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活”起来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19:34
让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0-05-07    来源:安徽职业与成人教育网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里我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就如何提升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效果,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正确对待课堂“活”起来的问题
    观念的转变决定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现在我们的老师主要有两类思想:一是“怕”的思想,“怕”什么?一是怕学生活起来了不知怎样控制;二是怕自己费劲,多少年来课堂教学都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轻车熟路,改起来太麻烦。第二种思想是想改但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怎样改才能收到成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首先我们老师在认识上要提高;其次,教学管理者要充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要为广大教师创造好的环境,要允许课堂先“乱”起来,先“活”起来,既然是改革,就应该允许尝试,允许失败。再次,广大教师要注重新知识、新理念的学习,可以先向“新课程”理念学习,然后再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进行尝试。

     二、革新教法,真正营造课堂“活”起来的氛围

     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目前,比较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教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创设好的情境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问题的设置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是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教学,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创设激励情境。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常用鼓励性的语言"你能行"。四是创设民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态度和蔼、亲切,师生关系平等融洽,教学效果则佳。五是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旨在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3)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它们的感情;二是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这种方法在《语文》、《英语》等文科类教学中效果较好。我曾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尝试过,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此方法需要教师提前做较多的工作,对学生的表演练习给予一定的指导。并且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学生表演时要尽可能地真实,场景的再现对其他的同学能产生共鸣与思考。

     (4)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是课堂教改的一大尝试区。在互动中,活动的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教学状态,而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课堂活动主体--学生脱离静止的状态,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制约中职课堂教学的瓶颈之一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互动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首先,教师的备课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课堂上学生提问是极为可贵的,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教师不敢在课堂上让学生提问题,或许源自两种心态:一是担心学生搅乱了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二是担心自己无法解答学生的“怪”问题而下不了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哪怕是打乱了教学计划,教师回答不出来也无妨,因为学生提问本身就已经是课堂的一个闪光点。再次,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老师上课往往最怕乱,总以为一乱就没办法教了。事实上,“乱”的时候往往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持不同观点激烈争论而引起“乱”时,教师不妨让它乱下去,最好的办法是退出教师角色,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放下“不守纪律”的包袱,畅所欲言。

     三、有效控制,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

     “活而不乱”是对传统的课堂中“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否定,体现了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一种尊重。课堂上的“活”,既不是浅层次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也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这里的“活”是丰富的教学情境、灵活的教学方法,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师生间的情感投入和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如何界定“活”与“乱”?放开后乱了(收不住)怎么办?这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如果绝大部分学生的活动都是围绕学习内容展开的,就是“活”,当然要注意分析这里的个别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是已经会了,还是跟不上,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做实际就是学习指导。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脱离学习内容,并且影响其他学生学习,那就是“乱”,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了。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首先,放开课堂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不管你敢放还是不敢放或者是愿意放还是不愿意放。其次,不放开就不会面对收不住的问题,只有针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应该先放活,再止乱。 

     另外,在课堂管理时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课堂互动实际上采用的是探索、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探索和研究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互动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折,教师应当宽容待之,要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并设身处地地去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