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两会热点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6:13
2010年全国两会热点问题概览http://www.yunnan.cn  发布时间:2010-05-04 17:14:28 星期二  来源:  大  中  小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3元/月)

    世界瞩目中国两会六大热点

 

    (新华社记者 宋振远 任芳 韩冰)

    热点问题一:经济增长为何“雷打不动的8%”?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会是多少?仍然是8%。这个目标值多少有些出乎国际社会的预料。

    在发达国家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去年“一枝独秀”,成功消除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达到8.7%。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8%没有问题。”采访两会的俄罗斯新闻社驻北京首席记者谢平说,因为去年在“最困难”的危机背景下都超过了这个增速。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以“雷打不动的8%”发表评论,认为“8%大体是政府认为要创造充足的就业增长、保持社会稳定所需要的最低经济增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从中期看,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持续,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将继续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幅度将达10%。

    热点问题二:人民币汇率政策会有新变化吗?

    人民币汇率如何走向,是全球政治经济界长期的关注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以“温家宝:在人民币问题上不会屈从任何压力”为题报道说,这是中国官方迄今为止就人民币升值压力问题所做的最清晰的表态。

    摩根斯坦利亚洲区总裁斯蒂芬·罗奇说,强迫中国改变汇率的举动和想法“纯属疯狂”。“西方,更确切地说是美国应该审视自己的情况。虚伪并不能确立全球政治优势。”

    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认为,中国进口增长速度比出口速度更快,这一现象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昭示中国内需的强劲,而这正是全球经济结构重新取得平衡的第一步。“如果我是政策制定者,我会用这一证据来证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被严重夸大。”

    热点问题三: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加快转变”?

    除了经济增速,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几大数据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财政赤字超过1万亿;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

    路透社5日发表评论说,无论是赤字规模、货币增速,还是物价涨幅,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都是留有余地的,传递了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决心。资源税费改革与保障民生也被列为同等重要的工作。

    《华尔街日报》转发新华社报道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建设一个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拉美社指出,中国已利用保障经济发展的特有政策规避了国际危机的危害,并为今年的发展奠定基础,现在正以成功应对危机所积累的经验面向未来。两会重点研究的经济结构改革等议题,不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还是制订未来计划的重要依据。

    热点问题四:中国如何抑制“资产泡沫”?

    代表委员们对房价等资产价格的讨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

    路透社报道,对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的中国而言,上涨过快的房价加大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从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到法国的《欧洲时报》,众多海外媒体注意到,随着高强度投资对中国经济拉动的边际效益递减,楼市泡沫、产能过剩、通胀压力等问题再次凸显。

    海外媒体评价说,温家宝总理有关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表态,发出了明确抑制“资产泡沫”的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认为,国际上对待中国经济及资产市场的态度已不再是几个月前的欢呼雀跃,而变成对去年信贷扩张的潜在后果表示担忧。

    热点问题五:中国如何推进民主改革进程?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等表述,引起了海外关注。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就要进一步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而“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在稳步推进。民主中蕴含着各种争论,而争论中就会有批评。从这个角度上说,批评也是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机制。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说,中国的选举法修正案如果获得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将迎来“同票同权”的新时代,这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在中国现代史上,最不缺的是暴风骤雨般的激进革命,很少有和风细雨式的渐进改革。而后者显然更符合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不违背现代社会的文明精神。

    热点问题六:如何应对贸易摩擦“高发期”?

    近来,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之风愈演愈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世界经济研究部主任乌里达杜什说,中国如何处理贸易纠纷值得密切关注。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两会前夕温家宝做客新华网时,就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做出以上表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敦促发达国家放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等。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发表文章说,贸易战的结果,将是西方发达经济体损失最大。文章指出,一些西方国家对世界其他国家仍持“新殖民主义”态度,面对这种情况,发展中国家将走自己的路。

    一些海外专家指出,中国正在积极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对于突破全球贸易保护风潮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在推动全球贸易复苏,西方人发起贸易战只会更多地伤及自身。”

 

    向世界传递希望的信号——2010年两会的时代坐标

 

    (新华社记者 赵承 刘健 安蓓 韩洁)

    3月,一场纷纷扬扬的桃花春雪飘落。北京,迎来与往年不一样的早春。

    正在召开的2010年两会,也与往年有所不同——

    这是一个更加令世人瞩目的大会。

    这是一个更加走近百姓的大会。

    这是一个开启新时代的大会。

    站在新世纪又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上,新的一年中国能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新的姿态奔向未来,再创新的十年辉煌?历史注视着……

    国际社会关注两会——大危机、大调整、大变革,世界坐标上的焦点正在悄悄地发生位移

    透过两会这个窗口,世界关注着中国。

    一年前,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哀声一片。危机中,中国领先破冰。在快速出台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后,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气魄地提出保八的增长目标。

    联合国报告曾指出,如果中国能在当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这个“如果”,变成了现实。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大危机、大调整、大变革,世界坐标上的焦点悄悄地发生位移。中国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优秀表现,走到了世界的聚光灯下。

    世界聚焦中国两会——

    走出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日子,复苏的道路仍然曲折漫长。刺激经济政策走向何方,各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中国的选择是一个风向标。

    “中国让世界松了口气。”观察两会的韩国媒体说,中国政府保持与去年接近的财政赤字规模,意味着今年将继续推行经济刺激政策。

    世界聚焦中国两会——

    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都需要重新“调焦距、对光圈”。从G20峰会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的讨论和解决中,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得到提高。

    世界聚焦中国两会——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次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危机降临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调集各方力量,甚至举全国之力,统一行动,奋力抗战,这是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回升向好的决定性因素。

    “规模庞大的中国经济好比引领世界经济前行的一艘巨轮。”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全世界通过两会密切关注,中国的任何一个变化,都可能影响各国对本身经济前景的判断和决策。

    人民群众心系两会——民生的主题让两会与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公平与正义的内涵更加扣人心弦、深入人心

    一些舆论专家评论说:今年的两会已不单纯是代表委员的两会,而是面向普通大众的全民论坛。两会,也因此被中国公众赋予更多的期待。

    民生主题,像一根红线把普通群众和两会紧密相连,不断汇聚起前进的力量。人民期待着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期后的第一个两会,能给他们带来新的福祉。

    两会召开前,陕西黄河集团公司24车间工段长王卉代表在媒体上公布了征求民众建议的电子邮箱,如今已收到103封建议。“这些邮件来自全国各地,封封都是民生建议,封封都是基层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让我感到作为人大代表职责重大。”

    因为这种倾听,在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中国迅速做出反应,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大社会保障。

    因为这种倾听,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解决房价问题、放宽户籍限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发展教育、扩大就业等人民关注的主题浓墨重彩,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将使城乡同票同权可期……

    改善民生,因赋予了公平与正义的新内涵而让两会更加扣人心弦。

    33岁的农民工杨勇每天的工作是向北京南四环几个小区送水,他的心里总有一条与“城市人”之间不可逾越的界线。

    这条界线将被跨越。2010年两会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正面临又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庄健说,目前中国资源、人口结构和环境压力凸显,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扩大内需战略的推进受制于社会领域发展的滞后,经济发展“倒逼”社会进步,社会领域的变革到了不改不可的地步。

    “公平”“正义”,“幸福”“尊严”,让人耳目一新,令人神情激荡,照耀着一个发展中大国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

    历史透镜聚焦两会——在发展的景深中,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关节点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也将深刻影响世界

    “世界工厂”这顶帽子一直戴下去,中国会怎样?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也给世界出了一个难题。与此同时,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开始悄然进行。谁转变得快,转变得彻底,谁就将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率先转型,主动转型,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这样说。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能否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长,能否以破解贫富差距矛盾避免社会的动荡,能否以新的生态文明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这样告诫。

    这正是今年中国两会受到国内外更加高度关注,牵动着世界舆论神经的又一深刻之处。

    “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明确表示。

    中国对这一历史性转折谋划已久: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创新理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一词之改,内涵却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在关注GDP增速的同时,向更加关注GDP的构成和质量的观念转变。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2010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这是决策层发展观念的又一次升华。

    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的两会,向国内外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中国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走向发展的新境界。

    两会向我们展现一幅新的图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取消城乡选举差别,实现同票同权,促进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充分实现。

    这是又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开始,它也必将再一次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图景,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2010年,中国“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二五”规划酝酿之年。这一年两会所达成的共识,将直接决定着新一个五年的发展方向。

    2010年,中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机遇期中,新一个十年的开始。这一年两会所形成的思路,将影响着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水平。

    若干年后,回望今年的两会,人们也许能更深刻地领会到其中的含义。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十大民意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汪金福 宋振远 任芳 杨金志)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刻不容缓”

    【民意期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海内外评论认为,两会将是中国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识的最好时机。

    【报告回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进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代表点评】邵占维代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关全局,关键是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了“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六项举措,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了方向。

    收入分配——通过合理制度“把‘蛋糕’分好”

    【民意期待】在新华网举行的“今年两会,你最关心的话题”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位居榜首。

    【报告回应】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代表点评】张兆安代表: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改革就背离了目标和方向。

    楼市调控——“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民意期待】房价是今年两会最牵动人心的话题之一。众多参与调查的人士期待房价稳定,盼望“居者有其屋”。

    【报告回应】一是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三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委员点评】郑惠强委员:针对高房价,政府工作报告打出了“组合拳”,从增强保障、支持自主消费、抑制投机、打击违法行为等四个方面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招招都抓住了要害。各地应严格按照报告精神调控楼市,让“蜗居”不再、让“房奴”解放!

    教育改革——“强国必先强教”

    【民意期待】“上学难”尚未根本解决,教育公平仍是焦点,高校招生改革等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待。

    【报告回应】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是推进教育改革;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四是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委员点评】印杰委员:报告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今年注定是教育改革年。这从财政预算报告中可见一斑:今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项目“冠军”是教育,达到11856.75亿元,这也是唯一突破1万亿元的支出项目。

    医疗改革——“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好”

    【民意期待】新医改逐步推进,百姓期待革除行业顽疾,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报告回应】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开展社区首诊断试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代表点评】马文芳代表:报告提出的几条,基本都跟加强基层医疗资源有关。如果看病能不出县、不出社区,加上基本药物的普及、医疗保障的增加,看病难应该可以慢慢解决。

    就业难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民意期待】“蚁族”成为年度热词,折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包括大学生、农民工在内的就业群体盼望政府出台更多“保就业”政策。

    【报告回应】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

    【代表点评】秦绍德代表:报告对就业着墨较多,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小企业、到基层就业,政府应有更多扶持政策。对农民工就业,要进一步降低进城门槛,清理各种歧视性规定。

    户籍改革——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民意期待】中国1.6亿多农民工,他们憧憬“城市梦”,期待“同等待遇”。

    【报告回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代表点评】朱雪芹代表:有些地方户籍已经“破冰”,报告如此强调户籍改革,今后各地的改革步子必将更大,城市户籍的大门必将更宽,农民工能享受的福利保障必将更多。

    养老保障——“加快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民意期待】在人民网的两会热点调查中,“养老保险”问题出人意料地以高票位居榜首。人们普遍关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双轨制”问题。

    【报告回应】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提高10%。

    【代表点评】裴春亮代表:一个老有所养的社会,才是人人可安心工作、放心消费的社会。养老保险要强调人人平等。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应该跟城市居民等同;不同职业人士的养老金,也不应有太多差别。

    反腐倡廉——“直接关系政权的巩固”

    【民意期待】在多家网站调查中,“反腐倡廉”仍高居民意关注热点前列。

    【报告回应】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直接关系政权的巩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代表点评】李慎明代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报告从政权巩固、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强调反腐倡廉,足见政府决心之大。

    问政于民——“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民意期待】广大群众期待政府进一步完善媒体监督、网络互动等问政形式,在公共决策中更好地吸纳民意,改进工作。

    【报告回应】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

    【代表点评】王荣华代表: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这等于政府给自己戴“紧箍咒”,但这个“紧箍咒”有好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也必须倾听群众呼声。

 

    收入分配改革如何不“雾里看花”

 

    (新华社记者 刘铮 安蓓 雷敏 王攀)

    “收入分配改革是今年两会我最关心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陕西黄河集团公司24车间工段长王卉,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专门篇幅谈收入分配改革,觉得看到了提高基础产业工人工资的希望。

    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的呼声由来已久。新华网两会前的调查显示,收入分配高居最关心的话题榜首。而收入分配改革如何不“雾里看花”,成为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计划报告则用了“尽快出台”的表述。与会代表委员和会外专家纷纷就这项改革如何取得实质性突破建言献策。

    破除垄断,通过竞争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由于垄断行业基本属于国有企业,对国企收入分配进行调控,政府拥有足够的手段。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建议,继续深化国有垄断行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控制高管年薪、垄断性企业高红利,对垄断行业工资一方面控制总量,另一方面控制人均水平,以调整行业工资差距。

    “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垄断与平等竞争的冲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的评论一针见血。

    行业间存在的巨大收入分配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突出表现和主要特征之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垄断行业的存在。“一些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没有转化为公共所得,而成为集团利益,非常不合理。”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建议,要提倡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特别是改革垄断行业,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更多行业,通过实现行业间的平等竞争来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

    垄断行业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国有资本应当投向哪些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未来的国有资本要更多投向公益性领域,而不是竞争性领域。

    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最易见效

    计划报告提出,继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落实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通过二次分配方式,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见效最快、立竿见影的做法。”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赵湘平指出。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同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当前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中应首当其冲,也是最易见效的环节。”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商洛市市委副书记杨冠军说。

    事实上,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的2009年,国家在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连续第六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进入2010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各地“停摆”一年多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作也重新启动。

    农民是占我国居民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是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国家的惠农政策,已经使农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希望国家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让农民获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塞县沿河弯镇侯沟门村党支部书记杨丰岐说。

    “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弹性最强,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政策倾斜,增加他们的所得并减少其消费的后顾之忧,对内需的扩大作用效应最为明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

    打造服务型政府,切好国民收入的“蛋糕”

    无论是破除垄断,还是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都只是整个国民收入分配“大蛋糕”中的一部分,根本还是要切好国家、企业和居民的“蛋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和重点还是政府,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向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迟福林委员强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的测算表明,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看,1992年至2007年,我国政府部门收入增长了9.36倍,企业部门收入增长了10.36倍,居民收入增长了7.66倍。但这其中的政府收入没有包括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各种非预算收入,政府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要比统计数据更大。

    迟福林委员说,现在财政收入一年将近7万亿元,应当说具备了收入分配调整的能力了。但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同等水平国家比,社会支出占比差20个至30个百分点,建设投资明显较高,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比例明显偏低。

    “民众没有同步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怎么解决?还是得通过改革的办法,重新切好国民收入的‘蛋糕’。特别是政府要转为服务型政府,把更多的支出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认为。

    李东生代表建议,为实现社会公平,政府应当在再分配中起主导作用,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广泛的基本公共服务,适时调整最低工资。同时,企业要与职工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建立系统性的职工培训机制,激励职工在为企业创造更高价值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入回报。

 

原载《社会主义论坛》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