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之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45:07

平等之梦

(2010-11-04 13:07:34)[编辑][删除]

    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平等是一种天然状态。因为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果腹、为最基本最简单的生存竭尽全力,所以只能同甘共苦,舍此别无选择。

    社会有了可再分配的财富之后,就需要建立制度,就会产生种种纷争,由此繁衍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等的思想与实践。平等的诉求,同样发源于财富的再分配。

    中国春秋时期提出的“大同”观念,是一种理想,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等贵贱”口号,是一面旗帜。古希腊伯里克利、亚里士多德等人探究过平等之义,平等也曾是感召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主张之一,到了美国杰斐逊的《独立宣言》中,已把“人皆生而平等”奠定为该国法律的基础。

    然而,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人世间的不平等是绝对的、实质的,平等则是相对的、名义的。尽管法律可以规范权利和义务,但无法保障人格的尊严,也无法保障机会的公平。何况法律本身是有倾向性的,而且在其制定、修正和执行中,无不带有权力的痕迹。更主要的是:总体而言,人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是天生不平等的。

    每一个人一出生,就进入了继承和被塑造的状态。所继承的是家族的基因、先辈的历史和遗产;与此同时,要面对既成的时代背景,既成的国家、种族、地域和阶层的格局,以及现时的家境和上辈的期望。所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绝大多数人一生的命运。

     



    去年获81届奥斯卡8个奖项的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乃以印度孟买达拉维贫民窟(见上图)为实景拍摄的。该地几乎没有什么公共卫生设施,大部分居民家里没有下水道,几十几百人共用一个厕所,少有人清运垃圾……无庸讳言,这里的大多数居民及其子女,一时很难摆脱贫困的命运。



    印度首富安巴尼,花了7年时间,在孟买建成的豪宅“安蒂拉”(见上图),造价达10亿美元。其装修极尽奢华,总面积3.7万平方米(超过凡尔赛宫),拥有9部电梯,底下6层有160个车位,大楼天台建有3个直升机坪。一家三代六口人入住后配有600个仆人。安巴尼的子孙,天生就是顶级贵族。

    安巴尼用合法所得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无可厚非。贫民窟里的居民纵有千般尤怨,仍然得“乐天知命”地凑合下去。这里的贫民和首富所遵守的同一法律,根本解决不了二者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天壤之别。

    类似的例子,在世界各地俯拾皆是,虽然不如上面的反差那么强烈。

    我们的结论是:不平等是冷峻的人间现实,平等只是温暖的人文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