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和沈葆桢和胡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34:48
大部制和沈葆桢和胡适……
一三学园
据说两位政治局常委主抓、酝酿好久、渲染得沸沸扬扬的“大部制”,其成果,一是部委由28个减少到27个,减掉36‰,二是精简后的部委副部长不减反增——比如,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3月19日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人以及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这语言拗口的很,但我只能照转):尹蔚民任部长,副部长10位(李季平:《大部制一正十副凸显改革之难》,http://www1.cfi.net.cn/newspage.aspx?id=20080327001009&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据说另有2名党组成员!一对照,原人事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所有副部长一个不拉,走马上任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而在此之前,官方智囊们若有所指,一再告诫公民“不要对大部制改革抱太高期望;改革还是要稳步推进”云云。
让我们比较一下:事实——去年底今年初全国各级政府换届中,县省各级领导副职都有所减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则要设10名副部长!法律——1982年10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组织法》第9条规定:国务院各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2-4人;各委设主任1人,副主任2-4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副职翻番还多!
再比较一下。不知道为什么,我不禁想起“封建”士大夫沈葆桢。沈葆桢出生于士大夫世家,19岁中举,29岁中进士,深受舅舅林则徐器重,被纳女婿。在“太平天国”期间固守江西重镇广信府,得曾国藩赏识,经曾推荐升任江西巡抚——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服母丧之后,沈葆桢本可谋求高升,却上任船政大臣。此举出人意料——他决心牺牲仕途,选择一份挑战性事业,把有生之年,献给中国当时最大的国防企业之一福州马尾船厂……
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想起“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胡适。1938年2月,哈佛大学以年薪8000美元邀请胡适赴美讲学,还有其他一些美国大学。胡适谢辞了:“由于战争在继续,所以对于这个经济上非常优厚,同样在道义上要求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的职位,我凭良心不能接受。我有理由肯定,我将无法拥有足够平静的心灵。”他于1938年9月13日接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月薪450美元。为节省费用,胡适往美不携夫人;把三儿子胡思杜送往美国中部大学,那里教学质量相对差,用费也较低。“我是为国家的事来的,吃点苦不要紧。我屡次对你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国家是青山,青山倒了,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得做奴隶。”(1939年9月21日致夫人江冬秀信)。1938年10月31日,胡适在送友人的照片后题诗:
偶有几茎白发,
心情微近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
只能拼命向前。
后来在诗后加小跋:当时“在华盛顿为国家做一点战时的工作,那是国家最危急的时期,故有‘过河卒子’的话。”在任期间,悉数奉还国民政府拨付的3万美元宣传费用,认为自己的演说就是足够的宣传,不需要任何宣传费用。1962年2月24日,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举行的酒会上,胡适心脏病猝发而逝世,遗物除了书籍文稿,还有135美元。蒋介石献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帅表”;“生为学术,死为学术,自古大儒能有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至今国士已无双”(帅彦:《乱世浮生1937-1945年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实录》,中华书局20007年版,第11、3、19页)……
20080403,北京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