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真”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8:40

长期以来,老师们都在“应试教育”下求生。当今,“新课改”阵势越摆越大,教育专家们也纷纷被应邀各地对“新课改”作自己的长篇大论。受培训的“书匠们”却被这些给弄得越来越糊涂。改来改去,到底在改些什么?这是多数教师都没能找到准确的答案。这也可以说,透出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艰难与无奈。我想,就是教育专家们也不一定找不出一致的答案吧,他们各有各的看法。他们都在不断地提醒站在教育一线的“春蚕”,孩子永远是对的,错误的是老师的教育方法,老师的教育手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地叮咛着教师,必须善待学生,不能体罚学生……
  近几年,对于突然而至的“新课改”,大部分教师手足无措,不知其可,云里雾里,折腾了几年,还是看山是山,看花是花。虽然各学校都在响应着“新课改”,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然而,“自主、合作、探究”出现频率是最多的,教育部门的教研室或教研组在开会培训时提到,教师在上课、评课时提出到,然又有多少人理解这六个字的真正含义呢?又会有多少教师为“新课改”进行“课改”呢?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工作成绩。这是大多数在“教育前线”的教师们共同的心声。你说,不是吗?没有人说不是这样的。既然是“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什么还要把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这个学校这个班在这次考试中排在全县、全镇的第几名。这个学生的成绩好,被县的哪一所中学给挖了过去。呵呵,这难道是“课改”“素质教育”吗?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却无权取消考试,摆在面前的是分数之间的竞争,是学生与学生间考试分数高低的竞争,决定着你的“评优”。可是,又有谁知道现在的考试不仅在考学生,更重要的是在考老师呀!
  俗话说得好:说得容易做的难。当今的教师是要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为了新课程改革,一些教育家们整天在异想天开,今天集中在这里开研讨会,明天在那里开;今天提出一套方案,明天又做出一个指示。辛苦的是第一线的教师必须立即跟上,顺着教育专家提出的要求,想让每一位教师变成“超人”。结果,既累了教师,也苦了学生。我们可以看到,如今教师的教学餐桌上必须是一桌精心准备的“素质教育大餐”,“用餐”前必须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必须分析各学生的不同“口味”做不同的菜,作为教师这是应该也必须做到的。多数教师上培训班倒是不少,似懂非懂地也知道了点,回来后发的课本是不看的。上课形式,表面上确实很热闹,合作讨论、探究学习,可是仔细一看,很容易就发觉许多老师只是学了一层皮毛,上课只是流于形式罢了。
  新的教学背景下,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这是关键。把教学过程自觉便成为学生活动的过程,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这一理念让教师主导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使其敢想、敢说、敢问,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专家们都在主张,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备好每一位学生,这样备课,得花一定的时间呀。特别是村校或校点教师,一天三至五节课,除去改作业的时间,为应付上级领导要检查的各项工作,又还有多少时间去备每一位学生呢?教师中,有人主张上课之前不要过于认真备课,我认为他这种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备的越仔细,祸害也就越大,学生的各异的思想认识全都放进或引导进教师的思维中,课堂气氛再热烈,现场再民主,也只能是空架子,不实用且危害大。这难道就是“新课改”吗?而能做到每节课都认认真真地备好学生,每节课都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会有多少教师能做到呢?毕竟还是少数吧。
  社会、家庭的影响,“新课改”怎能顺利地进行呢?教师中,真正能领会“新课改”的精神看来是少之又少!据调查,当今小学教师们在分数、教学质量(优秀率、及格率、一分两率)的重压之下,也唯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进行教学了,教师们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唯一就是应付考试,造成了老师的封闭、僵化、盲目服从的性格,一些新的性格如反思、怀疑、批判、创新却很难形成,还是停留在教书匠的层次上,不能通过自我的终身学习,步入“新课改”当中来。
  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的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教师,而教师发展的希望在于教师的终身学习。“新课改”是有必要的,关键是每一位关注教育的人是如何看待新社会的教育了。“唯分数”是吗?
   课程需要改革,教育需要改进,教学质量需要提高,教师更需要加强学习。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教育领导部门正确地投入,用正眼看待每一位教师,相信一定能跨过“课程改革”这一门栏,明天的教育也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