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行业七年全军覆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35:28

纸电子杂志行业七年全军覆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3日 20:24  中国联合商报

  风投下注血本无归

  ■CUBN记者 董超 北京报道

  8月4日消息,在看到韩寒自办杂志《独唱团》近期热卖的消息时,ZCOM创始人汪东风的内心或许会有些苦涩:整整6年的奋斗,所获得的营业收入甚至不如韩寒的一期杂志。

  不过这些境况对比,或许将不再与汪东风有关了。今年初,汪东风悄悄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ZCOM,低调加盟蔡文胜和林兴平旗下的4399小游戏公司。而在他身后,只有依然在苟延残喘的ZCOM网站,以及电子杂志行业全军覆没的凄凉景象。

  “从事互联网十余年,创业六载。没有成功经验,总结一些失败教训,分享以共勉!”今年初,汪东风在他的微博(http://t.sina.com.cn)签名如是写到。

  这也是整个行业的真实写照:电子杂志从2003年开始兴起,在2006年达到高峰,全行业吸收了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但在最近两年,主流企业却纷纷倒闭或者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除了ZCOM创始人出走并裁员低成本运营外,曾与ZCOM比肩的电子杂志品牌Xplus也从业界销声匿迹;Zbox已经悄然倒闭,域名转为他用;杨澜试图吸引投资的两大电子杂志《澜LAN》和《HV》去年底彻底停刊,惟有徐静蕾的电子杂志犹在自言自唱。

  到底是什么让电子杂志全军覆没?是企业的无能,还是行业的集体浮躁?是商业模式的虚幻,还是用户需求变得太快?

  创始人出走背后:

  “ZCOM随时会死掉”

  汪东风离开Zcom有些突然,不过他的去向未出业内意料——4399是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数年前投资的网站,Zcom在拿到SIG和凯雷集团1000万美元投资之前,主要资金就来自蔡文胜的天使投资。

  这一幕似曾相识:就在2008年年底,Xplus总经理兼创始人夏鸿也是以加盟一家移动互联网媒体公司的方式,结束了他在电子杂志行业的创业历程。

  Xplus,这家成立于2003年,曾获联想投资等1000万美元两轮投资的企业,也在经历多次裁员和创始人出走后,于2008年彻底淡出了业界视野。

  和夏鸿一样,汪东风身后也只剩下一个烂摊子。ZCOM在经历了多次裁员后,目前员工不到30人。这个数字对于一家千万美元投资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讽刺。

  按照ZCOM的官方说法,汪东风依然是ZCOM的CEO及股东,主要负责整体的战略方向,ZCOM主要由范淼负责运营。但是,主要精力已转投4399公司的汪东风的这个CEO究竟有多少含金量,业内人士普遍质疑。

  “早在2007年,我们最鼎盛的时候曾达到200多人,但眼下所有员工加起来只有近30人。”范淼如是说。

  范淼透露说,目前ZCOM的业务仍然是集中在电子杂志上,主要收入来源是品牌广告、效果广告和手机等合作渠道。但对于具体的月度盈利,他没有透露,仅称“波动比较大”。

  从繁荣到凋谢:

  全行业七年销声匿迹

  2004年初,ZCOM正式成立,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子杂志平台开发商之一。随后,国内电子杂志行业进入巅峰,数十家创业公司揭竿而起,大量风险投资涌入其中。几年内,ZCOM、POCO、ZBOX、阳光导航、Xplus等企业陆续获得了近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

  在获得多次投资后,ZCOM几经反复,终于形成了集在线阅读、线上下载、杂志发布的交互式平台,在当时的宣传文章中,ZCOM甚至自称“全球最大的电子杂志发行平台”。

  一位2009年从ZCOM离职的老员工回忆说,那时公司财大气粗,到处合作圈地,员工也充满热情。“我们最早还把上市作为口号,当时我们都觉得正常,既然这么多投资都看中我们,上市自然不会是难事”。

  ZCOM当时的商业模式是: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类电子版杂志,通过收取投放的广告获益。但是,这一模式使得ZCOM的成本不断增大,广告收入增长也十分缓慢。2006年,ZCOM电子杂志单月亏损达到近200万元。

  更要命的是,用户对于这种新鲜事物的热情也不持久。“2007年,我们公司每月用户覆盖数量都有四五百万,但很奇怪的是,这些用户后来都似乎对电子杂志失去兴趣了。”该人士回忆说。

  事实确实如此,就在电子杂志全面“退烧”的过程中,网络视频、在线音乐、网络阅读的市场却在不断升温。对于融合视频、音乐、文字于一体的电子杂志,网民却毫无兴趣,收费阅读当然更无可能。

  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认为,电子杂志的失败与用户兴趣转移无关,本质原因在于产品和行业本身。“无论是媒体的电子杂志制作者,还是第三方的电子杂志平台ZCOM等,从概念上看都是反互联网信息的。”

  谢文进而解释说,电子杂志内容庞杂,用户使用时间成本太高。而且电子杂志上的所有东西都能在各大门户或者通过搜索找到,它从昔日的主流走向极少数人使用是一种必然。

  投资方血本无归:

  成为经典失败案例

  ZCOM等企业的失败,也是投资人身上的一道阴影。

  2006年,众多投资人和行业创始人将电子杂志视为最“in”并且“前途无量”的媒体形式。投资人认为,电子杂志盈利范围十分广泛,除了广告外,还包括为企业制作电子杂志及其他衍生的服务如电子商务等。为此,他们将2006年标榜为“中国电子杂志年”。

  当时,万众传媒副总裁韩国强曾豪言:“电子杂志的形式及收益正如互联网的世界一样,我现在还没有看到边界,有无限的想像力和可能性。”

  但在最近几年,无论是天使投资人蔡文胜,还是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祖文萃,对于ZCOM这个案例已经“绝口不提”。在联想投资的官方介绍中也很难看到Xplus的字样。

  按照投资圈的流行做法,一般VC的投资周期为3-5年。如果投资项目不能在这个时间内上市,或者引入新一轮投资,那么VC便面临巨大风险和压力。

  从ZCOM和Xplus两个案例来看,均为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项目,VC最晚将在2011年彻底套现走人,不然的话就属于被“套牢”,最大的损失就是血本无归。

  最早定位于电子杂志的POCO,在获得融资后,很早就转型做图片兴趣互动分享社区。在分析人士看来,电子杂志更像纸媒的“机械”搬家,恰好缺乏网络的互动和开放——当然,如果杂志也可以互动和开放的话,那么就必然走上泛社区路线。这跟VC当时向往的电子杂志概念其实大相径庭。

  电子杂志还有没有机会东山再起?尤其在今年iPad和电子阅读器兴起的背景下?一些新的创业者似乎又对电子杂志燃起了兴趣。不过,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和易凯资本CEO王冉对此均表示反对。

  “ipad给了纸媒希望,但这只是对苹果伟大产品产生的假象。”李开复强调,互联网带来的潮流和变革,才是传统媒体应该关注的,因为“没有一个设备可以长期阻挡互联网潮流。”

  王冉则坦言,电子纸媒的商业模式也是广告+付费。“如果你执意停留在纸媒时代,iPad不能拯救什么。”

  而在FT中文网专栏作者程苓峰看来,“电子杂志是把纸面形式简单的搬上网,其发展前景黯淡,网络创新的信息生产和消费模式,如SNS、微博等才是主流。”

  ■链接

  行业:电子杂志

  死亡率:100%

  时间:2004年至今

  现状:曾吸引上亿美元投资,无一成功;热门行业蜕变为媒体衍生小产品;

  原因:收费模式不受欢迎,产品违反互联网精神,用户使用时间成本太高;

  ●代表企业

  ZCOM:创始人出局并裁员,网站低成本运营;

  XPLUS:裁员并低成本运作;

  ZBOX:已倒闭,域名做其他用途;

  杨澜《澜LAN》:2009年11月停刊,《Her Village》也彻底停刊;

  YOKA时尚网:2007年已停止电子杂志项目;

  POCO:已转型做图片兴趣互动分享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