不过像是到了影视基地。而这座因为在玉门关南边而得名的阳关,真正的遗址如今只剩一方残破的汉代烽燧。

颇有汉代风韵,适合拍戏= =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阳关的意义,商业用途大于军事用途。寻源使张骞出使西域,阳关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隘。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也是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

断壁残垣,不过也是后人修饰所为,远处荒漠,才是天然去雕饰。

阳关唯一称得上遗址的,就是这个已被岁月风沙侵蚀的烽燧。沧海桑田多变幻,不变的也许只有朗朗青天。

蛮荒,绿洲,蓝天。

古道长亭送别之地,可惜无芳草连天,只有漫天黄土。

绵延的沙漠戈壁,不知千年前是否有人在亭中久久伫立,等待良人归来。

除了苍凉还是苍凉。西出阳关无故人。背井离乡来到这样的荒漠,能做的,只有更尽一杯酒了。远处的依然是绵长的祁连山脉。近处的荒滩,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流沙滩。传说那里埋葬着一座城池,和一位即将远嫁西域和亲的唐朝公主。羌笛如风声幽幽响起时,是不是飘散在异土上的亡魂在悲泣?

Tag: 最游记 西北 敦煌 阳关 嘉峪关 甘肃   分享这篇文章,或留下你的观点

我们猜你还喜欢:

  • 鹿的奈良
  • 新疆那首甜美的赞歌
  • 日暮芽庄
  • 回到伊斯坦布尔
  • 在最美沙漠巴丹吉林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