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人物 清明特别版(中国青年报 2008-4-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57:50
冰点•人物 清明特别版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02
编者按     这期版面特别留给逝者,在他们死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悼念他们的人生。     这里都是些普通的逝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只能算作“小人物”,没有闻达,不曾风云,寻寻常常地,从生一路走到死。     虽然他们中有人曾被放到舆论的聚光灯下,比如魏文华和李红霞,但受检视的是他们的非正常死亡,遭忽略的则是他们的寻常人生。“被城管打死的人”,“被踩死的人”,这两张标签背后,我们要寻找和描述的,是怎样的两个具体可感的人。     经营书店苦苦支撑却葬身书山的书店主人,纳了一辈子布鞋然后安详离去的老人,相濡以沫近半个世纪最终同天去世的恩爱夫妻……这些逝者都再平常不过,却也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坚持,各有各的梦想,各有各的牵挂。     尽管这些故事也许都细小卑微,不值一提,但悼念他们,不为别的,只为他们寻常。他们身上,隐约闪着你我的影子。他们叙述着的,是人生本来的况味,平淡,琐碎,没有轰动离奇、爱恨情仇,然而平实、绵长并且温暖。     再普通的人生也自有动人之处,再平庸的主角也有非凡一面。但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将因为寻常,活着不被瞩目,死了要被遗忘。我们将版面留给这些“小人物”,以这些或许同样要被遗忘的文字来描写他们,并非想使他们不朽,而只是因为,我们对生命怀有敬意,对人生怀有感动,对逝者怀有悲悯。     瞿希贤 2008年3月19日病逝,作曲家     月亮也许还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但瞿希贤一生的故事讲完了。    这个穿着朴素、面颊消瘦的女人,被风一吹几乎会打晃,走路时总是溜着边,小碎步。她用这步子跨越变动年代,紧踩着历史琴键,写过救亡曲,写过歌颂曲,听过的人说:气势恢弘、慷慨激昂。    “她就是一个认真得有点固执的人”,当过“黑帮分子”和“叛徒”,89岁之年去世时,只有护工在身边。她致力于以速朽的作品记录速朽的历史,许多人早已不记得她,直到提起她谱写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一次无心之得——碍于词作者的作家、领导身份,她答应为这段并不喜欢的歌词谱曲——由此流传出的绵长乐曲,几十年动人无数。人生莫测,在于无法预知自己会因为什么,被人记住。    原小娟 2007年4月18日病逝,编辑     用浮华文字和优雅态度堆砌的花花世界,随着原小娟香消玉殒,终成梦幻泡影。    红酒、美食和浪漫旅行,网络世界的鼠尾草与现实中35岁的女编辑,构织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全部想像。在长久时间内,她是中国时尚界美食与美酒权威、追求完美的阳光丽人、小情调文字作者、养生之道的提倡者,以及不吃早餐、睡眠严重不足、时刻绷紧的工作狂人。经手的一篇1.5万字、50幅照片的稿件,她能看上20遍。    殊不知人生如琉璃般璀璨却易碎,癌症使绮梦戛然而止。在病床上,她一边哭,一边还得处理手头的稿件。她写博客,不再看重精致的生活,而是反思自己劳碌的一生。她只希望能多活10年,看到儿子长大。    而此时,最朴素的生活也变成奢望。欢畅的笑颜衰败得如此之快,即使镌刻在大理石的墓碑上,也会很快被尘土掩盖。    陈开建 2007年4月13日猝死,油压工     有关他的描述都简单而模糊:1.80米的个子,很壮实,独力为老母和幼女撑起一片天,“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劳累是他的关键词。“我太累了,不想干了。”37岁的河南汉子死前这样抱怨乏味艰辛的生活。每天工作12小时、周末贡献给车间、一年到头不休假的生活还看不到尽头,得到的只是1200元的养家钱,以及偶尔躺在宿舍床上看电视的一点休闲时光。看起电视来,他很专注,不怎么说话。    劳累是一种普通的死法,而他是累死者中普通的一个。除了因一死登上报纸,他之前和之后都属于被迅速忘记的人,过着寻常生活,躲在世界一角,死时表情平静,没有一点波澜,最后留下个“并非他杀”的死亡鉴定。连户口本都因为太老旧,不被承认。    张富云 2008年2月10日病逝,粥店老板     独居异乡的粥饼店老板,像一粒蒲公英种子飘落乌鲁木齐多年,83岁的人生如今终了。    虽然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他还是非常讲信用,做饭也很干净。他在南湖东路的小店打发岁月,赢来很多回头客。对每个顾客,他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把他们的饭,煨在炉子上。年纪小一点的孩子,直接称呼他“爷爷”。    官方资料记载着他的户口所在地:江苏。却没有记录这场人生迁移的其他任何线索。法律上规定可以处理老人身后事的亲戚,全都不在身边,也无法联系。    叶子落了,不知根在哪里。说不定,有一个流落或者逃亡的故事,被咽在肚里带走了。    蒋子英 2007年7月6日善终,板车工人     蒋子英一辈子分两截,一半是艰苦和委屈,另一半满是热情。    当过右派,下放拉了十几年的板车,行政级别却是科长,这奇怪的身份保持到退休,足以磨掉一个身板硬朗、底气十足者的希望。    但蒋子英却把之后的几十年过得有滋有味,就像一篇最典型的社区老人报道。他爱看报纸,“和报纸过日子”。他教人打太极,学写书法,练得一手好隶书。他热衷于拿奖,退休后的荣誉证书堆成山,数了数,有100多个,有书法大赛发的,也有“全国500名健康老人”证书。    虽然过去的辛酸偶尔也跑出来纠缠,一次,看完关于贺龙平反的电影后,他一个人关起门来痛哭了一场,不过,这些他都放在心里,从不和人多提。    临了,90岁老人写遗嘱捐献出角膜,心甘情愿结束了自己的小人物生涯。    (张伟)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4/02/content_2128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