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一新区征地盖别墅 每亩250元征来卖82万(腾讯网 2008-3-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07:07
内蒙一新区征地盖别墅 每亩250元征来卖82万
http://news.QQ.com  2008年03月28日11:04   网络报  李江涛等评论939条

原来用于防风固沙的植物已被铲除

失地农民郭宏伟站在被企业圈起来的土地外张望

别墅里的保安说,这45栋豪华别墅是给市里领导盖的
从250元/亩到82万元/亩,一块土地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这一惊人“巨变”,这一切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为此,享受250元/亩补偿的一千多被征地农民开始四处“寻找说法”,四年中先后28人被“关紧闭”,多人被打伤,一位失地农民无奈地住进了政府办公楼的走廊和卫生间长达两个月……
而站在82万/亩这一端的则是当地政府。农民记得,在征地时,有关单位和领导开大会讲话:保证被征土地不会被倒卖赚钱,保证征地过程将公开合法……领导向农民作出具体承诺——保证被征地者的利益……
然而当地政府的每项承诺最终都遭遇了“打折”,这块土地不再被耕种、放牧,却令人惊奇地“长”出一栋栋豪华别墅,这些别墅有着尽人皆知的绰号:“领导别墅”、“公务员别墅”!
这一巨变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
一块250元/亩的土地
被征的32平方公里土地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村和寨子塔村。这两个村原本隶属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征地开始后,被划入本市东胜区境内。两个村所在的哈巴格希乡随后也改为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
2002年发文、2003年开始、2004年搬迁的大规模征地,涉及康巴什村和寨子塔村431户1381人。
现在已经变成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这块土地位于鄂尔多斯市中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被流经这里的东乌兰木伦河和西乌兰木伦河环绕。目前已成为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
近年来,东乌兰木伦河流量渐少,但西乌兰木伦河的流量却被这里的农牧民一致夸赞——这条河即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大旱期间,也未曾断流,至今仍是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的重要依靠。
“过去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养羊、种地,一家养三四十只羊、种十几亩地很普遍。”今年62岁的解来存是康巴什村5社(系当地政府官员及文件中的称谓,同村民小组)的社长,他告诉记者,过去依靠这块地的收入达到小康是不成问题的。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农牧民们,在2002年之前,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这块土地值多少钱?直到政府部门的征地补偿标准里出现“250元/亩”的字样。
“我们这个地区人均承包地30亩,其中多数是放牧草地,这样一来,多数土地都以250元/亩的价格被征走了。”村民们在看到这一标准后,便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没有得到正面回应。
在随后展开的调研工作中,派来丈量土地、房屋面积的政府工作人员成为村民们“发难”的对象:为什么这些长满了各种人工种植物的草地被定义为天然草地?
同样没有结果,250元/亩的补偿标准仍与这大片的人工草地紧紧“绑定”,不甘心的村民拒绝在调研出来的结果上签字。
“明明是人工草地,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东西,他们非要说这是天然草地。”村民们把记者带到一处围起来的工地里,指着里面一米半高的柠条告诉记者,被政府定义为“天然草地”的地方,当年大多数都长着一米高的柠条,这些柠条是村民们种植起来的。
而另外一些土地当时则是灌木林,属于补偿标准里的幼林地类,也被政府划进了250元/亩的天然草地类别中。
“当年国家要求退耕还林,退牧还林,我们每家每户都种了柠条这些保持水土的植物,怎么能说成是天然草地了?”村民们至今不明白这块土地“身份”的奇怪转变。
然而令村民们更不明白的是,这之后征地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奇怪事。
漫漫旅程中的种种悬疑
康巴什新区所在的这块土地,早在2000年就已经成为“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并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所以从那一年开始这里许多农牧民都见到了政府派来的调研人员。
最初负责征地的原本是伊金霍洛旗,但就在2002年秋天,这块地方所在的哈巴格希乡被划入东胜区,征地也随即由东胜区负责。征地面积也由最初的24平方公里扩大为28平方公里,后来又变为32平方公里。
奇怪的是,在2003年的征地中,“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变更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康巴什新区”,换名不换地方。相关批复文件中,仍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始终没有出现国土资源部的身影。村民中有人从自治区政府工作人员中得到消息:青春山项目更名的原因是——未曾获得上级批准。
在记者对康巴什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卫东的采访中,经历了征地全过程的他,也承认目前只有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批文。对于各级政府土地审批权限以及这样一次征32平方公里是否需要国务院批准,杨表示并不了解。
在征地过程中,村民始终没有获准参加听证会。后来他们看到了两份以村委名义,写给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东胜康巴什新区分局的《放弃听证说明》,上面写了“村民反映良好,我村不需再组织听证会议”。但涉及征地四个社的社长和村民均反映并未见到任何听证告知书,不知所谓的放弃听证会是谁的决定,又和那个村民进行了商议。
在经历了听证会事件之后,村民们惊异地发现:在之前的告示中,也只有补偿标准,却并没有各级政府的批文或批准字号——公示并不规范!
接着,拆迁也出了问题,由于政府在移民村只给每户村民建了50平米的“凉房”(坐南面北,多用于储藏的南房),许多村民无法解决拆后住房问题,所以有不少人并不愿意拆迁。
但此时政府又出了一条“拆迁奖励办法”:一方面,谁先搬到移民村,可以先挑选房子位置,并将获得16000元拆迁安置费之外的1500元“奖励”;另一方面,对于不拆迁的人实行强拆,甚至暴力拆迁。在软硬兼施的背景下,多数人迁入移民新村。
整个拆迁过程中,没有人出示拆迁许可证,而此前的征地中,村民至今没有签任何土地转让协议。手拿土地承包协议和土地使用证的村民们对此愤怒地说:“推土机、装载机就是拆迁证,250元就是转让协议。”
康巴什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卫东则声称已与社长签订土地转让协议,但问到协议一式几份,是否每个村民人手一份时,杨卫东则说:“应该是都签了,但我也不记得了。”
整个过程的不规范在最后也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尾:移民新村里绝大多数人至今没有房产证,分到的两亩地也没有土地使用权证。
对于村民的诸多不满意,康巴什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卫东声称这主要出自两个原因:一是村民想追求利益最大化;二是和其他地方被征地农民相互攀比。
“我们没有和别人攀比,我们是和自己过去的生活水平攀比,国家政策也明确规定要保证失地农民收入。要说利益最大化,我们现在哪一项要求不是要他们(指当地政府及征地官员)兑现之前承诺的?”村民认为当地政府完全没有细算过250元/亩的补偿带给村民的是怎样的后果:“他们只看到这块地现在的卖价了。”
3280倍的增值利益归属
从东胜区前往康巴什新区的路上,随处可见的搅拌厂矗立在草原上,显得颇为怪异。但这些搅拌厂生产的混凝土,被迅速送到一个个大型建筑工地上,去将那些效果图上一个个气势恢弘、设计独特的大型建筑变为现实。
迫不及待的情绪中,或许是对未来发展的热切向往,但周遭大片被圈起的土地仿佛更能说明,这种情绪中的苍白成分。
土地是被一次性征来的,但在那两份《放弃听证会说明》中却写着第三和第四批次征地,这仿佛想要掩盖什么。
时至2008年3月,康巴什新区内,大片政府出让给企业的被征土地仍只是被围了起来,还没有任何建设。
在2006年5月16日《鄂尔多斯日报》刊出的《创新融资建新区》一文中,标明:康巴什新区2005年挂牌出让土地最高为82万元/亩。文中还这样描述“各地房地产商也纷至沓来”,而记者的走访也证明了这一点——新区中房地产开发异常火热,商品楼每平方米少于4500元的都极为少见。
除此之外,被当地媒体盛赞的华泰汽车城在进驻后除了圈起大片土地外,真正利用的却只占一少部分,而大部分都在荒芜中,其他一些房地产公司也大体如此。村民对此颇有意见。
对于政府如此获利,村民们拿出了伊金霍洛旗副旗长白广斌于2002年6月27日在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动员大会上的一段讲话:“所征用的土地将全部用于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政府在征地搬迁过程中与农牧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不会将征用回来的土地转手倒卖,从中赚钱……”
“违反这个也不要紧,我们也没说要从政府这里分多少钱,我们就是想把我们该得到的和政府承诺给我们的实现了就好。”但村民就连这样的愿望也逐个破灭:新区里的小学拒绝移民村的孩子去上学,除非有新区里的房产证;承诺的新区就业遭遇打折;三产用地迟迟没有落实;水库被用于浇灌“领导别墅”周围的绿地,却任由村民的庄稼受旱绝收;在移民村旁边建成的蔬菜大棚却被街道办事处领导转租他人……
最终,在这块土地的3280倍的升值之旅中,原本打算利用这块土地养家糊口并走向小康的农民在接受了250元/亩的补偿后,开始变得无奈,开始被部分官员斥为“刁民”……
这个时候,当地政府官员却已经在积极装修,准备入住高档豪华的别墅群了。
这些别墅,就建在那些被征来的农民的草地上。
http://news.qq.com/a/20080328/002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