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之战(三)听于洪东讲述战斗细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1:11

珍宝岛之战(三)听于洪东讲述战斗细节

(2009-07-06 09:24:22)转载 标签:

反坦克地雷

珍宝岛

战斗

于洪东

凤凰卫视

军事

      回忆四十年前的战斗,就是追寻那个特殊年代的战斗意志和政治斗争的细节。边境冲突并不神秘,大国的较量在“冷战”时代的热碰撞,其实有着更深的意图和目的。

     

 

 

以下为凤凰卫视节目的文字稿: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边境事端不断。1969年3月2号,中苏边界冲突升级,双方军队在珍宝岛上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对抗。事件发生事后,两国政府都向对方送去了,措词差不多的抗议照会。中国政府在抗议照会当中要求严惩罪犯,保留要求赔偿的权力,并且宣称,如果苏联政府继续“挑起武装冲 ”,它将遭到“坚决的反击”。苏联照会要求严惩事件的肇事者,并且宣称,中国当局不顾后果的挑衅行动,将“遭到我们的断然拒绝”。一时间,全世界都在关注,在中苏两国针锋相对的形势之下,珍宝岛的冲突将会走向何方?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激战之后,乌苏里江两岸的中苏边防部队,都在厉兵秣马,加紧备战,很快于洪东所在部队,就传达了上级关于进一步,反侵略斗争的指示精神。

 

于洪东:传达就是,大意就是,苏军,种种迹象表明苏军,要采取更大的报复行动,一定不要麻痹大意,提高警惕,做好迎接更大战斗行动的准备。

解说:1969年3月3日,沈阳军区向中央军委提出,进一步加强珍宝岛,七里沁岛反侵略斗争的请示报告,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沈阳军区成立了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珍宝岛地区的反侵略斗争。

于洪东:我们就奉命了,第一赶紧就检修武器,调整编制,加强训练。另一个加强对边界敌情的监视、监督,就说对他的监视程度,力度大大地加强,就是掌握他的任何的蛛丝马迹的变化、动作。那么这还不行,那么又分析敌人,他可能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报复,他是大打呀,还是中打还是小打,每一种打法,他能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式,从哪里下手,就是研究,给它研究得比较透彻。

解说:沈阳军区前线指挥部在研究作战方案时,对于第二仗将在哪里开打,曾经出现过不同意见,有人建议战场,选在距珍宝岛20公里外的七里沁岛,有人主张仍然选在珍宝岛,最后,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肖全夫拍板,战场仍然选择珍宝岛。

于洪东:珍宝岛正确,因为为什么正确?第一离我方接近的路线比较近,能达到隐蔽接近这个目的;第二个,离我方的制高点比较近,便于观察指挥,掌握战场上全盘的情况;第三,后边容易选择直瞄和间瞄的火炮阵地。

解说:在备战期间,沈阳军区前线指挥部,在作战总结报告会上一一致认为,苏军装备的T-62坦克对我军的威胁最大,我军现有直瞄火炮和火箭筒,都无法击穿T-62坦克的正面装甲,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应该在苏军坦克的必经之路上,埋设反坦克地雷,3月14 日,于洪东侦察排参加了埋雷行动。

于洪东:为什么那天上去呢?就前指综合了我们搜集到敌情的观察的各种情况,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因为苏军采取行动也就是马上就近在眼前了,说我们再不采取行动,容易怠误战机,所以我们那天上去了。上去没想到是实实在在来说,非常危险,因为苏联也选择15号就要动手,如果我们15再上去,事情就晚了。

解说:于洪东记得,珍宝岛地区的天气有个特点,三月里经常会下着小雪。1969年3月14日那天晚上雪雾弥漫,能见度差,有利于他们隐蔽行动。

于洪东:我们出动了一个连,还加上我们一个排,埋地雷去,我们排埋地雷负责哪里,就珍宝岛的后边,后边到我们岸上这个通道上,一共是150米左右吧,通道埋上这个反坦克地雷带,就防止什么呢?防止敌人在战斗中,用坦克和装甲车,从岛的两侧迂回到河道中间,把我们的后路截断。如果后路截断,后边增援部队上不去,岛顶上越打,兵力越少,弹药消耗越大,这个战斗就危险了。

解说:于洪东说,在第二天的战斗中,反坦克地雷起了关键作用,有两个人功不可没。

于洪东:一个是我们的指导员刘宝海,他是西安工程兵学院毕业的,是个老工程兵。再一个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一个参谋叫陈雁,这两个人白天设计的这个地雷,埋的什么形状,雷的间距,行距,就是用最少的数量,布成个最严密的地雷阵,不管你怎么走,都得轧上。

解说:地雷阵设计严密,但是埋设地雷却面临难题,要在冻得生硬的冰面上挖坑埋雷,动静通常很大,容易被苏军发现。

于洪东:我们工兵正常是埋地雷,有小镐,还有个小锹,刨,可是在冰上埋地雷,这就出了个什么问题呢?夜静,特别静的时候,那个冰上一马平川,一点动静,传得非常远,你动那个锹镐咣咣地,肯定要暴露你的目标,暴露你的企图,说怎么样就是隐蔽地布设地雷阵呢?这时候周锡金和我一块就是想了个什么点子,我们侦察兵不都有匕首嘛,用这个匕首砸冰,这动静小,而且作业速度并不慢,一抠,那个雷要求也就是15公分深,30公分的直径,很快,所以大伙都在那试,一试大伙共同认为,这个方法可取,所以14号当天晚间,我们上的岛,我们全部用的匕首砸的坑,没有锹也没用镐。

解说:于洪东说,他和周锡金想到的这个办法,在实际运用中效果特别好,声音小,作业速度快,他们仅用了半个小时,就作业完毕。正当于洪东准备带队离岛的时候,他突然接到前线指挥部下达的命令,点名要他带一个班留岛潜伏,监视敌情。

于洪东:哎呀,当时这个难题挺大呀,这个难题,我们因为上岛去的时候,每人两个地雷,那一个,五九式反坦克地雷,一个就8.5公斤沉,那一人提溜两个地雷,你说多沉,还背了枪,背了弹药,还背了手榴弹,那个地还不好走,因为滩头走路,深一脚,低一脚,非常吃力,赶到埋完地雷,身上都出汗了,那个你别说,都累出汗了,虽然零下二三十度,都累出汗了。

突然接到这个命令,我当时这个心理紧张,紧张,我说这个,这个难题来了,现在马上走,走路冻不着,回家赶紧烤,拿大炉子烤一烤,你说就是要在那儿潜伏,就是难题来了,就是让谁上那个,要带一个班,带哪个班呢?

解说:1969年3月14日夜,于洪东侦察排完成了,在珍宝岛上埋设地雷的任务后,正准备离岛,这时他接到命令,让他带一个班的兵力留岛潜伏,于洪东说,大家布雷时出了一身汗,这种情况下要在雪地里潜伏在平时可是大忌,但是军令如山,他必须坚决执行任务。

于洪东:我琢磨四班,四班这个班,在我带这个班,这个四班,老兵多,就老兵多,而且平时心理素质好,这个班普遍心理素质好,特别他的班长陈立剑,在3月2号战斗,陈立剑已经牺牲了,这四班班长牺牲了,副班长石荣庭当班长,就当班长,石荣庭这个小子平时也是,从训练上看,这个小子的军事素养就比较好,就比较好,我就认为这个班行,我就把他留下了,石荣庭这个班,全体老兵都说,坚决留岛,坚决留岛完成潜伏侦察任务,就其他两个班撤回去了跟着大队撤回去了,我就带着四班就上岛了。

解说:于洪东清楚地记得,四班一共有9名战士,加上他刚好10人。但当他们到达指定位置后,于洪东清点人数,竟然多出一个人来。

于洪东:我说这是谁,一看杜勇春,我说你这个小子怎么来了,他说怎么,我怎么就不能来呀,就是打仗啊,我说你赶紧回去吧,你要出了事,我可负不起责任,他说没事,你放心吧,我出不了事,我一琢磨,那时候我告诉你,我心里胆突突的,你说整个岛上静悄悄的,就我领着他们一个班9个人,我心里也有点不太踏实啊。

我看杜勇春来了,我挺,这个嘴厉害是撵什么的,我对他负责,他别出事了,我就不好办。那么实质他留下,我还真觉得多了一份伙伴的力量,因为他是领导机关派来的,他是上级机关派来的,我还,我琢磨,好,那你就留下吧,没想到这杜勇春这小子留下,还起了不少作用。

解说:杜勇春是师部政治干事,有了他的加入,于洪东不太踏实的心情反而放松不少,夜里3点多钟,于洪东听到有苏军装甲车上岛的声音。

于洪东:大伙都听着了,都在那听,我说先不要起来,因为当时苏联有红外夜视仪,我们没有,你一起来,他能看见你了,大伙,我说不要起来,注意听,一听那边有人讲话,苏联人讲话,叽里咕噜,我们这帮人谁也不懂俄语,谁也不懂俄语,不知讲什么东西,还听到装甲车的声音,装甲车的声音。

当天晚上坦克没上来,装甲车上来了,听着装甲车的声音,这可怎么,这可怎么,上前面悄悄地,上顶上,上前边看一看,也不敢太暴露,就是石荣庭还有谁,上前边,就在雪地里匍匐趴着,又听了会儿,回来说,确实是苏军上来了,大伙说,做好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哎,那时候可紧张了那时候,你想我们就是一个班,他要是上来,他还有装甲车,装甲车,我枪打不动它,它要一阵就把我们敲了,那情况,说老实话那阵心里可确实紧张。

解说:于洪东说,大家留心观察,发现苏军并没有察觉他们的踪迹,也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的企图。

于洪东:刚一会,对方静悄悄了,没有动静了,这个时候我和杜勇春,石荣庭,我们一合计,他也是来潜伏的好像是,他要不是潜伏,他应该满岛地巡逻搜索,他怎么没有动静,装甲车也不响了,发动机也熄火了,这时候我就,我那时候就有电话,我就打了电话,就悄悄报告,报告,前指值班参谋,姓什么我忘了,说你别撩电话,等着,我说好,肖全夫,沈阳军区副司令肖全夫,接到电话以后,可能他们就紧急在那磋商一下情况,然后让值班参谋告诉我,说情况首长已经知道了,正在采取措施,你们的任务不要暴露,你们的任务不要暴露,把敌人,把敌情搞清楚,明天天亮以后,战斗打响,你们配合主力作战。

陈晓楠:1969年3月15日的战斗开打之前,中国和苏联都事先派人上岛潜伏,据说苏军根据自己掌握的人体耐寒试验认为,珍宝岛地区气温零下30多度,那么在岛上潜伏,人体的耐寒极限只有4个多小时,所以他们选择在凌晨3点多钟上岛,不过苏军没有想到,一支中国边防军的小分队,早已在岛上潜伏多时了。苏军在岛上的位置和兵力的部署,已在中国小分队的观察之中。

于洪东:一直坚持到15号早晨7点多钟,就7点多钟,这时候23军的营长冷鹏飞带领一个加强连,从岛的南头就登岛了,一登岛了,这个苏军,埋伏的苏军,那些装甲车就开火,打,他们一开火就一个信号,打得可激烈,就和冷鹏飞他们就对上去了,就对上去了,我看那边打起来了,这时候我心里还有数了,我说不着急,我说最危险的阶段过去了,只要一打起来就行了,最危险的阶段过去了,只要一打起来就好办了。我就告诉我们这帮人,我说暂时先不要暴露,因为敌人还不知道我们,我们可能要抓到更好的战机。

解说:1969年3月15日上午8时许,头一晚还雾雪霏霏的珍宝岛天空放晴,中国边防部队派出一个加强排登上珍宝岛,潜伏在岛上的苏军见中国部队登岛,立即发起第一次进攻,于洪东说,当时他们按兵不动没有暴露,但是却有一小股敌人送上门来。

于洪东:这个事就赶巧了这个事,这个苏军打一打就想,派一伙人可能从这边迂回过来,想从这边再迂回过来朝南边把你后路截断,但是他不知道我们在这个地方,结果就,撞到我们前面去了,我一看这个时机到了,我和杜勇春他们,我们说干,打,这时候我们就突然就开枪了,我们开枪了,那个树林挺密,没打倒几个,剩下的跑了,他们一跑,没多远,就看不到,它那个树长得,不像那个大树干,挺老粗,就像那个韭菜一样,它那个树丛似的,像那个柳树,像那个韭菜一样,只要转不大一会,你就看不见影了。看见,就打倒不几个,但是这一条已经给他打跑了,这一头,这一次他彻底退,彻底退了,我们一开火,他彻底退,他没想到这边还有人,这就第一次战斗就结束了。

解说:苏军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后,趁着战斗的间隙,于洪东把小分队交给杜勇春指挥,自己前去与主力部队沟通情况。

于洪东:走到半道一看,冷鹏飞负伤了,负伤了,我不认识冷鹏飞,打仗以前,我不认识冷鹏飞,他那通信员说,我说这是谁,他说我们营长,我一听营长,给我吓一跳,我说营长都打坏了,这玩意还行,我就赶紧跑回来,弄了个电话,告诉前指,我说有个营长,听说姓冷,负伤了,人家问怎么样,我说我没看到伤势,我光看到他躺在地下,那个脸好像都直流汗,说打到哪里,我不知道。完了,他说你别撩电话,一会儿又告诉我,孙玉国马上登岛代替冷鹏飞指挥战斗,你第一把孙玉国送到指定的指挥位置上去,第二统一归,你统一归孙玉国指挥,我说是,就是等了不大一会,得有,也就是 20多分钟,孙玉国带了,好像能有一个班的兵上来了,孙玉国我认识,就平时,我说你来了,他说来了,我就领给他送到南边冷鹏飞负伤旁边那个地方去了,这就是战斗间隙,第一次战斗和第二次战斗间隙,就是岛上指挥员就是交换,就接替。

陈晓楠:在珍宝岛战斗当中,苏军使用的T-62坦克,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型号之一,中国边防部队使用直瞄火炮和火箭筒攻击苏军的坦克,但是没有办法击穿T-62坦克的正面的装甲。然而在1969年3月15号的一场战斗当中,有一辆T-62坦克,却被中国的反坦克地雷炸断了履带,并且最终成为中国军队的钢铁俘虏。

解说:1969年3月15日9时46分,苏军发起第二次进攻,他们先是向中国岸边阵地和岛上守军,进行猛烈炮击,接着出动了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在3架飞机的掩护下,登上珍宝岛,准备驱逐岛上的中国守军。

于洪东:敌人在岛上正面进攻的同时,派了四辆坦克,从岛的南侧就向我们岛的西侧,就是我们的后路这边迂回过来,那个炮响,我们提前也没听到坦克动静,等快开到我们很近了,这才发现坦克开过来了,当时这时候,说句不好听的话,还真紧张,过去这个坦克是见过,但是和坦克,怎么和坦克打仗这玩意,咱没训练过,对坦克不十分了解,不十分了解。但昨天晚上埋那个雷,到底能不能起作用,这个我们心里更没有底,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用这玩意,大家都大眼瞪小眼,在那瞅着,就这个坦克边开着机枪,炮它没打,边开着机枪边往前冲,四个坦克,前面那个,就轰轰,就两声巨响,那个坦克就歪一边去了,第一辆坦克右侧履带,轧响了两颗地雷,一下轧响两颗地雷,履带彻底炸折,彻底炸折,后边这三个坦克,一看前边挨炸了,他非常狡猾,怕别的地方还有地雷,他就顺它这个原路,轧那个车的原路退回去,顺着原路退,往后退,第二个和第三个往后退还撞一下子,坦克它不怕撞,撞不坏,从原路退回去。

现在说,这个地雷带埋的,对15号这场战斗,我们能取得胜利,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三坦克退回去以后,岛顶双方交火也很激烈,但是我们这边,敌人再没敢和我们靠近,就远方位,我们就远方位,反正谁看着谁,谁干谁一下,他一会儿干我们一下,我们干他一下,双方就是远方就是枪战了,不大一会儿,这个岛顶上进攻的敌人,就全部就撤退的。

解说:苏军第二次全线撤退后,于洪东决定去看看陷在地雷阵上的苏军坦克,于洪东说,就这一会儿工夫他连过了三道鬼门关。

于洪东:我这个人好奇,我说坦克炸了,里边人能不能都炸死,我就告诉杜勇春,我说我上去看看,你搁这里掩护,杜勇春就把那个机枪,我们那个机枪,在杜勇春那里管,就说掩护排长上去看看,我就上去了,我离着能有个二三十米的地方,我看见坦克底下有个黑影,一开始我没看清是个人,我看着好像一苫布一样,在那底下,但到那个,也就十了多步,我才发现是个人,他在拉手枪,这时候我一看是个人,还拉手枪我就先开枪了,我一枪就把他,就把他处置了,坦克底下还有门,我们不知道,我就把他敲了,我还不知道他怎么上坦克底下去的,以后才知道,坦克底下有门,他把那个门,在底下出来就要逃跑,没想到他那个腿不知道怎么坏了,他不知道腿怎么坏了,没跑了,这时候我把他敲了,我上去一看,哦,他那个枪卡壳了,子弹还歪在那,这时候我挺后悔,你不知道,早知道要知道他枪卡壳,我抓个活的多好,但话又说回来,他要不卡壳,他不先揍我呀。

解说:在于洪东的记忆中,那时候他对坦克所知甚少,不清楚坦克的内部构造和弹药装备情况,他的一个不假思索和举动,险些送了自己的性命。

于洪东:这时候我就上了坦克顶上去了,坦克顶上它那门打开了,它那盖打开了,我一听,那里怎么还有动静我以为是有人还喘气呢,是有人喘气的声音,我就没敢进去,他在里边,他在暗处,我在明处,我进去,我不吃亏吗?再说坦克兵都有手枪,这我知道,我进去,他不给我一枪,我一琢磨,我就掏出个手榴弹一拉我就给扔进去了,这我也是脑了很大的一个危险性的动作。它那里还有40来发炮弹,如果我的手榴弹把它炮弹给引爆了,那40发炮弹一块爆炸,不但把坦克炸得粉碎,把我也送上天去了,非常悬。

解说:此时,登上坦克顶上的于洪东并不知道,在中方2009高地上有一个加农炮连,炮手们担心苏军坦克会复活逃跑,正准备来个全连齐射,彻底摧毁这辆坦克,连长的口述命令都下达完了,就差一个“放”字,突然发现坦克上上去一个人,穿着白色衣服,才下令中止开炮,白色伪装服救了于洪东一命。

于洪东:我下车,再下车一看,从坦克往那岛顶上,敌人逃跑的,有脚印,两三个人的脚印,还有血,隔老远那个血,通红,那个雪地血通红,一摊摊,那个血,我一看他们,还有负伤跑的,我说上那个岛顶上一瞅,那个树林很密,也看不见,因为我一个人,我也不敢钻进去,钻进去,那东西容易吃亏,我说你跑就算你命大,你跑跑了吧,到最后再琢磨,你说这个事,这个苏军,他也有问题,你说在车底下被我敲了那个还是个军官,当时我不知道是个什么官,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懂是个什么官,因为苏军的材料和我们那个材料互相矛盾,反正是个军官,是肯定了,我说他的领导,这个负伤了,他们兵跑了,你怎么不把领导背了,背回去呀,这点,这个苏军,我不佩服他,你像我们解放军光荣传统,战友负伤了,有一口气,我也得给你背回来。

解说:3月15日上午11点多钟,苏军第二次全线撤退,交战双方的枪炮都暂时停火,珍宝岛陷入一片沉寂,趁着这个空档,于洪东再次调整部署,补充弹药。

于洪东:到下午3点来钟,敌人就全线炮击,打那个炮很厉害,打到我们纵深都七八公里,全线炮击,这个苏军自己那文章也有,他全线炮击,不大一会,岛的顶上,坦克装甲车就大规模就开车就进入,第三次进攻打得就比较狠。

解说:在炮火的掩护下,苏军发起第三次进攻,中国炮兵阵地也予以回击,珍宝岛上的树丛着火燃烧,整个小岛笼罩在烈火硝烟之中。

于洪东:哎呀,那时候打炮是,听见打炮,现在琢磨琢磨真过瘾,那个敌人开炮,你听见敌人那边,咚咚咚,一会听到你的头顶,噹噹噹,一会又听到炸那儿开炮,爆炸,响,一会儿听到我们的炮兵开炮,隔老远听,咚咚咚咚,一会听你的头顶也响,那个声音,谁的声音能听见,一会儿听见敌人那边,咣咣咣咣,这时候我们岛顶上的战斗就逐渐地减弱了,激烈程度减弱了,赶到,不到5点,4点多钟,敌人就全线撤退,全线撤退,第三次进攻就这样结束了,牵线撤退,赶到以后才知道,敌人为什么全线撤退?因为我们那炮击,打到敌人的指挥所了,把他指挥所给他敲了,你看敌人死的最大的官是个上校,叫列昂诺夫,还有个中校叫杨辛,他们说那个上校在坦克里被打死,我不相信,他上校怎么上坦克里去了呢?上校肯定在那个指挥所里,让我们的炮群把指挥所炸了,他才全线撤退。

解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主要战斗,分别发生在1969年3月2日和15日,这之后中苏双方军人再没有贴身进站,主要是隔岸炮击和打冷枪冷炮,3月17日双方又打了一仗,主要是为了抢坦克。

于洪东:苏军如果要不抢回去,那不罪证落在我们手去了嘛,我们要抢回来,就抓住他的话把了,所以双方,这一仗就是政治上的需要,必须要拿到手,在这17号以前这个抢,这个晚上,互相之间都上去了,谁都没成功,我们排昼夜不停在这监视,一见到敌人我们也开枪开炮,我们要上去,敌人看到我们,他也开枪开炮,所以为了这个一直,就是这16号,到17号,就正儿八经抢,怎么抢呢?坦克在这,苏军就打到,我们这个半月形,掩护他的兵从这边过来,我们就打到这个半月形,掩护我们兵从这边过去,最后把冰打漏了,坦克掉到江里去了,坦克掉到江里,谁也不打了,双方谁也不打了,就自动停火。

解说:于洪东说他没有参加抢坦克这一仗,但是听说上级有指示,一定要把这辆坦克拖回来,当时乌苏里江上还结着一米多厚的冰层,要把这辆坦克从冰下打捞上来,并不容易。

于洪东:这个怎么拖的,旅顺海军舰队派的潜水员去的,这个潜水员叫李学时,我还认识这个人,去了以后,因为我没当兵以前,我是干潜水员的,那个设备一运到五林洞那个指挥所部,我看见了,我说好了,潜水员来了,真要打捞坦克,没想到让上边知道,当时那个战场保卫是非常严密的,一说,这是保密行动啊,怎么下边这个人都知道了,一下子,就亲自派一个干部来找我谈话,你怎么知道潜水员来了,我说我没当兵以前,我就干这个,他那套家伙什我都用过,我能不认识吗?这场风波才没有,就这,要不是人家说你怎么知道的。

解说:1969年4月,海军潜水员冒着刺骨的寒冷潜到江中,将两根钢索栓在坦克上,岸上出动了两台绞盘和大量人力,才把坦克从江里绞上岸,于洪东记得,后来由于天气转暖,冰面开化,中苏双方已没有作战的条件,但是双方隔岸冷枪冷炮的往来,还是造成了一些伤亡。

于洪东:那时候在前线,谁也不敢大摇大摆地走,对方都得隐蔽,看见对岸是谁,咣,就给你一枪,冷枪冷炮干,23军在这点也受过伤亡,我们是46军,我们撤下来以后,他们上去守备,这个守备任务也挺艰苦,他们也受了不少伤亡。

陈晓楠: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当中,中国挫败了苏联的进攻,但其后苏联在边界地区继续向中国挑衅,1969年8月,在新疆裕民县特列克提地区,有一支38人的中国巡逻队,遭到300多名苏军伏击,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38人无一人生还。

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和苏联部长联席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机场会面,双方达成了一个要签订关于维持边界现状,防止伪装冲突,双方武装力量在边界争议地区脱离接触等四项临时措施的协定,自此,中苏间军事对抗的紧张局势稍有缓解。

解说:经历过中苏关系紧张期的中国老百姓,大都对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有着或深或浅的记忆,那时经过媒体的宣传,珍宝岛守岛战士,成为老百姓崇敬的英雄和偶像,慰问信像雪片般寄往珍宝岛。

于洪东:打完仗以后,慰问信、像章,毛主席四卷的合订本,也就这三样东西,我们发像章,你像我当排长,就告诉,于排长,到连部来领像章,去到怎么回事,没东西拿,结果帽子一摘,你放吧,把帽子一摘,兜一批回来,大伙分,毛主席那四卷合订本,我分的是,北京美术学院一个学生还签的字,他说赠给珍宝岛前线最可爱的人,我现在还留着呢。

解说:1969年4月,于洪东被沈阳军区授予一等功,他所在的侦察排荣立集体一等功,1969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了公司边防站站长,孙玉国等10人为战斗英雄。

于洪东:孙玉国对敌斗争100多次,他就两次没参加,一次他老婆生孩子,他回家看看他老婆。另一个,他到沈阳军区开会,剩下全部都参加了,这个人是对中国的边防,保卫边防是做的贡献是非常大非常大。

解说:2005年四五月间,中国全国人大和俄罗斯国家杜马先后批准了《中国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根据协议,珍宝岛归属中国,于洪东还记得,当年苏军在岛上埋设的近千枚反步兵地雷并未清楚干净,他提醒说上岛游玩可不能乱走。

于洪东:也就是说这个3月2号打完了仗以后,敌人偷偷摸摸上去埋了,那个反步兵地雷,我们埋的都是反坦克地雷,炸坦克,他埋的大部分都是反步兵地雷是炸人的,它不一样,所以要不是我告诉那个,他们有些去旅游的,我说人家指定那个线路啊,你就照那个指定线路走,你别滥走,滥走,出了事,我告诉你个人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