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中学校长谈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5:48:46
(根据洋思中学学习材料刘金玉副校长的讲话录音整理)
洋思中学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偏僻的农村到喧嚣的城市,她的发展状大,一方面是由于洋思中学全体教学员工刻苦努力、坚持不懈、不屈不饶地进取,另一方面也在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关心、关爱、关注和帮助。由于时间关系,洋思中学的理念、管理等方方面面不可能全讲,今天的报告的主题是:“紧张、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洋思中学最核心、最根本、最关键的成功之处,当然是教学质量。洋思中学的教学质量是怎样获取的?她是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通过不法手段获取的短时间的教学质量?答案是“否”。我们成功的关键是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其它方方面面的改革都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补充、推动和保障。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究竟有什么弊端?
首先,我们要问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没有弊端?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弊端,那就无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包括五个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在这里,真正用于学生学习的时间是讲授新课,而讲授新课又是老师在讲。有人讲,布置作业也是学生在学习啊?错了,表面看来课堂作业是在课堂上完成,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不了,也完成不好,因为你讲授的时间太长了,学生也未见得学到了什么能力,只好留在课外完成,造成课堂作业课外化。
弊端1。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方法、素质情感,换句话说就是在新课标里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们老师充其量只重视了一点:知识目标,因为在课堂上教师在满堂地讲知识、学生在满堂地接受知识。
弊端2.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换句话说,老师是在逼着学生走进教材。
弊端3。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在宽松地学习,课下却在加重负担地学习,也就是课堂轻负担,课后重负担。因为课堂上老师拚命地讲,学生呢?只是一个听众、一个看客,可看可不看,可做可不做、可想可不想。老师很辛苦,学生很轻松。课后学生却有大量的作业。
弊端4.传统的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吃的是大锅饭。表面上老师讲的时候学生都在听,实际上吃得了的,吃得好的只是少数精英学生,而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后几名学生根本消化不了。
正是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这些弊端,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讲,改革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过去的农民是用双手一棵秧一棵秧的去栽,而现在是用机器栽秧。这种变革的目的是什么?显然不是改变插秧的方式,而是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亩产量,所以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也不是授课方式的变化,而是两个字“高效”。就是追求课堂教学的最大化。高效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认为,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策略,真正把学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发动、煽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有一句话: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必须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实践。只有保证了全过程,课堂才可能高效。还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不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当然地教,想当然地学的错误做法。从学生的问题出发,针对学生的问题施教,就是教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切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怎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才是最佳的?
就是用新课标的理念和新课改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整个课堂中体现放手、自主、互动。全国不少地方也是这样做的,都在放手,却没有达到高效,这个责任归于谁?就是在于我们的老师对新课标、新课改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思想上出了偏差。我们讲,要达到高效,就必须再加上几个字,就是放手而不放任、自主而不自流、互动而不浮动。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个课堂要有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和时间观念,而不是随随便便的课堂,不是演戏给谁看。
洋思中学从80年代后期开始摸索实践、最终成型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改革走在了新课改的前列。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原生态的教学策略,而且这项改革不是从“先学”开始的,而是从“当堂训练”开始的。之所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是因为我们始终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教学策略。
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各地在学习、理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时有这么几个误区:
1、 先学就是预习,就是搞学案。
2、 后教就是老师讲解。
3、 当堂训练就是笔头作业、就是集中训练。
为什么说是误区?先看看我们自己的理解。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积极地引导下,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老师有效的学习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这里强调的几个状语都非常重要。首先,“在课堂上”,就是说先学一定要在课堂上进行,它不是课前预习,也不是课后作业。课前预习有很多弊端。其一,培养了学生弄虚作假的习惯。很多预习是假预习。布置预习《故乡》的主人公是谁?第二天上课来问,好多学生还要翻教材。其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就中学而言,一门功课预习20分钟、30分钟,6门功课多长时间?你布置了,就要有检查,你什么时间查?所以我们把课前预习移到课堂上来,就有了先学。这里的先学不等同于预习,而是有目的、 有责任、有时间观念、有老师指导的自主学习。先学中,学生都在学,老师干什么?——巡视、关注、了解、调查、确诊、看哪个学生认真、哪个不认真?
所谓“后教”,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积极的引导下,就先学中相关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
这里,也有几个关键词语。首先是“就先学中相关的问题”。通过先学必然会出现问题,主要是不能解决的问题,理解不深的问题,形不成规律的问题,找不到内涵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注意点,这些问题通过先学体现出来,所以没有先学就没有后教。有的地方,一开始就是后教,“请同学们讨论第5题”。这时,学生还没有思考,假如问题很简单,有讨论的必要吗?个体能完成的,让个体去完成,个体完不成的,才需要后教。
其次,“相互”这个词也很重要,就是你帮助我,我帮助你,而不是老师讲解。是好同学帮助差同学,就是“兵教兵”,就是集思广义,“群起而攻之”。
所谓“当堂训练”,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积极地引导下,为了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所进行的又一次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这里,强调“在课堂上”,我们认为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课堂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有人讲,我没有时间怎么办?没有时间就不布置,少布置。因为当堂训练的目标是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这也是保证课堂全过程紧张学习的关键。试想,如果今天的讲座,事先告诉你听完要考试,哪个人会不认真听呢?如果不考,学生就可听可不听,可认真可不认真,任务驱动性就不强。这里还强调“又一次”,先学是一次,当堂训练是又一次。
根据学科的不同,当堂训练的方式可有笔头训练,口头训练、操作训练等。语文、品德可以是口头作业,数学是笔头作业,理、化、生可以是操作训练。它不仅仅表现为一张训练纸,也不仅仅集中在一堂课的最后。跟集中训练相对的,还有分散训练,就是贯穿学和教的始终的训练。一般来说,数学表现为集中训练,英语、语文表现为分散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