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29:24

生活禅

佛音佛语 2008-10-08 01:05:50 阅读279 评论0   字号: 订阅

生活禅—            
1.佛陀说,世界上没有一条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除了静坐之外。
2.经行能训练专注力,增强意志力,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工作。
3.心总是不断跑出去找麻烦,拿垃圾回来,徒增自己的烦恼。因此要用呼吸这条气,绑住心,杀掉心,莫令它四处攀缘。唯有如此,才能解决不断烦恼的问题。
4.无法天天练习静坐的人,可以试试睡前作清清楚楚的吸气、吐气,放鬆全身,使肉体全然休息,心也休息。如此,隔天起床会感觉很舒服。
5.呼吸时,心随气息的进、出而进、出,表示心还不定。吸气、吐气之间,观照一下有没有疑问昇起。吸气、吐气时,发觉心昏沉,当下马上提高警觉心。
6.吸气、吐气时观照有没有过去的、未来的事在心中翻滚;有没有生气、贪爱浮现。若有,当下要它消失,专注于一呼一吸就好。
7.心与息的关係:
一、贪心的人,呼吸快速。
二、瞋心的人,呼吸呈现粗、热。
三、痴心的人,往往感觉不到呼吸。
四、寻心的人,想太多,呼吸呈现粗、散。
五、信心的人,老实,呼吸较有规律。
六、觉心的人,能时时觉察到气的变化。以上可当作六面镜子,用来体察自己的人格。
8.身跟心可以藉由呼吸连接成为一体,使身、心相依于息。
9.吸气与心分离,各走各的路,表示缺乏警觉心。此时必须靠静坐,让两者合成一条路,如此才会安详、安全,所有心灵上的问题也都能回答。
10.生命有两条路最重要。一条是呼吸,一条是心。但心太杂乱了,每天不断地想,不断地想,所想的多半是不好的成分。因此,要常常观照心,让杂染沉淀,逐渐达到清凉。

生活禅二

1.禅坐一段日子后,身心可能出现一种和谐自然的节奏,整个人会感觉非常舒服。
2.要如何才能时时擦掉内心的杂染呢?靠专注的吸气和吐气。犹如走钢索的人,全神贯注于脚下,专注不散乱,保持警觉心,达到如如不动的境地,外在声光影响不了他,此时心中便不容易带有杂染。
3.在禅坐中,学习让外界事物进入六根一闪即过,不去黏着它,或受它影响。只是如镜子般,看着它的生与灭,则不会有烦恼。
4.静坐有如挤牙膏,慢慢挤出内心的烦恼。又像擦黑板,时时擦乾淨板面上的灰。
5.烦恼或闷气浮现,静下来注意呼吸,长吸长吐三次,烦恼或闷气当下消失。练习每天静坐,处理烦恼较快,可以立即切断。
6.生活上往往出现许多结,这些结来自眼看、耳听、鼻闻、舌嚐、身触、心想……,障蔽了我们,使我们看不到佛陀。
7.有人因为内心有问题、烦恼而出家。然而佛陀看到出家的大乐,而捨弃在家的小乐。选择出家,可使生命自在快乐。
8.经常思维以下法义,有助于我们远离烦恼。
一、无常。
二、无我。
三、一切皆不淨,即使外表美丽,本身仍然属不淨。了知这一点,则能离贪、攀缘和执着。
四、肉体无用。
五、能捨。
六、不执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七、寂灭(出离,解脱)。
八、世界上没有一样可靠的东西,生活的所需非常单纯,不需一味追求外在的物欲。
九、诸行是不可爱的。物质和心所造之物,不永恆,会不断变化。
十、时时怀着警觉呼吸。经常提醒自己这十样,就是在修行。

生活禅三                 

1.为何许多人都不快乐?主要原因是不去看自己的心。
2.拥有金钱是宝藏?还是苦恼?有人病到快死了,心中仍惦记着存款,岂非愚痴?
3.有人手握金钱,但心中仍充满贪念,一心向外争夺,这不正是自寻苦恼吗?
4.拥有的越多,是否快乐就越多?拥有子女、财产、楼房,但痛苦还是不断产生,生、老、病、死照旧,并无长久的快乐。
5.有几个人真正知道自己的心?若对自己的心不清楚,则离佛陀所说的觉还相当远。
6.天天生活不快乐,或不懂怎麽快乐,那他将是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生命被愚痴和无明所笼罩。
7.问问自己:内心有没有长期以来累积的仇恨、鬱闷、嫉妒、怀疑……等等情绪?它们如同堆积成山的垃圾、污泥一般,早一天倒掉则心中舒畅愉快。
8.人何时才会快乐?当原本所讨厌的人,我们不再讨厌他,就是最快乐的人。
9.如果受别人一句话的刺激就记恨一辈子。每次想到那个人和那句话,全身便怒火焚烧,痛苦难耐,此乃愚痴之人,十分可怜。
10.不要让一句话左右我们的心,要自己作心的主人,不要盲目。
11.每天起床时告诉自己:「原本讨厌的事、工作,我们不去讨厌它。」如此,任何纷扰都不能烦恼我们。
12.平时多练习看自己的心,不要当心的奴隶。只要能改正我们的观念、心态和行为。依正法而行,佛陀自然在我们身边。
13.佛陀对一切众生全然平等。学习佛法,乞丐与国王相同,佛陀平等教导,无尊卑上下的分别心。
14.如果有人到死都没有机会听闻佛法或改变他的心,他活得越长久,就带给自他越多的伤害。

生活禅四               
1.佛陀是何许人?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生命的导师、最简单的人、最清淨的人。佛陀绝不会离开生命谈佛法,此可作为检视正法的标准。
2.佛陀未依靠外力,自己觉悟,可说是个自力的人。佛陀不求别人的崇拜、安慰、讚叹,本身就是一位自力之人。
3.佛陀不要求弟子依靠他,或听命于他。佛陀教导弟子作个自力的人,而他本身即是最好的示现。
4.佛陀完全放弃名和利,世俗的东西无法影响佛陀。所谓八风吹不动,任何毁、誉、苦、乐,都不会动摇佛陀平静的心,即所谓如如不动的境界。
5.观世音菩萨意为能观听世界苦恼的声音。观身心生活是苦,观众生与自己同在受苦,慈悲心自然涌现,当下便是观世音菩萨。
6.佛陀见到受苦的人,不会表现出特别难过。并非佛陀不慈悲,而是佛陀深知其因缘果报,对受苦者的因果业力了然于胸,故不表现悲伤或感动。
7.努力拜佛,佛陀不会因此而感动。不拜佛像,佛陀也不会骂我们。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觉」。想藉拜佛像得到保佑,不如靠自己保佑自己。因为是我们自己产生觉心,先皈依自己,才能皈依佛、法、僧。
8.佛法可以保护我们,帮助改掉不好的行为、感受、观念和习气,建立良好的人格。
9.学佛的目的是为了快乐。西方人称佛教徒是最快乐的人。要如何成为最快乐的人?须注意三方面:行为、言论、心地。倒掉心裡面的各种垃圾,使个人在身、口、意三方面均成为最美的人。
10.有些父母很喜欢控制孩子,不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兴趣上,甚至思想上都要干涉,造成孩子的负担和痛苦。看看佛陀,他曾想控制别人吗?佛陀崇尚自由,他以正法教导人们,从不勉强,也不指使他人。只有自发地学习佛陀,这样才轻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