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48:55
我与人(1)
内容: 我与人是“做事=做人”的最明显的一方面,也是最体现人道的时候。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做事与做人,都是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做人的技巧,厚黑学说大行其道。其实,如果自己本身正的话,用点厚黑是有助于事情的解决的,谁叫大家都是俗人呢?!但这里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去做事,一定要去折腾,这样才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也才会有更多与外界拓展的可能。
钟说:既然做事=做人,而且,从刚才曾公和雪翁的论述中,几乎所有领域,如商场、官场和学术场都需要你“会做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会做人”呢?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想“会做人”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别人眼里显得稀奇古怪,有的是恃才傲物的,有的是孤僻生硬,他们怎样才能成为“会做人”的人呢?
我们常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说“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这不是说,有同样喜好的人会待在一起,而是说,保持自己的个性,还是会有朋友的,为什么要修炼自己“会做人“呢?
胡言:你一下子提出了好几个问题。曾公,我挑简单的先说说,难的就请您多费心了。
曾曰:雪翁别客气了,请吧。
三个桩还需要一个篱笆
胡言: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它的意思是说,要想做出一点事情,必须有很多人来帮助你,即使是好汉也不例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天生的因素限制我们,在这个因素的限制下,凭我们个人的本事,任你本事比天大,你也弄不出多大的场面。这个天生的限制因素是什么呢?它就是时间的限制。一个人,纵使他是皇帝老爷,纵使他才气像海那么大(钟说:才大如海),对,即使他才大如海,他每天也只有24个小时。除了吃喝拉撒睡的时间,真正归他个人可以用的时间就不多了,而且,每个人都有懒惰的一面,都很容易受到别的东西的诱惑,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一个人可以用的时间可以说就更是少得可怜了。好一点的人,诱惑来的时候可以挺住,他就可以稍微多做一点事情。一般的人,基本上是来了什么就受着什么,不过是有如蚂蚁一样忙忙碌碌。
时间不多,也就扯出了另外一个起限制的东西,那就是精力了。一个人的精力比时间还要更加地有限。大多数人,容易折腾,弄得时间少,同样又把自己搞得累得不行,时间也花去了,精力就更不好了。
一个时间的限制,一个精力的限制,这两个是一个人没有办法改变的,他只能接受,只有接受,你托关系也没有用,你花钱也没有用,这个就是老天对我们大家最公平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只有这24小时可以用,就看你自己怎么个用法了。
在这两个因素的限制下,一个想做事的人,往往就感到时间不够,恨不得有几个自己可以同时去做事情,但是,一个人也不能变成两个人,只好自己闷头去做了。
或者有的人可以说,一个人虽然只有这些时间可以用,可是,他可以提高时间的效果,更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里面做更多的事情。别人做得慢,你做得快,别人慢而且不好,你做得快而且好,那自然是比别人要好一些。但是,在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的限制下,你再怎么努力也就是你一个人的24小时,你不吃不喝也只有24小时,何况你还不可以不吃不喝,那你可以用的时间就更少了。你的场面也就有限了。要想扩大自己的场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别人的时间拿过来自己用,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你自己的事情,而你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放在更加重要的一些事情上面。这样,才可能不受你自己的天生的局限,才有机会得到大的场面。
或许,你让别人做的时候,做的效果没有你自己做的时候好,甚至可能虽然是别人在做,但你自己搭进去的时间比你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时间还要多,这时,你可能会想,还不如自己做呢!但是最好,你这种心思只是心思,不会变成最后真的自己去做。为什么呢?
第一,你如果自己亲自动手去做,那就还是在用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你就没有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你的局面就是受到你自己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场面。要有大的场面,一定要利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人毕竟是要老的、死的,这是个生理的局限,没有人可以跳过去,你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
第二,你既然想做大事,想弄个大场面,想利用别人的时间和精力,你就要给别人时间,给别人有犯错误的机会,有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会做事的,我们不否认有那样的天才,但是,天才为什么还等着为你做事,等着让你用他的时间和精力呢?因此,我们每天对着的人,一大半都只是中等的资质,你要有耐心。等到他们都可以把事情做好了,等到他们都可以不用你操心了,你也就可以有机会做大场面了。
我与人(2)
内容: 第三,你要有个“本钱”的概念。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用在乱七八糟的事情上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你用在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大的关键的事情往往会影响你整个的一盘棋,你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考虑清楚。如果因为自己去做小事而使得大的关键的事情考虑得不周全,那自然是非常不合算的事情。这个算盘一定要打清楚了。
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我看《三国》里面就说了,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他,甚至是几斗米的奖励都要他亲自批准,这还怎么有时间去做更大的事情?要想大事情也不耽误,那就只有自己不吃不喝不睡了,那精力又怎么挺得住,不累死才真是怪事呢!而且,他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是使得下面的人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什么事情都等他来决定。最终,等诸葛亮一死,蜀国也就没有人可以跟别国打仗了,只有等着灭亡的命运。
不想自己的事业落得和蜀国一个下场,你就要小心自己不要做一个诸葛亮那样的人。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做,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就太划不来了。要不得到这种下场,你要做的就是要心胸很宽,要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有些时候的有些事情要忍耐,尊重别人,尊重那些不如你的人。有本事的人为什么容易失败?全在于一句话,就是骄傲,看不起别人。一个“傲”字,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不可能好到哪里去。有句成语是什么来着,(钟说:恃才傲物。)对,就是恃才傲物。本来你本事好,别人就有点害怕你和防备你,你现在不仅不去打消别人的担心,反而眼睛长在额头上,鼻孔朝天,自己去激起别人更大的不满,那你不是到处都是敌人了?你就只有寸步难行的份了。曾公,我记得你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那些恃才傲物的人,眼睛只看见一个方向,那就是自己有优势和别人的劣势的方向,一找到这个方向,他们就沾沾自喜,怡然自得,自我陶醉。而一旦别人超过了他,哪怕是一点点地超过他,他都会变得愤愤不平。更有一种人,眼睛只看着自己,全不管天底下在发生什么事情,不去看天底下的变化,死抱着自己的旧观念不变,狂妄得不知道东南西北,这种人,失败就更加是不可避免的了。
我们总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但是,在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往往自己不自觉地强调了“三个桩”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实在有必要换个位置考虑一下“三个桩要一个篱笆”的问题,考虑一下“篱笆”的重要性。自然,“三个桩”是很重要的,有了它们,“篱笆”才能立住了,不会被风吹走,否则,根本就只能倒在地上。但是,如果没有了“篱笆”,“三个桩”也只是三根插在地上的孤零零的柱子罢了,不能防止其他东西的进出,也做不成一片人要的“篱笆”。人也一样,纵使你才大如海,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忙,如果没有那些不如你的人肯出力帮你,如果你看不起那些不如你的人,你最终也是达不到自己的目的的,你只有失败了。
三个桩要一个篱笆
木桩无疑要比篱笆厉害得多,它身体粗壮,独立自主,可以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蚀,成为中流砥柱。
但是,如果没有篱笆的协助,它如何抵挡动物的出入,从而保护篱笆里面的东西?它终究只是一根根孤零零的桩子而已,竖立在风中,受阳光、风雨的腐蚀,最终落得个烟消云散的下场,没有什么用处。就像是庄子说的大树,“树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于无为之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
人也是一样,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你本事再大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自己独立去抵挡一切,劳神费力,自己的特长没有得到发挥,终究沦为无用之人。
因此,即使你只是“篱笆”那种人,你也完全没有必要叹气,只要你不成为曾公说的“庸人”,不懒惰,你还是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的。你是在和“桩子”一样的人共同去完成事情,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你帮助他们完成事情。不要自己成了“篱笆”就没气没力的,事情总是有你的功劳的,只要你去做了。
世界上没有什么人不需要人帮忙。皇帝要太监,老爷要跟班。只有乞丐,不要人帮,也不帮人。但是,你不会愿意做乞丐吧?
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胡言: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可是,别人为什么要帮助你呢?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强制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得到当时的一点帮助,也不可能有长久的别人的帮助,日久见人心嘛。即使你得到别人的帮助,这种帮助也不太可能有多大的效果,可能还会有一些捣蛋的因素在里面。得到别人帮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想想别人的利益是什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别人的利益得到满足。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那样的话,反倒不能为自己谋得利益。这可能也是天意吧,不让我们太自私了。
所谓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主要还是说要后半夜想想别人。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忘记自己的利益,所以,你肯定会一开始就想到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前半夜想想自己了,但是,在想自己的同时,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想想别人,看看还有什么可以为别人做的。这样一来,别人也看出你是个可以跟随的人,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才会一心一意地帮助你,否则,你不为他们设想,他们自己也要为自己设想,只好在你看不到的时候为自己搞点利益。这时候,你会觉得每一个人都不可靠,你觉得防不胜防。与其等到局面弄成这样,还不如你自己早一点帮别人设想一番。
我与人(3)
内容: 这个问题其实如果反过来想一想的话就很好明白了。我们这样来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去帮别人的忙?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实心实意地帮别人的忙?”一般来说,总是因为这样一种帮忙可以让我们得到另外一些我们想要的东西,或者是眼前的金银财宝,或者是在家乡人面前的名气,或者是日后别人的对自己的帮忙,或者就是觉得这个人可以交,或者是因为朋友的托付还朋友的一个人情……不管怎么样,总是有我们的目的,不是平白无故就去给别人帮忙。或是商人,在商言商,没有利益的事情我不会去干。那么,如果要别人帮我的忙,没有利益的事情难道别人会做么,难道别人比我们傻?应该说大家都是一样聪明的,别人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帮你的。
既然这样,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能只看见眼前那一点点的利益,鼠目寸光,而不去考虑同伴的利益。有时候,你考虑的人的范围还要更大一些,不只是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还会牵扯到其他的人,要见者有份;甚至有时候一些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人都要考虑到,你以为他们没有关系,说不定别人却认为自己出了很大的力气。这样做,你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也才能让别人放心地跟随你。
一个人只想着自己,事情是做不好的。最多可能有一次合作,下一次别人也就敬谢不敏了。因此,放着大方一点,放着漂亮一点,大家互相有利,才能拧成一股绳。
当然,光有一个为别人利益着想的念头还不够,还必须要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别人带来利益。这就说到你的本事了。光有念头,没有实惠,这相当于空口说白话,叫人如何放心跟你。就像是前面挂着一串鱼,告诉猫说,做到了这个就可以吃鱼了。可当猫完成了任务时,鱼却不见了,而你还告诉猫说自己不能控制鱼的去向,那时候,你怎么还能指望猫会相信你而去完成其他任务呢?这个时候,只有你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自己吃亏去弥补。
说出你的秘密
胡言: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如果不只是停留在想的阶段,而是别人都切实地得到了好处,那么,可以保证你和别人有一个好的合作,这种合作也可以很长久。但是,如果你想不只是和别人有一个合作,还要和别人形成一种更加紧密的关系,让别人更加认同你,从而以后不只是你找他合作,他也主动会找你合作,使你时时处于主动的地位。这就需要你与别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放交情出去。而建立情感联系的最好方式,拉近双方距离的最好方式,就是你要坦白,你要在别人面前很坦荡荡。一句话,说出你的秘密!
说出你的秘密,是促使双方关系走到铁、贴心的催化剂。没有这一步,你最多交的是一个酒肉朋友,只是反反复复的点头之交,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下去。于是,你会发现,虽然你们之间的感觉很好,两个人在很多的看法上都有共同之处,但是,你们之间好像有一堵无形的墙,怎么都不能穿过去。于是,你会发现,虽然双方关系日久但却没有什么牵挂,要走就走,要留就留。
要想别人真正信任你,你必须先信任别人,而说出你的秘密是表示你相信别人的最好的方式。
就我自己来说,很多的朋友变成好朋友,很多的普通人变成朋友,像嵇鹤龄、古应春等,都是在我说出自己的秘密之后才使双方关系变得深厚,并最终不离不弃的。
当然,说出你的秘密也不是叫你逢人便说,这反倒会使你看上去“半吊子”,别人可能会更加不相信你,不会与你交心,你可能会被别人看成一个口无遮拦、不能守住秘密的人,你也就更不可能知道更多的秘密。
另一方面,你也不能因为害怕成为别人眼中守不住秘密的人,而在真正需要交心的朋友面前隐瞒自己,这样只会让你失去机会。
这种程度的掌握就说明了你的能力和眼光,就可以掂量出一个人的水平,是不是半瓶水晃荡一下子就会露出原形。你必须明白,什么样的人你可以告诉秘密,而什么样的人不能说;明白什么样的人可以知道什么样的秘密。除了你自己的能力和眼光之外,你还要想尽办法去了解对方,避免对方交流你的秘密的情况发生。
说出你的秘密,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更容易受伤害,更容易受攻击,好像自己被别人抓住了把柄一般,成了砧板上的肉,任由别人切割。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从实质上看,由于人与人之间是一样的,你敬他一尺,他往往会报你一丈,不是有句话叫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嘛。当你对别人更坦白的时候,别人对你也就会更坦白。而且,你不是有选择性地说出你的秘密嘛,对方也会感激你对他的特殊的信任,对你选择他作为知道秘密的人感到荣幸。同时,你也要对自己的眼光有信心,相信自己告诉秘密的这个人不会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说出你的秘密,可以用来检验一个人。你可以故意将你的一些个人秘密告诉别人,看看他的人格操守,是否是一个可信的人,靠得住的人,能守住秘密的人。
我与人(4)
内容: 不能守住秘密的人,此时,在别人面前往往会情不自禁、得意洋洋,将它作为他与你关系不同寻常的证明,并且四处传播,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们之间的特殊关系。因此,在选择告诉什么秘密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不可过火,最好是不要牵涉到其他的人。
反之,当你得到了别人告诉你的秘密时,你心里也要做一下掂量,想想别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当你是好朋友,从而将秘密告诉你?还是在考验你?甚至是借你的口,将秘密传给某些有关的人?这样一想,你对你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有个七八分的把握,也就会对事情有个更完整的对策,也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告诉你秘密的人的想法一致,使双方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
不可轻易撕破脸皮
胡言:与人交往,不管这个人是你的好朋友,还是你初次相交的人,还是你根本不认识的人;不管这个人是你喜欢的、合你的胃口与脾气,感觉双方很投缘,还是你不喜欢的、与你就是磕磕碰碰的、一见面就不爽的人;切记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轻易撕破脸皮。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一句话不投机,便吹胡子瞪眼,掀桌子摔碗的。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为了脸面的原因,大家还是可以相安无事,在表面上还可以继续维持。但是,一旦撕破了脸皮,双方就连最后的一点转圈的余地都没有了,就可能完全放下身段,破罐子破摔,不管不顾地耍弄各种手腕,这时,处理起来就非常麻烦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过来说,也就是穿鞋的怕光脚的。因为自己穿着鞋,总不希望弄得一身的狼狈。但是,光脚的跳将上来,直往你面前冲,你该怎么办?这时候,躲他的话,他可能气焰越发地嚣张,一步步逼上来,那就很难受了;如果面对他的话,又存着一种害怕的心理,投鼠忌器。总是让自己麻烦不已。
钟说:我明白雪翁的意思。记得曾公曾经说过,一个人之所以还注重自己的体面,是因为希望得到别人的敬重,如果一个人的傲慢、懒惰、鄙陋和放弃已经被大家知道了,那么他可能会干脆荡然无耻,全然不顾别人的看法,自甘下流,甘愿与正人君子作对,滑入不可救药的地步。撕破脸皮后,人就会无所顾忌,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我是流氓我怕谁!一旦击穿了别人的心理底线,他的行为也就会更加放荡,将规则、道德、法律等统统抛弃或不顾,剩下的就只有赤裸裸地算计和争斗。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使很多事情都往极端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好人是千万个不愿意与他有关联的。
胡言:破罐子破摔是撕破脸皮后的一个结果;撕破脸皮的另一个后果是,一旦脸皮撕破,要想再挽救这种关系就非常难了。从好到不好是很容易的,从不好到好却往往要多花好几倍的精力和时间,可谓是千难万难,而且还不一定有效果。可能一开始,你并不想撕破脸皮,但不知道怎么着,双方就闹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弄得都没有退路了。或者是在众人面前争吵;或者是在众人面前说了大话却没有实现,此时不怪自己没有把事情办好,反倒怪那个逼自己说大话的人;或者是在众人面前抢了别人的心爱的东西。总之,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别人难堪。可能自己事后一想,正后悔不迭呢,深悔自己当时的不冷静和鲁莽。但要挽救双方的关系,着力起来特别的难,而且,即使表面上双方关系得到了弥补,一般心里的疙瘩还在,总不如原来的那样和美无间。
撕破脸皮的事情最好不要发生,而一旦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当时能够立即道歉。而如果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事后一定要请更多的人、更有名望的人到场,那时再赔礼道歉,让别人觉得更有面子,才有可能将原来的仇恨揭过。不知道你们现在是怎么做的,我们当时是“吃讲茶”。
吃讲茶
以前,绍兴民间有到茶店“吃讲茶”的习俗。这实际上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社会、调解民事纠纷的民间自发活动。
老百姓最怕吃官司,他们知道“朝南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奥妙,所以,老百姓之间,一旦发生了什么磕磕碰碰的事情,宁愿上茶店里去“吃讲茶”。
所谓“吃讲茶”,就是由当事人双方邀集一帮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和知情人士到某个茶店。旧时的茶店,既是老百姓喝茶、听说唱、谈天说地的娱乐休闲场所,也是民间议是非、判曲直、调解纠纷、息事宁人的去处。按规矩,当事人双方邀请的“茶客”到齐后,“茶博士”(服务员)就给每一位“茶客”沏上一碗上边有盖的碗茶,同时给坐在“马头桌”上的“调解主持人”泡上一壶上好的龙井。接着,先由当事人双方当众陈述事情的经过和各自的理由,并提出要求处理的意见。“茶客”们一要依据双方的陈述,二要根据亲眼目睹或亲耳听闻的事实,各抒己见,进行分析、判断、评理,弄清谁是谁非。既不能偏袒一方,也不能为之护短。
旧时绍兴茶店的一般格局,靠近店门口桌头的地方,总是安排有成双的一对桌子,俗称“马头桌”。顾名思义,有一点“马首是瞻”的含义。所以,一般的“茶客”是绝不敢坐“马头桌”的。有资格坐“马头桌”的,一般是在当地辈分高、有声望、办事公道、受人尊敬、有一定威信和号召力的地方知名人士。在“吃讲茶”时,由他担任主持人,同时也担任裁判长的角色。
当“茶客”们各自发表了意见和提出了建议后,“马头桌”上的人就综合阐述自己的见解,当场拍板,判定谁是谁非,一锤定音。“茶客”们则纷纷表态,拥护裁决。理亏的一方,就要负责付清全部茶资,相当于缴付诉讼费一般。事后按照裁决执行,不得再生异议。
一般来说,这种民间调解往往都会顺利执行生效。当然,也难免有横蛮之辈,当场不服裁决,甚至恶语伤人,大打出手。但这种人无论如何也斗不过群众公论,最终还得在第二次“吃讲茶”的时候认错服输。
这种“吃讲茶”是约定俗成的地方规矩,公众舆论所系,往往能胜过官府裁决,具有极强的威慑力。
绍兴“吃讲茶“的习俗,源于何时,一时也无从查考,但在明清两代以及民国时期最为盛行。流行的一般说法,认为和绍兴出师爷有关。因为师爷回籍后,在地方上颇有影响力,他们又多精通律法,知道如何按照律法办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明朝后期,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多有丧失,民间调解因此应运而生,才有了明清“吃讲茶”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