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卓琳老人 重温小平10大警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2:15
 .cc {clear:both;display:block;padding:0 0 15px;text-align:center;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ll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left;font-family:Arial,Helvetica,sans-serif;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rr {padding:0 16px 16px 0;float:right;white-space:pre-wrap;line-height:150%;}.insertpictext {text-align: center;}

              悼念卓琳老人 重温小平10大警告

发表于 2009-07-29 23:31:43

新华网北京7月29日消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卓琳同志是邓小平同志的夫人,1916年4月6日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9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处新闻材料室组长,1950年3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学校长,1952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机要秘书。“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她也受到牵连,1969年10月随邓小平同志到江西,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3年任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1978年1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卓琳同志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卓琳,原名浦琼英,出身于一个巨商之家。其父浦钟杰,是名震西南著名的民族实业家,云南有名的火腿大王,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获五等嘉禾奖章。

她的经历,虽不像邓小平那样波澜壮阔、震撼人心,但却同样充满曲折而耐人寻味。她出生在一个富甲乡里的工商名绅家庭里,是家中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小时候从周围的好多事情中感受到人世间女性的不平等遭遇。念中学时,有一个女音乐教员常常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宣讲革命,她对此印象深刻。有一天,这个教员突然被捕了。在押赴刑场时,这位女教员慷慨悲歌,其英勇就义与大义凛然的形象,深深铭刻在她心底。于是,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追求革命的概念,渐渐在她的心底明确。

1931年,浦琼英被挑选为云南省体育代表团少年选手成员参加在北平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当从云南出发刚刚到达香港时,“9.18”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云南队只好撤返。但才走到香港就要返回,浦琼英心不甘、情不愿,于是写信给家里,表示不回云南,要求去北平读书。家人同意后,经上海辗转北平,在一个补习班学习数月。1932年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学。1935年,“12.16”运动中,同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加入抗议洪流,高呼“不当亡国奴”的口号,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南京国民党的卖国行径。1936年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是西南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浦琼英乔装成百姓模样,去延安投奔八路军。

1937年8月后转船倒车,折腾数回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并考上了延安陕北公学。1938年,浦琼英因工作需要化名卓琳。1939年8月,经人介绍,当月就和邓小平结婚,卓琳比邓小平小12岁,是邓小平的第三位妻子。此后,卓琳便一直跟随丈夫离开延安奔赴前线。先后在八路军129师师部秘书科、中共中央办公厅等单位或部门工作,任妇女训练班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卓琳一直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工作。邓小平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卓琳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赶到那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卓琳任重庆人民小学的校长,负责管理、教育第二野战军干部子女的责任。1952年邓小平从西南局调到中央工作,全家一同来到了北京,住进中南海。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对自己的妻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不要出风头。于是,卓琳多次谢绝了一些单位、团体请她参与工作的邀请,一门心思为邓小平当秘书,整理日常文件,默默在邓小平背后奉献着。

实行薪金制后,卓琳被定为行政15级(相当于今地、师级);其政治地位和命运,也随着邓小平地位的变化而改变。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7年,卓琳一帆风顺。1969年10月,邓小平以全国第二号走资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监管劳动,卓琳便毫不犹豫地陪伴邓小平到了江西,共同度过了3年零4个月艰难的时光……。邓小平恢复工作之后,卓琳于1973年任国务院办公厅机要秘书,1978年1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直至离休;在相伴走过的58个风云多变的春秋中,卓琳始终和邓小平心心相印、患难与共。

1997年邓小平辞世后,时年81岁高龄的卓琳恪守著邓小平关于“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谨慎”的提醒,在北京家中安享着晚年时光;直到200972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卓琳的小女儿邓榕曾说,“我们的妈妈,不仅在生活上照料我们,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对我们来说,妈妈的影响力都是非同寻常的。”卓琳在家里是“中心”,而邓小平是“核心”,卓琳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地干好工作。

卓琳夫妇俩都非常喜欢孩子,自己的五个孩子、邓小平的妹妹及妹妹的孩子、卓琳姐姐的孩子都生活在邓家,由卓琳照顾。同时,她还十分关心老战友的孩子,并尽力帮助老战友。邓小平也喜爱大家庭中暖融融的气氛,喜欢一家人住在一起。

近些年来,卓琳还设法为家乡做点事情。她多次为云南宣威的“希望工程”捐款。去年发生汶川大地震,卓琳寝食不安,关注着灾害救援及灾民的生活状况。5月15日,卓琳老人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并向家人筹措了部分资金,凑足10万元捐给中国红十字会。卓琳表示,为帮助灾民,她愿竭尽全力。

上述内容,都是笔者从媒体上知道的。而且各种媒体对她的赞美言辞,已连篇累牍,无须笔者锦上添花。笔者要说的是,她是一个爱丈夫的妻子,爱孩子的母亲,爱国家的公民。她是一位值得尊敬和怀念的慈祥的老人。

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伟大的一生。这与他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温柔、善良、不断给予支持与帮助的妻子是分不开的。就如同任何历史人物一样,也许今后的人们对邓小平的评价与当代特别是官方不尽一致,但有一点谁都不可能否认,邓小平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人之一;而且在长达30年时间里,中国经历的是邓小平时代。

尽管,从这个时代开始至今,一直就伴随着非议。随着卓琳的去世,邓小平时代似乎也要离我们远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在悼念卓琳老人的时刻,笔者更愿意重温邓小平留给后人的警告。也许,这是对邓小平夫妇最好的怀念。

警告一: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1986年)。

警告二:如果搞两极分化,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

警告三: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

警告四:20世纪末,就应突出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

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警告五: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1984年)。

警告六: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

这种“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5年)。

警告七:如果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误大事,应要负历史责任。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是不那么重要了。……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985年)。

警告八: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警告九: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谈话》1986年)。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1986年)。

警告十:政治体制改革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障碍。

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障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政治体制改革……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关于政治体制改革》1986 年)。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每一个措施都涉及到千千万万的人,主要是涉及广大干部,不仅是我们一批老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年)。

邓小平已经去世12年了,现在重温邓小平生前的警告,对照中国社会的现实,仍然有醍醐灌顶的震撼。现在悼念卓琳,无论官民,也都存在一个怎样对待邓小平这些理论的问题。