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野战军的曲折历史变迁过程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9:57:38
   华东野战军的曲折历史变迁过程分析         (1)第三野战军(即原华东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罗荣桓等率领山东军区部队赴东北,新四军政委饶潄石等率领新四军军部及第7师、第2师第4和第5旅、第4师第9旅、苏浙军区第2和第4纵队及苏中军区教导第1旅等部,由华中先后北上,执行巩固和发展山东解放区的任务。陈毅、宋时轮等则直接从延安到达山东。
  (2)留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于1945年10月25日成立华中军区,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治委员,粟裕、张爱萍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辖苏中、淮南两个军区及四个军分区,全部兵力约13.5万余人。
  同年11月10日,正式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代理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刘先胜任参谋长,下辖第6纵队,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第7纵队,吉洛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8纵队,陶勇任司令员;第9纵队,张震任司令员。全部兵力约4.7万余人。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饶漱石指挥。   
  (3)1946年1月7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华东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饶漱石兼山东军区政治委员,副军长张云逸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黎玉任新四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任新四军参谋长兼山东军区参谋长,舒同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辖滨海、鲁中、鲁南、胶东、渤海等五个二级军区,全部兵力约20万人。   
  与此同时,组成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宋时轮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辖第1纵队(含第1、第2、第3旅),叶飞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第2纵队(含第4、第5、第6旅),罗炳辉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治委员;第7师(含第19、第20、第21旅),谭希林任师长,曾希圣任政治委员;第8师(含三个团)何以祥任师长,丁秋生任政治委员。总兵力约7.4万余人。
  (4) 山东与华中我军在统一编组的同时,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 向日伪军进行大反攻,并坚决回击国民党正规军的进犯。经过五个多月的作战,歼敌近4万人,解放县城及重要市镇约90处,巩固和发展了华中与山东解放区。
  1946年2月, 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兼山东军区政治委员饶漱石奉命赴北平军调部任中共团书记,负中共团内部之责,同时主持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调停事务;新四军参谋长兼山东军区参谋长陈士榘任北平军调部任中共团参谋长。
  从1946年3月起,山东和华中野战军在进行“百日”大练兵运动中及其以后,进一步调整了部队的战斗序列。5月间,中央军委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韦国清为第2纵队司令员。同时,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改为第1师,粟裕兼师长和政治委员;第6纵队改为第6师,谭震林兼师长和政治委员;第7、第9纵队番号不变;华中第5军分区基干武装及向我投诚的赵云祥部改编为第10纵队,谢祥军任司令员,刘培善任政治委员。6月2日,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决定: 以第7纵队兼苏中军区,第9纵队兼淮北军区,第10纵队兼苏北军区。7月,东江纵队等部和中原军区第13旅,先后到达胶东和苏皖解放区,分别编入山东和华中我军。至此,山东与华中野战军13万余人,军区部队26.6万余人。     (5) 1946年夏季,蒋介石集中约占其进犯解放区总兵力三分之一的正规军,即62个旅(师)约50万人开始向我华东解放区进攻。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山东、华中野战军和军区部队,分数路迎击进犯之敌。
 (6)由于饶潄石不在华东,陈毅难以有效地统一领导华中、山东两部,甚至发展到山东、华中两部的主要领导相互指责。因此中央在46年9月曾下电文要求组建统一的华东野战军,并建议陈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但此议遭到华中方面的拖延阻扰。华中、山东两方面给中央发电报,盼饶潄石回华东主持大局。
 (7)1947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兼山东军区政委饶漱石从延安赶到临沂,撤销了华中分局,把邓子恢张鼎丞曾山三名中央委员塞到华东局当常委(邓任副书记、张任组织部长);又着力整合山东、华中两军,组建华东我军统一的指挥机关。当时部队的整编情况大致如下(47年初):
                            一、第一级指挥
        
        华东人民解放军总部
                       
        二、第二级指挥
        
        (1)特种兵纵队、(2)华东野战军指挥部、(3)胶济线指挥所、(4)直属机关部队           
        三、第三级指挥
        
        (1)特种兵纵队:榴弹炮团、野炮团、骑兵团、工兵团、汽车大队、战车营
        
        (2)华东野战军指挥部:一纵、二纵、三纵、四纵、六纵、七纵
        
        (3)胶济线指挥所:八纵、九纵、十纵、
        
        (4)直属机关部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司令部、军政大学、特一团、特二团
  
  需要说明的是:
  1、当年组建的华东人民解放军总部是华东我军最高统一指挥机关,实际上就是后来所说的华东军区;
  
  2、当时华东组军时并没有另设一个统一的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此时华东人民解放军所属的野战部队分成了三部分,即:1)特种兵纵队、2)华东野战军指挥部、3)胶济线指挥所;此三部皆为总部下面的平行的二级指挥机构。
  粟裕、谭挥震林的位置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但他们不能直接指挥特种兵纵队和胶济线指挥所,而是要通过华东人民解放军总部的临时授权才能对特种兵纵队、胶济线指挥所进行暂时的指挥。
  
  3、部队的纵队系列编制属华东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指得是华东人民解放军1、2、3、4、6、7、8、9、10纵队及华东人民解放军特种兵纵队等,而非指华野某纵。而基本上在同时间确定建制的华东人民解放军11纵、12纵则属苏北地方部队;直到48年3月组建苏北兵团时,11纵、12纵才算是野战部队。
  
  4、另外,其中的8、9、10纵分别是由鲁中军区(司令王建安)、胶东军区(司令许世友)、渤海军区(司令袁也烈副司令宋时轮)的主力部队组建,不过当时三家并未马上改编,胶东许世友部打莱芜时仍自称东北民主联军,而特纵是在47年3月才由张云逸负责组建。
  
  5、可以看出,当初华东整军时,是组建了统一的华东人民解放军,但没有组建起统一的华东野战军。
  饶政委当时这样整编,其意图一是安抚山东本土的八路势力,二是要考虑华中新四军大佬们的意见,进而把46年9月中央提出的由陈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任命意见化于无形。
  
  (8)47年4月,以华东人民解放军总部兼充华东军区,华东军区算是成立;估计也就在此前后,华东野战军指挥部与胶济线指挥所合并成立了统一的华东野战军;而特种兵纵队乃隶属于华东人民解放军总部。从当时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在有关孟良崮战役中的报道的内容来看,此时华东野战军政委是饶漱石,司令员为陈毅。(此处因资料甚少,是为合理分析)
  
  (9)47年7月初,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电报指示,将全军一分为三,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第三、第八、第十等3个纵队向鲁西挺进,由叶飞、陶勇率领第一、第四等2个纵队向鲁南出击,以上称为华野外线兵团;陈毅、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直接指挥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等4个纵队及特种兵纵队在沂水地区待机出击,称为华野内线兵团。
  8月初,华野内线兵团再次分兵,陈粟带六纵及特纵主力往鲁西南与陈唐部汇合,组成华野西兵团;饶漱石许世友谭震林等带2、7、9纵加上临时组建的13纵,组成华野东兵团。
  华东局此阶段也一分为三,饶黎张(鼎丞)在前方直接指挥东兵团进行胶东保卫战;邓子恢到渤海担任华东局工作委员会书记,张云逸到渤海担任华东局后方委员会司令。
  
  (10)1947年9月22日,在胶东保卫战最紧张的时刻,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解放区及渤海区重新划分如下:
    
  (一)陈粟西兵团改为冀鲁豫野战军,受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辖第一、三、四、六、八、十纵队及王秉璋纵队。
    
  (二)渤海区暂划归晋冀鲁豫中央局领导。
    
  (三)陈毅、粟裕、张云逸、邓子恢加入晋冀鲁豫中央局为委员,邓小平仍为中原局书记兼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薄一波为晋冀鲁豫中央局第一副书记并代理书记,陈毅为第二副书记;陈、粟代表该局负责指导黄河以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淮河以北地区之党政军民工作;张、邓代表该局指导渤海地区工作。
    
  (四)晋冀鲁豫中央局负责统筹刘邓、陈粟两野战军及陈谢兵团的后勤供给。
    
  (五)华东野战军东兵团改为华东野战兵团,由许世友、谭振林负责指挥,受华东局直接领导。   从中央这份电文中可知,此时中央军委已撤销了华东野战军番号,并对华东局及华东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肢解。原华东野战军建制已不复存在。
  
  (11)中央军委的意图遭到了华东局和华野的抵制,1947年10月15日   中央毛主席致电陈粟:
  
  东西兵团的指挥和建制等问题
      
       (一九四七年十月十五日)
      
      陈粟〔1〕:
        (一)我们意见,许谭东兵团〔2〕及其他华东部队一
      切行动由华东局指挥,让漱石〔3〕学习战争指挥甚为必要。
      胶东此次防御部署及反攻部署均甚适当,再过若干时期,漱
      石及黎玉〔4〕均可在军事指挥上锻炼出来,你们有意见向
      饶、黎提出。你们则集中精力,指挥西兵团〔5〕及规定区
      域一切武装之作战,该区一千万人民群众之发动,党及政权
      之建立与发展,部队给养之筹划等事项。(二)你们部队对
      外仍称华东野战军,对内则属晋冀鲁豫建制,以利部队补给
      及地方工作之统筹。一切后方补给事宜及地方工作干部之派
      遣等事,你们应尊重徐滕薄〔6〕意见,向他们报告情况,
      请他们指示办法。(三)因胶东、渤海、鲁中三区现在已可
      打通,渤海武装应即向黄河以南发展,故将原决定改变,渤
      海仍归华东局管辖,但该区对于你们的补给事宜,则仍归邯
      郸局统一筹划,以免分歧。(四)战局可能发展得快,六个
      月内(十月至三月),你们各纵在河淮〔7〕之间作战,另
      准备以原淮南独立旅恢复淮南。六个月后(约在明年四月),
      你们须准备以一个或两个纵队出皖浙赣(不是闽浙赣)边区。
      那时拟由刘邓〔8〕方面派一个或两个纵队出湘鄂赣边区。
      当你们派部出皖浙赣时,拟由许谭所部四个纵队中抽出一个
      加强你们西兵团兵力,但此是预计,须待那时考虑方能决定,
      现时不要通知他们。(五)我们发给你们电报中,有许多未
      接你们复电,不知你们是否收到及是否同意。嗣后,你们收
      到我们电报,请复电说明收到某日某时电,同时对该电内容
      哪些可以实行,哪些与情况不符不能实行,表示你们具体意
      见。
      
      
       毛 泽 东
    --------------------------------
   对1947年10月15日毛致陈粟的电文解读:
  一、有关背景
    
  1、七月分兵后,陈粟领华野主力出外线,战绩不佳;山东內线仅二、七、九三个纵队,后华东局临时将一些地方部队组建成13纵;由于华东局部置得当,将士用命,胶东战况已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2,中央军委周在胶东最危急的时候即9月22日发了一个电文,在华东局背后捅刀子,首先把当时华东唯一还算完整的根据地渤海区划给了晋冀鲁豫中央局;其次把华野外线主力也划归晋冀鲁豫中央局,甚至取消了华东野战军番号,西兵团号晋冀鲁豫野战军,东兵团番号改叫华东野战兵团。并在人事上把陈、粟、张、邓四同志加入晋冀鲁豫中央局为委员。
  此时胶东、鲁中南根据地皆入敌手,而渤海区又给了晋冀鲁豫中央局,华东局及华野前有强敌,背有暗箭,存亡未卜。
  3,中央对华东局及华野下狠手,自然遭到了华东局和华野的抵制。47年10月10日,在渤海区主持工作的张云逸、邓子恢与在华东局的饶漱石暗中联手,成功的使渤海区回到华东局怀抱;而陈粟部直到10月14日给中央的电报仍自称华东野战军,不用军委给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番号。这些行动明显跟中央唱反调。因此才有了10月15日的电文。
    
    二、10月15日中央电文解读
    
  1、电文第一点先是对华东局及饶黎明夸暗损,一方面说华东局在胶东保卫战中防御布置得好,一方面又损饶黎,其实饶从42年就主持一方,作为后期新四军唯一当家人,在新四军大发展大反攻中的一系列战役都是他决策并参预部署指挥的;在东北调停时他与林彪等人的想法一致,对彭真的错误的战略思想进行过批评。在莱芜、孟良崮等战役中,他与陈毅粟谭等人指挥部队歼灭强敌。而黎玉更是在115师进山东前就拉起了十万人马,与日寇进行过无数的战斗。饶黎都是长期在战火中带领部队对敌作战。毛损饶黎不外乎是对华东局与中央唱反调的一种情绪,言下之意就是想跟我斗,你们还嫩着点!
  后面是毛对陈粟讲,你们对胶东保卫战一开始出的主意可不行啊,要是按你们的方案将东兵团的四个纵队全集中到胶东内线,跟老蒋的6个整编师拼命,不被人家给赶到大海里去才怪;幸亏后来是按饶政委他们的主意进行了胶东保卫战。因此你们管好自已的西兵团就行了,对东兵团有啥意见对饶黎说,实际上剥夺了陈粟对东兵团行使军事主官的权力,当然这也是对陈粟此前不遵中央号令的处罚:不听俺的话就给你一点颜色看看。
  2、电文第二点的意思是有点无奈:既然你们不喜欢用俺给你们的新名字晋冀鲁豫野战军,俺用人之际也没办法,那你们还是叫华东野战军的老名字吧!不过,你们还是要给俺点面子,对外叫叫老名字我也就不计较了,但对内你们还是属晋冀鲁豫建制,这对你们有好处。不过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既然你们死抱着华东宗主牌不放,那你们就得对徐滕薄客气点,免得人家在给养上面给你们撂挑子。
  3,电文第三点,渤海区已经在头5天给华东局弄回去了,只得承认现实。但中央的颜面也不能丟光啊!得找点理由交待一下,但也不能太便宜饶张邓这帮家伙,留个尾巴让他们也不爽,因此就有归邯郸局统一筹划云云,其实后来也没着落。
  4,电文第四点说点后话,打个招呼,其实有些话后来说也不迟,战局变幻,现在说也不一定就能兑现。主要是冲淡一下前面三条,免得人家说中央小气。
  5、电文第五点不回电报的事,此事若搁在解放后,十个八个陈粟都早已拿下了。但此时还得耐着性子跟这班混蛋说声请字啊!
  
  (12)从47年9月22日起,原华东野战军在建制上实际已不复存在;从47年10月15日起,对外号称华野的只是隶属晋冀鲁豫建制的陈粟西兵团。
  而饶指挥的东兵团则号称华东野战兵团,此时两部各自独立亙不隶属,陈粟管不着华东野战兵团,而饶想到陈粟部去看看也不方便,还要向中央打报告才能成行。
  47年11月,中央计划由邓子恢领华东局苏北工委牵头成立豫皖苏中央分局,并明确表示豫皖苏中央分局不归华东局,而是隶属晋冀鲁豫局.在此前后中央又准备将山东纳入计划成立的华北局.
  此举遭到华东局和饶漱石的坚决反对,中央意图未能实现。
  48年1月26日,中央又计划成立华中分局,由陈毅任书记邓子恢为副书记,为安抚华东局,中央将华中分局隶属华东局.中央实际意图应是以而为后盾,为陈粟进军江南作准备。
  同时中央要求华东野战兵团的七、九两纵队出苏北作战。  
  华东方面对此回应是,抛出以华东野战兵团的七、九、十三纵三个纵队组建山东兵团,以华东野战兵团的二纵加在苏北的十一纵十二纵组建苏北兵团,山东兵团留山东作战的方案。
  中央对此认可,2月2日复电华东成立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但同时指出苏北兵团由陈粟指挥,山东兵团受华东局节制。此考虑应有以苏北兵团策应粟兵团过江作战之意图。
  48年3月苏北兵团组建完毕后,一直接受华东局指挥.而中央原计划成立的华中分局也不了了之;而老毛长期思考的过江作战设想最终告破。
  
  (13)48年5月底,陈毅到中原,粟裕代理了陈在西兵团的职务,由于西兵团对外号称华野,粟裕因此也就成了晋冀鲁豫局建制(后属中原局建制)下的华野代司令。
  而同时期的山东兵团在攻城略地时,则均号称华东解放军山东兵团,与晋冀鲁豫局建制下的粟裕的西兵团的华野基本上是两不相干。
  
  (14)豫东战役后,中原局建制下的粟裕的西兵团的华野损失惨重,粟兵团在被打半残后回到山东老家疗伤,而陈唐兵团则继续留在中原,直到九月赶回参加济南战役,3个青兖子弟兵才回到山东老家。
  此时,一年多前分兵时只有3个主力纵队的东线兵团,在饶漱石等的苦心经营下,已发展成为10个纵队(含山东地方纵队和苏北兵团),且战力强大。
  而顶着华野名号的西兵团,虽然有华东局和晋冀鲁豫局的大力支持,但部队当初出外线时有18万主力,一年后回家时却是折损严重;不过当初6个纵队出去,还有6个纵队回家,建制上倒没有损失。
  
  (15)济南战役前的曲阜作战会议是真正的华野再生的第一步,但此时粟裕部名义上仍属中原局,所以在济南战役开始前,华东局的山东兵团与中原局粟裕部实际上仍分为两部,但名义上均已称为华东野战军。应该是在48年中央“九月会议”上,饶漱石才真正的把粟裕的西兵团的华野从中原局建制下领回华东局。
  
  (16)济南战役后,9月24日饶漱石再次兼任华东野战军政委,在曲阜二次会议上,经过饶政委的大力整顿,一个真正完整的华东野战军终于在尔后不久的淮海战役中,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17)1949年2月9日,华东野战军经过整编,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委;下辖4个兵团和1个特种兵纵队,总兵力达58万人。另有华东军区部队42万人,陈饶麾下此时的华东我军已是真正的百万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