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延长退休年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50:39
北师大教授钟伟和我同龄,也算熟人,他很内秀,学识渊博,向来低调。

    但低调的钟教授最近在网上引爆了一个热门话题,且非其专攻的金融专业,而是关于养老的。

    他近日撰文称,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没有根本改变,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500万元才能度过余生。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结果网上一片哗然,死不起的说法甚嚣尘上。我们的这个社会基本信仰是无神论,不相信来世,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晚景凄凉,想必胸怀济世救民之志的精英们除了将死不起的理由梳理得像政府文件那样有条理地空洞外,还会积极支招,争取让可怜公众早点拨云见日。

   目前,一个声音在学界甚为流行:既然死不起,当立即延长退休年龄,多让老同志们为祖国奉献几年,也能捎带脚多挣几年工资,缓解一些社会养老的沉重压力。今年年内,上海有望出台柔性延长退休年龄的指导性政策,试点主要是面向三类人群,即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

   表面上看,理由很充分:一是伴随着全球老龄化浪潮的来临,随着青壮劳动力供应的不足,以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国家都在纷纷延长退休年龄,很符合国际潮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在未来二三十年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总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7.5%增长到14%。二是可以缓解财政压力——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其实这两条理由适合在欧盟议会上提出,而严重背离中国国情。

   首先,中国第一民生话题是就业。目前劳动力局部短缺是结构性的,即总量在三五年内依旧过剩,但由于与产业结构调整配套的新型技工培养体系建设的滞后、大学教育的整体失败,导致供需矛盾巨大。举一个例子,2009年新增的610万大学生与往年未能就业的150万大学生叠加,国家使出吃奶的劲才帮不到7成就业——其中不少还干了学非所用的掏粪工等。2010年大毕业生将达700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还没算2000万新增农民工。所以,现在延长退休年龄势必剥夺很多年轻人的饭碗。

    说到缓解财政压力更是荒谬。这些年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忙着保伟大的GDP,社会领域欠账甚多,国家福利制度根本无法跟延长退休年龄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显示,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仅为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从2006年,全国掀起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的高潮。截至2008年末,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等十三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1100多亿元,这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目前随着退休人员基数的加大,目前“空账”已到14000亿。

    要说没钱也是真实的谎言。比如我国这些年积累的资产国有企业就占11万亿,国有土地25万亿,再加上那些矿山合计有50万亿之多,是完全有希望解决失业、养老问题的,关键是这50万亿国资没能真正按要素分配,目前去向不明。而我们13个省三年积累的个人养老基金还不及“三公”一年消费额的八分之一。

    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没有真正确立,社会分化加剧且强弱分明,仓促延长退休年龄只会形成马太效应。

   比如,目前不赞成方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工人和普通知识分子,在用工制度逐渐市场化的今天,他们即使延长退休年龄也没有太大竞争力。其中不少还是下岗职工,是因强制买断工龄被退休的。而对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垄断企业管理层,不仅手握权力、待遇优渥,且福利完善,自然天天梦想着活到老、干到老。以上海为例,即使将延长退休人员试点设定为高技能人才,可那个领导手里没个博士硕士文凭啊?有些地方的公仆连分给贫苦群众的政策房都敢公然霸占,何况事关权势寿命的延长退休名额呢?

    随着老龄化的迫近,俺不是一味反对延长退休年龄。但前提是:建立健全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完成对公权的有效约束,实现社会充分而公平的就业,并加大投入,完善国家福利制度,在此基础上大胆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的经验——要类比也得先创造前提呀。

   今天,俺做客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先行一步节目,将就这个话题与不少专家展开友好切磋。俺会为到2027年仍挣不到1000万的人代言。毕竟,老不起不是他们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