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两会热点回眸?人物(中国青年报 2006-3-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58:44




2006两会热点回眸•人物
2006-03-14
本报记者 原春琳/文 江心 杨同 贺国新 本报记者 李建泉 赵青/摄
钟南山:言他人所不敢言

“药监局的领导来了没有?我要问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3月4日,在政协医卫界的会议上,钟南山就“一药多名”现象高调质询药监局官员。
钟南山的言行被人认为是理所应当,包括在场的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认真听完会议后,张敬礼特意走过去:“钟院士,您谈得非常好,您说的问题我们一定下大力气解决。”
钟南山是一名普通的政协委员。在2003年以前,他并没有受到公众的特别关注。在当年那场非典战役中,在重重压力面前,钟南山坚持真理的勇气赢得全国人民的尊重。
此后,钟南山被视为医药界的良心。公众对他的印象是敢言其他人所不敢言。
当着药监局领导的面,钟南山毫不客气:“药价虚高和新药审批把关不严有密切关系,国家药监局已经有人为此付出代价就是证明。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药监局也有责任。”钟南山批评医药界陋习毫不留情:“医生收红包现象极为丑恶。”
他对平价医院的理解也道出许多老百姓的心声:“我认为,政府出钱多,老百姓出钱少,这就是平价医院。”     周生贤:争取不辞职
本次两会上,新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正式发布了自己的环保宣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谈何容易。这是蝉蜕时期的痛苦和希望。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可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消极地保护环境,但我们也绝不宽容污染!”
周生贤,原国家林业局局长。2005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松花江污染事件引咎辞职,周生贤调任,成为中国环保行政部门的“掌门人”。
一夜之间替换掉12年把环保冷板凳坐热、在环保领域颇具声誉的解振华,又在科学发展观成为主流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任职环保局长这样的关键岗位,周生贤被两会代表委员和媒体瞩目,自然而然。
周生贤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环保理念:“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这个‘一定条件’,是指不科学的发展。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的繁荣是表面的、虚弱的,只是推迟了灾难的发生。特别是在一些‘激情燃烧’的地区和行业,情况就更糟糕。”
就公众最关心的松花江问题,周生贤承诺:“松花江的鱼可以吃,奶制品可以吃。今年春天松花江不会再出现第二次污染。”
当被问及是否会像前任那样因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而被问责、免职时,周生贤这样回答:“我争取不辞职。”     高强:换上政协委员胸牌说话更方便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涉及十几个部门,相当复杂,目前尚无灵丹妙药可以解决。”3月7日,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卫生部部长高强摘下了“工作人员”的牌子,戴上了“政协委员”的胸牌。
“这样说话方便点。”高强说。
近几年来,从非典,到禽流感,到看病难看病贵,卫生部因其和百姓生活的息息相关而成为“明星”部委。部长高强本人也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
聆听委员们的诉说,高强认真记录,面色严峻:“群众因为看不起病而死去,身为医务人员,从感情上讲不过去。”
针对虚高药价的问题,高强给出一个解决办法:“医生开药方拿回扣也是受贿!要结合打击商业贿赂,改变目前医疗购销体系的混乱现状,降低虚高药价。”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还需要一个过程。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面对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高强给出一个没有时间表的答案。     吴敬琏:请指出我和哪个利益集团结盟
吴敬琏从来都是两会会场的中心。只要他在,会场总是围满了人。
年年如此,今年亦不例外。
作为“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吴敬琏今年最精彩的点评是:“十一五”规划纲要不是分钱分物分项目。
自从2000年媒体揭露了基金黑幕后,吴敬琏是惟一一个愿意公开站出来说话的经济学家。说了真话的吴敬琏被公众称为经济界的良心。
经济界但凡有大事发生,公众愿意倾听来自吴敬琏的声音。也因为如此,吴敬琏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各种漩涡。面对质疑,吴敬琏说,学术讨论应该建立在公平的规则上,“我从来没有‘嫌贫爱富’”,“我也从来没有和利益集团结盟”。
吴敬琏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有人质疑目前的改革成果,他立场坚定:“改革走到了深处,改革碰到了硬障碍,不进则退。还是邓小平说的对,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     李毅中:让入股煤矿官员整日不得安宁
连日来,李毅中频繁穿梭在人大各个代表团与众多媒体之间。每次,他都要面对几乎同样的诘问——中国安全生产形势究竟何时能实现根本好转。
没有人比李毅中更希望早点知道这个答案。
去年2月李毅中就任安监总局局长。当时他面临这样一种状况:2004年中国因煤矿事故死亡6027人,占全世界矿难死亡者的80%。这种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GDP增长,令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压力剧增。
李毅中被媒体戏称为“救火队长”,一年来他不断奔走于事故现场,开创了内地高级专责官员每逢重大安全事故就要亲自到达现场的惯例,也引发了“清纠”和“关矿”风暴。
李毅中以“狠话”多而著称。比如他说过,做安全生产工作要任劳更要任怨,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魄。
两会上,他继续一贯的语言风格。“矿难遇难者每人20万的赔偿标准‘肯定是低了’”。
对于那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入股煤矿的,李毅中说,一经查出,就地免职,依法严肃处理。“查事故的同时要查事故背后的腐败,发动群众举报。事实证明这一条很见效。群众举报出来的线索,我们负责任地清查。让入股煤矿的官员又不愿坦白的,整日不得安宁。”     李金华:审计风暴持续刮
3月9日,李金华列席了全国人大会议。在记者们穷追不舍下他说,今年的审计风暴“风向”将指向商业贿赂以及农村建设资金。
自从2004年60岁的李金华掀起第一场震动全国的审计风暴后,风暴席卷范围几年间不断扩大。他表示,凡是国家财政投入的单位,审计署都会进行审计。
这场持续刮下去的风暴让公众看到了激浊扬清的希望。身处“审计风暴”的漩涡中,面对那些比自己官职还显要的审计对象,李金华的压力和前景受到相当大的关注。
李金华的最终目标是“慢慢地形成制度”。他说,对县级以下官员审计已形成制度,对厅局级官员审计已经在扩大。审计省部级官员还处于试验阶段,今年还将继续开展省部级官员经济责任审计。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