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老总不能与美国CEO比收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10:25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博鳌称央企负责人平均年薪58万元并不高,外面传天价年薪是一种误解。美国CEO和普通员工的差距是上百倍,中国,大概在12倍和13倍左右。
  我想参加博鳌论坛就“央企老总年薪并不高”进行辩论,腹稿如下:
  第一,用平均数说明不了问题。“目前中央企业的薪酬,一把手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平均是58万税前,我个人感觉是不高的。外面传的很多是天价年薪,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管得非常死。”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说。“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人人都是张百万。”类似的平均是一种误导。我们不仅想知道央企负责人的平均年薪,更想知道央企负责人最高年薪、最低年薪究竟是多少。
  第二,央企的公有制性质决定老总年薪不能与职工收入的差距拉得过大。有网友说:“职工平均年收入才2-3万元左右,央企老总平均年薪58万元、最高年薪却达118万元,不公平不合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应着重考虑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虽然,就职工个体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而言,无法与老总相比,老总的收入应该高于职工,但不应该相差悬殊。国有企业所有权属全民所有。国企是国家经济安全的生命线,国家掌控一定数量的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国企较好的经营业绩,含有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的因素,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国企。在这种情况下,国企老总与绩效挂钩的年薪是需要认真考量的,尤其是不能与职工收入的差距拉得过大。
  第三,央企老总不能与美国CEO比收入。“以目前央企负责人的最高年薪118万而论,尚不及联想少帅杨元庆2005年的2175万港元年薪的1/10。”“美国CEO和普通员工的差距是上百倍”这是事实。问题是:其一,央企老总是政府任命的,具有官员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是在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不均等的情况下出任老总的,不是通过市场配置的。其二,央企较好的经营业绩含有国家“援手”的成分,也就是说不是充分市场竞争的结果。其三,非公有制企业损益的,是老总的自己财产,如果资不抵债,会变成穷光蛋,谁给他“兜底”?国企破产,国企老总只是收入减少,充其量被免职罢了,谁会解囊无偿出资以至于使自己变成穷光蛋?责任不一样,利益回报当然不同。所以,国企老总不能和非公有制企业老总、美国CEO比收入。
  第四,央企老总收入过高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无权任命企业家的,只能是任命官员。既然,现阶段央企老总仍然是官员企业家,而非职业经理人,那就应该对其收入分配作近乎官员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如果官员与群众的实际收入比在1:50,甚至更高,群众会怎么看?我们党制定的方针政策,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受较比群众更多的政治约束和收入分配制度的限制,作官就不会暴富,也不应该暴富,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当然,如果企业老总是通过市场配置的职业经理人,与“官”无涉,那就另当别论了。
  第五,薪酬之外的问题。一是薪酬结构的问题,央企负责人有资本年薪加效益年薪,少数上市公司有股票期权。股票期权很难说预期收入情况。二是职务消费、自发奖金都是直接或间接收入。毋庸讳言,这一块问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