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投资与投机:聪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08:47

第6节:投资与投机:聪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1)



  第1章?投资与投机:聪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

  本章将简要介绍其余各章要论述的主要观点。尤其是我们希望在本书的一开始,就针对个人及非专业的投资者,确立恰当的证券组合策略这一概念。?

  投资与投机

  何谓“投资者”?在本书中,这一说法始终是与“投机者”相对应的。早在1934年我们撰写的那部《证券分析》教科书中,就试图准确地定义两者之间的差别:“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业务就是投机。”?

  尽管在随后的38年中,我们一直坚守这一定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使用“投资者”这一术语时,情况发生了重大改变。在1929~1932年的市场大崩溃之后,所有的普通股都被看成是投机性的。(一位知名的权威人士直言不讳地宣称,只有购买债券才能称之为投资。)因此,那时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定义进行辩护,因为人们认为,我们的投资定义过于宽泛。?

  现在,我们却不得不做相反的事情。我们必须告诫读者不要受流行语的影响,把股票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视为“投资者”。在本书的上一版,我们曾引用过一家著名的财经报刊在1962年6月一篇头条文章中的标题:

  小投资者看空后市,他们正在进行小额股票的卖空交易

  1970年10月,该报刊发表了一篇关于 “鲁莽投资者”的编辑部评论文章,这一次他们是竞相抢购股票。?

  以上引文很好地说明了投资与投机这一组术语多年来在使用中的混乱情形。看看我们在前文给出的投资定义,再将其与某些缺乏经验的公众投资者卖空股票的行为进行一下对比,这些人甚至会卖出自己并不拥有的股票,而大多在心里认为可以在低得多的价位上再将其买回来。(应当指出的是,就在1962年的那篇文章发表之时,市场已经经历了一次大跌,正在酝酿一次更大幅度的上升,在此时做空,可以说是最坏的时机。)从更广的意义上讲,刊物中后来使用的“鲁莽投资者”这一术语,可以看成是一个可笑的矛盾,有些类似于“挥金如土的守财奴”,只要这种语言错误不是十分有害。?

  该报刊之所以会在这样的场合使用“投资者”一词,是因为在华尔街,所有的证券交易者均被简单地冠以这一称呼,而无论他们买的是何种证券,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价格,也不论他们是在做现金交易,还是在做保证金交易。与此相对照,在1948年时,公众对普通股的态度则与此大相径庭。当时,有90%以上被访者不赞成购买普通股。大约一半人给出的理由是,买股票“像赌博一样,不安全”;也有一半左右的人的理由是,“对此不熟悉”。?*具有讽刺意味(但并不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公众普遍认为所有的股票投资均具有高度投机性和巨大风险之时,股票价格其实相当有吸引力,而且,很快就会出现有史以来的最大涨幅。相反,当按过去的经历来看,股票价格已被推升到危险的高度时,买进股票反而被称为投资,所有购入股票的大众反而被称之为“投资者”了。?

  区分普通股买卖中的投资与投机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这种区别的消失会引起人们的担心。我们经常指出,整个华尔街系统应当不断重申这一区别,并在与公众的交往中对此反复加以强调。否则,人们早晚会把惨重的投机损失归咎于股票买卖,那些承担此种损失的人,未曾得到过适当的警示。另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证券公司最近的窘境,似乎正是由于它们再次把一些投机性很强的股票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格雷厄姆的引述来自密歇根大学为美联储所作的调查,该调查刊登在1948年7月的《美联储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上。受访者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假如有一个人不想花掉自己的钱,他可以将其放在银行、购买债券或进行投资。你认为现在以下哪一种方式最明智:存入银行、购买储蓄债券、投资房地产,还是购买普通股?”只有4%的受访者认为股票可以提供“满意的”回报;26%的人认为,买股票“不安全”,或像是一种“赌博”。从1949年到1958年,股票市场取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10年期回报率,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8.7%。与这份早期调研形成对比的是《商业周刊》于2002年年底所作的调查;该调查显示,只有24%的受访者愿意对其共同基金和股票组合投入更多的资金,而在3年前,这一比例高达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