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必要前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03:23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必要前提
施一公 清华大学
饶毅 北京大学
重要国策及艰巨任务
我国决定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是局限于教育界的一个重大举措,而是带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有远见卓识的历史性决策。在我国发展新阶段,只有充分认识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艰巨任务,才可能在它尚未成功的时候,在国家发展的全局考虑中将其列为重要国策,并在多个层次予以高度重视,激励多方面努力发挥作用。
历史必要性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的一个根本前提。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个大国可以在某个方面取得突破,一个小国也可以达到全国富裕。但是,综观近代世界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
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超前于大国的全面崛起。拥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虽然不是大国全面崛起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其必要条件。英国、美国及其它世界强国的近代史是这一结论的最佳佐证。
英国大学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对于它领先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度使它以一个人口不多的岛国成为几乎统治全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也使它今天仍然超越了许多人口和本土资源比它更为丰富的国家,仍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全世界凡受过现代教育的大众仍念念不忘剑桥大学的牛顿、麦克斯韦,潜意识里对英国有发自内心的尊敬甚至崇拜。
德国十九世纪初开创的研究型大学,为德国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辐射全世界。虽然二十世纪上半叶纳粹主义流行曾经部分抵消了德国大学带来的促进作用,但德国实力雄厚的大学在人才严重流失的情况下,聚集力量促进二战后德国再次崛起。
日本十九世纪建立了多个大学,如1858年的庆应大学、1877年的东京大学、1882年的早稻田大学、1897年的京都大学,这些大学不仅奠定了日本与中国、俄国的竞争中获胜的基础,也为日本此后一百多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人们常注意到二战后科技人才大量涌向美国大学。其实在这以前美国已经建立、发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学,为美国的崛起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19世纪末,不仅一批老牌大学得到支持、转型成为现代研究型大学,而且一批新的优秀大学得以创建。例如,1876年,银行家霍普金斯资助创办的霍普金斯大学和医院成为美国第一个德国模式的研究型大学,从而大大促进了美国乃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型大学的推广。1890年,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资助创办了芝加哥大学,不仅做出了诸如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核反应堆这样的重要科学工作,而且在经济学界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理论,领导世界潮流,使得同一个系有多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891年,铁路大王斯坦福创立了斯坦福大学,不仅在多个学科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且是建立现代电子业主要基地硅谷、创立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主要力量之一。1900年,钢铁大王卡耐基成立了工学院,是国际上计算机科学最为领先的卡耐基大学的前身。这些大学在创建几十年、上百年后力量不断呈现,为美国持续领先世界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一流大学对国家民族的全方位促进作用
世界一流大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一流大学并不只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摇篮,并且是现代人类文化、思想最主要的源泉。世界一流大学产生的文化,遍及世界,影响人类思想,引领社会变迁。
世界一流大学聚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思考国家民族的未来,探讨国家发展的目标,提出国家发展的思想,开辟国家发展的道路。大学不仅是理论思考的基地,而且可以直接培训和提供实现这些目标的人才,使理论转化为现实。
世界一流大学是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创造知识的重要源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普遍担负了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一流大学也同时为尖端科技产业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只有首先发现和掌握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才能长期在世界领先。如果没有强大的、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综合国力就难以持续长期高速发展,也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领先。
世界一流大学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和领导人才,世界各国人才的聚集不仅促进该大学所在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而且通过留学归国的人才将这些影响带回他们的祖国,进而影响其它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如英国不仅拥有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而且通过积极措施(如设立Rhodes奖学金等)选择性地支持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留学英国,影响多个国家精英的思想形成,进而影响世界格局。美国也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吸引一大批外国优秀学生和潜在领袖人物赴美学习、进修。
世界一流大学对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意义重大。如果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一个国家的精英人才就会有相当部分是外国的大学培训出来的。其中相当一些人内心可能存在学生心态,不能在心理上具有充足的自信。当坐到同一个谈判桌上,学生遇到老师的时候,在心理上完全平等是很难做到的。
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
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依照国际标准,而不是国内标准。
以国际标准可以推动和鞭策我们的大学奋起直追,带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国内标准代替世界标准首先是降低了要求,其次是造成对国内荣誉和资源的过度竞争,从而增加不必要的内耗、让国内大学失去国际竞争力。
所有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二是有一套支持教授队伍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体制及政策(即所谓软环境)。因此,这些大学都能够持续、稳定地产生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和年轻人才,而不是昙花一现。我们认为,上述两点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应该追求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两点,不可能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很多人都清楚地知道,无论清华,还是北大,虽然有出色的本科生并在某些学科的取得了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但都不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国没有一支强大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教授队伍,而且支持世界一流教授队伍的体制及政策尚待完善。我国大学现状尚落后于我国其它方面的发展及其带来的迫切需要。国外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给我国建设一流大学以强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们不应该转而用国内标准来减轻我国大学的压力,而应该直面现实,制订有效的政策和方针,确立必要的策略,奋起直追。综合性大学,应该在多个学科拥有世界级的领袖和领军人物,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特色型大学,应该在某些领域或者方向上领先,而不是求全、求大。哈佛大学拥有几十个学院、几千名教授、数万名学生;而加州理工大学仅有两百名教授和两千名学生。但两校都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应该有不同特色的大学。有些作为综合性大学,全面追赶世界一流;有些则在某些学科领域追赶世界一流。要能和世界一流大学竞争教授、竞争学生,而不能用国内授予的种种荣誉代替国际一流的标准。我国大学要能够做出影响世界的成就,做出对中国和世界有推动的发明。
我国应该奋起直追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但是我们必须大力度全方位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将其作为我国长期高速发展、全面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步骤。一百五十年前,美国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其大学实力远在欧洲列强之后。在随后的一百年里,美国利用其雄厚的财力国力,全力发展其大学体系。五十年前,美国高等教育已经称雄世界,领先于其它资本主义强国。
今天的中国,不是要一天之内赶上今天的美国。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一百多年前美国在高等教育上所经历的发展。我们认为,由于当今历史时期的特殊情况及我国海外人才的储备,我国有可能用二十至三十年的时间走完美国高等教育一百年崛起的历程。
我国的诸多大学,不能只争国内排名,而应该根据其现有优势,建立特色、加强实力,真正提高国际竞争力。要激发大学积极向上、通力合作的文化,打破传统习惯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不重国内竞争,而以国际一流为目标,形成一种团结协作、鼓舞人心的氛围。
经过改革开放后近三十年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大学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教授队伍和科学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个别学科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但整体教授队伍的水平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例如,在生命科学领域,大多数优秀年轻科学家还是选择留在美国的大学任职。从大多数情况来说,我国的正教授平均水平尚未达到世界一流大学助理教授的水平。这个基本格局就决定了美国大学年轻教授的专业起点远高于中国大学的同行。
鉴于我国大学及科研的现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最快的方法是从国外一流大学引进杰出人才,以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国应该重点引进一批在其研究领域领先、世界著名大学的一流正教授,使其全职全时回国服务,让他们在国内一流大学全面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领军作用。同时,我国应该大力吸引学术水平世界领先的最杰出的博士后及助理教授水平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国内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让他们的成长和中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为了保证真正世界一流人才的引进,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得力政策,为他们创造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大学的竞争力。应当指出的是,为了保证这些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科研教学育人工作的顺畅展开,我国大学必须改进现行的行政体制甚至制定崭新的行政体制,并配套相应政策。如果没有这些软环境提供保障,就很难发挥出他们所拥有的学识与智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早在1931年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就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意在于: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也。我们期望,国家领导人、教育界、科技界人士在这点上达成共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梯队和体制的核心开展工作,尽快建成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 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8年4月2日发表于《光明日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482
其它博客相关文章

支持
4

温馨
0

夸张
0

反对
0

实用
0

高兴
0

一般
0

有趣
0
[35]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A [2008-4-6 11:56:43]
创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前提是先创建并普及优质的中小学,否则创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只是水中月,镜中花。此外,普及基础教育、消除文盲远比聚全国的财力打造一、二座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有意义得多!
[3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锦涛同志 [2008-4-6 6:53:58]
饶先生是有抱负的人,要不怎么会回国。但北大实力太弱,又依托于教育部,难于施展拳脚。科学院似乎更适合饶先生。先生应该考虑往科学院院长的位置走。相对于教育部而言,科学院机构小一些,适合于全面改造。望考虑。
[33]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mengxiang [2008-4-6 5:58:07]
愿望是好的,不过国内更严重的是基础教育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大学也只象花瓶. 只有当全民素质的提高,才能带来真正的崛起.
[32] 标题:如此一流
发表评论人:[游客]北大老教授:北大剽窃何其烈?我为教育鼓与呼  [2008-4-6 1:04:34]
北大老教授:北大剽窃何其烈?我为教育鼓与呼
在全社会反对学术腐败的声浪一浪高高过一浪的情况下,为什么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
剽窃造假之风反而愈演愈烈?
先简单列举几起最近几年北大发生过的学术剽窃或造假事件:
1、 社会学系王铭铭剽窃案——此事曾被炒得沸沸扬扬,并且北大对其作了处理,免去了王铭铭的一些学术职务。
2、 社会学系蔡华剽窃案——此案比王铭铭案性质更加恶劣:蔡华在其法文著作《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
的纳人》中大量抄袭中国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为国内学者一般不读外文著作,外国学者一般不读汉语著作,
发现不了他的抄袭行为,但最后还是被人发现了。(见《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北大至今未对蔡华做
任何处理,蔡华依然是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博导,人类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人类学和民俗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人类学重点学科负责人。
3、 历史系教授何顺果剽窃案——何著《美国“棉花王国”史》抄袭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李道揆
《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的部分内容。北大至今未对何顺果做任何处理,何依然是北大历史系教授、《北大史学》
执行主编、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
4、 英文系副教授黄宗英剽窃案——黄著《艾略特——不灭的诗魂》大量抄袭Peter Ackroyd所著《艾略特传》。
北大外国语学院已将黄宗英解聘。
5、 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刘 晓 为博士学位造假案——刘自称曾获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博士学位,其实欧洲南方天
文台根本不授予博士学位。北大未对此造假事件做过任何处理,刘至今依然是北大长江特聘教授,并于今年3月
被任命为北大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以上这些例子不过北大学术腐败的冰山之一角,其他更多、也许性质更恶劣的腐败事件依然被掩盖在黑幕中。即
便对暴露出来的这几起事件,除了职位低微的黄宗英被解聘,算是做了严肃处理;由于王铭铭事件已是举国皆知,
不得不做轻描淡写的处理外,对其他人根本不做处理。
北大剽窃、造假之风为什么会象越扑越旺的野火,北大校方为什么对这类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视而不见还
是熟视无睹还是故意包庇?
究其原因,一则北大校方怕公开后影响北大声誉,以致影响自己仕途;二则这股歪风的源头即在北大党委主要负
责人身上,他们自己就带头剽窃、造假,上梁不正下梁歪。如十多年前,时为北大副校长的陈章良就带头剽窃过
外国学者的成果(见《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1996年第4期李佩珊的文章《是英文问题,还是道德问题?》),
陈章良不仅未受任何处理,后来还继续升官。
再如北大现任党委书记、贵为我党副部级高干的闵维方同志,在自己的简历上说曾任德克萨斯大学校长助理,其
实他在校长办公室做博士后不过相当于实习生而已,他居然把自己升格为校长助理!如果闵维方同志是校长助理,
那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的秘书们都可以称自己是市长助理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闵书记敢自任校长助理,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傅军教授也就敢于把“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Harvard Fellowship, Harvard Yenching Fellowship”之类的东西当作“学术奖”,并称曾“执教于
哈佛大学”——所谓“执教于哈佛大学”就是拿了助教奖学金,曾帮老师干过活而已。按照傅军教授的这个标准,
所有拿了哈佛TA奖学金的中国留学生都可以自称曾“执教于哈佛大学”——哈佛真可谓“老师满天下”啊。
最近发生的事更堪称学术腐败的“先进典型”:北大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北大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夏
文斌,2006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平、效率与当代发展》一书,其中至少有70%以上的内容是他2004年
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走向正义之路》一书中的,增写部分又有大量剽窃,如整段整段照抄XX部理论局组
织编写、由学习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理论热点18题》一书,此外还抄袭了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和其他一些人的
著作。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把《走向正义之路》的内容搬到《公平、效率与当代发展》一书时,所作的一些变动
几乎都是把原本引用人家的东西,统统改成了自己的东西——去掉了原作者的姓名、引文前后的引号和脚注,如
对原来引用的王锐生等好几位学者的著作就是如此。令人更不能容忍的是,这一本仅20多万字的小册子,前后竟
骗用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出版基金”和“北大邓小平理
论研究中心的资助”,这是在赤裸裸地利用权力公然侵吞国家财产与人民的血汗!
北大领导对以上情况是因为太忙不知情吗?不是,是蓄意包庇!对夏文斌的剽窃、骗取基金的事,我曾于一年前
就给北大党委书记、副书记等多位领导写过信,他们不但未对夏文斌的败德行为作适当的批评与处理,使夏文斌
不仅还当着北大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北大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最近还堂而皇之地成了教授、博士生导师
(见《光明日报》2007年4月9日第3版夏文斌署名文章)。
在北大,行政和党务官僚高高在上,几乎控制着一切资源。北大党委书记有了一点“贵恙”,又是到美国,又是
到日本,小病大治,小病大养,这得花多少钱?花的又是谁的钱?北大多少在国际国内知名的教授,哪一个对国
家、对人民的贡献不比他大?有哪一个享受过他这样的待遇,生了病可以到国外去医治?
在北大,“学而优则仕”未必能做到,“仕而优则学”则一向贯彻得很好。原北大党委书记、前江苏省委副书记
任彦申同志政工出身,最后也成了教授。夏文斌的顶头上司、原北大党委副书记、现北大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
任赵存生,本科毕业后一天书也没教过,一直做行政工作,在位时走政工系列给自己弄了一顶“研究员”的桂冠,
快退二线前摇身一变居然也成了“博士生导师”。这还不说,赵存生早过了北大规定的退休年龄,还一次次延长,
赖着不走,这样好不断按在职领高工资和津贴。不独赵存生,哪一个北大领导按他们自己的规定按时退休过?北
大又有几个真正的学者能像他们一样?
无需更多事例了。事实表明,北大剽窃、造假之风越刮越盛,根子在北大党委党风不正,他们的行动与主张“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央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他们已成了一个靠北大为自己捞好处的利益集团。
为了北大,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亟盼党中央、国务院派人到北大来调查,同时也希望一切真正热爱北大、关
心北大未来,同时又了解北大情况的人,实事求是地向中央反映情况,帮助党和政府把北大情况搞清楚,赶紧扭
转北大当前的不正之风,并从北大发轫,逐步扭转中国教育界的不正之风。
【作者授权发文,欢迎转载转贴。】
[31]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xwenlong [2008-4-5 21:35:38]
我们国家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吸引人才的环境和体制.
[30]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xwenlong [2008-4-5 21:33:50]
大学不仅要继承现有的科学文化技术,更应该为社会提供前瞻性的研究.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利益而降低对大学建设的投入.建设一流的大学一方面要从经济上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从体制入手.
[29]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大部分院士的学术水平低于国际水平 [2008-4-5 18:18:21]
大部分院士的学术水平客观上远远低于
国际水平,这些院士及他们扶植的人的
存在将再阻碍中国学术发展至少十五到
二十年。
[28]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支持! [2008-4-5 17:35:52]
饶教授这么多年来真是用心良苦啊。
[27] 标题:什么是一流大学
发表评论人:[游客]洪葵 [2008-4-5 17:31:11]
非常为两位教授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舞,我们的国家实在需要更多的关心!国家的未来在哪里,经济发展是否就是一切? 什么是一流的大学,建一流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和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信心要靠什么来建立? 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 需要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回答和共识,还要有北大和清华这样的大学做榜样. 中国需要真正的教育家,思想家.
[26] 标题:只能是必要前提之一
发表评论人:老李 [2008-4-5 13:22:28]
一个国家的全面崛起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流大学的建设只是其中的一项任务,对于当下的文化境遇来说,思想的启蒙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记录总数:35 总页数:4 当前页:1 [1][2][3][4]4:
科学网-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必要前提 科学网-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必要前提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必要前提 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全面崛起的必要前提”一文的几点看法 语言是产生智能的必要前提 中国内政成功是外交崛起的前提 科学网—施一公 饶毅:靠什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言论自由和民主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并受到世人尊重的最根本前提 言论自由和民主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并受到世人尊重的最根本前提 解放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解放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 蓝春锋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价值中国网:网络就... 解放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 蓝春锋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公布世界一流大学排行榜 迷信科学的中国地震局没有再存在的必要 靠什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社论:全面废除免检制度是行政自救的前提(南方都市报 2008-9-28)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国学网-- 东汉京都赋是怎样崛起的? 炒股成功的前提:科学的交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