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中投二号”望年内挂牌 冷门央企股藏玄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7:36

“中投二号”望年内挂牌 冷门央企股藏玄机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综合报道 2010-11-09 07:35:18
  国企重组最新资讯

  “中投二号”国新公司有望年内挂牌(本页)   中投香港子公司正式揭牌

  国资委直接持股有望年内突破 122家央企试点范围初定

  国资委欲打造数十家“精品”央企 重组攻坚战打响

  两个月内兼并20余家? 央企重组牵动市场神经

  公司重组动态

  齐能化工似难割舍 ST长信重组或引发“收购战”

  广钢股份特别停牌 或为宝钢重组扫清障碍

  刚泰控股重组遇冷 听传闻押“宝”路不通

  市场影响

  央企重组 军工整合率先发力?

  央企重组概念“遍地开花”行情火爆超基金经理预期

  上海本地股重组大戏进入高潮 紧盯三大重组路径

  央企并购重组概念股名单

  机构动态

  冷门央企股藏玄机 机构押注央企重组股

  揭开基金押注“央企重组股” 的秘密

  “中投二号”国新公司有望年内挂牌

  邵宁:下一步改革重点是鼓励国企整体上市

  ⊙中国证券网记者 张牡霞 ○编辑 刘玉凤

  被外界称为“中投二号”的国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望在年内挂牌,而该公司将在国企重组中扮演重要角色。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国新公司有望在年内挂牌。他还表示,下一步改革重点是鼓励国企整体上市,最终把大型国企打造成单一上市公司,依照资本市场要求运营。

  国新主攻央企结构调整

  与之前外界猜测有所不同的是,邵宁表示,国新公司主要是帮助劣势企业退出,而不是把所有大的、好的企业都放进国新公司,国新公司和其他央企都是平行的。

  据邵宁介绍,将被装进国新公司的央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经营比较困难,手上又没有足够资源,有好的业务板块但缺乏资金做强做大,不好的业务板块也没钱支付退出所需要的改革成本。国新公司的作用就在于给这些公司好的板块集中提供资源,帮助其做大做强;帮助其支付改革成本尽快从不好的板块退出。

  在回答央企今年能否减至100家的问题时,邵宁表示,国资委一直把重组效果而不是数量放在第一位,如果仅为了一个数字目标而重组,不一定能保证重组效果。据邵宁透露,国资委主任王勇到任后主持了一个重组工作专题会议,会议认为,央企重组的方向和目标不变,但具体进度要服从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需要。

  推动国企以A+H模式上市

  在谈到国企与资本市场关系时,邵宁表示,下一步改革重点是鼓励整体上市,最终把大型国企打造成单一上市公司,依照资本市场要求运营。“原先国企上市是把一块优质资产剥出来,包装后到市场上市拿回一笔钱。我们现在做的方向是整体上市,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邵宁称。

  邵宁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把大型国企打造成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由于国有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难以进入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因而在现有上市模式下,由集团公司控股一个很大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外还有包袱。“以后要逐步把包袱消化掉,之后再把集团公司去掉,只保留中间做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营。”邵宁说。

  此外,邵宁还表示,国资委未来会继续推动国企到境外上市,“无论是已经境外上市的,还是没有境外上市的,我们都希望创造条件,用A+H的模式在两地上市。”

  齐能化工似难割舍 ST长信重组或引发“收购战”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裘海亮

  普通人看来,无论齐能化工举牌ST长信是基于坚定的借壳意愿还是纯粹抱“试试看”的心态,随着上市公司股价连续涨停,这都是一次相当可观的财务投资。但是,齐能化工却并不这么想。昨日,ST长信披露预案,拟由西安曲江文旅入主重组。当日下午,齐能化工通过其网站发布了一则公告,表示对这则ST长信董事会通过的预案将会“慎重研究”。齐能化工第一时间的高调回应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不甘心之意,或许预示了ST长信这次重组有可能出现变数。

  “这一次的重组预案是董事会通过的,并不包括来自于齐能化工的意志,他们没有进入董事会”。昨日记者致电ST长信,工作人员这样表示。根据昨日公布的重组方案, ST长信将向现任大股东华汉实业转让资产负债,并获注曲江文化的文化旅游类资产,变身旅游股。这一过程中,举牌方齐能化工被“架空”,也是ST长信现任董事会有意为之。从火速停牌到修改公司章程,使得齐能化工根本无法进入董事会的可能。

  9月15日,ST长信披露,齐能化工2010年8月10日至9月13日持续买入ST长信股票4496328股,占ST长信总股本的5.15%而举牌。16日,公司便开始停牌。这样的结果就是,杜绝了举牌方在二级市场继续吸货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尽快抛出重组方案。而在停牌期间,当月21日,ST长信董事会修改了公司章程,“连续90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自行召集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事项为改选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该事项须经出席本次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且每年最多更换不超过1/3的董事”,为齐能化工进入董事会预设障碍。

  尽管此次重组方案可以说“有惊无险”地出炉,但是ST长信大股东华汉实业目前持股7.75%股,对比齐能化工的5.15%并无多少优势可言,齐能化工手头的筹码在股东大会上可以对预案的通过构成“威胁”。就在ST长信发布重组预案的同一天下午,齐能化工的网站上挂出了“对ST长信发布《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相关联交易》预案的公告”。文中称,“我公司对此预案非常重视,将慎重研究对此预案的态度。我公司会本着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充分考虑广大股民的利益,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措施。”字里行间,对上述预案并无明确反对也未表示支持。

  自披露举牌之后,ST长信股价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齐能化工这笔股权市值也随之攀升,而随着ST长信交易预案的披露,齐能化工借壳的可能性也打了折扣,如果“顺水推舟”就此放弃借壳,也是合理之选。根据举牌期间的ST长信加权平均股价9.62元计算,截至昨日股价已有25%的涨幅。但是,从齐能化工火速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的态度看,并不愿被ST长信现在的局面“牵着走”,而且ST长信资产相对比较干净,在齐能化工看来是一个不错的壳资源,因此难以轻易“割舍”。可见,若齐能化工一心想要成为重组方,这次股东大会将是一次双方筹码的“明争暗斗”,竞争会非常激烈。而按照其举牌时的说法,齐能化工方面继续增持ST 长信的决心十分明确。

  对于这一局面,ST长信方面也并无十分的把握,至于具体的股东大会召开方式,公司表示尚未确定。华汉实业在去年10月15日入主ST长信时发布的《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承诺不增持ST长信的期限为12个月,随着时间推移,华汉实业已经可以在二级市场加码。只要一方态度决绝,一场收购与反收购战在所难免。

  广钢股份特别停牌 或为宝钢重组扫清障碍

  ⊙记者 彭飞 ○编辑 祝建华

  11月8日,广钢股份因重要事项未公告而特别停牌,9日,公司公告称,此次停牌主要是母公司正在筹划跟公司有关的重大事项并进行政策咨询,停牌时间不超过五个交易日。种种迹象显示,此次停牌或许是为推动宝钢对广东钢铁企业的实质性重组而扫清障碍。

  早在2008年6月28日,宝钢与广东省政府挂牌成立了广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按当时的数据,公司注册资本约358.60亿元,其中宝钢拟以现金出资286.88亿元,持股80%;广东省国资委、广州市国资委则以韶钢、广钢的国有净资产出资71.72亿元,合计持有20%。此时,从名义上宝钢已将韶钢、广钢置于宝钢控股之下。

  而广东钢铁集团的实质性重组并没有开始,名义上置入广东钢铁集团的广钢与韶钢,实际上依然对口广州市国资委和广东省国资委,广东钢铁集团也没有实际运营,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湛江项目迟迟未能获批。

  今年5月11日,广东省发改委、广东钢铁集团联合宣布,广东省按照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在省内淘汰1500万吨钢铁产能,实施广钢环保迁建,在湛江建设500万吨精品钢铁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50亿元,产品定位为广东急需的高档碳钢板材。

  同一天,宝钢集团发布消息称,宝钢重组整合广东钢铁业有了新进展,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这一消息被解读为宝钢重组整合广东钢铁业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信号。

  然而,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如此,宝钢重组广钢、韶钢仍需迈过两道关。一是湛江项目尚未获得“准生证”,国家发改委未正式批复湛江项目;二是宝钢与广钢、韶钢的重组进展缓慢,广钢环保迁建湛江项目包括淘汰广东省内小钢铁企业1000万吨落后产能和广钢、韶钢500万吨落后产能,这2000万吨落后产能的淘汰将直接影响到环保搬迁的速度。同时搬迁过程人员安置也是摆在广东省政府和宝钢面前的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广钢的现状十分尴尬,10月底,广钢就接到了政府方面《关于印发实施的通知》,成为被迫要临时减排的工业企业之一。根据《通知》的要求,自2010年10月1日至12月20日,广钢要依照减排50%的要求限产,停用1台85蒸吨锅炉、3号烧结机和3号炼铁高炉,而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还要实施应急减排限产措施。

  广钢旗下的上市公司广钢股份,目前的状况也不乐观,广钢股份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三季度亏损3557.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0.11%。

  据了解,此次的停牌正是应广州市国资委的要求。分析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广钢股份的停牌或许是实际控制人与广州市政府商讨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以解决广钢的生存发展问题。因为重组附带淘汰旧产能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关闭广钢股份在广州白鹤洞生产基地,以及将广钢其他产能搬迁至湛江,这对广钢股份影响甚大。

  刚泰控股重组遇冷 听传闻押“宝”路不通

  “原以为一追进去就重组,怎么都没料到刚泰控股(600687,收盘价11.64元)停牌了都不靠谱!”昨日,面对几十只个股涨停,喜欢跟着传闻押注重组的股民王先生懊悔不已,“现在套在里面又踏空了,割不割肉都是个问题。”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交所严打内幕交易监管升级,采取的特别停牌冷却机制强化对市场传言和媒体普遍关注信息的监控力度。

  刚泰控股重组遭冷却

  前几天,王先生听信某股吧“刚泰控股将停牌重组转型矿业公司”的传闻,满仓追进刚泰控股押注重组;次日,刚泰控股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正在核实涉及公司的相关重大事项。”

  随着股票的突然停牌,一些网站的股吧里开始沸腾,不少和王先生一样追涨进去的股民纷纷猜测停牌的重组对象,甚至憧憬复牌能有多少个涨停……然而,与以往停牌之后刊发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所不同的是,等来的却是公司否认有关重组事项的表述!重组预期的“冷却”,对股价的打击是致命的。

  停牌前强势涨停的刚泰控股昨日早盘大幅低开超过6%后始终维持在低位震荡,盘中一度跌幅高达8.75%。王先生感慨:“听信重组传闻,盲目追涨的代价太大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先后向上述两家上市公司了解到,由于近期出现了有关公司重组的网络传闻,引起了上交所和公司的高度关注。在与上交所积极沟通之后,公司申请临时特别停牌展开核查,及时排除网络传闻对公司的影响。

  听消息博重组路不通

  实际上,年关将近,中航精机(002013,收盘价42.01元)、*ST阿继(000922,收盘价11.07元)等一大批重组股一飞冲天,使得一些重组概念股纷纷躁动,不少鱼目混杂的重组传闻更是甚嚣尘上,投资者容易盲目听信传闻追涨重组概念股而面临新的市场风险。

  上交所近日通过网站发文指出,近年来,上交所严把内幕交易监管关,通过一系列监管措施,在内幕交易综合防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了解,如果发现媒体报道、市场传闻或上市公司股价连续异动的,上交所公司管理部门将及时询问上市公司并要求其征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督促其及时澄清或发布有关重大事项信息。

  同时,在充分保证信息披露的公平性、不影响交易的连续性和市场效率的前提下,对于上市公司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尚不能达到完整性要求的,上交所还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分阶段披露和临时停牌等监管措施,要求上市公司遵循分阶段披露原则,根据事件的进展分阶段披露某一时点下的具体情况,并辅以充分警示,向投资者提示事件最终结果及其对公司影响的不确定性,或对公司股票予以停牌,直至上市公司准确完整地披露相关事项后复牌。(每日经济新闻)

  中投香港子公司正式揭牌

  据新华社香港11月8日电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8日正式揭牌,这是中投在境外设立的首家全资子公司。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郭莉、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李元明、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中投公司董事长楼继伟和监事长金立群等出席揭牌仪式。

  曾荫权致辞时表示,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选择香港作为拓展海外投资业务的据点,意义特别重大。香港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中投公司以香港作为首个境外据点,是对香港作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肯定。

  楼继伟说,事实上,中投公司已把香港看作一个重要的投资和金融交易平台,包括在港开展投资财务托管业务、带动中投公司所投资的中外企业来港上市等。中投国际(香港)将依据股东和董事会所确定的任务和经营目标,依法展开各项投资活动。

  中投国际(香港)聘请刘遵义出任公司董事长。刘遵义是国际著名学者,2004至2010年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此前,刘遵义曾担任中投公司第一届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东方早报)

  国资委直接持股有望年内突破 122家央企试点范围初定

  国资委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有望在年内有所突破。

  知情人士透露,国资委将从目前监管的122家央企中选出一家作为试点企业,部分规模大、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重点企业有望成为国资委的持股对象。

  市场人士分析,中国化工集团、五矿集团、中钢集团等央企已具备整体上市条件,或将成为国资委的试点对象。

  备战

  直接持股,被国资委看成是建立完善市场化国资监管体系的积极尝试,这一想法早在2005年就开始提出。在国资委看来,只有持有股权,国资委的出资人职能才真正到位。

  2009年,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对媒体表态,“经过三年研究,国资委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已经没有法律障碍,将于2010年正式实施。”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国资委直接持股还是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国资委在推进过程中也是特别谨慎。

  风险之一则是被外界质疑的国资委直接持股后,可能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国企航母,带来更大关联交易。

  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院长刘银国就曾提出:“国资委若作为一个独立的民商事行为主体,直接持有所有央企的股权,那么所有的央企事实上都成为了它的‘子公司’,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国资委为‘母公司’的超级企业集团。”

  而且国资委目前监管的企业分布在不同行业,未来各个上市公司之间将难以避免的会存在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问题。

  “现在也是通过国资委的积极推动,香港联交所对同一行业的央企上市公司没有看成是同业竞争,毕竟上市公司的股权是由不同集团所持有,但是未来都到了国资委兜里会怎么样还很难说。”知情人士说。

  为此,取得“豁免权”也成为国资委在备战直接持股道路上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在这一点上,国资委为自己树立的榜样是汇金公司。

  汇金公司在中国银行(601988)上市的案例中,曾经做出相关承诺,从而取得了香港联交所关于同业竞争问题的豁免。

  同时,除了上述外部环境的制约外,国资委亟待解决的还有内部职能调整。其一便是国资委的定位,《企业国有资产法》出台实施以后,国务院国资委的出资人身份更加明确,法律上有了保障。而具体到未来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该人士表示,国资委首先需要成立专门的财务部门和资金账户,其次还需要设置履行控股股东职能的常设部门,另外还需要完善信息控制和流动制度。

  框定范围

  目前国资委在该项工作上的思路是先选取一家进行试点,然后再在已经上市的中央企业中进行推广。

  该知情人士表示,从原则上来看,一部分规模大、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重点企业完成整理上市后,可以探索直接持股;而对于规模较小、实力弱的企业,则探索由资产运营公司或其他中央企业持股。

  “除了这个因素外,我们在直接持股的操作上,还会考虑这个企业的行业特征、产业关联性等因素,例如说不少军工企业,因为涉及到国防安全、国家机密,不能整体上市。因此暂时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该人士表示。

  一位市场人士分析,目前在122户中央企业中,中国化工集团、五矿集团、中钢集团等央企已经具备了整体上市的条件,或将成为国资委的试点对象。

  同时,该人士透露说因为考虑到风险问题,国资委或将先持有境内和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份,暂不持有在国外上市央企的股份。“特别是在境内上市的中央企业,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他说。

  这位人士还透露,这家试点企业最好还是资产质量比较好、没有多少历史遗留问题、领导班子的素质比较高的企业,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试点过程中的风险。

  这也就意味着,国资委在直接持股的道路上或许没有市场期望的那般迅速。

  “毕竟这是没有先例的,而且对市场波动会比较大,稳妥一些比较重要。”该人士强调。

  如果按照上述节奏推进,那么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国资委在持股操作上可能有三种模式共同存在,第一是国资委直接持股;第二是国资委通过集团公司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第三是国资委通过正在筹备中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各家央企上市公司股票。

  不过上述人士强调,对于第二种持股方式,也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方式,或将只是一种过渡模式。

  “现在很多中央企业都采取留有一个母公司作为持股机构的模式,这种模式长远来看其实是很不规范的,弊大于利。例如说国资委实际上监管的是上市公司,但是又要通过集团公司来操作,会造成管理链条过长等等。”该人士表示。

  因此长远来看,壳公司持股只能是作为一种过渡的模式,未来如果实现了国资委直接持股,这些“空壳公司”将不再留续。 (经济观察报)

  国资委欲打造数十家“精品”央企 重组攻坚战打响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曾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的数量将减少至30-50家。

  但这一被媒体争相报道的消息却被当事人认为是误读,李保民说,他的本意是中国要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打造30-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而不是“减少至30-50家”。 而按照国资委计划,2010年中央企业的数量将缩减至80-100家。

  李保民也提出这些央企需要具备三个要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重组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关于央企重组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明确提出中央企业必须做到行业前三名,达不到要求的就要强制重组,2007年12月5日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序幕。

  此次央企重组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即通过“合并同类项”,对产业链相关的企业进行整合,如科研院所并入相关企业集团,“一对一”式的重组等;另外一种方式是打包装入“中投二号”,即国新公司。

  据国资委相关人士介绍,此次央企重组在具体操作时,实力与业绩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实力较弱,业绩排名靠后的央企被重组的可能性最大。虽然目前尚无法弄清具体的企业名单,但是可以大致确定的是,有些央企将不在此次“淘汰”范畴。

  首先,资产规模超过千亿的53家大型骨干央企将可能直接晋级,进入整合后的100家以内中央企业行列,这些企业不仅实力雄厚,而且很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军工、石油石化、电信、电力、钢铁类企业。

  其次,有些央企虽然资产规模没有超过千亿,但是实力也比较强,业绩也很不错,如新兴铸管(000778)集团有限公司、华侨城集团、中国中材集团以及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也可能将直接晋级。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关负责人士近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该集团也将直接晋级。

  另外,权威国资专家分析,像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中国林业集团公司这样的央企,整个行业就一家,被重组的可能性不大。国资委内部人士称,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虽然业绩排名靠后,但性质特殊,也可能暂时保留。

  央企重组面临难题

  虽然方式已经确定,但是操作起来似乎又遇到了难题。

  此前业界传闻,“中投二号”将在国庆节前后正式挂牌,但截至目前仍未见动作。“中投二号”挂牌同时,将涉及一二十家排名靠后央企资产分类打包。然而这些排名靠后的企业并不太愿意整体重组。而国资委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中投二号”一旦挂牌,其战略任务将贯穿整个“十二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指出,由于123家央企中存在绩效差或主业边缘化的企业,所以重组这些央企是必然的。

  确实,从行业分布来看,国有经济布局仍过于分散。在396个国民经济行业类中,国有经济涉足380个行业,行业分布面达96%。现在,仍有约40%的国有资本分布在一般生产加工、商贸服务及其他行业。特别是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领域,竟有80多家央企涉足。

  另外,123家央企的平均资产回报率 (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并不高,为3.9%,比全部国企2.9%的均值高出1%;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为6.5%,与国企平均水平持平。最后,一旦剔除垄断型和寡头型企业,央企的效益水平与其他企业的差距更大。2009年,规模最大的三家企业(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和国家电网)营业收入占全部央企的30%、资产总额占1/4;最盈利的三家央企(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为全部央企贡献了44%的利润,占全部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1/5以上。如扣除利润总额最高的前三家,剩余央企的资产回报率和收入利润率只有2.5%和5.8%,均低于全部国企平均水平。 (证券日报)

  两个月内兼并20余家? 央企重组牵动市场神经

  根据国资委相关文件,“十二五”期间包括央企在内的国有资本将加速从非战略性行业中退出,而“中投二号”将发挥主导作用。“十二五”期间,央企的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将全部完成,国有资本的分布显著收缩。另一个硬性指标是,绝大部分央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或法人整体上市,并建立完备的董事会制度。

  按照国资委此前的计划,2010年中央企业的数量将缩减至80—100家,这意味着在剩余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至少将有超过20家央企被兼并。随着日期的临近,市场对央企重组概念股的关注也日益升温,以中航精机(002013)为代表的航天军工板块强势上涨,短期涨幅居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未来央企重组的路线图已经逐渐明确,但对于国资委而言,如何解决由于目前的行政式重组可能带来的负效应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种种迹象表明,央企重组已经进入胶着、博弈阶段。

  对于央企重组而言,最难处理的问题不外乎哪些央企将要被兼并,这也是直接关系央企重组进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对此,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表示,“十二五”期间,能够得到保存的30—50家央企需要至少满足四个方面的标准: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具备世界知名的品牌;要有具备国际水平的核心竞争力;要具备一定的软实力等。

  或许是由于话题过于敏感,随后,其在参加另外一个论坛时又公开澄清说,此前媒体对其“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的数量将减少至30——50家”的表述存在误读。他的原意是,中国要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打造30—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而不是“减少至30—50家”。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李保民对其言论又有所澄清,但其核心的意思并没有改变,也等于是间接的表述了未来央企兼并重组的标准。

  路线图虽然已经确定,但对于央企重组而言,无论从速度上还是质量上,对于国资委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按照国资委此前的计划,2010年中央企业的数量将缩减至80—100家,这意味着在剩余的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将至少得有超过20家央企被重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央企的总数尚有123家。

  有业内人士表示,要在年底前完成该项任务,对国资委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也认为,随着央企重组进入收官阶段,在‘保质’、‘保量’可能无法两全情况下,国资委可能更加注重‘保质’而非‘保量’。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所所长王志刚则认为,国新公司一旦成立,打包装入一批企业,就将接近这一目标。在他看来,国资委在年内通过重组,将央企数量减少到100家以内“问题不大”,但关键是能否实现“1加1大于2”或“1加1大于3”。

  不过,作为未来将担当央企重组主要平台的国新资产公司而言,距离此前传言甚盛的国庆节前后挂牌又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该公司何时能够正式挂牌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

  来自媒体的最新消息称,目前,国新公司人事安排已经确定,将先挂牌,成立后再进行实质性运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国新公司成立后,确实可以把一些经营条件较差的央企打包装入其中,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对于部分被重组的企业进入资产公司的模式,其效果取决于资产公司的定位及运作模式,从本质上看,仅仅是重组整合矛盾的推后。换言之,如果仅是把资产公司的成立运作当成是减少央企数量的‘手段’,那将会是舍本逐末的效果。”

  业内人士则认为,如何平衡重组之中存在的央企干部人事制度与重组要求之间、国资管理模式创新与重组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其中的关键。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央企重组而言,进度固然重要,但重组后的实际效果更为关键。(证券日报)

  央企重组 军工整合率先发力?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人李保民表示,按照国资委的计划,到今年年底前,要将央企数量由日前的122家整合到100家;在“十二五”期间,则要将100家央企整合30至50家左右。李保民近日澄清说,他的本意是中国要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打造30-5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公司”,而不是“减少至30-50家”。

  按照国资委计划,2010年中央企业的数量将缩减至80-100家,据记者了解,国资委网站公布的中央企业名录中共有122家企业(集团),与国资委计划到2010年年底减至80至100家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从目前来看,军工企业呈现出率先发力的特征。

  根据国资委的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而航天军工正是这样一个行业,是国有资本重点投资的行业,因为其重组确定性最高,是央企重组的高发地带,是央企整合的典型代表。

  从市场角度来看,有分析师表示,航天军工资产注入预期较强。目前,九大军工集团旗下都有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据不完全统计字很少有53家。九大军工集团总资产规模在1.5万亿元左右,而相关上市资产只有2000亿元左右,未来存在巨大的资产证券化空间。

  “资产重组看央企,央企重组看军工。由于,国防事业对于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拥有了大量技术,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而这些技术与产品有可能是军队上淘汰下来的,将要或正在进行军转民的知识产权转化或技术转移,这些因素都促使我国军工企业已经走在了央企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研发的前列。随着,国防资产证券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军工资产进入上市公司的速度正在加快。”有行业分析师表示。

  目前,中航工业已经完成重组的有中航重机(600765)、中航三鑫(002163)和ST宇航。当前已经通过董事会预案、重组正式启动的有洪都航空(600316)、西飞国际(000768)、成发科技(600391)、ST昌河(600372)、东安黑豹(600760)、中航地产(000043)等。未来将有可能成为业务板块上市平台的由哈飞股份(600038)、航空动力(600893)、中航精机(002013)和贵航股份(600523)等。

  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中航精机因公司涉嫌重大重组而宣布停牌,公司10月22日带着超预期重组方案复牌,随即被封上涨停。自此,其涨势就一发不可收拾,截止日前,中航精机复牌后已经连续收多个“一字”涨停,累积涨幅超过114%。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航精机涨停的开始,航天军工板块迎来全面爆发。

  当天复牌后,中航重机便踏上了涨停之路。截止日前,中航重机已连续拉出三个涨停板,大有与中航精机联手演绎“中航系”双传奇之势。

  更有分析师表示:“目前,调结构已经由振兴新兴产业的单轮驱动,转化为央企重组、国资整合与产业铲形的双轮驱动。加上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因此,重组对行情的启动犹如久旱逢甘霖。”

  央企重组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不少炒作机会,除了航天军工股以外,其他板块央企上市公司蕴含重组概念的个股,也会有所动作。 (证券日报)

  央企重组概念“遍地开花”行情火爆超基金经理预期

  “中航系”、“中兵系”、“中邮系”、“中国南车(601766)系”旗下一批上市公司正引爆央企重组股行情。而这轮与基本面无关的行情也令基金经理深感意外。此前,基金在三季度对一批央企概念股进行减持。

  基金减持难挡资金热情

  “中航系”、“中兵系”、“中邮系”、“中国南车系”等旗下上市公司皆成为市场炒作对象。“中航系”的中航光电(002179)、航天机电(600151)、中航动控(000738)、中航精机(002013)、贵航股份(600523)、洪都航空(600316)成为这波行情的主角,其中中航动控在10月份摘除ST后,其涨幅逼近50%,基金三季度大幅减持的中航光电昨日也强势上涨超过8%。

  而中航精机的表现更超出市场预期,虽然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在三季度减持了该股,未曾料想,该股却接连出现九个涨停板,昨日又上涨超过6%,贵州板块内的贵航股份、航空电器昨日也均涨幅超过7%。

  中兵系个股再次引爆行情

  与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实施“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中兵系”上市公司同样被资金追捧,“中兵系”的长春一东(600148)、中兵光电(600435)、凌云股份(600480)、晋西车轴(600495)、利达光电(002189)、中国嘉陵(600877)昨日强势走高。其中主营汽车业务的长春一东业绩表现平淡,这也解释了该股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都无任何基金公司入驻的原因。但在目前央企行情中,长春一东昨日创出了近期的第三个涨停,股价也创出两年的新高。

  与长春一东不同的是,表现不俗的中兵光电实则被机构扎堆,中银、嘉实两家基金公司在三季度合计购入约1000万股的中兵光电。主营汽车零部件的凌云股份在近期连收十三根阳线,两周涨幅达到40%。凌云股份在今年三季度成为基金重仓股,其中易方达、摩根士丹利华鑫买入意愿最为强烈,后者在三季度购入凌云股份达到899万股。

  基金布局冷门央企概念

  基金经理显然之前未能预料到央企股的行情如此火爆,与布局“中兵”、“中航”这类热门且基本面较好的品种相比,基金经理在行情前布局业绩惨淡的“冷门”央企股布局存在着玄机。

  “中邮系”、“中国南车系”即为此类,以“中邮系”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湘邮科技(600476)为例,该股近日表现强势,虽然季报连续亏损,但近期却连收七根阳线。据悉,市场早前对中邮速递借壳湘邮科技充满期待,但业绩惨不忍睹的湘邮科技今年初公告称,根据财政部批复,中邮速递将其持有的相关股权转让给邮政科学规划院。值得一提的是,中邮速递在这公告后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而接手的邮政科学规划院则拥有公司主体“中邮科技”。与此同时,三季报显示,博时基金以及多只私募基金持有该股,虽然博时的一只基金三季度曾减持湘邮科技,但博时基金依然持有425万股的湘邮科技。

  在市场火爆追捧央企重组的热炒中,“中国南车系”三家上市公司也意外走强,中国南车、时代新材(600458)昨日股价双双创出新高,表现较低迷的南方汇通(000920)也在近期连续六日收出阳线,南方汇通此前盈利不佳,也曾多次传出重组传闻,但多年未曾有机构关注,但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业绩大幅扭转,华宝兴业基金是现身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单的唯一机构,持有南方汇通超过200万股。(上海证券报)

  上海本地股重组大戏进入高潮 紧盯三大重组路径

  上海本地股的重组大戏进入高潮。从新东航到新上药,再到即将问世的“新友谊”,上海国资重组的步伐在加快。市场认为,现在已到上海国资年内“证券化率30%”目标的冲刺阶段,接下来,上海国资重组股有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控股公司的数量来看,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控股数量较多,而其旗下公司重组的预期也相对更高。

  紧盯三大重组路径

  事实上,上海国资重组的故事对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在市场此前相关概念的炒作中,市场对重组路径和对应的投资策略也形成了一定的猜想。但本轮发端于提高资产证券化率的上海国资重组打上了深深的“政府主导”烙印,这使得在具体的重组方案未披露前,任何猜想都只能具有合理性而不具备必然性。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张朝晖认为,虽然目前停牌重组股还没有披露具体的重组方案,重组的细节无法推测,但从已经宣布重组的公司中,可以推导出一些结论。首先,实际控制人是地方国资委,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相关上市公司由于实际控制人相同,易于整合,重组的可能性较大。其次,实际控制人为地方国资委,主业相同或接近的上市公司有利于做大做强,重组可能性较大。第三种是重组方一般是行业龙头,业绩优良,实力雄厚,近年有过融资行为,资金较为充裕。被重组方一般市值较小,近年没有融资行为,不存在重大诉讼、重大债务等或有事项。

  “从大的思路上讲,不外乎两种,一种思路是吸收合并,即两家公司之前由一家合并另外一家,而另外一种思路是新设合并,即将一家公司资产并入另外一家,再把实际控制人其他资产注入到空壳公司中。 ”张朝晖表示。

  寻找下一个重组机会

  尽管上海市国资旗下有72家上市公司,初看起来数量还是很庞大,不容易找到投资思路。但倘若投资者做一个筛选,去除那些已经整合过的、整合方案已经较为明确的,以及整合空间不大的,实际上只有十个集团值得关注。

  上海国资委下属集团中还未整合过的集团包括上海华谊集团、上海仪电控股集团、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上海城建集团、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兰生有限公司、华虹集团、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上海机场集团、上海申通地铁集团。

  这十个集团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氯碱化工、双钱股份、三爱富、飞乐音响、飞乐股份、龙头股份、隧道股份、东方创业、兰生股份、上海贝岭、长江投资、上海机场、申通地铁等。

  “区国资委下属的上市公司可以关注一个点,就是区国资委的持股比例是否达到26%。 ”联合证券表示,上海市国资委对区国资委控股公司要求最起码达到26%的持股比例,那么目前一些没有达到这一比例的上市公司就可以适当关注,比如黄浦区国资委旗下的新世界、浦东新区国资委旗下的上工申贝和浦东建设,静安区国资委旗下的上海九百等。(新闻晚报)

  冷门央企股藏玄机 机构押注央企重组股

  大股东背景或许正成为2010年四季度资金炒作新热点,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谁的关注似乎超过了上市公司本身。

  “股东”行情令基金惊喜

  “中航系”、“中兵系”、“中邮系”、“中国南车(601766)系”旗下一批上市公司正引爆央企重组股行情。而这轮与基本面无关的行情也令基金经理深感惊喜。央企重组行情的引爆似乎具有更多的偶然性,中航精机(002013)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波央企行情的始作俑者。

  在中航系上市公司的带动下,资金很快意识到市场热点是什么,央企概念、军工概念纷至沓来。与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实施“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中兵”接过了这波行情,“中兵”旗下上市公司闻风而动。“中兵系”的长春一东(600148)、中兵光电(600435)、凌云股份(600480)、晋西车轴(600495)、利达光电(002189)、中国嘉陵(600877)均在这波行情中成为耀眼的明星。

  虽然基金经理也曾认为央企重组可能是未来的一大热点,并加以布局,但如此行情的确令基金经理倍感意外,基金公司三季度或不经意的投资已为其带来较好的超额收益。

  冷门央企股藏玄机

  基金经理显然之前未能预料到央企股的行情如此火爆,与布局“中兵”、“中航”这类热门且基本面较好的品种相比,基金经理在行情前布局业绩惨淡的“冷门”央企股存在着玄机。“中邮系”、“中信系”、“中国南车系”即为此类。

  以“中邮系”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湘邮科技(600476)为例,这家从事安防GPS、GIS以及移动应用的公司虽然季报连续亏损,但近期却连续走强。值得一提的是,湘邮科技11月6日正式公告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完成,已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中邮速递将其持有的相关股权转让给邮政科学规划院。接手的邮政科学规划院旗下拥有公司主体“中邮科技”。与此同时,三季报显示,博时基金以及多只私募基金持有该股。

  在市场火爆追捧央企重组的热炒中,“中国南车系”三家上市公司也意外走强,中国南车、时代新材(600458)股价双双创出新高。

  作为较冷门的一大央企,中国中信集团旗下拥有中信海直(000099)、中信国安(000839)、ST中葡、中信证券(600030)、中信银行等上市公司。但从目前资金热点追逐来看,遭到市场热捧的央企似乎必须具备有战略新兴产业或科技股的概念,这也解释了“中信系”旗下上市公司为何只有涉及海洋工程的中信海直有所表现。(现代快报)

  揭开基金押注“央企重组股” 的秘密

  大股东背景或许正成为2010年四季度资金炒作新热点,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是谁的关注似乎超过了上市公司本身,那些具有央企背景、符合“十二五”规划的战略新兴产业个股引爆了央企概念股行情,“中航”、“中兵”、“中邮”、“中钢”、“中信”、“中国南车”等一批央企控制的科技类公司轮番起舞。虽然基金经理的年度业绩行情通常会在最后一个月有所表现,但突然到来的央企股行情可为基金经理2010年度业绩大战贡献完美的一笔。

  ⊙中国证券网记者 安仲文

  “股东”行情令基金倍感意外

  央企重组行情“中航系”、“中兵系”、“中邮系”、“中国南车系”旗下一批上市公司正引爆央企重组股行情。而这轮与基本面无关的行情也令基金经理深感意外。

  央企重组行情的引爆似乎具有更多的偶然性,中航精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波央企行情的始作俑者。今年10月21日披露重组方案的中航精机次日即封于涨停板,此后中航精机更是一路涨停。

  当中航精机10月29日拿下第六个无量涨停时,央企重组股的行情正式被引爆了。同一天内,隶属中航工业集团的贵航股份在10月29日下午亦进入“涨停时刻”、隶属中航工业第一集团的中航光电在中航精机涨停后不久就宣告涨停,也是当日,同属中航工业第一集团的中航三鑫也一度封于涨停,收盘涨幅超过7%。而到了11月2日,由ST宇航摘帽而来的“中航动控”在当日上午10点即封于涨停,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航天机电当日涨幅也达到9.98%。

  中航精机连续涨停的走势可能已为华夏基金经理王亚伟提供了完美的减持时机。虽然中航精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华夏平稳增长基金在三季度增持80万股,但华夏的另一代表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却在三季度减持中航精机超过40万股,华夏大盘基金截至期末依然持有300万股的中航精机,显而易见的是,中航精机的这般疯狂走势已超出王亚伟对投资该股的预期,而这与中航光电的情形类似。

  持有中航光电的基金经理也普遍在今年三季度减持该股,华夏平稳增长基金期间减持124万股的中航光电,第一大机构投资者“汇添富均衡增长基金”更是在三季度减持超过140万股,上投摩根阿尔法股票基金同期减持中航光电也超过100万股。

  央企概念股的走强超出基金经理预期不但可从王亚伟减持中航精机可以看出,中航精机的兄弟公司“中航动控”在今年10月之前为ST宇航,上投摩根中小盘基金本在今年三季度购入了191万股的ST宇航,截至9月30日为该股唯一的机构投资者, 但在10月份的前四个交易日内,上投摩根中小盘却不知为何减持ST宇航,而后者在10月份的第五个交易日14日公告更名为“中航动控”,并于次日复牌,10月15日涨幅超过30%,上投摩根中小盘基金因此痛失中航动控的这一超额收益。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三季度在央企个股的布局整体上采取进攻的策略。中钢集团旗下的中钢天源、中钢吉炭均在今年三季度成为私募基金的投资标的,其中中钢天源更是在近期连收十根阳线。而中航系的航天机电、中兵系旗下的利达光电、中航光电,中邮系的湘邮科技也遭到私募基金增持。

  行情或助推基金经理年度业绩

  在2010年度业绩排名即将在一个多月后揭晓之际,基金经理显然急切需要一波能提升业绩的大行情,由于大多数基金经理在资源股行情的把握上并没有多少先见之明,因此10月行情的踏空者不在少数,而这一波央企行情的到来,对于希冀提升业绩的基金经理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在中航系上市公司的带动下,资金很快意识到市场热点是什么,央企概念、军工概念纷至沓来。与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实施“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中兵”接过了这波重庆行情,“中兵”旗下上市公司闻风而动,而中兵系旗下上市公司大多涉及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型电子器件,因此基金布局颇多。

  “中兵系”的长春一东、中兵光电、凌云股份、晋西车轴、利达光电、中国嘉陵均在这波行情中成为耀眼的明星。其中主营汽车业务的长春一东业绩表现平淡,这也解释了该股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都无任何基金公司入驻的原因。但在目前央企行情中,长春一东上周创出了三个涨停板,股价也创出两年的新高。

  “目前国家正努力推动从央企到地方国资委层面的企业重组兼并,再加之目前很多企业也都存在兼并的需求,比如上下游的兼并。”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资副总监何滨认为,央企重组可能为基金投资带来较好的机会。但须指出的是,虽然基金经理也曾认为央企重组可能是未来的一大热点,并加以布局。但如此行情的确令基金经理倍感意外,基金公司三季度或不经意的投资已为其带来较好的超额收益。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海富通基金在三季度大举增持“中兵系”的凌云股份,这家从事汽车零部件业务的公司9月30日以来涨幅达到45%,中银基金持有“中兵系”的中兵光电、中国嘉陵,一周涨幅分别达到9%、17%,银华基金在三季度大举增持了中兵集团旗下的新华光,银华富裕主题、银华优质增长、银华优势企业三只基金为新华光前三大机构投资者。华夏基金今年三季度增持 “中航系”的航天晨光、中航重机、航天科技,上周涨幅分别为21%、16%、18%、南方基金在今年三季度购入“中航系”的航天通信,成为该股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上周也出现25%的收益。

  基金潜伏冷门央企

  赌重组?

  基金经理显然之前未能预料到央企股的行情如此火爆,与布局“中兵”、“中航”这类热门且基本面较好的品种相比,基金经理在行情前布局业绩惨淡的“冷门”央企股布局存在着玄机。

  “中邮系”、“中信系”、“中国南车系”即为此类,以“中邮系”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湘邮科技为例,这家从事安防GPS、GIS以及移动应用的公司虽然季报连续亏损,但近期却连收七根阳线。

  值得一提的是,湘邮科技11月6日正式公告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完成,已在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中邮速递将其持有的相关股权转让给邮政科学规划院。接手的邮政科学规划院旗下拥有公司主体“中邮科技”。与此同时,三季报显示,博时基金以及多只私募基金持有该股,虽然博时的一只基金三季度曾减持湘邮科技,但博时基金依然持有425万股的湘邮科技。在市场火暴追捧央企重组的热炒中,“中国南车系”三家上市公司也意外走强,中国南车、时代新材股价双双创出新高,之前表现较低迷的南方汇通也在近期连续七日收出阳线,南方汇通此前盈利不佳,也曾多次传出重组传闻,但多年未曾有机构关注,但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业绩大幅扭转,华宝兴业基金是现身该股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单的唯一机构,持有南方汇通超过200万股。

  作为较冷门的一大央企,中国中信集团旗下拥有中信海直、中信国安、ST中葡、中信证券、中信银行等上市公司。但从目前资金热点追逐来看,遭到市场热捧的央企似乎必须具备战略新兴产业或科技股的概念,这也解释了“中信系”旗下上市公司为何只有涉及海洋工程的中信海直有所表现。

  根据今年三季度报告,博时、中银、景顺长城分列中信海直前三大流通股股东,其中博时精选基金持有约1000万股。在央企概念股行情中,中信海直于上周五强势涨停,但深交所信息披露显示,买入金额最大的前五家均是券商营业部,而净卖出的前五家中则出现了机构专用席位,这或许能暗示部分基金经理高位减持中信海直。但可以肯定的是,中信海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主动型的股票介入其中,而在今年三季度却有博时、景顺长城等主流机构布局,这一时点与十二五规划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以及低空领域或密切相关。

  央企并购重组概念股名单
  ●航天军工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科技(000777)

  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公司--航天机电(600151)、航天动力(600343)、火箭股份(600879)、中国卫星(60011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信息(600271)、航天晨光(600501)、航天电器(002025)、航天通信(600677)、航天长峰(600855)、航天科技(000901)、中兴通讯(000063)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西飞国际(000768)、中航精机(002013)、力源液压(600765)、贵航股份(600523)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飞亚达、深南光A、深天马、*ST宇航(000738)、哈飞股份(600038)、洪都航空(600316)、东安动力(600178)、昌河股份、南方摩托

  中国船舶(600150)工业集团公司--广船国际(600685)、中船股份(600072)、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风帆股份(600482)、鑫茂科技(000836)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辽通化工(000059)、新华光(600184)、北方创业(600967)(600967)、晋西车轴(600495)、凌云股份(600480)、北方国际(000065)、长春一东(600148)、北方股份(600262)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长安汽车(000625)、中国嘉陵(600877)

  ●地产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中粮地产(000031)、S吉生化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地产(000024)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万科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ST中房(600890)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保利地产(600048)

  华侨城集团公司--华侨城

  ●信息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沙河股份(000014)、天通股份(600330)、华东电脑(600850)、四创电子(60099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长城电脑(000066)、长城信息(000748)、长城开发(000021)、深桑达、夏新电子、中国软件(600536)、上海贝岭(600171)、华东科技(000727)、天通股份、中电广通(600764)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上海邮通、成都电缆、东方通信(600776)、波导股份(600130)、东信和平(002017)、上海普天(600680)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卫国脉(60064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ST大唐(600198)、高鸿股份(000851)

  彩虹集团公司--彩虹股份(600707)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通信(600498)

  ●石油石化

  中国石油(601857)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油化建(600546)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600028)、S上石化(600688)、泰山石油(000554)、S武石油(000668)、S*ST石炼、S仪化(60087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油工程(600583)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化国际(600500)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河池化工(000953)、沧州大化(600230)、ST黄海(600579)、蓝星清洗(000598)(000598)、星新材料、蓝星石化、天科股份(600378)

  ●电力能源

  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长江电力(600900)

  中国华能集团--华能国际(600011)、内蒙华电(600863)、北海港(000582)

  中国大唐集团--桂冠电力(600236)、华银电力(600744)、大唐发电(601991)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华电能源(600726)、华电国际(600027)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电电力(600795)、长源电力(000966)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吉电股份(000875)、漳泽电力(000767)、九龙电力(600292)、上海电力(60002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天地科技(600582)

  中国葛洲坝(600068)集团公司--葛洲坝

  ●汽车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夏利(000927)、一汽轿车(000800)、一汽四环(600742)、长春一东

  东风汽车(600006)公司--东风汽车、东风科技(600081)

  ●机械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ST阿继(000922)

  中国东方电气(600875)集团公司--东方电机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轴研科技(002046)、中工国际(002051)、鼎盛天工(600335)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时代新材(600458)(600458)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ST汇通、时代新材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铁二局(600528)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路桥建设(600263)、振华港机(600320)

  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林海股份(600099)、常林股份(600710)

  ●钢铁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鞍钢股份(000898)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宝钢股份(60001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股份(600005)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ST吉炭(000928)、中钢天源(002057)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安泰科技(000969)、金自天正(600560)

  新兴铸管(000778)集团有限公司-- 新兴铸管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渝钛业(000515)、长城股份(000569)、攀钢钢钒(000629)

  ●有色

  中铝公司--中国铝业(601600)、包头铝业、焦作万方(000612)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五矿发展(600058)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色股份(000758)

  北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硅股(600206)

  北矿冶研究总院--北矿磁材(600980)

  长沙矿冶研究院--金瑞科技(600390)

  ●航运

  中国远洋(601919)运输集团--中远航运(600428)、中远发展、中集集团(000039)

  中国海运(集团)公司--中海发展(600026)、中海海盛(600896)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国航(601111)

  中国东方航空(600115)集团公司--东方航空

  中国南方航空(600029)集团公司--南方航空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长航油运(600087)、长航凤凰(000520)

  ●农业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中水渔业(000798)、中牧股份(600195)、SST中农

  ●旅游

  中国国旅(601888)集团公司--国旅联合(600358)

  中国中旅(集团)公司--中青旅(600138)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页 (共23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