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十诫人生》的四个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36:56

读《十诫人生》的四个理由

 

 

《十诫人生》的作者是美国斯图亚特.布里斯柯牧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2月出版,书的内容和章节先是“导言”,谈十诫的由来、十诫与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关系以及十诫的作用,接下来谈第一到第十诫,每一条诫命都围绕一个主题来谈,比如围绕第一诫谈“谁为大”,围绕第二诫谈“凭人的想象造上帝”,围绕第三诫谈“为了个人目的利用上帝”,围绕第四诫谈“上帝所定的日子”,围绕第五诫谈“家庭生活”,围绕第六诫谈“人的生命神圣不可侵犯”,围绕第七诫谈“持守婚姻的圣洁”,围绕第八诫谈“合宜地对待财产”,围绕第九诫谈“讲真话”,围绕第十诫谈“禁果”,最后是“结束语”,谈要“满足诫命的要求”。这是布里斯柯牧师在教会的讲道,并通过电视转播过,引起热烈反响后,才决定把这些内容写下来,与人分享,可见其在成书之前已精彩过很多回了。

成书后,译成中文,同样精彩。下边我谈谈本书值得读的几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当然是十诫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这方面的书再多也还是少,何况中文书又几乎看不到。

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曾拍过十个连续的片子,围绕“十诫”来拍,拍片的动机是他认为当代波兰人的生活基础混乱了,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他提议应该回到人类那些古老的生活原则,为生活重新找到根基。他拍的这十部电影我都看过,发现并不能准确阐释十诫,但他的这番感悟,却实在很了不起。

布里斯柯牧师在《十诫人生》中举了一个例子,谈十诫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有个下午,两个人去看一场足球赛,去之后发现球场一片混乱,没人关心球门在那,每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观众席上也是一片混乱,大家发生冲突,也没人管。这样的事情很荒唐,但却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社会的主流意识提倡反权威,倡议“不管何时、何地、何环境都可以任意而为”,人们也以多元价值、相对主义为荣,实在比球场的举动有过之而无不及。

牧师认为人类在当代回到十诫是多么必要。他认为十诫不是哪个政府,哪个人颁布的,而是上帝写在石版上,也写在人的心版上的永恒律法,因为它是超验的,是出于至圣者,所以,它是永恒的,对每个人都适用,这样人类才不至于在混乱中走向毁灭。

第二个理由,是作者对十诫的立场比较平衡。

对十诫的解释,既有律法主义的理解,又有反律主义的理解。前者的代表是文士和法利赛人,把十诫当成人获救的阶梯,还给人加了很多额外条文,不把人累死,就把人捆死才罢休。很多基督徒怕自己成为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拼命夸大《旧约》和《新约》的联系,认为《旧约》是律法时代,《新约》是恩典时代,认为有了恩典就废了律法,基督徒不该再受律法的捆绑,十诫早过时了。

布里斯柯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对,他建议既不要成为死板的律法主义者,又不要把上帝的律法变成廉价的恩典,成为反律主义者,他倡议“过好尽责任的门徒生活”。恰恰是知道了上帝的恩典,才更要通过心甘情愿遵守十诫来满足上帝的心意,不是为了得救,而是得救之后应有新生命的规范,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十诫不可废。

这种比较平衡的立场,基本上是福音派立场,可以被更多读者接受,也该是比较接近《圣经》的一种观点。

第三个理由,《十诫人生》特别注重十诫和人生、十诫和当代社会的关系。

作者自己说他读过很多关于十诫的书,发现大多数书强调的是十诫颁布时关注的话题,极少或根本没有提到今天面对的问题,比如堕胎、核战争等,古老的诫命对此有什么见解呢?

布里斯柯非常旗帜鲜明地反对堕胎,认为这公然违背了十诫,在书中他还提到了好多医学知识,最终斩钉截铁地说:“已出生的和未出生的生命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认为这是我们必须持守的立场,我们既要维护未出生婴儿的权利,又应当充分关爱那些堕胎的妇女。

他也谈到基督徒偷税漏税的问题,为这一类问题而痛心疾首,认为这无疑是偷窃,违反了第八诫。我也知道很多基督徒商人有偷税漏税问题,所以很为布里斯柯不看人的情面而倡议回到《圣经》原则叫好。

十诫不是枷锁,而是为了我们好上帝才制定的。布里斯柯几乎在每一诫都这么谈,然后就条分缕析谈及遵守每一条诫命对人类的好处,这些好处有的是属灵的,有的是属世的,要凭着信心来支取上帝的应许。这种谈论,使本书很生动、很亲切。

第四个理由,布里斯柯很会写。

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理由。这或许和本书原来是讲道有关,牧师娓娓道来,随时讲讲自己的经历和周围人的故事,从中可以窥见美国白人教会的讲台风貌。

我很佩服牧师在讲第九诫“不可撒谎”时竟毫不留情地举了自己的例子,谈自己在十几岁时,背着父母和一个比自己大四岁的女孩谈恋爱,晚上回家就撒谎说自己到男孩俱乐部去了。他当时也确实去了,不过只是去一下,然后很快溜走去约会罢了。

很多人大概不承认这是谎言,布里斯柯牧师无意在哲学、概念上来讨论何谓谎言,却引用了一位最高法院大法官对“色情”的定义说:“我也许不能为它下定义,但对什么是色情,人人都心领神会。”对于谎言,人心深处也都心领神会。

而且,这位牧师特别会运用语言图像,就是用语言描绘出一种适切的场景,一种图像,让人几乎过目不忘。比如前边提到的那场荒唐的足球赛。还有一个特别特别有趣的白衣服变黄衣服的故事,看了之后让人哈哈大笑,又明白了他所说的要点。你要是没看的话,一定要去看看,我就不说了。

从他的写也看到他的讲道风格,比较像主耶稣那种,带有比喻和故事,很简单直接,不大像保罗式讲道。保罗式讲章当然非常需要,但主耶稣式更需要,难道不是吗?比如讲到诫命,他把诫命比喻成“缰绳”、“温度计”、“镜子”和“监护人”,对其作用岂不更一目了然?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觉得此书值得读的四个理由,每个人都有他去读的理由,不好强加于人。

最后,我也特别提醒一下,和《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海德堡要理问答》中对十诫的解释一对比,便会发现作者的立场多少有些问题,比如遵守律法就会有好处,这和要理问答中强调上帝本性的圣洁和荣耀比起来,多少有些受当代思潮影响。神学家华森、巴刻也写过解释十诫的书,和华森、巴刻的书相比,布里斯柯的书又有些浅了,对很多神学难题不置可否(如对第四诫的解释),这是否正是福音派立场的局限?还有,本书有几处“硬伤”,比如封面上明明把作者翻译成布里斯柯,四十二页又译成布莱思科,成了两个人。第一百六十八页,居然把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故事中的彼得错写成了保罗,这里的亚拿尼亚当然不是保罗故事中的亚拿尼亚,不知道是牧师搞错了,还是译者搞错了,还是编辑、校对搞错了,这是应当声明的,应该据《圣经》改过来。

不过,“开卷有益”,这几天一直在读,转眼冬去春来,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读此书别有一番灵性上的警醒和精神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