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在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32:06

中产阶级在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2010-07-23 18:34 

一、“中产阶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中产阶层,在国内也有人称“中产阶级”。如今有关这一阶层或“阶级”在中国成为大众时 尚话题和新闻传媒的聚焦点。但是,“阶级”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极敏感的词语。

自从18世纪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出现后,“阶级”一词强烈的政治 性就一直牵动着政

治人和非政治人的神经。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的民族自强求解放、迈向 希 望和富裕道路的伟大征程就是以阶级斗争推翻旧统治、旧观念的剧烈变革拉开序幕,并逐渐迈开步伐的,“阶级”在中国是一个政治术语,一个严肃的话题。

而21世纪之初,声势浩大 的“中产阶级”话题涌现,“阶级”一词似乎突然之间完全失去了其原来的严肃、正统,并且,在人们心中与时尚、富裕、文明、小康等理念相连……“中产阶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1“中产阶级”是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

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书一发行,立即把“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在这本畅销书中,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 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

书中,赖特?米尔斯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个包括政府部门 的中级行政官员, 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所组成的新的群体——“中产阶级”。他做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即“中产阶级 ”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1)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

(2)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 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对于这一意义,有关社会学专家认为,其中,赖特?米尔斯道出了“中产阶级”内涵公认的 几个要素:决定“中产阶级”的关键性物质并不仅在于收入,还有与其生活、心理和社会地位状态相连接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进入“橄榄型”社会,被称为“中产阶层” 、“新中产阶级”、“新中间层”的群体人数,约占社会就业人口的40%左右。在日本, 到1975年,“新中间层”已占到劳动人口的34%。在美国,城市中间阶层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在1950年占16. 9%,到1970年占18.2%。英国中间阶层1951年占15.3%,到1971年占19.1%。当时的联邦德国1 950年 占16%,到1970年占16.1%。法国1954年占18%,到1972年占18.7%。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 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 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的主体力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一些新型的社会职业应运而生,出现了一批高收入的群体。

目前在我国,一般而言,无论是时尚传媒还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产阶级”,往往就是与 “白领”及“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从有关访谈中所获得的材料看,调查对象一般认为现阶段我国的“中产阶级”包括有这样几类人:

(1)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私营企业主。

(2)应聘于外企、三资企业的各级、各类“白领”(主要指类似办公室文秘、技术工人等)。 (3)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师及各类市场稀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4)国营大企业及垄断行业的“老板”。

(5)传媒、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大腕儿”。

然而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中产阶级”的定义,它所指大约可称为中产者阶层。

那么,在我国什么样的人是属于中产阶层呢?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指出,现阶段我国中产阶层的含义可从“小 康”的角度理解。

他说:“因为我国已开始全面进入和建设小康 社会。因此,可以从小康的角度来确定‘中间人群’或‘中间阶层’。因为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消费水平,居民的消费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所谓小康,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率先达到‘富裕’程度的毕竟是少数,还没有解决‘温 饱’问题的也是少数,大部分人达到了‘小康’,成为‘小康之家’。”这一席话诠释了为什么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提出后,“中产阶级”成为时尚和 大众话题之一的原因,又指出了我国中产阶层的群体定位。

2002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2002学术前沿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指出,20 年后,那些经济上比较殷实、思想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中产阶级”应该成为中 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他认为,那些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比较低的先富者,充其量只是“暴发户”,根本成不了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而那些所谓的“中等收入者”,也就是国 外所说的“中产阶级”,是一个经济收入比较殷实、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比较高、讲文明、 讲诚信、守法纪的群体,他们应该成为今后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主流公民。

在这次以“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上,贺铿说,即使中国2002年的国 民经济总收入达到12万亿美元,也仅占世界经济总量4%,与美国和欧元区占世界经济总量 的三成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我国仍然处于低水平的小康社会。另一方面,全面小 康绝不单指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而这两个文明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国民教育,培育“中产阶级”,发挥其作为先进文化的消费者和创造者的积 极性,成为当务之急。于此,贺铿认为,今后20年,“中产阶级”是建设经济更发展 、民主更健全、科教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的 中坚力量,应该成为未来社会结构中的主流公民。

在目前众说纷纭的“中产阶级”提法中,贺铿在这次论坛上对于我国中产阶层的说法是较为权威的,它把中国中产阶层的具体内涵揭示出来了,即:

(1)经济上比较殷实。

(2)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比较高。

(3)讲文明,讲诚信,守法纪。

因此,进入新的世纪,在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衡量中产阶层,并不是以其 政治倾向,而是以 其经济条件、文明程度作为标准的,所谓“中产”就是“富裕”、“小康”和“文明”。

目前,“中产阶级”(Middle Class),在我国又称“中产阶层”、“中间阶层”,或“中 产者 ”、“中等收入者”等等,它已不是马克思主义就所有制关系意义上说的阶级了,而是指社会上 具有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的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阶层。总的来 说,我国目前意义上的中产阶层是一个既有中国特点又与“国际接轨”的概念。即作为一个 社会阶层,中产阶层是一群相对富有,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高质量的生活,对社会主流价值和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感,并且为全社会收入中等水平的群体。

2“中产阶级”=资产阶级?

在沸沸扬扬的时尚话题和媒体、商家炒作中,“中产阶级”、“中产者”对于 有些人来说,仍是一个心有余悸、战战兢兢的词儿。

有人把“中产阶级”等同于过去的“中等资产阶级”。翻开《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 有关词条是这样解释的:“中等 资产阶级,在我国多指民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这一名词长期以来被狭义地理解为资 产阶级的同义语。

 

 

中产阶级在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2

这种概念等同之所以出现,是与其长期以来是一个政治性的名词有关,也与“中产阶级”这 一概念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有关。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的中等阶级,即 富有的商人阶级,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冲击下发展为居住于城市中的资本家阶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中产阶级就是西方历史中的资本家阶级或称为布尔乔亚的阶级。这一概念,在我 国长期地被引用,并且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固定意义。

由于对这一概念的狭义惯用,当现在我们谈到中国有一个“中产阶级”时,不少人就会习惯地以为,中国有了资产阶级 ,或者变成资本主义了。为了捍卫国家社会主义的性质,避免被人误解,直至十六大以前, “中产阶级”这一用语都很少被人们运用来表述中国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的这一分层化现象 。对于社会结构中的分层,人们多是以“中等收入者”“中间阶层”来指代。甚至,即使是目前,在政治界或政治经济学研 究中,“中产阶级”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人们还是多从马克思阶级学说的观点来看待“ 中产阶级”这一概念。

2001年8月,有一位理论家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提出,我们党没有采用“中产阶级”概念 ,不上西方那个洋当! 随后,他又在《文汇报》上说:坚持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这对我们 至关紧要。那种认为同传统产业相联系的工人阶级已经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只有高科技 知识分子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并把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经营管理者等知识分子单独划为“中产阶级”的观点,我们绝对不能接受。不然,就只能是分裂、贬低、抹杀工人阶级,从根本上动摇党的阶级基础!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 的认识。

这一说法显然是按传统政治经济学上“中产阶级”的意义说的。作为政治学上的“中产阶级”,毫无疑问,在我国是不存在的,它早已随着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的社会 主义改造的成功实现而烟消云散了。因此,如果把现在新意义上的“中产阶级”混同于政治 学上或上个世纪50年代前的“中产阶级”是错误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私营企业主队伍。有人认为,它们就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中产阶级”也就是“新生的资产阶级”。

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和私营经济的崛起,我国确实出现了一支人数不断增多 的私营企业主队伍,他们成为了我国目前“中等收入者”或“中产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有代表性的群体。这一最有可能被看作为“资本主义”的阶层或群体是不是资产阶级?对此,中共中央党校青连斌教授说:“尽管人们对此心存疑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据此说我国目前出现的‘中产阶层’或‘中产者’,甚至称谓为‘中产阶级’的群体是资产阶级 这一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在接受《嘹望》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时,青连斌教授说:每一个社会都有一种基本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是基本阶级。每一个社 会除了基本的生产方式外,还存在着非基本的生产方式。在这些非基本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 生的则是非基本阶级,或者说是处于中间状态和过渡阶段的社会阶层。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 社会时,就运用过这个分析方法。他指出:“在英国,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无疑已经有了最 高度的、最典型的发展。但甚至在这里,这种阶级结构也还没有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也还有若干中间的和过渡的阶段到处使界限规定模糊起来。”在我国现阶段,基本的 生产方式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它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工人、农民两大基本阶级。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的私营经济,是非基本的生产方式,在它的基础上 产生的则是私营企业主阶层。这一阶层是在工人、农民两大基本阶级之外的,处于“中间的 和过渡的阶段”的社会阶层。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它的双重社会属性:既是资产私有者,又是劳动者。

尽管私营经济带有一定的资本性质,青教授从他的研究中得到结论说:在我国现阶段,私营 企业主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更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他认为:第一,他们还没有形成为一个稳定的经济基础。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时间还很短,还只有二十来年的历史,他们的经营规模又普遍较小,多数企业是建立在手工生产 或半机械化生产的基础上的,而且很不稳定。与公有制经济相比,从整体上讲,私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还处于明显的劣势。

第二,他们还没有彻底割断同原有社会身份联系的“脐带”。他们的前身,或者是城市普通劳动者,或者是农村普通劳动者。他们的社会身份的变换,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这 种变换也是不彻底的,随时都有可能变换回去,或者变换为其他的社会身份。也就是说,他们的社会身份是不太稳定的。

从青教授的分析看,所谓中产阶级中有可能,并且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资产阶级”的私 营企 业主都不是资产阶级,对于中产者的其他群体更难说是“资产阶级”了。事实上也是如此, 我国目前的所谓的“中产阶级”并不是马克思教科书或政治经济学上的“阶级”意义上的概 念,只仅仅是从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社会群体或者分层,它没有形成一个“阶级”。

因此,如果把我们目前所说的“中产阶级”当成是出现了一个新的“阶级”,或者说是“又 搞资本主义了”,这都是对社会学上通行的“中产阶级”概念的不正确理解,也是对我国国情认识上的错觉。

总之,在人类疾速前进的脚步声中,在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腾飞中,政治学或者说所 有 制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群体,已经没落、消逝在历史远去 的浩烟中了,作为一个术语,已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名词。新兴的“中产阶级”,或说中产 阶层,已经完全是另一意义上的崭新群体。

3社会分化中形成的一个新阶层

东方风来春满眼。20多年来,改革开放给神州大地带来的巨变,可以说,是令人惊叹和令人 振奋的。

改革是一场革命。经济体制的转换引起了生 产关系的变化,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地位的变化必然形成新的社会分层。在几十年 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与发展的伟大进程中,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使新的社会 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大,许多迹象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之后,社会阶层发生新变化,并趋于稳定的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 国社会科学院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列入重大研究课题,以社会学所所长陆学艺 牵头,组织精干人员进行调研。21世纪之初,首批成果已宣告完成。

这一成果以《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为书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 报告首次详细阐述了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阶 层结构的变迁,对中国社会阶层变化作了总体分析,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 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群体划分为 10个阶层:(1)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2)经理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

社科院的研究报告对每个阶层的地位、特征和数量作了界定之后,指出,改革开放使中国社 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 、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正在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

中产阶级在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3

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不仅在主流研究的成果中得到证实,而且在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 体验中得到了证实。

新的社会分层使得人们对于“阶级”等敏感词语的涵义的理解也发生着巨变。上海学者王晓明曾描述说:像我这样从小见惯了“阶级”、“剥削”和“经济结构”一类字眼的人,一 说起社会内部的新的差异,首先就会想到最近十多年来社会阶层的巨大变动,而现在媒体、 商家提说到“中产阶级”、“小资”都成了时尚的词语,却失去了以往严肃的政治性。

事实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最触目的结果,就是完全打乱了已经持续30多年原有的社会 主义的阶层结构。

一方面,像工人、农民、国家干部、军人和知识分子,这样一些原有的阶层,虽然各有变化 ,但就整个国家而言,它们都还继续存在着,并且不断赋以新的时代色彩。另一方面,在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和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重庆、长沙等大 中城市里,又冒出了一系列新的阶层,它们的形成和扩展是如此迅速,成为中国现代化和中国人走上富裕之路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 步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新的社会阶层中,过去我们曾很少 使用的那个概念——“ 中产阶级”,格外引人注目。严格地说,这个阶层在过去并不属于中国。在新的社会分层结构中,“中产阶级”之所以有效地表达了一个新阶层的出现,一方面是沿用了全球资本主义中产化趋向明显、中产者经济殷实的意义,另一方面,当代中国一批人确实富裕起来了,并 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人数越来越巨大,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特定的一些“中产阶 级”的财富特征。

因此,我们现阶段所说的中产阶层,也即一定意义上如西方人所说的“中产阶级”就是在我 国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随着人民生活不断富 裕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社会分层,分属于工人和农民两大阶级之中,它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硕果,也是中国人摆脱贫穷落后,大步迈进富裕、文明的理想社会 的新群体。(陈冠任 易扬)

本文节选自《中国中产者调查》一书,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