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泓:历史的曲折(南方都市报 2010-1-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50:23

历史的曲折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范泓 原创 浏览量:7  发布时间:2010-01-31 手机看新闻
版次:TM05 版名:南方评论 历史评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月旦人物

    ◎ 范泓 文史学者

    徐复观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历史的曲折》,谈的是1947年筹开制宪大会时,蒋公邀请胡适先生竞选总统或担任行宪后的行政院长一事,其说法与现存的文献资料颇有出入。徐与胡适在许多观念上有所不同,上世纪60年代初胡适去世前,有过一篇英文讲稿《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这也是胡适生前最后一次演讲,他针对东方文明与精神文明进行了毫不容情的批判与质疑,结果遭至徐复观、郑学稼等人的“口诛笔伐”。不过,徐复观在回忆当年往事时,少了些“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性,以其亲身经历谈及此事鲜为人知的一面,从史料角度看,这一回忆,仍不失其参考之用。

    1947年,胡适时任北大校长,并参与制宪工作,经常往返于北平、南京和上海之间。其间,傅斯年奉蒋介石之意,前往北平看望胡适,并请胡适考虑出任国府委员,俟行宪后,再出任行政院长。关于这件事,王世杰和陶希圣也分别做过胡适的工作,遭至婉拒,后均有文字记载,胡颂平编著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六册中亦多处提及。胡适先生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以贯之,即为国家留一两个独立说话的人,在紧要关头,究竟有点用处。他甚至在给王世杰的一封信中这样说:“我今年五十七岁了,余生有限,此时改业,便是永远抛弃三十多年的学术工作了。我曾细想,我的永远改业,不能说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故有所不忍,亦有所不敢。”

    一般认为,蒋之所以邀请胡适出山,是其“求才心切”(秦明语,秦文刊于1979年台北“中央日报”7月3日61期文史副刊),然而,就徐复观回忆,事情似乎并没有这样简单。徐复观从事学术研究之前,有过一段从政经历,受到过蒋介石的赏识,当年除参加所谓的“官邸会议”(即每周某个中午,蒋在其官邸召见少数国民党军政要员,边午餐边汇报工作。经常参加者有:吴铁城、张治中、王世杰、陈布雷等人)外,还参加过一个没有名称的小组,每周均有与蒋见面的机会。筹开制宪大会前后,蒋对徐复观等人说,他反对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蒋公这一决定,我是由衷的赞成。但为了争取团结,我当即向蒋公说‘此事应由我们大家负责进行,总裁不应露面’……”后来徐复观在香港,对蒋邀请胡适竞选总统一事才略有所闻,“还以为是笑谈”。因为在他的记忆中,邀请胡适担任行政院长一事,曾由胡步日向蒋介石提出过,“当即被蒋公拒绝了”。

    “有一次,小组散会,大家起身要出去,走到小厅门口,步日先生突然向蒋公说,‘为了应付目前的局势,似乎可请胡适担任行政院长。’蒋公连说两句‘他不行,他不行’,我们就走了。当时我心里感到胡步日先生太天真,太莽撞……”在徐复观看来,胡适先生本是一位带有名士气的书生,他听说过,胡适先生充驻美大使时,其办公抽屉里,“积压着许多应办的公事,并且乱堆乱放,乱得一塌胡涂”。所以,徐复观“完全赞成蒋公的看法”。也就是说,“假使真请胡适先生当行政院长,会弄得天下大乱”。

    徐复观的这一看法,或许是出于对胡适先生的不尽了解。事实上,当时天下已然大乱,蒋介石改变了最初的想法,胡适后来亦应允就总统候选人及行政院长两项职务作一选择。只是中国政坛历来相互倾轧与争斗,要说诡异也诡异,要说简单也简单(学者李劼语),“蒋公得知胡先生的决定后,感到非常欣慰,立刻向全党同志展开说服工作。可是仅仅说服了吴稚晖先生一人”,当召开有关讨论会时,“公开发表意见支持胡先生的,只有吴稚晖、罗家伦两人”(秦明语)。

    后人对于历史的陈述,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如秦文中所说的蒋介石“感到非常欣慰”之类,就有其臆测或推断之嫌。参照徐复观的回忆看,蒋介石的转变有其一定的现实考虑,他本人并非不会不知道胡适根本不适合竞选总统或担任行政院长一职,后来的翁文灏同样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胡适本人当然也十分清楚自己并不可能去做什么行政院长,但出于对行宪的考量,最多是一个政治姿态而已。所以,当他得知李宗仁决定竞选副总统的消息时,感到“很高兴”,并给李宗仁写信,说“我极佩服先生此举,故写此短信,表示敬佩,并表示赞成”,大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其实,在胡适内心深处,对中国政治及其前景是十分清楚的,“终觉得我不应参加政府”。他对王世杰说:我出席国大,是独往独来的。若我今日加入国府,则与青年党、国社党有何区别?这太清楚不过了,在国民党威权政治体系中,青年党与国社党的作用极为有限,与其这样,不如继续去当北大校长,五年或者十年,“使学校有点成效”。然而,历史并没有给胡适更多的机会,天下大乱之后,接着,就是江山易帜。

    再回到徐复观的回忆,同样也不能认为蒋介石就是那样的天真,在“蒋天下、陈家党”的时代,这位独裁者也有山穷水尽的时刻。他明知道胡适并不可能加入政府,却最终要摆出自己的姿态,说白了,也是一种弄权。因此,徐复观最后又说:这种历史的曲折,叫后人如何取向,又如何判定呢?答案可能不止一个,只是历史的一页已无情翻过,再说时,真的有点情何以堪了! http://gcontent.nddaily.com/0/31/031a2f22d6a36d87/Blog/b59/2f8a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