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基本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4:48
一、认真审题
科场上,要写好作文,获得高分,必须尽快进入写作状态。看见题目时,要目不斜视,慢条斯理,镇定冷静,并且告诫自己,经过长期的准备,自己无论是在材料积累方面,写作技巧方面,还是写作速率方面都已经胸中有数,只要自己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就一定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来。
在进入状态后,应该立即审题。首先,把作文题仔细默读一遍,然后从作文的范围、立意、文体等方面进行审查。审题一定要认真,如果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一定要把所给的作文材料、提醒语、话题(话题作文才有)和作文要求等认真地默读一遍,对重点的字句还应该字斟句酌,否则会“一步走错,全盘皆输”。
审题时对所给的材料要明确它的寓意,对提醒语要抓住其显性信息(给予明显提醒的词语),挖掘其隐性信息(寄义深刻的词语),对所给的话题,要明确它的现实意义,对文体要求要明确体裁,如果体裁不限,可以选写自己最拿手的文体,但不要写出非驴非马的文章来。
二、大胆立意
“意犹帅也”,对作文的立意必须导致高度重视,因为它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立意不对就会前功尽弃,立意不好就会大为减色。而作文要获得高分,立意时就应该大胆。大胆,就要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紧密接洽时下社会的热门,驾驭时代的脉搏,如构建和谐、以人为本、绿化环境、珍惜资源、祖国统一、支持奥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诚抗震救灾等,这些都是读者所关心的。关注热门,道出大家的心声,才容易导致读者的共鸣,驾驭时代脉搏,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当然,这种关注和驾驭应该通过侧面来反映,艺术地加以表现,而不是空喊几句口号。
三、稳重选材
立意决定然后,就要很好地围绕正题选择材料。选材时,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对材料百般挑剔,选取那些自己最熟悉的、最受打动的、最能反映正题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自己在家庭生活、黉舍生活、社会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者是耳闻眼见的,也可以是从书本上、报刊上、影视中、网络里获得的。应该记住,只有最熟悉的才能信手拈来,只有最受打动才能抒发真情,打动读者,只有最能反映正题,才能使文章具有表现力。
四、快速构想
选择好材料然后,应该马上考虑如何去安排这些材料。写记序文和说明事物的文章的,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来安排材料,写群情文的,可以按事理顺序(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来安排材料,此外,还要注意那些该详写,那些该略写,做到既先后得当,又详略适宜。
五、巧拟文题
“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应该简明生动、新颖独特,为此,应该精心设计,认真推敲,仔细琢磨。能够表现新意的文题通常有下面所开列几种:
1)以题显旨:例如,《选择博爱》
2)推陈出新:例如,《谏屈原书》
3)点石成金:例如,《毒剌》
4)数学式:例如,《7-1=0》
5)巧用修辞:
(1)引用式:例如,《诚信,直叫人生死相许》
(2)比喻式:例如,《诚信,人生的通行证》
(3)比拟式:例如,《诚信,生命因你而美丽》
(4)呼告式:例如,《朋友,请带好你的护照》
(5)反问式:例如,《若有诚信,夫若何求》
(6)仿句式:例如,《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7)双关式:例如,《生命“诚”可贵》
6、灵巧高明开头
开头切忌讲些无关紧要、离开正道题意的话,要尽快入题,吸引读者。为此,可以巧设悬念,以发人寻思,可以引用诗词,使诗情洋溢,可以讲评故事,引人入胜,可以引用名言,使文采斐然,还可以蕴含哲理,耐人寻味……总之,开头要有统摄全篇、点明题旨、先声夺人的功效,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七、学会转折
作文时,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同学总觉得无话可写,以至所写的文章容量小,字数达不到要求,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作文的质量。这是不懂得转折入题,思路不开阔的缘故。其实,转折入题很简单,只打紧扣正题展开联想和 引申,张开想象的党羽,由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正面到反面,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让自己的思路驰骋于古今中外,荡漾于天地四方,不就事论事,就会视通万里,觉得有很多东西可写。转折入题,不仅能使自己思路开阔,还能加强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异常美丽多姿,让人看了喜爱的舍不得放下。
八、段首归纳综合
科场作文,时间有限,老师评卷的时间也很有限,在每个段落的开头用一句话归纳综合本段的内部实质意义,既能使文章思路清晰,又能让读者(包括评卷老师)一目了然,既是云云,我们和睦快乐而不为呢?
9、锤炼字句
我们懂得,文章有文采才有可读性,才有感染力,为此,写作时应该锤炼字句,努力做到字斟句酌。科场作文由于时间有限,真正做到字斟句酌是比较难的。但是,恰当地施用比喻、人格化修辞方式、夸张等修辞方法,恰当地施用特殊的句式(设问句、反问句、排比句、对偶句、倒装句、假设句等),恰当地引用明星名言,同时,在句子的运用上做到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文白结合,就会使文章熠熠生辉。
10、篇末点题
在写作上,我国自古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以,好的文章,除了开头要好,中间容量要大之外,结尾还应该像“豹尾”那样子简短有力。使文章结尾简短有力的方法很多,可以呼应开头(或题目),使首尾一贯,可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可以画龙点睛,使正题升华,可以卒章显志,点明正题……总之,结尾要做到精美有力,简洁扣题。这样,才能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除了努力做到上面所说的十点之外,还应做到笔迹清楚,卷面整洁,因为写作其实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读者(包括评卷老师)也是不能拒绝美的。
一、作文审题方法
审题,是作文的熬头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熬头,审文题形式。 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文,半命题文。
命意作文。包括供书契材料文,供图像材料文,文图并供文。
以上文题形式的不同,决定审题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是以,不可轻忽审文题,以避免文与题不符,形成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二,审写作内部实质意义。 审写作内部实质意义,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序文来说,就是要搞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植物,审题时都要搞清楚。
第三,审写作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绘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儿,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是以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驾驭住了文章所要抒发的中间,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方针。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傍边揭示意义,表现中间,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颜色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一般规律是:
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
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
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第四,审文题的限制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部实质意义,就是搞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目、人称、内部实质意义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搞清文题的时间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驾驭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配景、特定寄义发生某种接洽。
搞清文题的处所限制 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然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驾驭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部实质意义才有依托和根蒂根基。
搞清文题的数目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目词,审题时要明确数目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目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
搞清人称的限制 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教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熬头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评内部实质意义。《雷锋就在我身旁》这个题目,可用熬头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在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施用“我”也是作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
搞清蕴含的意义。 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碰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正题才会有深度。
明确附带加上的限制 有些题目有附带加上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带加上限制。
整体审视法 整体审视法,顾名思义,就是写作者从整体上去审视作文题目。对作文题目,从题意、题型、选材范围、文体要求、抒发方式、写作要求,直到按照写作者自身条件有可能激发出的题旨、情感、内部实质意义等等作同步审视。
这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创造,这是事物运动状况的原来面目。审题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维勾当过程。在快速审题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勾当不有可能慢条斯理,不有可能按部就班,不有可能逐一分解得那么细地来考虑,而往往快速地从整体作审视的。如同俄然地被介绍熟悉一位新的朋友,人们总是对新朋友一眼望去,有一个整体印象。高矮、胖瘦、皮肤颜色、容貌、服饰、气质、风度、辞吐等同时映入脑海,而决不会逐一分解作观察的。同时,自身对这位新朋友印象的深浅、好恶、喜厌,是愿意交往还是回首即置至脑后等等,也是从整体做出大体的判断的。作文的审题,也是这样。
快速审题的整体审视,是主客观统一的审视,即对客观作文题目与写作者主观能力和条件的同步审视。它是理、情和事实材料的综合审视。整体审视法强调写作者、审题者内省自身。大家知道,审题的目的任务是为了表现由题意而生发的题旨,从而写成一篇文章。是以,审题当然要驾驭准题意,以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通常情况下,写作者、审题者自身往往被引向只知揣摩题意,而不揣摩自身对作文题目题意的理解有什么新的发现,不考虑自己因题目而导致的情感,不审定自身表现或阐发题旨所具备的能力与条件。
总之,快速审题的总体审视法,就是要在一段时间内,驾驭准题意和要求,按照自身对题意的新发现和自身的努力与条件,快速作出写什么和如何写的决断。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审题的方法。
同步审视法 非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尴尬刁难象、选材范围、中间抒发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分析、推敲。快速作文的审题不能这样按部就班的进行。同步审视法要求对题旨、题材、中间、重点、体裁都作同步审视,也就是说,一览无余,同步完成,再也不按部就班,逐条揣摩。这好比盖钤记,一般人签名是一笔一画这些,而盖章则只要往纸上按一下就好了,很显然,盖钤记比一笔一画的写要快得多。一个神枪手在向方针开火时,不像一般射手那样子,熬头部托枪,第二步对准,第三步开火。他的对准和扣扳机动作也险些是同步完成的,运用同步审视法审题,也是这样。 同步审视法要求简化审题程序,采用扫描的办法,对题目瞥一眼,立即就决定写什么,抒发什么正题。
比如写《发生在我身旁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按常规审审的程序是:
1 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2 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3 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旁的事。
4 这道题题旨的中间是:有趣儿的事。
5 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序文。
通过以上程序的思虑和分析,然后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用记序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旁的有趣儿的事情。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虑第六的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儿的事?所谓“有趣儿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等式,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儿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示和教育。分析到这搭,审题的过程才算完成,最后的结论是:用记序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旁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而又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审题方法,虽然对题目驾驭得比较,但是程序太繁琐,费时太多办事,不符合“快速”的要求。
二、作文提纲的编写
提纲是作文构想阶段的产物。构想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没有构想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想因为时间短暂而不易看出(有的构想需要成年累月呢)。书契符号抒发的构想就是提纲。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但是,笔者目力所及却没有见到比较完整而又详实的提纲编写方法。特作下文,以供参考指正。
一、拟制标题
(一)标题和正题 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正题;标题可以改换,正题不能随意改换。
考试作文主导命题思想,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题及其固定套路,建立在根蒂根基性和实用性上,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试题会有时代气息,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样的命题,顺应面广泛,力求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审题立意 考试作文多数是命题作文,也有不少规定条件、提供材料后让考生自己命题,这就一定要稳重而又缓慢地审题(自己命题也要审)。
文学性作文结构:
1. 纵向发展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序或过程进行,这种结构,建立在叙述这种抒发方式的顺叙、倒叙等根蒂根基之上。倒叙只管将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但主体仍属于纵向发展式,因为作者和读者都有明确的时间意识。线索层次清晰,但易生沉闷感。这就必须注意主次详略,重点突出。
2. 横向发展式。按照事物构成的序列展开,分成几部门。
科学性作文中的结构:
(1).并列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门相互间无紧密接洽,自力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门。先后次序不那么固定。往往运用序码,如熬头、第二、第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归纳综合面广,条理性强。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对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门层层递进,每一部门也不可缺乏,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紧,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文章中,两种方法可以互订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门即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结构选择,所用字数一般只有几个。
二、标明层义
这一部门就叫做全文的纲。层义这一提纲的主要部门有两种写法。一是标题写法,结尾没有标点符号,几个最多十来个字,简明简要。这种写法的长处是简洁清楚,易于驾驭(字数少,提纲短)。短处是别人不易看懂,自己也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后搞不明白。二是句子写法,是完整的一句话。这种写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短处是易于冗长,倒霉于思虑。最佳是两种方法交替,在简单明了之处用标题写法,在复杂难记之处用句子写法,按照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层义具体表此刻文章中有两种,一是居中排列的小题目,二是项目。
注意:自此以下,提纲就要运用序码。序码一般分为四层:一是汉字小写的一、二、三、四等,后面用顿号(小标题的层次顺序不消顿号,空一格);二是半圆括号和汉字,如(一);三是阿拉伯数字一、二、三、4等,后面用点号;四是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以下还可以有熬头,第二,第三等。要保持一致,不能混乱。
例:记序文提纲
标题:记一场鼓号仪仗队角逐
正题句:团结就是气力。
内部实质意义简介(考试不必写):通过叙述鼓号仪仗队角逐的过程,反映了同学们齐心协力参加角逐的生动情形,受到了团结就是气力的启示。
结构:纵向式
正文:
一、开头 概述事情的时间、成果等。可以群情事情对我的影响。
二、中间 从前到后详细叙述事情过程。
1.出发。时、地、人等以及心理。
2.达到。有排场描写。
3.表演。细节。个人。自己的感受。
4.成绩。心情。点出意义即正题句。
三、结尾 重申意义,照应开头,发出感叹。
例:群情文提纲
标题:生日
正题句:生日应当过得有意义。
内部实质意义简介(考试不必写):反映了为孩子大操大办生日的社会现象,指出这是关系到民族美德的思想问题,主张生日应当过得有意义。
结构:并列式。
正文:
一、开头:论题即生日。
二、中间:论证
1.提出现象:为娃娃办生日的社会问题。引用俗语。
2.分析论证:
(1)关系着民族美德和思想腐化。(可以改作规范段的主句)
(2)豪侈的恶果和正确的途径。
三、结论:照应开头,突出论点;讲辩证。
提炼这两个提纲的范文附在本文然后。
编写后的提纲,还要修改。对提纲的修改是一个总--分--总的综合分析过程。先从总体上驾驭,去分析部门,再在分析部门时放在总体中驾驭。如果相反首先修改局部, 就有可能在不符合整体时删去,这就造成浪费。
平时作文,最佳按照程序编写详细提纲。而在科场上,提纲编写则应该顺应科场特殊情况即按详细和简明两种方式来编写。有时限于时间而不写草稿,则提纲应该详细编写,起到草稿的作用。
三、如何修改作文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乏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烦百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即能充分证明修改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作文讲授是现代语文讲授的重头戏,作文在语文考试中险些据有豆剖瓜分,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却很不注重修改,写完了就算完事了,认为修改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看法是纰缪的,有害的。不会修改文章,不懂得修改的要乞降方法,会妨碍抒发,倒霉于作文水平的提高;不重视修改或缺乏修改能力,在平时作文和作文检测中就会出现不应出现的纰缪,这样就直接影响考生的成绩,因而中学生一定要对作文修改予以组够的重视。
下面,笔者拟就作文修改时应注意的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熬头: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同学有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原委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经草拟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间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牢牢围绕中间,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
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配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
第二: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所谓的“清”,就是书契简洁,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不消自己不懂的字词,不生造字词。
所谓的“通”,就是文从字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层次分明,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
做到文章的清与通是作文修改的最基本也是最最少的要求,而初学写作的人常爱堆砌辞藻,滥用修辞,过分追求文词的华丽,并以此为荣,夸示于人。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切当,是以我们在修改作文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根蒂根基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
那么如何做到“清”与“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句子要简单完整。中学生在作文时,尽量不消或少用复杂的长句,尽量用些短句,在修改时要看文中有无病句,要让每个句子都能准确无误的说清楚一个意思。
(2)注意句子的前后搭配,防止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用词时要注意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恰当的字词抒发自己的意思。
(3)修饰过分雕琢之处,仔细分析每一句话,看它表述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会话是否符合人物的各自身份,不要写书呆子气太浓的语句。
(4)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清句读。
许多同学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用处作文时一“逗”到底,甚至一篇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仅用一个圆点表示搁浅。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须知标点符号如同人的五官,必须清朗明白,千万不可轻忽标点符号的用处。
另外还应注意标点符号运用的格式,特别是每行开头的熬头格不能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标点,省略号、破折号等应占两格,这些虽然是些很细微之处,我们也不可轻忽。
第三:修改内部实质意义空洞,使人沉闷之处
中学生的作文常犯内部实质意义空洞、言之无物的弊端,文章读起来乏味,让人感到沉闷,应从如次方面加以改正:
(1)要分析所写句子的正误优劣,看所说的事理是否准确,情味、语言颜色是否合适,读起来是否顺畅,尽量时局字表译名系,内部实质意义充实。
(2)句子不要太长,段也不要太长。句子一长,别人不能一下子就看懂,势必影响阅读兴趣;段太长则显得行文呆板枯燥,让人觉得压抑,而写短段则使得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3)要精心分析所写的句子是否会产生歧义,是否分歧逻辑,一定要做到句意明晰。
(4)文章不能以量压人,要做到内部实质意义充实,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第四: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只管目前考试作文有淡化文体要求的倾向,但这并不象征着我们可以不顾文体独特之处,肆意为文。
文体不同,对文章的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记序文要生动形象,能抒发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群情文要论断准确,逻辑严紧;说明事物的文章要清楚明晰,让人一目了然;应用文要合乎款式,简洁明了。是以在作文修改中,一定要注意这篇作文是何种文体,它是否符合该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千万不能写出既不像记序文,又不像群情文、说明事物的文章的“四不象”作文来。
第五:修改时应注意保持文面整洁,不可轻忽小处
由于受时间限制,作文特别时限时作文和应试作文,推翻重写的有可能性不大,有时连重新抄录的时间都没有,这样,除了写的时候要谨慎外,在修改时也要避免大涂大抹,大的移位。可改可不改之处,不必去改,非改不可之处要将原字词句轻轻划掉,在两行间空缺处改正,力求保持卷面的整洁,因为卷面给人的是熬头印象,笔迹潦草,卷面脏乱差,让人见而生厌,哪有心力去仔细阅读?而字体端正、卷面整洁,却能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此外,有些小之处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如不写或少写错别字,不消错标点等,如果在这些小地方出错,会让人很觉倒胃口,难以获得主观印象分。
四、让作文的语言更精美
话要说得悦耳,文章要写得好看,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大凡鲜活的、具有美感的书契总喜人,引人入胜;反之,那些陈旧的、缺乏文学性的语言却显得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么,如何才能使作文的语言生动亮丽起来,使之无“阅读疲劳”之虞,有“赏心悦目”之感?本人在讲授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巧用修辞
修辞伎俩的灵巧高明运用,能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种修辞伎俩中,有这样三种值得关注: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炼,气焰充沛。文中适当施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加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在一篇谈个性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当毕达哥拉斯选择阳光而抛弃凯撒时;
当庄周选择“掉尾于田间”而抛弃宫阙时;
当张狂的阮籍长啸山间,潇洒的嵇康轻抚《广陵散》,淡泊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时──
两个重逾千斤顶的方块字浮出水面:个性。
几个排比句环环相生,丝丝入扣,引出个性的话题,趁热打铁,很有气焰,也很有感染力。
2.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观点具体可感,而且能使诗文中的叙述或说理显得形象生动。例如有个学生的习作是这样来比喻母爱的: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生活在水中。”
面对那条悲伤的鱼,水轻轻地言道:“我看得见你的泪,因为你一直在我的心里。”
这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母爱的博大深沉描绘得恰如其分,又真切感人,让人觉得精美而不俗。
3.引用
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人物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内蕴和增长语言可读性的好途径。这一点是不可轻忽的。在《思想的苇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精美的阐述:
这白发苍苍的苇子,是樵子悠悠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玢影的女孩步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兼葭苍苍,白露如霜”遂成千古绝唱。泗流中,搞篙荡舟的少年,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苇子,成为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这段书契,把古代诗文灵巧高明地引用、化用,使芋芋苇子和美丽的诗行和谐交融在一起,内涵就丰富了。
当然,在作文的过程中可以不止是某一种修辞伎俩的运用,有时也可以是多种修辞伎俩的综合运用。这一点,视行文的需要而定。
修辞之于文章,正如白云之于蓝天、星光之于夜空,因其美好点缀而使书契焕发光彩。然而在许多的作文中,我们经常会读到一些通篇都是干巴巴的陈述,读来枯燥没有滋味,兴趣顿减。殊不知一块布料裹在身上是毫无美感的。所以,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学会把修辞灵巧高明地镶嵌在文章里,应是一个不容轻忽的问题。
二、炼字炼句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之处的技巧。”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推敲语言,反复修改,书契才能渐趋完美。只有力求每个细节的完好,书契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炼字炼句时大体可注意以下三项:
1.求准
力求语言的准确无误是写好文章的一大关键。古人推敲书契的典故可谓俯拾皆是,再也不列举。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最准确的形容词,最准确的动词,最准确的名词,……只有一个,也就是最准确的那一个。”这可谓是大家的炼字风范。
在话剧《屈原》中,郭沫若把“宋玉,你是个无耻的文人!”改成:“宋玉,你这无耻的文人!”,滋味就截然不同了。
不仅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字,有时甚至一个标点的准确与否,也需要仔细斟酌一番。比如一个同学作文开头熬头句话写道:“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他的语文老师在“的”字后面加了个逗号,酿成为了“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升起。”这样一经改动,原本平庸的陈述顿时变得生动起来。在写作讲授中,如果我们能本着这种严谨的指引精力和态度引导学生,我想,是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学生的写作语言必定会越来越准确、精美。
2.求简
语言是否洁净利索、简洁明了是衡量其是否生动的重要标准。那些啰里啰唆、不得要领、不知所云的书契是毫无价值的,也是写作时要坚决摒弃的。在这一点上,契诃夫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描写海是很艰难的。我在一个中学生的练习簿上读到,你知道他是如何描写海的吗?‘海大’,别的什么也没有。依我看来,好得很。”这就是说,写作的要领就是简洁明了,三言两语,切不可疲塌冗长,使人不可卒读。比如,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也许都经常发现这样的文章:长篇累牍援引事例以证明一个论点;浓墨重彩陈述了好几个段落才引出要谈的话题;甚或是在通篇完完全全的叙述然后戛然而止,竟没有一句画龙点睛的语句……诸云云类,皆不可行。这时,要求得语言的简明和纯正,就必须大刀阔斧、千淘万漉,“忍痛割爱”。写作时,头脑中那些无拘无束、不着边际的废话、赘言是不可以落在纸上的,在需要惜墨如金时,要慎用每个字。
3.求新
创新的书契永远具有活力和吸引力。语言是否新鲜灵动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点切不可以等闲视之。如果我们翻开作文本,发现陈旧见解、不约而同地谈到爱因斯坦、爱迪生……,无论是事例还是开头结尾都陈词滥调,读来都有那么一点“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陈年滋味。这时,看一篇两篇倒罢,看多了,就忍不住会出现阅读疲劳,或者说是审美疲劳。在写作时,只有对语言进行独具巧妙的心思的编织,努力提高书契的质量,才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一篇作文中,哪怕只有一段新鲜活泼的书契,就像“浓绿万枝红一点”,也会让人眼前蓦然闪出一抹亮色,顿觉一种发现的愉悦。
在一次以“人生追求”为话题的写作中,浩繁泛泛而谈的习作里,我发现一篇与众不同。它是这样开头的:
泰戈尔说:“绿草求它地上的伴侣,树木求它天空的寂寞。”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由一草一木灵巧高明入题,别致新颖,自然流畅,使人叹服。
由此看来,在写作时,为避免那些便僵硬的、硬邦邦的陈旧迂腐书契走进作文,必须让语言“与时俱进”,求新、求美。
三、永驻真情
言由心发,文自情生。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魂魄所在。只有发自内心、抒发真情的语言才具有打动人心的气力。正如法国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诗篇是纯粹的眼泪。”古往今来,大凡至情至性之文皆传播下来,历久弥馨。这样的事例不计其数。然而时下学生作文的一大诟病便是语言没有滋味,缺乏真情。这一点已经导致了很多人的注意。其实,中学阶段,青春的喜怒悲哀的乐曲,诉诸笔端都是好文章,只不过没能用心用情去写罢了。在一次练笔中,我读到一篇朴实无华却生动感人的好文章──《春天的熬头朵鲜花》,这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母亲,用粗糙的手掌不断劳作,为了我的明天;我的姐姐,在青春年华四处奔波,为了我的学业。我爱她们,因之而爱天下所有普通或不普通的女性……我在心底里想对她们说:“你们!永远是春天的熬头朵鲜花,给普通世界带来了美丽和真情……”
事实证明,只有以情缀文,文章才会具有亲和力。中学阶段,应该把心情鲜活地呈此刻纸上,让快乐和伤感、喧闹与沉静,一起构成文章的底色。唯其云云,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语言。
五、话题作文的表述篇──记叙经历
记叙经历,除横死题中有特殊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既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经历;既可也写自己的亲身板验,也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可以编述故事。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选材时就不要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选材的天地就广阔的多了。
首先,要学会描写。①学会观察对象。描写是把事物的状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所以描写以前必须细致观察对象。②学会选择细节。描写再现事物的状态,不是把一切感受到的东西都写出来,而是要有选择地描写,作者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最具表现力的细节,以此再现事物特征。③学会安排结构。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合理地、有序地安排书契,一层层写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形象。④学会修饰语言。讲究修饰的最佳手段是多用修辞伎俩,如比喻、象征、人格化修辞方式、夸张、对比等。
其次,避平铺直叙。①在材料组合上: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童年”“少年”“青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②在结构安排上,可用设置悬念或运用倒叙来增长曲折;③在人称施用上,可以熬头人称为主、兼用第二人称;④在抒发方式上,可用日志或书信去代替一般化的记叙。
再次,要合理虚构。在记叙经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正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应该进行合理虚构。①移花接木法。在真人真事的根蒂根基上改造、拼接、改换,将几个人的独特之处融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接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不异甚至相反的事剪接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使人物与事件更具典型性。②添枝加叶法。真实的事件本身简单、平庸,或只是一个轮廓、梗概,可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想象,增补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